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学完整版.docx
- 文档编号:23317491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0.37KB
大学教育学完整版.docx
《大学教育学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教育学完整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教育学完整版
2012大学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一、辨析(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筛选功能。
(错)P29
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社会功能,社会功能是指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
2、教育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生物现象。
(错)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劳动的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最早讲教育二字连在一起的是孟子,他说:
“得天下的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中说: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以作善也。
”
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赫尔巴特说:
“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
3、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二者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对)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普遍与特殊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教育目的是培养
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总的要求或共同质量标准,培养目标则是不
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
两者的区别
在于:
教育目的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的总的
共同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均应遵循的总的目标。
培养目标
则是依据教育目的的共同要求,从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培
养任务出发,针对培养对象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
因此,两者
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不能脱离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要体现、落实在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规格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所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
两者是普通与特殊的关系。
)
4、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统一的。
1、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两者有着本质上的联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2、掌握知识是智能发展的主要基础。
(正面)学生的智能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
(反面)离开或排斥掌握知识,智能发展无从生长。
3、发展智能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学生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是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巩固程度和运用程度。
(事实)实践表明:
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对)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即指教学是学校的主要的、中心的工作,在时间安排上以教学为主或教学占用的时间最多。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首先是因为,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学智慧,不妥的方法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然而,教学又无定法,教学方法必须机动灵活。
教学需要把握一项重要原则,课有常而教法无常。
教学有法,指的是教学活动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有着一定的法则和模式,有着一定的基本方法。
教无定法,指的是教学的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的、教条的,而是灵活多变的,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
贵在得法,指的是教师将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恰如其分、灵活巧妙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
(教学有法是走向教无定法的前提,教无定法是对有法的升华。
从无法到有法,这是进步,从有法到无定法,这是突破,从无定法到创新法,贵在得法,这是飞跃。
贵在得法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
)(培锋答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来选择教法。
而教学的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
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等。
只有教师明擦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有好的教学结果。
)
7、班级就是班集体。
(错)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的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8、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P277(师生关系类型命令式)
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老师先发起,之后老师邀请同学与自己合作做出某种东西,做出哪一道题,或是帮老师完成某个事情,这样一来,所有的同学就会争先恐后的举手参加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与教师合作完成某个事情,从而调动学生思维。
错误。
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老师先发起,之后老师邀请同学与自己合作做出某种东西,做出哪一道题,或是帮老师完成某个事情,这样一来,所有的同学就会争先恐后的举手参加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与教师合作完成某个事情,从而调动学生思维。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
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9、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P3广义狭义
(“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是狭义上的教育,还有广义上的教育。
广义上的教育是指……)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10、课程即学科。
(错)P93P94
第一种含义是:
学术的分类。
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如自然科学中的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科学中的法学、社会学等。
学科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知识系统(也有自然、社会、人文之三分说)内知识子系统的集合概念,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概念的下位概念。
学科的第二种含义:
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
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侧重后者,但与第一个含义也有关联。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的概念有五种类型,……。
“课程即学科”只是其中一种类型。
)
二、小品文(每小题20分,1000字左右。
共40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当今商品经济背景下学校德育有哪些困惑以及发展趋势。
P211
困惑一:
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评价机制上重智轻德。
表现为在教师的评审职称、年度考核、评优评模,学生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和团员、先进班级的评选等方面存在“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即只要教学成绩好、学习好,就可以评选上。
困惑二:
管理上出现两难境地,出台相关的制度缺乏法律上的支撑。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虽下发了一些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文件,但多半是讲教师或学生不应该怎么做,至于应该怎么做并没有规定;学生的许多行为确实需要规范,但学校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又缺乏法律依据,如学生早恋问题、使用手机问题等,我们觉得学校应该管理,但在如何管理及管理到什么程度,学校感到茫然。
就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很多家长则认为社会发展了,学生佩带手机便于和家里联系。
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考场上玩手机,面对安静的教室,突然铃声大作,作为老师此时就处于两难境地:
收缴学生的手机吧,有些学生家长认为侵犯了学生的私有财产权;听之任之吧,与情与理又不太可能!
