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期末复习.docx
- 文档编号:23301784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7.64KB
风景名胜期末复习.docx
《风景名胜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名胜期末复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景名胜期末复习
第一章、风景名胜
一、风景名胜资源(简单看一看)
1、风景名胜资源:
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务与因素的总称。
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2、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
1、自然属性:
最根本的属性2、社会属性3、政治属性4、经济属性
3、风景名胜资源的特性:
1、整体有用性2、空间的固定性3、时间的无限性4、景观的不可复制性5、景观的共享性6、景观的开放性
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发展(了解)
1、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2012年11月全国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5处。
2、风景名胜区的发展
1、风景名胜区的无序阶段(1949-1977)
2、风景名胜区的起步阶段(1978-1994)
1982年国务院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5年国务院颁布《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7年建设部颁发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3、风景名胜区发展阶段(1994年以后)
2006年《风景名胜区条例》颁布实施
3、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其他形式:
(一)自然保护区
(二)森林公园(三)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四)地质公园(五)水利风景区
三、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作用与分类(重要)
1、风景名胜区的性质:
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社会公益事业
2、作用:
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科研、文化、科普以及铸造民族精神等功能
(一)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历史文化信息
(二)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
(三)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与国民素质提高
(四)通过合理开发,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3、风景名胜区的构成与分类
1)、风景名胜区的组成:
游览对象、游览设施、运营管理
2)、风景名胜区的分类:
1.按等级特征分类:
国家级、省级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
2、按用地规模分类:
(1)小型风景区,其用地范围在20km2以下
(2)中型风景区,用地范围在21~100km2
(3)大型风景区,其用地范围在101~500km2
(4)特大型风景区,用地范围在500km2以上
3、按景观特征分类:
(1)山岳型风景区以高、中、低山和各种山景为主体景观特点的风景区。
(2)峡谷型风景区以各种峡谷风光为主体景观特点的风景区。
(3)岩洞型风景区以各种岩溶洞穴或熔岩洞景为主体景观特点的风景区。
(4)江河型风景区以各种江河溪瀑等动态水景水体为主体景观特点的风景区。
(5)湖泊型风景区以各种湖泊水库等水体水景为主体景观特点的风景区。
(6)海滨型风景区以各种海滨海岛等海景为主体景观特点的风景区。
(7)森林型风景区以各种森林及其生物景观为主体特点的风景区。
(8)草原型风景区以各种草原草地沙漠风光及其生物景观为主体特点的风景区。
(9)史迹型风景区以历代园景、建筑和史迹景观为主体景观的风景区。
(10)综合型景观风景区以各种自然和人文景源融合成综合性景观为其特点的风景区。
4、按结构特征分类:
(1)单一型风景区
功能比较简单---风景游览欣赏对象组成—小型风景区
(2)复合型风景区
风景+游览接待服务设施
(3)综合型风景区
风景+游览接待服务设施+居民社会
5、按布局形式分类:
(1)集中型(块状)
(2)线型(带状)
(3)组团型(集群)
(4)放射型(枝状)
(5)链珠型(串状)
(6)星座型(散点)
6、按功能设施分类:
(1)观光型风景区
有限度地配备必要的旅行、游览、饮食、购物等为观览欣赏服务的设施。
如大多数城郊风景区。
(2)游憩型风景区
配备有较多的康体、浴场、高尔夫球等游憩娱乐设施,有相应规模的住宿床位。
如三亚海滨。
(3)休假型风景区
配备有较多的休疗养、避署寒、度假、保健等设施,有相应规模的住宿床位。
如北戴河、北京小汤山风景区。
4)民俗型风景区
保存有相当的乡土民居、遗迹遗风、劳作、节庆庙会、宗教礼仪等社会民风民俗特点与设施。
如云南元阳梯甲保护区、沪沽湖等。
(5)生态型风景区
配备有必要的保护监测、观察实脸等科教设施,严格限制行、游、食、宿、购、健等设施。
如黄龙、九寨沟等。
(6)综合型风景区
各项功能设施较多,可以定性、定量、定地段地综合配置。
大多数风景区均有此类特征。
四、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P17
