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经验材料.docx
- 文档编号:23297090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3.28KB
校本教研经验材料.docx
《校本教研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经验材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教研经验材料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我校2006年6月被确立为第二轮常州市教科研基地,近两年来,立足于校本建设,努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科研生长点,强化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健全科研网络,寻找并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校绝大部分成员形成一致或相容的价值观念,催生校园文化的科研力量,大胆革新,勇于实践,校本科研正成为学校蓬勃发展的强大后劲,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在教科研基地建设中,我校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完善组织管理,夯实教科研基石
(一)、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目前,我校的校级领导(正副校长)4名,均主持或参加课题研究(详见“邹区中心小学校级领导参加课题研究一览表”),学校中层干部也都做到人人有课题。
他们指导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实施,并带头上示范课、研究课。
(二)、健全教科研管理网络,充分发挥教科室的组织作用。
我校在原有科研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三套班子,分级管理”的复合型教科研队伍。
◆三套班子:
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组成,主要负责科研规划、确定课题、落实经费、推广成果;学校教科研参谋小组,由教科室、教导处及各级学科带头人组成,主要负责课题方案论证、修订、调控进程;学校教科研实验小组,由一线实验教师组成,主要负责测试分析、实践研究、阶段总结。
◆分级管理:
实施“教科室——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成员”的分级管理体系,教科室,负责学校课题管理,着重抓好学校主课题;课题组组长负责具体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并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学期考核。
通过科研网络,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发挥教师专长,促进教科研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三)、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并在校本科研中落到实处。
1、规章建制,提供研究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为了建设好一支优秀的教科研队伍,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制定了各类教科研制度,规范了管理内容,为教科研检查、评比、督促、奖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并逐步引导教师完成由消极到积极、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1)理论学习制度。
我们要求课题实验教师平时应注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我们每位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份教育教学刊物,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
每学期学习笔记不少于6000字,每篇应包括内容摘要、感受或评议两部分,学习必须反思,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因此我们要求学习笔记中本人感受或评议不少于2500字。
(2)教学观摩制度。
以课题组结合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各类研究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两节课题研究课,期初坚持做到“四定”(定人、定时、定内容、定形式),每周及时下发每个课题组研究课安排表,并及时组织讨论,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
(3)检查考核制度。
课题组每学期都将对每位课题实验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参加课题活动、学习笔记、课题研究手册记载、实验课情况、论文案例发表或获奖情况等方面,考核实行积分制,对于做得好的方面,根据考核细则给予加分,同时,对于没能认真完成的或完成质量不高的将给予扣分处理,并将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考核获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4)评优奖励制度。
根据教科研管理条例规定,课题组学期考核得优秀,方可作为各级评优评先活动的候选人,学期考核不合格者,劝其自动退出课题组,三年内不再吸收参加任何课题研究项目,三年内失去参加各种评优评先的机会。
(5)课题管理制度。
课题研究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
每学期课题组长按照学校考核办法,对本课题组教师进行考核。
学校教科室每学期对每项课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课题组组长考核挂钩。
每项课题立项后学校拨发一定的研究经费,经费由课题组长进行管理。
课题立项后必须认真开展研究,如果课题研究因课题组原因未能结题,该课题组教师今后两年内不得参加课题研究,不能参加各类评优活动(具体方法另附)。
常州市级电教课题还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课题管理网页,实行网络动态管理。
2、规范操作程序,提高研究的科研含量。
科研必须植根于学校的土壤,必须植根于课堂教学的土壤,必须与当今的课程改革相结合,才能成为有效的教育科研、成功的教育科研,才能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与支持。
对课题研究课的过程,我们主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课前课题组集体备课,按照课题组学期研究内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每位教师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意见,提出个人设想;上课时全体子课题组成员参加听课;课后实验教师说课,课题组全体成员评课;最后及时修改教案,并制成电子文本格式,在校园网公布;上课教师根据课题组意见,认真总结,形成课后启示与小结。