困惑三:
“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难以形成。
曾遇到一位学生沉溺于网吧,我对他进行多次教育但他仍不悔改,于是便打电话到他家里,通知其家长到校,以便与家长一起共同教育。
我拨通了该生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父亲。
他对我讲了一些客气话后说了句令我震惊的话:
“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交给了你们老师,他上网也好,打架也好,我们怎么管得住?
连你们老师都没办法,我们能有啥办法?
”听了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回味着家长讲的话,我发现:
家长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一切都得有老师操心,自己不用管了。
2、请联系自身成长经历,谈谈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并说明理由。
P43、47
3、如何看待社会上对教师“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吃的是树叶吐的是真丝;扶助了他人牺牲了自己”的评价?
P215
(1)“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吃的是树叶吐的是真丝;扶助了他人牺牲了自己。
”这是只强调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而忽视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2)教师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劳动,除了满足社会需要,具有社会价值外,还能够在许多方面满足教师的个人需要,因而也具有个人价值。
(3)当教师不仅有付出,也有不少所得,尽管目前这种付出和所得之间的关系还不那么合理。
认识到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
不能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好像当教师很吃亏、很可怜,只是为了社会的利益不得已而为之,当教师是奉献了自己、牺牲了自己,好像教师的伟大就在于心甘情愿地委屈自己。
(4)教师劳动的价值是多元的,全面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有助于教师的专业修养,对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在全社会日益重视教师劳动价值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应尊重自己的劳动,创造更高的价值。
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构想。
P114
课程改革从总体上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案例分析(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有一次,仲由(即子路)和冉求都问孔子听到道理之后是否就要实行,孔子对子路说:
“你有父兄在前,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
”而对冉求说:
“听到后就应该去做。
”公西华见到这种情况有些疑惑,就向孔子请教。
孔子回答说: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意思是冉求平日遇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胆大好胜,所以我要压阻他。
)
上面的论述中,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
对现在的教学又有哪些启示?
P139(孔子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进行方式方法不同的教育方式。
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张对现在的教学的启示:
第一,教育和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及当时要解决的问题做出恰当回答,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
避免盲目性;,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是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
既要了解掌握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又要了解掌握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既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类型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个别特点。
在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以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研究学生的情况,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其过去和现在的表现,又要看其将来的发展,掌握学生发展的规律和问题的成因。
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不够全面、深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特点是任课教师只了解掌握学生在本学科上的学习基础、学习倾向、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而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思想品德、身心特点知之不多,从而影响着因材施教的贯彻落实。
对此,中小学要改变按学科分设教研组的单一方式,可以增设年级组,平时的教研活动以年级组为主,以便同一年级各任课教师加深了解,共同研究学生情况,增强教育合力。
同时,学科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以保证学科教学的系统性。
此外,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桥梁作用,班主任应定期召集任课教师研究班级学生的教育,让各任课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第二,既要坚持共同要求和统一标准,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某些专长。
统一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反映,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尺度;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
我们必须坚持在统一要求下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因材施教实现统一要求的方针。
教育者必须理解和把握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确保因材施教方向明确、措施得当。
当前,要注意克服统得过死的弊端,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出发,制定义务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
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具体的培养目标,并允许地方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培养目标。
对义务教育的教材建设,国家不搞统一编订,应试行省一级编写、国家审订制度。
此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外活动是必要的补充和重要的途径。
义务教育各学校应该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从本校实际出发,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加到课外活动中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才能和特长,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在各自的岗位上,边工作边学习,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像孔子那样“敏而好学”、“每事问”、“不耻下问”,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锋答案:
首先要承认学生各个智能的方面都是不同是客观存在的。
每个学生的方方面面都是不同的,先得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才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在教学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进行不同的侧重,根据学生的哪个天赋来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要求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针对不同进行主观的引导,由优势能力带动劣势能力。
学生有些智能方面在出生时就不一样了,但是他有各种发展的潜能。
受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可以不断的改变的。
要想改变他的一些能力,就要先了解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利用学生的优势,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断的鼓励学生对劣势的能力进行尝试,这样可以,在提高他的优势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提高他的劣势能力。
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即水桶效应,从而使学生能盛的东西越来越多。
再次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
因材施教重在认识学生的不同,根据不同进行不同的塑造。
雕塑者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塑造,同样教师也像一个雕塑师。
雕塑者雕造的是形象,而教师雕造的是学生不同的人生,所以成功与否,就决定了学生的人生是否是成功的。
所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教育才能提高教学效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进行不同的发展。
)
2、喜欢篮球的王老师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一年学校领导就让他担任班主任。
他的班里有几位特别难管教的学生,他们上课打瞌睡,一下课就生龙活虎地冲向篮球场,作业抄袭别人,考试亮“红灯”。
请你根据有关的理论为王老师设计一个有效转化这几位学生的方案。
P126-p127
3、我们要站在“人”的高度来关注教育,关注儿童的真实需求,把“人性”、“人情”、“人道”与“人文关怀”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善于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让教育充满个性,充满人情。
试分析:
上一段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功能原理?