第二章
一、世界自然保护体系:
P20
1.严格的自然保护区:
为科研服务
野生地:
保护野生地
2.国家公园:
生态保护和游憩
3.自然纪念保护区:
保持特殊的自然景观
4.野生动植物生境管理区:
通过管理活动保护其自然特色
5.景观保护区:
陆地和海洋景观的保护及游憩
6.资源管理保护区:
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二、国家公园(黄石公园:
第一国家公园)
1、国家公园的定义:
根据一九七四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开会认定的国家公园标准为:
(一)面积不小于一千公顷的范围内,具有优美景观的特殊生态或特殊地形,有国家代表性,且未经人类开采、聚居或开发建设之地区。
(二)为长期保护自然原野景观,原生动植物,特殊生态体系而设置保护区之地区。
(三)由国家最高权宜机构采取步骤,限制开发工业区、商业区及聚居之地区,并禁止伐林、采矿、设电厂、农耕、放牧、狩猎等行为,同时有效执行对于生态、自然景观维护之地区。
(四)维护目前的自然状态,仅准许游客在特别情况下进入一定范围,以作为现代及未来世代科学、教育、游憩、启智资产之地区。
2、国家公园的功能1、提供保护性环境2、保护生物多样性3、提供国民游憩地,繁荣地方经济4、促进学术研究及国民环境教育
三、世界遗产保护P25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第三章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理论:
(一)系统理论
1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
(1)系统的概念
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属性
整体性
动态相关性
层次等级性
有序性
2系统理论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应用
(1)规划的要素
基点---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核心任务---各子系统关系的协调。
(2)规划的程序与编制
系统知识
(3)规划者的思维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20世纪50年代---污染严重
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关键性概念---人类需求和环境限度
特征---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
2、可持续发展理论在风景名胜去规划中的应用
(三)生态学理论
1生态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景观生态学在风景名胜去规划中的应用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方法
1思维方法
2理论方法
3研究方法
4技术方法
5管理方法
6工作方法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
(1)、风景名胜区规划任务
1.综合分析评价现状;
2.依据风景区的发展条件,从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出发,明确风景区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途径;
3.展现景物形象、组织游赏条件、调动景感潜能;
4.对风景区的结构与布局、人口容量及生态原则等方面做出统筹部署;
5.对风景游览主体系统、旅游设施配套系统、居民社会经营管理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和主要发展建设项目进行综合安排;
6.提出实施步骤和配套措施。
(2)、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功能
1、控制作用2、协调作用3、优化作用4、保障作用
(3)、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择优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调控性原则
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
(4)、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
方法的科学性
空间的地域性
系统的复杂性
内容的相对性
实施的可操作性
(5)、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层次和内容P52-53表3-1
八种规划类型:
(一)风景发展战略规划
(二)风景旅游体系规划
(三)风景区域规划
(四)风景区规划纲要(审批管理)
(五)风景区总体规划
(六)风景区分区规划
(七)风景区详细规划
(八)景点规划
(6)、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相关规划
(一)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
(二)城市规划
(三)土地利用规划
(四)旅游规划
第四章
第一节:
一、规划的程序与内容P58
(一)规划的逻辑程序
1、系统分析与评价
2、明确问题
3、整合系统
4、方案的筛选
5、系统优化与完善
6、系统的补充与调整
(二)规划的编制程序
1、调查研究
2、制定目标
3、规划部署阶段
4、规划优化与决策阶段
5、规划实施监管与编修阶段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成果:
(第二小点)
风景名胜区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规划说明书
基础资料汇编
第二节:
(重要)
