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docx
- 文档编号:23315527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79KB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docx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要求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双减”文件精神,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并结合《**省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新常规》等要求,遵循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儿童学习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数学作业质量,促进数学素养发展,特制定本要求。
一、作业设计
(一)作业要求
1.遵循课标,紧扣教材。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小学数学作业来源主要为教科书课后习题和**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数学课堂作业本》,作业设计与布置要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规范要求。
2.单元视角,整体设计。
数学教师是数学作业设计的主体,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单元教学目标等整体研读教材,基于学生学情设计指向学生素养提升的作业。
3.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着眼夯实基础和发展能力,系统设计符合学习规律、重在迁移运用、突出重难点、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层次性作业。
4.分量适中,难易适度。
要加强对作业数量、质量的监管,布置作业分量适中,
《课堂作业本》尽可能能够在课内完成。
避免布置同质化作业,杜绝超越课程标准、超越教学进度的作业。
(二)作业内容
5.精选内容,精心设计。
课内作业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编作业习题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素材,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部分习题;课外数学作业以数学素养为导向,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紧扣学段要求和学习内容精心设计。
6.开拓创新,丰富形式。
教师要勇于开拓尝试不同的作业类型,让数学作业的形式不局限于书面习题,还可以安排口头交流、动手操作、数学阅读、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
数学学习领域作业内容参考:
书面习题:
是最基本的数学作业类型。
书面习题一般选自教材中的练习和配套作业本中的习题,选用时要深入解读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和对应目标,依据学情适当删减或补充习题。
书面习题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尊重和关注个体差异。
口头交流:
是学生通过口头语言表达的一种作业形式。
口头交流作业通过说一说,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分析、解释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能有效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简洁、严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动手操作:
是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通过分、画、折、称、量、拼、做等活动来完成的作业。
设计动手操作作业时要注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选取适切的材料,明确操作要求。
数学阅读:
一般指阅读课本和阅读课外读物等。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对教材内容有更整体地把握与更深刻的理解;阅读课外读物,激发学习兴趣,拓宽视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并做相应的数学阅读方法指导及阅读成果分享。
数学游戏:
指运用数学知识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的活动,如:
玩24点、数独、魔方等。
注重学科性、趣味性并重,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实践探究:
实践探究作业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探究并解决数学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注重实践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作业布置
7.严控总量,协调布置。
严格控制每天书面作业的总量和时长,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
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要各学科协调布置,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8.明确要求,养成习惯。
学校要研究制定统一、明确的数学作业要求。
如书面作业的书写格式、作图工具的规范使用、自觉检验检查;口头交流作业的基本表达规范;动手操作时学具的选择和操作要领等要求,加强作业习惯的培养。
9.指向自主,因人而设。
布置的作业,教师要提前试做。
科学布置书面作业和其他类型的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倡导学生自主选择性作业,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三、作业批改
10.全批全改,及时规范。
教师对布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家长批改作业。
鼓励教师进行面批,强化作业批改的时效性。
关注过程与方法,为学、教、评针对性把握精准的学情。
四、作业反馈
11.依据学情,及时指导。
作业反馈要及时,对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例及时讲评,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数学书面作业。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提高帮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12.适时交流,家校共建。
鼓励每学期安排阶段性的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注重榜样示范。
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五、作业教研
13.加强研究,提升质量。
学校教研组要将数学素养作业作为校本教研重点,加强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及作业管理机制的研究,撬动数学课堂教学与评价的改革。
14.建立资源,提升实效。
鼓励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诊断积累数据的优势,制作学生电子错题集或指导学生自制错题本,建立学校和年级组优质作业资源库。
15.加强指导,扩大效益。
县级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的作业研讨活动。
及时总结整理典型经验,扩大辐射效益。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作业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必须补充,也是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内化知识并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
可是基本上一线老师天天都会为追缴作业、批改作业、订正作业而大伤脑筋。
笔者以作业设计改革为切口开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创新作业设计让数学变活起来。
作变动让知动起来一、作业变活动,让知识动起来每一项新内容的教学前,笔者都会布置前置渗透作业,把常规作业变成一项项可以参与的实践活动或小研究活动,内容包括与新知学习相关的资料收集、小调查、小制作、小研究等,充分发挥前置渗透环节的作用。
通过前置渗透作业分析,笔者可以探明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有助于准确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实施有效教学。
1.前置渗透,活动积累经验。
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前置经验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差异性很大。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学习活动经验,笔者会在前置渗透环节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活动。
比如,学习100以内数学的组成后,开展数豆豆活动,活动要求是:
先数出68颗豆豆(瓜子、花生、落叶等也可),按10个分一堆,能分成()堆;按5个分一堆,能分成()堆;按()个分一堆,能分成()堆。
这项活动要求从约定到开放,一方面可以巩固100以内数组成的知识,解决数数中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会为后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在教学《百以内数的认识》前,笔者布置学生回家开展数米粒活动培养学生数感。
活动要求先抓一小撮米粒,先估再数,然后在课堂上分享数的体会。
学生估的结果和数的结果相差很大,有学生说“我估计的是34,结果数出320,320好多啊!
