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3283115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9.76KB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教学课题
1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课型
精读
教学内容
《独坐敬亭山》
教学
目标
1、背诵古诗,品味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2、默写古诗。
3、感受李白内心的孤独及其对敬亭山的喜爱。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1、背诵古诗,品味诗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2、默写古诗。
3、感受李白内心的孤独及其对敬亭山的喜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读悟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板书:
独坐敬亭山,指导“亭”的写法。
2)出示古诗,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3)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4)解诗题,知作者。
独:
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5)抓字眼,明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
鸟儿们;高飞尽:
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
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
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
对看;厌:
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
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
为什么呢?
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
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
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
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
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三、指导背诵古诗。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课题
1古诗三首《望洞庭》
课型
精读
教学内容
《望洞庭》
教学
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望洞庭》。
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读悟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2、板书课题,指导“庭”的写法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①望洞庭:
望着洞庭山水。
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
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
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学过古诗中哪一首也用过比喻手法?
)
师强调“潭”字笔画
③指名小结: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远地看;翠:
苍翠
青螺:
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师小结: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
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轻松、自然)
⑦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5、多诵读,悟诗情
①师:
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
(全班自读古诗)
②师:
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
(指名读)
三、指导背诵《望洞庭》。
四、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丁庄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学科(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第3课时主备教师:
王洪春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1古诗三首《忆江南》
课型
略读
教学内容
《忆江南》
教学
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忆江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忆江南》。
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2、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教学方
法学法
自主合作读悟结合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
说说古诗的特点:
有五言诗、七言诗。
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
读后明白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
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
美好;旧曾:
以前、过去;谙:
熟悉。
胜:
胜过、强过;忆:
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
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
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
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品读诗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交流诗文所表达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3、齐读,背诵。
六、作业:
搜集描写风景的古诗并且背诵。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丁庄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学科(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第1课时主备教师:
王洪春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2桂林山水
课型
教学内容
2桂林山水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荡漾、玩赏、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
2、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漓江水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1、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漓江水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
法学法
自主合作读悟结合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人们常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
为什么呢?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2、板书课题:
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
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
大家预习时读课文了吧,现在又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
2、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美”。
板书:
美
3、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呢?
读给大家听一听。
4、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也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那一段介绍了桂林的山,那一段介绍了桂林的水?
板书:
山水
5、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充分领略桂林山水的美,这还远远不够。
下面我们该怎样读书呢?
(学生自由发言。
)
6、教师小结提炼:
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我们可以抓住重点的词句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我们可以欣赏作者的表达手法……
这就叫做“品味语言”。
三、精读感悟漓江水“美”。
1、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段课文,这一遍读书,我们可以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能不能在脑海里再现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
画出桂林水的特点。
2、过度:
师:
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有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漓江的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3、师生交流:
板书:
静清绿
4、出示片段,指名朗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
5、师生交流:
波澜壮阔的大海静吗?
哗啦啦的小溪静吗?
为什么?
从那一句还能看出漓江的水很静?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什么?
(理解“翡翠”和“无暇”)
6、比较句子。
漓江的水很静,我根本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清的能看得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很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哪一句用在这里比较好?
好在哪里?
(第三句好,它是用排比的句式表达的。
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不仅用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还用上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非常具体,生动,形象,使我们一读就仿佛身临其境了……)
7、指导朗读。
师:
漓江的水美,作者写得也美,还得靠我们读得美呀。
谁再来读?
(1)教师指名读、
(2)教师范读。
(3)齐读。
四、背诵课文。
五、小结: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这样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了吗?
六、课堂小结,练写生字
1、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漓江的水美,下节课,我们还要去看看桂林的山。
2、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全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
水美静清绿
2桂林山水
山美
教学
反思
丁庄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学科(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第2课时主备教师:
王洪春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2桂林山水
课型
教学内容
2桂林山水
教学
目标
1、联系课文理解“荡漾、玩赏、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
2、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1、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
法学法
自主合作读悟结合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去观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样的……(集体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游览桂林的山。
二、精读感悟桂林的“山”,品味语言的美。
1、过渡语:
我们刚才通过读书,通过想象,通过品味与比较,充分领略了漓江水的美。
那么,“这样的山”又是怎样的山呢?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去发现吧!