一、风景名胜资源调查的内容
(一)风景名胜区资源系统调查:
(二)风景名胜区的服务设施系统调查
(三)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经济系统调查
二、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成立调查组
2、资料准备
3、制订工作计划
4、仪器设备准备
(二)资料和数据采集阶段
1、野外实地勘察
2、现场资料收集
3、访问座谈
4、问卷调查
(三)成果编辑阶段
1、编写风景名胜区基础资料汇编
2、编写现状调查报告
3、完成现状图纸的绘制
第三节:
(重要)
一、风景名胜资源分类
1、自然景观资源
2、人文景观资源
按照风景名胜资源中占主导地位的景观要素的属性进行分类,考虑以下方面:
(1)地质地貌特点以及其他的自然条件的特点,如植被、水文、气候、天象等;
(2)观赏的视觉效果和审美特色;
(3)人文因素的特点及其在风景名胜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风景名胜资源分类简表P65
三、风景名胜资源评价
1)、风景名胜资源评价
(1)、美学价值评价
1、风景名胜资源的外在美——具有外在美是风景名胜资源存在的必要条件,外在美的特征是在资源评价中首先要掌握的景观资料。
2、风景名胜资源外在美的类型
(1)形态美;
(2)色彩美;
(3)动态美;
(4)听觉美;
(5)嗅觉、味觉、触觉美;
(6)结构美;
(7)功能美
3、风景名胜资源美学评价方法研究
(1)专家学派
(2)心理物理学派
(3)认知学派
(4)经验学派
(2)、科学价值评价
1、科学价值评价的内容:
“三定”:
定位、定性、定量
2、科学价值评价的指标分析
(1)多样性
(2)稀有性(3)代表性(4)脆弱性
(3)、综合评价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资源评价包括:
景源调查、景源筛选与分类、景源评分与分级、评价结论
1、风景资源评价的原则
(1)应在兼顾现场体察感受和社会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主客观结合,防止并克服在现场踏查与资料分析之间的片面理论及其评价效果;
(2)在准确把握景源特色的基础上,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结合;
(3)根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景源,宜作单独评价。
2)、评价标准与指标
1、景源划分为:
结构、种类和形态三个层次。
避免将不同层次的景源放在一起评价,如将颐和园、故宫、长城、黄山、桂林、三亚等放在一起评价没有任何意义。
只有同层次或同类型的景源之间可以进行评价。
2、根据景源层次的划分,风景名胜资源评价指标分为综合、项目、因子3个评价层次,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对应不同的评价客体:
1)对风景区或部分较大景区进行评价时,宜选用综合评价层指标;
(2)对景点或景群进行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指标;
(3)对景物进行评价时,宜选用因子评价层指标。
3)、风景名胜资源分级
(1)特级景源:
具有珍贵、独特和世界遗产价值与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
(2)一级景源:
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闻名和有国际吸引力;
(3)二级景源:
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4)三级景源:
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5)四级景源:
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
第四节
一、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划定
(一)划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原则
1、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了解
2、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
3、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
4、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划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界限的要求(武夷山)
1、必须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为依托,既能在地形图上标出,又能在现场立桩标界
2、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应是风景区面积的计量依据
3、规划阶段的所有面积计量,均应以同精度的地形图的投影面积为准
二、风景名胜区性质的界定:
(如: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风景名胜区的界定涉及规划对整个风景名胜区资源的定位、发展方向的把握、整体目标的制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所以确定风景区性质是规划纲要阶段最为重要而具有原则性的问题。
风景名胜区的性质界定必须明确表达出风景特征、主要功能、风景区级别等三方面内容,并要求定性用词突出重点、准确精炼。
P75案例4.2,风景名胜区性质范例
如: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崂山风景名胜区: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
