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层商务楼桩基础建设结构设计说明.docx
- 文档编号:23316568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69
- 大小:195.31KB
30层商务楼桩基础建设结构设计说明.docx
《30层商务楼桩基础建设结构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层商务楼桩基础建设结构设计说明.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0层商务楼桩基础建设结构设计说明
30层商务楼桩基础建设结构设计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基坑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拟建项目位于****,为30层的商务楼1、2层的商业中心和28层的商务楼2,基础形式拟采用桩基础。
拟建基坑面积约9313.70m²,周长约454.07m,开挖深度暂定按4.5m局部5.4m考虑。
项目拟建场地标高±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40m,现场地面绝对标高3.10m,基坑底标高暂定按绝对标高-1.40m局部
-2.30m考虑。
由于工程结构图纸及施工塔吊尚不明确,电梯井基坑支护及塔吊基础暂未作设计,待结构图纸及塔吊位置完善后再深化设计。
1.2场地周边环境
拟建地下室东侧为渤海路,离地下室边约13.4m;地下室南侧有6层已有建筑,离地下室边约12.1m;地下室西南侧分别有1层、6层已有车间厂房和电房,其中1层车间厂房离地下室边约16.0m,6层车间厂房离地下室边约9.7m,电房离地下室边约7.4m;地下室西北侧为电房,离地下室边约6.9m;地下室东北侧为5层酒店,北侧为酒店停车场,其中酒店离地下室边约12.2m。
拟建场地内没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等。
1.3该基坑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开挖完成后暴露时间不应超过一年。
2.施工依据
2.1编制依据的技术规范国家、省、市有关规范、规程、标准,主要有: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一2007)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
97)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T15-20-9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32.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3有关设计图纸。
3.地质及地下水情况根据本次钻探揭示,地基土主要由填土、第四系冲积层及第三系基岩泥质粉砂岩。
具体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及基坑支护土层参数取值详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基坑开挖的支护、防渗及截排水设计方案
4.1支护及防渗体系的方案综合现场地质条件、周边实际情况、安全及经济各方面因素,在现场条件允许下
拟采用“上部放坡+下部支护桩支护+搅拌桩止水帷幕”的支护形式。
具体做法如下:
1-1~5-5剖面、8-8~10-10剖面和出土口剖面:
支护高度为4.50m,拟采用"上部放坡+下部φ800支护桩支护@1200+φ550搅拌桩@350止水帷幕"的支护方案。
如下图所示:
6-6剖面、7-7剖面:
支护高度为5.40m,拟采用"上部放坡+下部φ1000支护桩支护@1200+φ550搅拌桩@250止水帷幕"的支护方案。
如下图所示:
4.2基坑截、排水措施
(1)基坑排水系统:
坡顶、坡底设排水沟,坡顶、坡底设集水井,汇入市政管道前设沉砂池。
(2)排水沟:
坡脚设置一圈排水沟,坡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
排水沟尺寸为:
300×400×400(顶宽×底宽×高),坡脚排水沟汇集边坡排出的水,坡顶排水沟拦截坡顶雨水,并用于接受坑底抽水。
坡顶排水沟以明沟形式排泄,基坑顶四周排水沟范围以内采用挂网喷砼以防地表水渗入。
(3)基坑底部及顶部每隔25~50m设置一个集水井以汇集坑顶坑底排水沟排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尺寸800×800×1000。
排入市政管道的集水井前设应做三级消力沉砂池,具体位置根据施工现场而定。
5.施工部署
5.1施工安排工程管桩施工→防水深层搅拌桩施工→基坑支护旋挖桩施工→冠梁施工→土方
按要求逐层开挖→土方按要求逐层开挖到设计标高→地下室底板施工→基坑四周土方回填到原地面
5.2施工准备
(1)搞好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路通、水通、电通、场地平整),清除施工区域的表层硬物和地下障碍物,查清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埋深、走向。
(2)应按照搅拌桩和灌注桩位平面布置图,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及配套机械、水泥等材料的放置位置。
(3)测量放样定线后应做好测量技术复核工作,并经监理复核验收确认。
(4)根据基坑围护内边控制线开挖导向沟,井在沟槽边设置搅拌桩定位型钢,标出搅拌桩位置。
搅拌桩桩位应每隔5根桩采用竹片或板条进行现场定位。
(5)钻孔桩、搅拌桩机进场组装并试运转正常后方可就位。
(6)搭建拌浆设施和水泥堆场和泥浆池,供浆系统相应设备试运转正常后方可就位。