(学生自主读书。
)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2、通过读书,你发现了些什么呢?
(如“我发现这一段和上一段的结构一模一样。
”“我发现这一段中的表达手法也是用了比喻和排比。
”“我发现……”)同学们,你们数一数,这一段里面有多少打比方的句子呢?
(5个。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正是用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打比方来描写事物,才使我们读起来格外亲切、好懂。
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
3、指导朗读。
(指名读)
4、出示桂林山水风景片,在读中理解以下词语: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老师和学生一起配乐朗读,背诵。
5、交流:
桂林山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
奇、秀、险。
三、精读第四段,品味语言
1、过渡语:
单看漓江的水,美;单看桂林的山,也美;可当它们共同构成一幅山水相依的图画时,那才是美不胜收啊!
我们再来读最后一段课文。
2、联系全文想象一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中有些什么景物
(有山、有水、有迷蒙的云雾、有绿树红花、有竹筏小舟等。
)
3、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桂林的山和水本来就很美,加上了云雾会怎样?
加上了绿树红花怎么样?
加上了竹筏小舟呢?
会让人感到怎样?
(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
4、教师小结:
有了人就有了生气;有了人就使山水充满了情趣;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得到了美的享受,而山水美景也会因人的欣赏而生气勃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融合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真是?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四、总结写作方法:
1、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总?
——分?
——总”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作者按这样的条理清晰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想饱含深情地赞叹。
谁能把课题扩充为一句表示赞叹的话?
(“啊,美丽的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爱桂林山水!
”“我想看桂林山水!
”等。
)
2、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文。
五、布置作业
1、进一步背诵课文。
2、把自己最喜欢的句段抄下来。
3、拓展阅读《浓碧》。
板书
设计
水美(静清绿)
2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美(奇秀险)
教学
反思
丁庄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学科(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第1课时主备教师:
王洪春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
略读
教学内容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
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2、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初步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1、熟读课文,认识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2、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初步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
法学法
自主合作读悟结合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中间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总结: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神话世界中的迷宫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惊奇和遐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
3记金华的双龙洞
3、出示溶洞奇景,应到学生观察,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
二、自读课文,认识理解生字词。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要求读通读顺。
画出课文中的生词,根据上文或查工具书进行理解大概意思。
2、质疑问难。
(不明白的词语同桌互相帮助或问老师)
3、教师检查生词和生字的人读情况。
三、初读课文,明确游览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图。
(先找出游览的地点,然后画图表示)
4、师生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5、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的段落,再次朗读。
四、指导生字的书写
重点指导:
(簇、臀、擦、蜿、蜒)
五、作业:
抄写生字及本课词语。
板书
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洞口和外洞——空隙——内洞——出洞
教学
反思
丁庄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学科(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第2课时主备教师:
王洪春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
略读
教学内容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
法学法
自主合作师生交流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课文,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路线。
谁来把游览路线说一说?
2、板书游览路线:
路上——洞口和外洞——空隙——内洞——出洞
二、研读作者在去双洞龙的途中所见景物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作者一路上见到些什么?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师生交流:
3、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鲜艳的春色。
)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生也是是变幻调子。
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用两队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水声)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和作者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三、研读洞口、外洞、空隙、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划出课文中概括洞口、外洞、空隙、和内洞特点的词语。
或者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师生交流。
洞口:
像桥洞、很宽
外洞:
宽敞
孔隙:
窄小
内洞:
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1)眼前昏暗了,可是还是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朝我挤压过来。
我有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体验孔隙的窄小。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四、复述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的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
五、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文本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六、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七、语文作业: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书
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洞口:
像桥洞、很宽
外洞:
宽敞
孔隙:
窄小
内洞:
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教学
反思
丁庄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学科(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第1课时主备教师:
王洪春使用教师:
教学课题
4七月的天山
课型
教学内容
4七月的天山
教学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通过读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2、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3、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
法学法
师生交流,教师指导等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2、揭示课题,板书:
七月的天山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天山:
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
天山博格达峰
主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使用教师(建议)
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
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
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案 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