三、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的确定
内部系统目标:
建立并完善以保护为基础的风景游览主题系统
建立并完善以便利为主旨的旅游设施配套系统
建立并完善以和谐为核心的居民社会管理系统
外部系统目标:
维护生态,保存自然与文化信息的科教基地
美化国土,提供国民愉悦身心的游乐空间
发展旅游,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五节
一、风景名胜区的分区
区划过程遵循的原则:
1、同一区内的规划对象的特性及其存在的环境基本一致
2、同一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其成效特点应基本一致
3、规划分区应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人文单元界限的完整性
(一)风景名胜区的分区体系
1、景区划分
2、功能区划分
3、保护区划分
4、其他分区形式:
生态分区
(二)国家公园分区体系P79(自学)
二、风景名胜区的结构与布局
(一)风景名胜区的结构
风景区规划结构的确定原则:
1、规划内容和项目配置应符合当地的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并能促进风景区的自我生存和有序发展
2、有效调节控制点、线、面等结构要素的配置关系
3、解决各枢纽或生长点、走廊或通道、片区或网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和约束条件
风景名胜区包括:
风景游赏系统、旅游设施配套系统、居民社会管理系统
(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原则:
1、正确处理局部、整体、外围三个层次的关系
2、解决规划对象的特征、作用、空间关系的有机结合问题
3、调控布局形态对风景区有序发展的营销,为各组成要素的协调统一搭建平台
4、促进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发展
5、在保持风景名胜资源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鼓励创新以突出地域特色
第五章
一、保护培育规划的重要性(了解)
1、有利于使风景资源价值更明确、更持久的体现
2、有利于将保护提到综合性保护的高度
3、有利于突出风景资源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4、有利于协调因保护带来的矛盾
5、有利于争取对保护工作的投资
二、保护培育规划的原则:
1、完整性2、真实性3、原生性、多样性4、适宜性
三、保护培育规划的内容:
风景区保育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查清保育资源,明确保育的具体对象和因素
二、在此基础上,依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和级别,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育原则
三、依据保育原则选的保育措施,并建立保育体系
四、保育规划的方法:
、
1、分类保护
生态保护区
自然景观保护区
史迹保护区
风景恢复区
风景游览区
发展控制区
2、分级保护
特级保护
一级保护
二级保护
三级保护
3、核心景区保护
4、专项保护规划
1、生物多样性保护;2、地质地貌景观保护;3、水域景观保护;4、文物建筑保护5、石刻碑刻专项保护;6、古树名木保护
5、外围保护地带
第六章
1、游人容量的测量包含哪几种?
游览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社会容量、综合游人容量。
2、环境容量……管理
3、景区规划:
是为了集中组织与展示风景区的独特风貌,根据景观的特点及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在对景观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按市场需求、资源保护、发展战略与结构布局的要求,通过综合安排游览观光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组织形成具有一定品位、达到一定规模、一定格局的景点和观赏环境体系。
一般要经过区划、结构、布局三个主要步骤来完成。
4、景源特点、用地条件、社会生活需求、功能技术条件和地域文化观念都是影响游览项目组织的因素。
游赏项目设计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二、特色性原则三、体验性原则四、整合性原则
游览项目库分为:
一、侧重于风景游览功能的项目资源库二、侧重与自然资源保护的项目资源三、侧重于旅游功能的项目资源库
5、游线组织应依据景观特征、游览方式、游人结构、游人体力与游兴规律等因素,精心组织主要游线和多种专项游线。
游线选址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旅游流的影响,满足旅游流的交通组织需求,根据主流向确定风景的主要入口、道路分布与走向。
2、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地制宜地处理好游线与山体、水体的关系,同时考虑地质和工程技术条件,经济、合理、科学地进行选线。
3、资源保护的影响,以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小为原则,安排游线的位置、密度与规模等,如草原、森林等区域的游线密度应小,而山地应避免破坏山体,尽量依据等高线设计游线等。
生态敏感地区的游线选线都应“近而不入”,也就是只能接近而不能进入。
4、景观特色的影响,景观特色是游线区别于其他道路的重要特征,景观特色应是游线选线的主要导向,选线应有利于将景区内有价值的景观资源组织、串接,有利于对现有景观的利用、展示,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彰显游线特色。
第七章
1怎么样才称为典型景观?