通过扎实的工作,使每一节实验课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学校形成了“典型引路、奖励先进”的激励机制。
学校组建了“邹小专业引领教师团队”,并制定了“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条例”。
为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提升科研的辐射力,我们努力构建平台:
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研讨课等,使其成为直正的校内“本土专家”。
(五)学校有一定的科研专项经费投入,并逐年增加。
近年来,学校加大对教科研的专项经费投入,用于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校际交流等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教科研软硬件的投入等。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
(一)、增强意识,扩大教科研活动的参与面。
教科研是一项艰苦、复杂而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更需要教师具有善于钻研、勇于探索、敢于改革的能力。
这就需要凝聚一批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内容,不断学习、实践、研究、思考,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为此,我们通过各种学习讲座,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到,随着科学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教师不能仅仅把教书育人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应当作一项孜孜以求的事业去追求,教师必须在教育科研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必须进一步解放自己的思想,看到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对开展教育研究具有很多有利的条件:
对教学情况最熟悉、对教育对象最了解、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最清楚。
只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把课堂作为自己的实验室,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学习、积累、反思、总结,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为了优化教科研的队伍,使那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优秀教师加入课题研究队伍,我校实行了课题组成员申报招标制,由教师提出申请,经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集体商议后决定人选,并给课题组教师提供各种优惠措施:
优先外出参观学习,优先参加各种培训,优先参加教学评优观摩竞赛活动,优先获得评优评先。
通过优选,使一大批素质优良的教师加入了课题研究的队伍,同时也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通过采取课题申报制,形成了4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人人有研究课题,人人做研究的有心人的局面。
目前,我校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85%以上。
(二)、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打造“名师工程”。
目前,我校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23人,占全专任教师(84人)的27。
4%,小中高职称老师3人,一部分教师在区、市教育科研领域有一定影响。
(三)、创建“专业发展协进会”,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科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发展。
针对我校青年教师较多的现状,我校成立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协进会”,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指向,以教育科研和校本研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阶段:
2006年5月——2007年6月,尝试以“目标引领、双线定位、块状跟进”为基本思路的青年教师培养方式。
◆第二阶段:
2006年开展,面上推开“30岁以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落实推进措施。
◆第二阶段:
2008年3月开始,“从微型社团到项目管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协作共同体塑造方案”出台,并进入实施阶段。
1、打造团队,形成共识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协进会”的成立目的在于营造适合我校青年教师发展的环境,促进我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加快优秀青年教师群体的培养步伐;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实现共同发展;形成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素质。
思想决定行动——让读书涵育我们生命,让研究改变我们生活,让文化支撑我们发展;
过程决定一切——我们看重结果,但我们更关注过程;我们成就学生,也一样成就自我;
以教师发展为本——发挥青年老师的主动性,学校为教师发展服务。
2、目标定位,立体引领
在自我定位、学校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三年发展目标”,并围绕目标努力达成。
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承担并完成相关任务(课题研究、学习研讨、课堂开放、论文撰写等)。
目标定位——进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首先由“教师专业发展协进会”成员自我定位,再由“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团”对教师进行引领导定位。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行论证,最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立体定位,分成相关等级的发展目标,并填写专业发展目标书。