”有学生说“我怕数错,数了三遍,才数清楚。
”从学生幼稚的话语中可以知道学生估数能力有待训练,拐弯数是难点,教学的重难点就好确定了。
2.动手操作,让学生做中练儿童与生俱来的学习方式是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摆小棒、搭积木、玩七巧板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小棒是一年级学生操作最多的学具,通过摆小棒练习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练习数的计算,让学生明白算理,巩固算法。
积木也是小学生很好的学习材料。
在学习《立体图形》后,笔者设计的活动是回家搭积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目的是让学生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天晚上,家长们上传了200多张学生搭积木的照片,笔者在家里通过网络群相册欣赏学生的作品并及时做出激励评价。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自己的作品又成为了新的学习素材,供分享,供分析。
学习《平面图形》期间,玩七巧板是主要的活动。
按规定拼、自主拼、创意拼,学生在各种拼凑的过程中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凡此类教学内容,其实都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让学生更轻松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也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形成数学技能,积累活动经验。
3.前置渗透,自主建构新知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指出: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
”当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按照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自主建构知识时,说明学生已经真理解、真明白了。
笔者会让学生在学后设计一些自主性的作业,自选作业方法,自编作业内容,自编试卷测试等,把作业设计的权限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素材更广泛,成为学习小主人。
在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前一天,笔者布置的作业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规律整理所学的算式卡片,并在第二天课堂上展示学生在家整理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汇报整理的不同思路,排列的不同规律,允许学生互相质疑答疑,互动补充,教师只需相机点拨,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真正做到把学生推向前台,真正做到让学。
二、作业变游戏,让学生乐起来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差距会很大,其中采用“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幅采用“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则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由此可见,让孩子在操作活动、在实践中学习是一种很效的学习方式,练习巩固也如此。
因此笔者在作业设计与布置时尽量自主设计作业,创新作业形式,设计一些可操作、活动性强、游戏成分多的作业,让学生喜欢并期待这类作业。
1.互动游戏,让学生玩中练只要是游戏,学生都很乐意参与,因此笔者会把作业有意设计成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
扑克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很好的素材。
在一年级上学期,玩扑克牌游戏成了整个学习阶段使用最多的游戏活动。
根据内容巩固的需要,扑克牌也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要求。
在学习数的组成时,让孩子们玩“选两张”,比如在扑克牌中选出可以组成9的两张牌,练习9的组成;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计算时,让孩子们玩“选三张”,任意选出三张,组成不同的加减法算式,训练看到三个相关的数说出四个算式;在学习20以内数后,让学生两人对玩,同时出牌,或比较大小,或加或减,谁先说出答案两张牌就归谁,游戏结束牌多者胜。
学生在和同学玩、和家长玩的过程乐此不疲,还创造了一些新鲜玩法。
玩扑克牌将单纯机械的计算活动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随时可玩、随处可玩,学生也在玩耍活动中夯实了20以内的计算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上有很多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小游戏,笔者会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向学生和家长进行推荐。
2.长短结合,把研究带进来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学习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笔者会有意向学生早期渗透研究意识,适时教一些研究方法,利用学生相对充足的课外时间,设计布置一些数学小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在研究中主动获得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思维的乐趣,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1)短作业,课前小研究,主动学习学生走进教室时从来都不是空着脑袋来的,他一定有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基础。
怎样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开展有效教学呢?
