阅读与鉴赏 词五.docx
- 文档编号:23320849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08KB
阅读与鉴赏 词五.docx
《阅读与鉴赏 词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与鉴赏 词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与鉴赏词五
阅读与鉴赏词五
语文2018.1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毛泽东词原稿是“梅也不争春”,后改“梅”为“俏”,下列对这一修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去“梅”字,使全词处处写梅而字字无梅,收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B.改“俏”字以后,两个“俏”字相连,使上下片衔接更紧凑,音韵更和谐。
C.用“俏”字体现梅花比其他花更美丽、娇艳。
D.“俏”而“不争春”,突出了梅花谦逊自处的高尚品德。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句分别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
【答案】
1.C
2.
(1)毛泽东词最后两句表现了成功不居功、胜利不骄傲的谦逊自处、豪迈大度的崇高品格;陆游词最后两句表现了虽屡遭挫折打击,仍永葆高洁情操的坚贞意志。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侧重考查诗歌炼字的技巧。
解答此题,一定要分析每个字的意思,然后将字回归诗歌,从手法、技巧方面比较哪个字在表达效果上更符合诗歌表情达意的目的。
从原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可知没有其他花。
故选C。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然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毛诗写在大自然中的“风雪”与“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梅花依然“俏”,体现出当时的新中国没有被困难吓倒,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凄凉、饱受摧残(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这里的梅花,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但它却“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这里把写物与写人交织在一起,表现出陆游性情孤高,决不与争功邀宠、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高尚品质和不畏谗言、坚贞不屈的诤诤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
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评价,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表情词语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朝中措 平山堂①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解)①此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
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太守,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平山堂”。
嘉祐元年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作了这首《朝中措》相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
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奠定下了全词疏宕豪迈的基调。
B.“山色有无中”是写诗人近观所见之景,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C.“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在平山堂前种下杨柳,移任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
D.“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三句,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一边挥毫一边畅饮,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太守的形象。
E.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这两句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思想,令人感到消沉。
4.请从虚实角度对这首宋词进行赏析。
【答案】
3.BE
4.①本词虚实结合②虚写部分追忆起过去的豪达生活:
亲手种植杨柳、挥笔著书赋文愈万字,饮宴堂上,千杯不醉。
③实写饯别宴上劝慰友人把酒言欢,豪情壮别的场景。
④全词抒发了作者意在山水之间的情感。
【解析】
3.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B项,“近观所见之景”错误;“山色有无中”应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
E项,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故选BE。
4.题干要求学生“从虚实角度对这首宋词进行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
从题干来看,考查的点是“虚实”,考生应明确“虚”和“实”的概念,然后到诗句中找出虚写的内容,再找出实写的内容,最后分析两者的关系。
从“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两句来看,应是追忆过去的生活——种杨柳、挥毫著书、饮酒等;而眼前的饯别应是实写的内容。
【点睛】
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比如本题中,因虚实的运用把今日与昔日连到一起,充分表达了作者意在自然山水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
②弥弥:
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层霄:
弥漫的云气。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C.“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D.“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6.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答案】
5.CD
6.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
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解析】
5.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选项C,琼瑶:
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是借喻,不是借代。
选项D,“喧闹和生机”不对,由杜鹃之啼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故答案选CD。
6.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句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句是写景句子,考生首先要想到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幽静的景物描写,体现出作者被贬之后心里的平静及安逸的情怀。
从叠字叠词对仗等角度,也可以赏析诗句的对仗的工整,使得诗歌更有韵律韵味。
【点睛】
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①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②,谈笑净胡沙③!