(7)所需材料应提前进场,水泥及外加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水泥必须送有资质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8)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灌注桩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试桩试验,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和各项施工参数,以便指导下一步水泥搅拌桩的正式施工。
5.3施工工期
序号
机具名称
天数
30
60
90
120
1
管桩施工
30
2
搅拌桩施工
30
3
钻孔桩施工
40
4
土方开挖
40
5
冠梁施工
30
6
地下室结构施工
40
9
土方回填
10
若遇停电及地下障碍物等原因影响,工期顺延。
5.4施工项目管理机构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工员:
质量员:
安全员:
材料员:
资料员:
机管员:
试验员:
5.5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
单位
台数
备注
1
旋挖桩机
SPJ-600T
台
4
灌注桩施工
2
搅拌桩机
PH-5
台
8
搅拌桩施工
3
混凝土喷射机
P2-5B
台
4
护壁喷射砼施工
4
空气压缩机
Vy12/7-d
台
6
辅助
5
混凝土搅拌机
JXC-250
台
4
辅助
6
灰浆泵
HB6-3
台
4
7
泥浆泵
BW120
台
2
8
交流电焊机
BX315
台
6
9
钢筋弯曲机
GW40
台
2
10
钢筋切断机
GQ40
台
2
11
钢筋调直切断机
7.5KW
台
2
12
切割机
3KW
台
2
13
挖掘机
PC100/PC200
台
6
14
注浆泵
BW150
台
4
15
打夯机
台
8
16
打桩机
50#
台
4
管桩桩施工
17
备用发电机
台
1
18
监测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台数
备注
1
经纬仪
J2-2
台
1
用于施工测量
2
水准仪
N2
台
1
用于施工测量
3
卷尺
50米
把
2
用于施工测量
4
钢卷尺
5米
把
4
用于施工测量
5
比重仪
个
2
用于测水灰比
6
角度仪
个
1
用于施工测量
7
测绳
根
2
用于施工测量
8
数码相机
800万像素
台
1
用于资料收集
9
计算机
台
2
用于数据处理、施工资料管理
5.6劳动力安排
(1)拟投入的主要劳动力情况见下表。
拟投入工程劳动力一览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岗位职责
1
钻孔桩组
12
冲注桩施工,分4个机组
2
搅拌桩组
24
搅拌桩施工,分8个机组
3
喷射混凝土
8
喷射混凝土施工
4
泥水工
8
排水沟、集水井砌筑
5
杂工
5
辅助工种,边坡人工修整、道路清扫、抽排水等
6
测量工
3
协助现场工程师测量放线、施工过程精度控制
7
土方作业班组
20
土方开挖、土方外运
8
后勤、保卫
3
安全保卫
(2)对已进场的人员实施动态管理,不允许擅自扩充和随意抽调,以确保施工队伍的素质和人员的相对稳定。
(3)根据本工程施工进度安排计划,关键施工线路为控制重点部位,关键工作的施工进度控制效果将直接影响本工程总的施工进度,并最终对工程总工期造成重大影响。
工程具体施工时,根据工程实际进度情况,实时做出人员、机具调整,必要时加大人力、机具的投入,以确保关键工序的施工进度。
6.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地下室工程桩施工→深层搅拌桩施工→灌注桩施工→土方分段分层开挖→按要
求分层挖至设计标高→地下室施工→回填土方。
6.1水泥搅拌桩施工
6.1.1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6.1.2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放线,定出搅拌桩桩位,插上标签,经项目部及监理、甲方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2)桩机定位、对中放好搅拌桩位后,移动搅拌桩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
搅拌桩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0.5%,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径偏差不大于4%。
(3)调整导向架垂直度采用经纬仪或吊线锤双向控制导向架垂直度。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垂直度小于
1.0%桩长。
(4)拌制浆液
在后台拌制水泥浆液,待压浆前将浆液放在集料斗中。
选用P.C.32.5R硅酸盐水泥拌制浆液,水灰比控制在0.50~0.6范围,按照设计要求深层搅拌桩水泥掺入不少于60kg/m。
(5)搅拌下沉启动深层搅拌机转盘,待搅拌头转速正常后,开启灰浆泵,通过管路送浆至搅拌
头出浆口,出浆后方可使钻杆沿导向架边下沉边搅拌,下沉速度按设计要求调控,工作电流不应大于额定值。
(6)喷浆搅拌提升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按设计确定的提升速度边喷浆搅拌边提升钻杆,使浆液和
土体充分拌和。
(7)重复搅拌下沉
搅拌钻头提升至桩顶以上300mm高后,重复喷浆搅拌下沉至设计深度,下沉速度根据地层情况调增调减。
(8)喷浆重复搅拌提升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喷浆重复搅拌提升,一直提升至地面。
(9)桩机移位施工完一根桩后,移动桩机至下一根桩位,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6.1.3深层搅拌桩施工要点