笔者从一年级学生开始,会在前置渗透环节设计一些研究性的小作业。
比如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前,布置学生回家研究“35+2和35+20,35+2和35+7怎么计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研究中可以摆小棒、拨计数器、画图,也可以请教家长,提出自己在研究中的问题。
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会成为课堂上鲜活的学习素材,笔者也可以基于学生已有的研究基础和汇报展示情况,相机点拨即可,这样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时间,孩子们也更轻松。
(2)长作业,假期小研究,整合学习寒暑假,学生有很多充足的时间,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呢?
笔者尝试设计了长作业。
每个假期笔者都为学生提供研究选题,设计研究任务单,鼓励学生在假期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引导综合学习。
在寒假,小学生有很多机会看到钱,用到钱,还有机会存一笔压岁钱。
于是笔者就给一年级学生设计了一项小课题《关于钱的研究》,给学生提供一张研究单,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项或几项活动,邀请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一起研究。
这样,在第二学期学习人民币的知识之前,学生就已经在父母的指导下,对钱的产生、发展历程、作用、世界货币、钱的文化、钱的兑换和换算等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开学第一周,笔者组织学生开展汇报活动,展示每个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共提出关于钱的15个问题,收到21份研究小报告,16份自制小报,14份电子幻灯片,布置了2块班级文化墙专栏,1块年级数学专栏。
也正是因为假期的小课题研究,学生对关于钱的知识充满了兴趣和期待,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单元时,采用单元整合学习方式,学生收获更全面,思考更深刻。
后来,学生还用这样的研究方法开展了《长度测量工具的研究》和《关于计算工具的研究》等小课题研究活动,成效非常显著,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三、生活实践,把数学用起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倡“即知即传”,学习了马上应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内化吸收,真正把知识变成能力。
每学习一个新知识,笔者都会让学生反思,这个知识有什么用?
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
通过点点滴滴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学会从小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语言描述世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人民币后,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任务:
在家玩兑换游戏,到超市商店参加购物体验,认识商品标签上的钱,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用数学。
学习数据收集与整理后,周末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调查实践活动,调查项目全部开放,交给孩子自己做主。
由于没有内容的限制,孩子们充分挖掘了生活中的材料与资源,就自己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话题进行了调查。
他们也学会选择不同的调查方式,有的当面询问,登门访问,也有打电话调查,通过网络调查,更有孩子走出家门,走上街头,走进公园,走进超市开展调查,并实时将调查活动照片传到班级QQ群。
我国数学家苏步青曾说过:
“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用三份力量批改作业。
反之如果你用三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可以只用一份力量批改作业。
”创新作业设计需要老师对教材内容精准把握,对学情充分了解,对家长教育观念适时引导,更需要家校坚持不懈的密切配合。
实践证明,通过对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改革,可以有效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用数学,也能有效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得到持续发展。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内容摘要:
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要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目的;要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作业。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
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为学生一个包袱,成了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种负担,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作业设计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作业内容童趣性,激活学生创新的火花。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摆脱单调乏味的重复、机械的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设计出趣味性强的数学作业。
趣味浓厚的作业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部需求,会让学生跃跃欲试,内在的需求,活跃的思维,常常会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一、设计游戏型数学作业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学生在游戏中边学边玩,学中有玩,玩中有学。
游戏活动型作业将所学数学知识蕴涵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
例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我设计了“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老师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
再如教学《统计》这一课后,我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并统计出每人赢的次数;还让学生在“抛硬币”活动中统计出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并让学生发现抛的次数越多,正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接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理解体验了统计的作用,而且学生在游戏中轻松作业,增强了合作意识,体验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设计情境型数学作业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
生动的情境型作业,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识矛盾的冲突。
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
例如学习完《10的认识》后,我设计一道“10的一半是什么?