立体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团”由我样部分行政人员、区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基中“目标引领教师”结合所引领的“主动发展教师”三年目标,针对其师德修养、学习培训、教育工作(班队管理)、教学工作、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跟踪引领,及时了解和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动态,尽力提供帮助和指导;“专业引领教师”主要从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班队管理(兴趣小组)等方面进行专业引领,深入课堂听课,关心了解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动态,进行指导和引领。
学校各条线管理的活动和安排(教研活动、对外开课、课题研究申报及开展、学习培训等)能结合“主动发展教师”不同的三年发展目标,尽可能提供人性化管理,为教师发展服务。
3、措施推动,制度跟进
首先强化一系列的推进措施:
①加强资源及阵地建设:
“邹小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网站建设;“邹小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图书资料库建设;“邹小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会刊编辑。
②坚持以活动促发展:
学术沙龙;课堂开放日;校际互动。
③以研究反思促提升:
课题研究;学习札记;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论文撰写。
其次,出台一定的制度:
①将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践过程和结果作为考核评价青年教师的核心内容。
②将“引领”工作作为各条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各级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之一。
学校将评选优秀“引领教师”。
4、从“微型社团”到“项目管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协作共同体塑造
(四)、组织开展多样的校本培训和研究活动
在教科研基地建设中,我校坚持以校本培训引领教师学习,用学习的力量克服平庸。
努力做到:
以学习的需求孕育教师的生命;用开放的学习丰富教师的生活;以课例串联教师的学习和研究。
1、 引领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并做到“学用结合”。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论教育等,采用精读、摘抄、写读书笔记等形式,提炼出名著精髓。
通过反思,教师写出论文或心得体会,并将所学的新思想、新观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研究中。
学校还开展了小型学术沙龙,通过说课、上课、评课、课后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快课改步伐。
将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办学理念,内化为教师群体的共识,是校本培训的基本目标,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与书籍为友”的理念,营建起自己的广泛的教学支撑体系,使教师逐渐掌握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现代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另一方面,学校多方创设条件,为教师学习提供便利,进一步增大学校教师阅览室藏书量,特别是增加了反映教研教改前沿水平的教育期刊杂志供教师阅览,不断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帮助教师形成宽泛的阅读视野。
另外,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功能优势,在校园网络上开辟“现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文交流”等栏目,为教师提供便捷、前卫、实用的操作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构建起一种全新的、高效的、自主的、开放的、智能化的学习模式,培养教师迅速、有效地选择、储存和创造性地运用信息的能力。
2、开展多形式的校本培训,突出校本培训的灵活开放性。
◆每周一次业务学习。
组织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开展主题论坛,进行教学点评等。
◆每月一次学术沙龙。
期初由各教研组选题并申报至教科室,教科室进行题目公示,每位教师选择自己有感受、有经验的题目进行书面准备,最终以集体交流或以网上论坛的形式参与讨论。
在此类活动中,教师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帮助解决了许多存在于大家心目中的困惑和烦恼,深受教师的欢迎。
◆每年一次电脑操作技能培训。
这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把教师的电脑培训工作当作校本培训的重点来抓。
每年暑假,都要组织教师进行为期15天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由浅入深,从原来的基础培训加深至多专题学习网页制作。
目前由我们教师自己制作的校本课程“童言话灯”等专题学习网站已达八个,另外还有市级课题网站以及教师个人网页。
◆不定期的专家讲座。
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两到三次的专家讲座,使教师接受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头脑受到更多的冲击,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更彻底的总结、反思。
江苏省教研室鞠文灿副主任、省教研室德育处主任杜文艳多次来我校作省级课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指导与讲座;常州市教研室理论组一行于2006年4月21日来我校进行教科研工作调研;区教研室徐惠仁主任来校作了如何开展校本研修的专题讲座;另外,我们先后邀请了市、区教研室王俊老师、陈春圣老师、宋惠平老师等来校作专题讲座,使广大教师掌握教科研方法,提高教科研能力。
◆经常性的外出听课、交流。
创设和争取各种机会让教师分批分期外出听课交流,开阔眼界,掌握教学新动态。
仅2007年下半年,我校教师前往省、市(武进区以外)听课学习就达66人次。
(五)、教师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每年有一定量的论文获奖或发表(见表)
近两年来,全校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奖或发表合计256篇,超过以往3年的总和。
并且获奖档次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近两年内,我们充分利用好校刊《教海泛舟》这一阵地,认认真真地编辑了校刊《教海泛舟》第18、19、20、21期,使其成为教师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
三、开展课题研究,彰显教科研内涵。
(一)、以主课题引领学校课题研究