(1)为了使水泥浆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和较好的加固土效果,必须严格根据现场情况控制水灰比(0.5~0.6)。
针对含水量较多的土层,应采用较低的水灰比。
(2)送浆压力:
0.5~0.6MPa。
针对本工程土质较软弱及施工桩较深的特点,桩上部采用较低的送浆压力,桩下部采用较高的送浆压力。
(3)复搅次数:
按照设计要求,钻头以0.8m/min提升速度再重复搅拌一次,保证加固深度范围内每1m土层得到充分搅拌。
6.2灌注桩施工流程
6.2.1施工工艺流程
6.2.2施工方法
(1)桩位控制根据设计图纸放线,定出桩位,并经甲方、监理复验,确认桩位无误后使用素砼
把每桩位用钢筋标志保护好。
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护好桩位,每桩位开挖埋设护筒
时,护筒四周增设四个简易的护桩,可用于随时检查与校核钻进过程中桩位的偏差和桩的垂直度检查,且用经纬仪进行复测,防止桩位偏差。
(2)泥浆配备
○1泥浆指标:
泥浆比重控制在1.2~1.3,粘度18~25S,含砂率不大于8%,胶体率不小于90%,PH值7~9。
施工中需测定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及胶体率,在成孔过程中可利用原土造浆,其排出泥浆经沉淀过滤调整,达到泥浆的技术指标后,方可循环使用。
○2泥浆配备方法:
当原土造浆达不到设计泥浆指标时,需要购置适量优质粘土或使用泥粉进行造浆,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入各种配剂调整泥浆性能,以利护壁。
(3)成孔1)钻机钻孔时,先在钢护筒内注入泥浆,开始慢速钻进,使护筒刃脚处有坚硬
的泥皮护壁,钻进深度超过护筒下2m后,即可按正常速度钻进。
泥浆经沉淀池沉淀
后回收循环利用。
钻进要随时监测泥浆比重及泥浆中含砂情况,记录钻进中的有关参数及地质情况,以核对地质资料。
2)钻进达到要求孔深停钻时,仍要维持泥浆正常循环,直到钻渣含量小于4%为止。
起钻时应注意操作轻稳,防止拖刮孔壁,并向孔内补充适量的泥浆,稳定孔内水头高度。
3)为保证孔深要求,避免超欠挖,当钻机在钻孔过程中仪器显示已达到设计标高时,需要在用测绳复测。
钻进过程中还应随时注意控制仪表,以控制钻杆垂直度。
4)钻进过程中,每进尺2~3m,应检查钻孔直径和竖直度,检查工具可用圆钢筋笼(外径D等于设计桩径,高度3~5m)吊入孔内,使钢筋笼中心与钻孔中心重合,如上下各处均无挂阻,则说明钻孔直径和竖直度符合要求。
5)钻进时如孔内出现踏孔、涌砂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将钻具提离孔底,保持泥浆高度,吸除坍落物和涌砂;同时向孔内输送性能符合要求的泥浆,保持水头压力以抑制继续涌砂和坍孔。
(4)终孔钻至设计深度后待监理方确认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部清孔工序。
(5)清孔
○1清孔要求清孔应分二次进行。
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采用钻机的掏渣筒清孔;
第二次在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采用泥浆循环置换法清孔。
清孔过程中观测孔底沉渣厚度,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时即可停止清孔,并保持孔内水头高度,防止坍孔事故。
②第一次清孔由于旋挖钻机采用筒式掏渣,应严格控制其钻进深度,严禁超深。
清孔采用抽浆
清孔法,即在终孔后停止进尺,利用泥浆泵持续泵压5至15min,使孔底沉渣随泥浆
基本排除,达到清孔要求为止,并同时掺入相对比重较小的泥浆(含沙量小于4%),以保持稳定的水位。
③第二次清孔在安放钢筋笼及导管后,准备灌注水下混凝土前,由于这段时间间隙较长,孔底
又会产生一部分沉渣,所以待安放钢筋笼及导管就绪后,利用泥浆循环,将孔内沉渣
带出孔外。
(6)钢筋笼制作、吊运及安装
○1制作要求:
钢筋采用HRB335、400钢筋和HPB300钢筋,钢筋笼采用电焊,由专人现场定点集中制作,严格按图制作;钢筋头也不得向内圆弯曲,以免阻碍导管工作;钢筋净距必须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3倍以上:
采用分段制作;钢筋保护层50mm,桩身主筋连接应采用焊接连接,并满足《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规定。
钢筋笼在现场平卧组装。
所制作的钢筋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在安放钢笼之前必须经过项目部质量员以及现场甲方、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2吊装要求:
钢筋笼采用桩机或吊车吊放,钢筋笼吊运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扭转、弯曲措施,并在钢筋笼顶部依地面标高及设计桩顶标高对称设置两根吊筋。
钢筋笼在起吊过程中,起吊点宜设在距笼顶或驳接端1/3调装笼长处,并设置在加强箍筋部位。
安装钢筋笼时吊点中心对准孔口中心,吊直扶稳后才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扰动土体,直至钢筋笼达到设计标高。
○3安装要求:
沿钢筋笼外围每隔3m焊接定位钢筋以保证钢筋笼的保护层厚度和垂直度,当将钢筋笼放到设计标高后,及时将钢筋笼吊环牢固固定在桩架边上(钢筋笼吊环采用φ8钢筋制作,安放钢筋笼前对称焊接在主筋上的数量不少于两条)。
(7)灌注水下砼水下砼使用预拌混凝土。
浇筑桩芯砼前进行第二次清孔,二次清孔结束后,复核
孔深,检查沉渣的厚度在设计范围以内,确认灌注砼达到设计要求后,施工人员及监
理共同验收并办理签证后,及时灌注水下混凝土,其间歇时间不宜超过4h。