”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想象观察、思考,反馈结果:
(1)从数的知识认识10的一半是5o
(2)从字形结构认为10的一半是1、0、或拼音Shi。
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情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激活了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帮小兔找门牌号的情境作业,类似的作业还有“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
这些带有童趣的作业,把计算融入故事情境中,学生快乐的进行作业,掌握了运算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计算能力,同时学生体会到计算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快乐的,充满乐趣的。
三、设计绘画型数学作业“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学习了时间,画一画一天的安排;学习完《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绘制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家,并涂上颜色;认识方向后,画一画旅游分布图。
这样就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艺术品。
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
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有激活学生原思维,使他们迸发创新的火花,将枯燥原作业变成了件件艺术品。
四、作业内容有层次。
设计作业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我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学完《解决问题》后,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一)、小华今年10岁,比爸爸小27岁,爸爸今年几岁?
(二)、小华今年10岁,比爸爸小27岁,今年爸爸和小华共几岁?
(三)、小华今年10岁,爸爸38岁。
当小华33时,爸爸几岁?
此种作业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体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目的。
要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设计原则:
“依标设计”的原则作业设计要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的要求。
一要指向数学本质的理解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合理应用,二要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十大核心素养,三要设计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
2.原则作业设计要与学习目标匹配,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
把“评价”嵌入作业布置之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3.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控制书面作业的量,要符合各年级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求。
适当布置实践类作业,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
一二年不留书面作业,布置一些小制作、小调查、小阅读等实践类的作业,其他年级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可适当布置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业的内容,要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需求。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
注重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
三、设计策略:
基于当下课外作业存在作业量大、形式简单、内容重复、目标单一等的问题,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体现“作业育人”功能的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的策略。
1.前置性作业为了了解学情和初步感知新知,设计前置性作业。
这类作业与第二天的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在反馈作业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引入新知教学。
如上《谁打电话的时间长》(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这课时,教师前一天可以布置如下作业。
笑笑打的国内长途,每分0.3元,通话费5.1元;淘气打的国际长途,每分7.2元,通话费54元。
谁打的电话时间长?
请你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记录下来,并准备交流汇报。
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可以先汇报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体思路,教师将问题的焦点聚焦于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
2.检测性作业为了巩固知识技能、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要布置检测性作业。
这类作业是对学习目标的检测,设计时要思考作业与目标匹配的问题。
有检测结果性目标的,也有检测过程性目标的,还有两者兼有的。
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及时评价与反馈。
如:
先给圆柱形茶叶筒包上包装纸,再想一想,这个圆柱的表面是由哪些面组成的?
并写出来。
这个作业检测的学习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能说出圆柱表面的组成。
再如:
要检测能说明梯形面积公式这一学习目标,可以设计观察把梯形由中位线剪开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图,说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再除以2的理由。
以此来检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2.趣味性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设计新颖有趣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学完了《因数与倍数》内容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
”老师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学生会觉得十分有趣。
还可以将这份作业推广,要求学生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同学猜。
把课内知识应用起来,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性作业为了使数学作业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可设计实践性作业。
如:
学习《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用牙签、小棒等材料制作角的模型,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角的特征;学习了《图形的拼组》之后,请你回家后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画在纸上返校后与小伙伴们交流;学习了《克与千克》之后,掂一掂不同的实物,估一估、称一称,感受1克和1千克的质量;学习了《千米1/8的认识0》之后,选择一个显著的起点,实际走一走,感受1千米的距离。
这样的作业能够搭建起“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学得扎实,感受深刻
5.调查性作业调查性作业是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针对一些涉及数学知识的实际问题而设置的。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收集资料、调查、访问,了解现状,对不合理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加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良好素质。
例如:
高年级学习了《统计》之后,学生可深入社区、街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背景 小学 数学 作业 设计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