(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
②东山老:
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
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
③胡沙:
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族发动的战争。
7.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霜信报黄花”,黄花即菊花,词句倒装,意实为“黄花报霜信”。
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C.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顷湖光。
D.“边马”“胡笳”,勾勒出马蹄踏踏、羌管悠悠的北方边地景色。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窗”两句,既写出了环境的幽清孤寂,也由门前的小路折射出作者的九曲愁肠。
B.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
C.一个“恨”字,抒发了作者空在四方飘游无所成就的自责自罪、自怨自艾的怅惘心情。
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应属于“豪放词”。
【答案】
7.B
8.C
【解析】
7.试题分析:
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
B项,“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不正确。
“拚却”是甘愿的意思,这里有反洁意,是说“难道甘愿”;“双鬓华”,指年事已高,两鬓生霜。
“拼却鬓双华”意思是“难道甘愿两鬓生出白发”。
故此题答案为B项。
8.试题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
C项,“在四方飘游无所成就的自责自罪、自怨自艾的怅惘心情”不正确。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意思是“却恨悲凉的秋风不时吹起,南归的大雁缓缓地飞行在云间,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此题的“恨”,是愤愤不平,是对敌人的入侵骚扰的愤恨,不是空在四方飘游的怅惘。
故此题答案为C项。
【点睛】
第2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A项,鉴赏诗句的含义和意境;B项,词作的结构;C项,鉴赏词作的语言及思想情感;D项,鉴赏词作的风格。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9.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10.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答案】
9.C
10.A
【解析】
9.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不正确,这首词是词人醉酒后想象的画面,并没有上场杀敌。
故选C。
10.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重点考查品味诗歌的语言。
A项,“‘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分析不恰当,“沙场秋点兵”一句写出在秋天粮食丰收后,练兵的场景。
这个“秋”字下得好。
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故选A。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①江上夜泊
黄机②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
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县,在长江北岸。
②黄机,南宋词人,身处中原沦丧时期。
1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1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该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11.词的上阕意境苍凉雄浑。
作者夜宿寒江,站在江边,看到眼前凄迷寒凉的江景,思潮翻滚,不禁仰天长啸,啸声惊动了江底的鱼龙,使得狂风卷地,巨浪翻腾。
这里“寒江”凄迷阔大之景与“长啸”壮怀激烈之情交织在一起,营造了苍凉雄浑的意境。
12.南宋王朝国势衰微、中原沦丧的痛苦,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报国无门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解析】
11.试题分析:
题干是“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重点赏析词的上阕,抓住重要意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意境并指出意境的特点。
赏析上片:
一个狂风大作的寒夜,作者住在江边,狂风卷起房子一样高的浪头,江涛长鸣不止,水下的鱼龙都被惊动了。
“寒江”凄迷阔大之景与“长啸”壮怀激烈之情交织在一起,营造了苍凉雄浑的意境,寄托了强烈的忧愤之情。
12.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上片写景,描绘了夜泊江湾,江景凄寒,诗人思潮翻滚,对江长啸。
以至惊动了水底鱼龙,掀起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翻腾不已的忧愤心情。
下片的“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交代了作者的感情。
朝廷偏安,无心抗敌;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无法实现,心中痛苦万分。
所以该句所说的难以尽吐的感情,应是心系国事、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
回答本题要分点答出诗人的情感:
有南宋王朝国势衰微中原沦丧的痛苦;有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也有报国无门的无奈。
【点睛】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
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本题只需要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意境并指出意境的特点。
阅读下面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①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②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③。
注释:
①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
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这首《诉衷情》。
②暗:
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③沧洲:
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13.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陆游从“胡未灭”着笔,却始终“心在天山”,而“身老沧州”和“心”的矛盾无法解决,所以决定归隐山林。
C.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D.“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E.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14.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
【答案】
13.BE
14.“空”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之情。
【解析】
13.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B项,“决定归隐山林”错误,“身老沧州”是作者的无奈;E项,“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错误,是“壮志难酬”的无奈。
故选BE。
14.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重点在炼字,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从炼意的角度作答,注意结合前文的“胡未灭,鬓先秋”可分析“胡虏未灭”“自己已老”“壮志难酬”,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朝廷的无能,表达的是一种失望和内心的无奈。
【点睛】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主要从炼意和炼结构方面考虑。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试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
光景,状况。
B.“声声慢”属于词牌名,词牌名通常和词的题目是有紧密的关系。
C.本首词和她的另一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对她人生不同时期的刻画。
D.连叠十四字,统纳全篇,并突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心神不定的神态,表现诗人悲深愁绝的痛苦心情。
16.“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结合全词看,对“三杯两盏淡酒”中的“淡”字应如何理解?
【答案】
15.B
16.①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愁,自然就觉得味淡了。
②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境况是何等凄凉,心境是何等凄苦。
【解析】
15.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词牌名通常和词的题目是有紧密的关系”错误。
题目和内容有关系,词牌名和题目无关。
故选B。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①理解“淡”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淡”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淡”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淡”修饰酒,作者要表达的是:
再多的酒,再烈的酒,也消解不了心中的愁。
酒入愁肠愁更愁,酒力压不住愁,自然就觉得味淡了。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
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境况的凄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柳张先(宋)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17.下列各项对该词的理解有误的两项:
A.前二句通过“隋堤”展示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图景,寄有依依别情。
B.第三句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
一个“多”字,概况性极强,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
C.上片末句“何况”二字巧设疑问,突出“自关情”——即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
质疑之中,一语双关,寓意深刻。
同时带出下片所写离后相思之情景。
D.此词表现抒情主人公送别之忧愁苦伤及别后郁郁离思的内心情感。
没有刻意作苦语,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的别情,有烘云托月之妙,将一己别情写得非常充分。
E.词的语言含蓄隽永,格调沉郁悲怆,构思精巧新奇,在送别之作中颇有特色。
18.请赏析下阙中“重”、“亭亭”表达的具体的内心感受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
17.CE
18.①“重”:
用在“倚望”前,表明先已望过,上片“隋堤远”数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此时是送者抬头望新月,表现了送行者依依惜别心系行人的内心情感,一个“重”字从动作频率方面增强了对送者内心情感的表现力;
②“亭亭”:
因“重倚望”而生成一个美好的向往:
“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这里“亭亭”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极尽委婉含蓄、生动形象、亲切感人之艺术效果。
【解析】
17.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与鉴赏 词五 阅读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