为什么?
P60?
66?
P136
教育是“人”的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做教师者讲“人性”“人情”“人道”。
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其著作中谈到:
“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我认为,需要一种把人当成人的教育!
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
”
何为“人性”、“人情”、“人道”呢?
所谓人性,即人的本性,而充满人性的教育,就是要符合人的本性发展的需要,满足人的本性的需求;所谓人情,即人的情感,作为人而言,都有自己的情感,学生同样如此,所以我们的教育要符合人的情感的需要;所谓人道,即为人之道。
对于教育而言,需要体现学生的价值,促进学生个体才能取得最大发挥。
(自行扩充内容)
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4、连线
智育不好易碎品
心理素质不好次品
体育不好危险品
德育不好废品
你怎样连线?
请举例说明理由。
人的智力有差异,受的教育更有差异,但经过教育都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智力教育不好就没有文化素养,智力不好就是不够聪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不够强,在很多方面都劣于别人,所以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故为“次品”。
智育不好是次品,次品不好看,粗笨一些,也有用处,不一定非是专家,当普通人只要努力都会对社会有贡献。
如:
心理素质不好,说明心理承受能力很弱,一遇到挫折就会受到打击,只会往坏的方面去看,故为“易碎品”。
如:
心理压力大,承受不了就寻死。
高考、考研等的压力。
体育不好就是身体不好,身体健康比智力更重要,身体不好就算别的方面再好也是没用,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我们实现人生理想、享受生活的基础。
体育不好生产出来的连次品都不是,是“废品”,可以直接回收。
如:
某人是大学毕业生,也有才华,却因肺病毁了自己。
德育高于一切!
品德不好的人是很危险的,他们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一个人的品行修养不行,他的成绩再好也是没用的。
以北京大学生冯大兴为例。
冯大兴是高材生,出国深造之前,竟因偷窃而杀人被枪毙,这不是个危险品吗?
德育不行连回收都没人敢要,属于“危险品”。
校教育目的是向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就其教育目的结构来说,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就受教育者素质结构来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受教育者进行“五育”并举教育,达到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1、德育的概念: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智育的概念:
是指提高才智、发展智力的教育。
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
3、体育的概念:
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4、美育的概念:
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5、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
是指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
我们认为劳动技术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一种综合育人效应,其内容应包括:
1.思想教育。
在劳动实践过程和劳技课的教学中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增强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遵守纪律、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激励学生立志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美好的家乡和美好的未来。
2.科技教育。
在劳技课的教学和科学试验活动中,激发和训练学生学习科学、钻研技术的兴趣和动脑、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方法和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保养、维修常用生产工具和简单机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3.审美教育。
当学生在各种劳动技术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一些生产问题时,或者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完成某些科学试验时,他们就会体验到劳动带来成功、劳动创造美的愉悦。
可以说劳动技术教育是与审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劳动、科学试验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审美能力的培养。
4.职业教育。
在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教育。
在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最基础、最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要使他们获得尽可能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一技之长。
在德、智、体、美、劳各育中,分别蕴含着各自的内容,并且彼此能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如果单纯抓某一育,某一育也是上不去的。
在五育中,如果学校不进行劳动技术教育,那么学校教育就是不完全或不完整的教育。
同时,劳动技术教育不仅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种教育,而且是与其他几育联系最紧密、蕴含内容最多的一种教育,因此在学校坚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亦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通过劳动技术教育,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文化知识,掌握生产技术,具有一技之长,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既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美德和审美能力。
所以说,坚持劳动技术教育是顺应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能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教育学 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