施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导管不得漏水,使用前应试拼及试压。
2、使用的隔水球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
并应保证顺利排出。
3、开始灌注砼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导
管首次埋入砼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1m,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砼深度为2-6m,灌注水下砼必须连续施工,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严禁将导管提出砼灌注面等措施。
6.2.3质量保证措施
(1)桩位允许偏差5c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主筋间距偏差不大于10mm,箍筋间距偏差不大于20mm,钢筋笼长度偏差不大于100mm,钢筋笼直径偏差不大于10mm,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
施工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
(2)钢筋保护层50mm,桩身主筋连接应采用焊接连接,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规定。
(3)冠梁施工前,桩顶应凿至新鲜混凝土面,出露钢筋应平直,浇注桩顶冠梁前,必须清理干净残渣、浮土和积水,应保证排桩与冠梁连接牢固,不得造成连接处产生薄弱面。
(4)护壁桩采用跳钻施工,在相邻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相邻后一批桩成孔施工。
(5)施工偏差控制:
垂直度允许偏差1/100,桩径允许偏差50mm,桩位偏差<50mm,清孔后必须控制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
(6)桩芯混凝土灌注高度应比设计桩顶高程高出600~800mm,在冠梁施工前,
将桩顶浮浆凿除干净。
6.2.4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名称、现象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
浆能保持孔壁平衡。
1)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
1)使用直径合适的钻头成孔,根据地层变
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
化配以不同的泥浆
缩颈
2)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混凝土桩身夹泥或缩颈。
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
2)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在清孔时要做
到清渣而不清泥,预防清孔后的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局部坍塌,导致缩径的产生
3)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
3)塑性土膨胀导致桩径缩小形成缩颈
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
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如
出现缩径,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
扩大孔径
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
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
在钻孔成孔,拆除钻杆泥浆,停
孔。
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
止循环至吊放钢筋笼,浇灌水下
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
孔底
混凝土的全过程中,施工环节多,
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
沉淤
时间长,会在孔底淤积较厚的淤
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
泥而影响成桩质量.静置的时间
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在胶管上接上
越长,淤积的淤泥越多
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
沉渣厚度达到
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应尽快进行水下混凝
土灌注
坍孔
1)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1)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
护壁用的泥浆应满足护壁要求,液面需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有条件时,以高于地下水位2m以上更好。
若护壁的泥浆胶体率低、砂率大,则不仅护壁性能差,而且因其容重较大,势必产生沉淀速度过快的问题。
2)孔外堆放重物或有机械振动,使孔壁在灌注混凝土时坍孔
3)导管卡挂钢筋笼及堵管时易发生坍孔
一般来讲,当在黏土或亚黏土中成孔时,