从1995年至今,我校围绕“美的教育”这一主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并将之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逐步走出了“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以美育人、发展内涵”特色办学之路,大力促进了全校师生的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校“九五”常州市级课题《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之研究》和“十五”江苏省教科课题《构建美的教育,实施以美育人》两次均获常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市、区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6年以来,我校开始将粗放型的办学特色探索上升到“学校文化”整体论视野的高度,确立了“建设和谐致美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构建‘和谐致美’课堂文化的研究”作为当前主课题新的突破口,并于2007年年底申报省教科课题。
(二)、形成不同层次的课题群。
学校对课题的日常管理规范、有序,结题率高(见表格)。
(三)、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我校在课题研究中,着眼于问题的解决,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为目标,用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使课题研究走向教师的生活,走向平实的道路。
(1)、反思研究,落实理念。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萌芽在对教学行为的不满中,产生于对专业行为的反省中,形成于对教学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和反思中。
反思型的教师不仅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技能,而且还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等更广阔的教育问题进行探究、处理的能力。
①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间的差距。
新课程改革虽然使学校的课堂由原来的一潭死水变得波澜起伏,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课堂也出现了不少“美丽的错误”,这些错误在于我们教师错误地理解了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片面的强调了“开放式”教学与激励性评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造成行为的偏差。
因此在课题研究中,在每一节实验课后,我们要求教师及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写好反思材料,在评课时首先向全体课题组成员介绍,真正用新的理念支撑新教学过程的构建。
②把自我反思转化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
反思具有探索研究的性质,是开展教育研究常用的思维方式和手段之一,它对教师提高专业修养、提升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我校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公式:
专业发展=经验+学习+反思,并出台了教学反思制度,形成反思的运行机制:
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期末评比。
日反思指按教学活动展开的程序分为教学活动前的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教学活动后的反思。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可以改变凭经验、凭老教案或教案集、凭以往的思维习惯进行机械备课的低思维做法,可以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预测性。
通过解决教学活动中发生的问题(教师自己的或学生的),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监控和应变能力,有助于教师形成灵活多变的教育机智。
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意向、思维的激发程度、教学情境营造、学生情绪的调控等等作出恰当的评价,以及对后续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进行调整、修正或作出新的规划,并在每一教案后形成反思文字。
周交流指各子课题组每周有交流活动,对每周内各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思想、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进行归纳提炼,精选出好的反思方法,形成反思材料,进行会议交流。
月总结指课题组每月能根据课题研究活动写出总结材料与推广材料,上交教科室。
期末评比指教科室在期末邀请学校、教研室等专家对各课题组的案例反思成果进行评比。
(2)、同伴互助,分享经验。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科研的标志和灵魂。
校本科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①菜单式互助活动。
我们根据学校课题研究的状况,由教科室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统计好学校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本学期示范课内容和研究主题,向全校课题组公布,然后各课题组、各教师自主选择内容,有教科室统一安排时间,组织教师开展活动,由听课、听讲座老师写出参与活动的随感,学校教科室再把听课老师的听课随感、评课意见及时反馈给上课、讲座的骨干教师,有效地帮助教师重新认识教育,促进自己的经验积累。
②观摩式互助活动。
为了防止课题研究走形式、走过场,脱离研究的主题、脱离教学实际,我们每学期都要求每一个课题组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课题开放日活动,采用“点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形式,就研讨课例首先请一名学科带头人点评,然后让大家评议。
“点评”式培训给教师提供了一吐为快的机会,大家各抒己见,在争论辨析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③引领式互助活动。
实验教师的疑虑和困惑有时无法解答,我们便采取质疑答辩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邀请专家深入一线,为教师答疑,或是让专家向教师提出问题请其答辩,通过交流座谈形式,让实验教师把每个月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把实验中遇到的新问题摆出来,让专家引领学校的课题研究。
(3)、强化意识,提升研究水平。