大多是天成地就之事物或现象,也有一些事人工之作,但也非一时一世之功,多经世代维护发展。
此外,各具特色的地方风物作为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观要素构成了典型景观。
2典型景观的特征
一、能提供给旅游者较多的美感种类及较强的美感强度。
二、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能深刻地体现出某种文化的特征和精髓。
三、在大自然变迁或人类科学文化发展中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3典型景观规划的原则
一、保护典型景观的本体及环境
二、挖掘和利用典型景观的景观特征与价值
三、妥善处理典型景观与其他景观的关系
4典型景观规划内容
一、地质地貌景观规划在对典型景观进行地貌规划是,不要套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做法,比如“三通一平”在风景区规划中是必须禁止的,对山体环境的大量改造,完全失去了建立风景区的初衷,应当根据景观的需要,适当对地形进行少量的整理,所以在风景区中的道路不能盲目追求平坦、宽阔,应当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
二、建筑风貌规划一要注意名胜古迹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应在保护好原有文物遗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复和重建,除修复必要的游览步道和安全防护设施外,不得增设与其无关的认为设施,控制游人数量,规范游人行为,保护周围森林植被及生态环境。
保护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的良好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尊重景观的历史面貌和价值,将中华民族精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完整地奉献给予子孙后代和世人。
三、植物景观规划由于植物是有生命有机体,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所形成的植被形态、植物演替规律都有所不同,因而在植物景观规划中,特别是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中,不同的植被应有不同的具体措施。
对于植物景观规划应符合以下具体规定:
1、维护原生种群和区系,保护古树名木和现有大树,培育地带性树种和特有植物群落。
2、因境制宜地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扩大林地,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优势,改善风景区的生态和环境。
3、利用和创造多种类型的植被景观或景点,重视植物的科学意义,组织专题游览环境和活动。
4、对各类植物景观的植被覆盖率、林木郁闭度、植物结构、季相变化、主要树种、地被与攀援植物、特有植物群落、特殊意义植物等,应有明确的分区分级的控制性指标及要求。
5、植物景观分布应同其他内容的规划分区相互协调,在旅游设施和居民社会用地范围内,应保持一定比例的高绿地率或高覆盖率控制区。
四、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适度开发,一切细节要求突出民族与区域的特色,保持淳朴真实,力戒矫揉造作,不要为了迎合旅游者的趣味而损害其纯真,在保护的前提下,对于旅游者很不习惯的某些方面,例如饮食习惯等,可以有某些变通措施。
2、民风民俗的某些方面时间性较强,许多活动只在特定的日期进行,少数民族常居住于边远地区,旅途遥远或交通不便,其某些习俗不便对外公开,切不可违背本民族的意愿将其列入旅游项目。
第八章
一、游览设施现状:
风景区内设施规模、类别、等级等状况,找出供需矛盾关系,掌握各项设施与风景及其环境的关系是否协调。
二、客源市场分析的目的:
在于更加准确地选择和确定客源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预测、选择和确定游人发展规模和结构。
客源市场分析内容:
1、对相关客源地游人的数量、结构、空间和时间分布进行分析,包括游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
2、分析客源地游人的出游规律或出游行为,包括社会、文化、心理和爱好等因素;
3、分析客源地游人的消费状况,包括收入状况、支出构成和消费习惯等因素。
三、游人发展规模预测
(一)游人规模预测的计算指标
1.游人抵达数
(1)年抵达人数(人/年)
(2)月抵达人数(人/月)
(3)日抵达人数(人/日)
2.游人日数(或游人夜数)
3.游人流动量
4.游人开支总额
(二)游客规模的预测方法(年抵达人数)
1.特尔斐法
2.分析预测法
四、旅游床位预测与直接服务人口估算
床位数主要受客流总量与滞留时间的影响,而各种档次住宿设施的数量则决定于客源的结构,主要是游客的消费水平与消费习性。
五、游览设施的配备
游览设施:
风景区旅行游览接待服务设施的总称。
设施项目的八个类型:
即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和其他共8类。
(一)住宿设施规划
风景区提供的住宿设施有三种类型:
一是旅馆;二是临时性住宿设施;三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景名胜 期末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