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控制排碴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1~1.2之间;当在砂性土质或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应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1~1.3之间;在砂夹卵
名称、现象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石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应控制泥
浆的相对密度在1.3~1.5之间。
施工过
程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的相对密度、黏度、
含砂率和胶体率等指标,使浇注前孔底
500mm以内泥浆的相对密度≯1.25,含
砂率≯8%,黏度≯28Pa·s。
对一些直径
<1m的小直径桩,即使在泥浆停止循环期
间,也要使孔内保持合理的泥浆液面
2)禁止重物堆放在成孔附近或有大型机械
工作造成的振动,安排多台桩机同时施工
时,应该跳开施工
3)如用上法处治,坍孔应不停时,或坍孔
部位较深,宜将导管、钢筋笼拔出,回填
粘土,重新钻孔
1)吊放好钢筋笼后应及时把钢筋骨架上端
在孔口处与护筒相接固定。
灌注混凝土过
1)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的距离时,由于浇注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
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标高及导管
埋深,当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间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
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
钢筋笼上浮
2)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
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但注重导管
埋入混凝土表面应不小于2m,不大于6m
2)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标高,马上起拔拆除部分导管,导管拆除一部分后,可适当上下活动导管,每上提一次导管,钢筋笼在导管的抽吸作用下,会自然回落一点,坚持多上
下活动几次导管,直到上浮的钢筋笼全部
回落为止
断桩与夹泥层
1)泥浆过稠,增加了浇注混凝土的阻力,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
1)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
导管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混凝土的重量,内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毫米,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
名称、现象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
用球塞、检查锤作通过试验
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
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混凝土,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混凝土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
2)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开始浇混凝土时尽量积累大量混凝土,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快速连续浇注,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
2)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也是造成夹泥层和断桩的原因
3)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与拔管速度,导管在
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m—4m,不宜大于6m或小于1m,及时测量混凝土浇灌深度,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
3)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混凝土
土面。
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混凝土
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
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
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
作规程,在施工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0 商务楼 桩基础 建设 结构设计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