教师一边在从事教学活动,一边在从事进修学习,一边在从事教学研究,时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教学问题、学生学习的问题、师生交往中存在问题、学生成长中种种困扰等等。
我校为了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能发现问题直至解决问题,一是要求课题研讨活动特别是在评课中,敢于并善于找差错、找问题,通过观摩研讨、批判反思,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深入探索,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二是发展教师的问题意识,要求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感受,能及时意识到问题,对问题具很强的敏感性,问题越多、越深刻,教师的探究心理也就越强烈。
以前教师对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视而不见或“以善小而不为”的现象已逐步消失,“找问题”“找课题”已成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工作之一。
(四)、我校在区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
2008年年初,武进区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第四届武进区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我校再次“武进区2005—2007年度中小学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次获此殊荣);《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和《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两个课题获“武进区2005--2007年度教科研课题优秀成果”;我校施晓芬、蒋小萼、王圣颖三位老师被评为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同时,我校正在积极申报今年的“常州市教科研优秀成果”。
(五)、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多年来,我校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和吸纳本校及外来的优秀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推广对教学实践产生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四、面对发展绩效,探寻努力的方向
我校在“常州市第二轮教育科研基地建设”两年来,研究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校本课程开发成效显著;形成了较鲜明的学校的办学特色。
通过将校本科研与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实施、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真正实现了全体教师与课改同成长,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带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
我校通过抓校本研修“八重建设”,成为“校本研修”的先行者,多次在区内作为经验介绍;通过校本科研、校本教研的互动推进,成为常州市优秀教科研基地;通过教师培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推动,我校教师的学历、职称等提升到了新的平台另外,涌现出“邹小优秀教师群体”;学校先后被评为“常州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常州市首批艺术特色学校”、“常州市新课程实施先进学校”。
学校工作先后被省市区内多家报刊和电视台新闻媒体予以报道,社会知名度迅速攀升。
面对成绩,我们也看到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教育科研如何面向不同的教师群体,教师社团的进一步组建,校本培训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等等。
今后我们将积极探索如何将课题研究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相结合,引领教师走进一个更加丰富美好的精神世界,去领略研究的风采,体悟创新的成功,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的凝聚力、提升力、引导力和开发力,使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解决现有的问题。
现将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中的做法与思考进行总结。
一、观念创新,树立校本教研意识:
有句话说得好“理论是先导,学习是保证。
”搞好校本教研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
因此,学校把“做学习型校长,建学习型学校,带学习型教师”、“工作必须学习”、“工作就是学习”作为我们办学的最新理念,要求老师们把学习看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存方式,要活到老、教到老、学习到老,要树立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反思意识、校本意识、责任意识。
为此,开展了以下活动。
⑴开展“书香进校园”。
要求老师读好三种书,第一种饭碗书(教材、教参课标),第二种继续教育用书,第三种营养书(包括文学类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书等等),每月制作一期资源包、每学期制作20张读书卡,写一篇读书感悟或读书心得,每年开展教师演讲比赛或教师“读书论坛”活动。
⑵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
“走出去”我们主要向骨干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
每年、每学期学校都拿出一部分资金让我们的老师到外面学习进修,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并且要求外出学习人员每次回来之后,都要写出学习报告或体会在全校大会上交流。
近几年我校选后派出15名教师参加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7名教师参加市级培训,10名教师参加县级培训,多次组织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县实小、城关实小、武镇东关小学参观学习。
“请进来”,请城关实验小学的教师、专家来我校送课,请县、镇教研室的领导到我校为教师解疑答惑、指点迷津,使老师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使学习落到实处,培训突出实效。
⑶开展教师反思活动:
有一位专家曾说过:
“一个教师备十年课,仍然是一名普通教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本 教研 经验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