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码头道路堆场施工方案完稿1.docx
- 文档编号:23277616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140.36KB
丹江口码头道路堆场施工方案完稿1.docx
《丹江口码头道路堆场施工方案完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江口码头道路堆场施工方案完稿1.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丹江口码头道路堆场施工方案完稿1
第一章工程概况2
1.1编制依据2
1.2工程概况2
1.3自然条件3
第二章施工部署4
第三章施工方案7
3.1.道路堆场分项工程施工顺序7
3.2道路堆场分项工程施工方案7
第四章施工管理措施14
7.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4
7.2工程进度保证措施16
7.3材料供应和检验措施17
7.4雨季施工保证措施18
7.5施工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9
7.6确保文明施工措施21
7.7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21
附表一: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23
附表二: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材料试验、测量及质检仪器设备表23
附表三:
劳动力计划表23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1.1.1、《丹江口港陈家港港区物流园码头工程施工图设计》。
1.1.2、采用的标准、规范、图集:
1)、《港口工程地基规范》
2)、《港口工程质量验收检测评定标准》
3)、《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统一标准》
1.1.3、《丹江口港陈家港港区物流园码头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1.1.4、本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技术设备力量,多年积累的港口码头及道路工程施工经验以及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调查所掌握有关资料。
1.1.5、丹江口港陈家港港区物流园码头工程招标文件及答疑。
1.1.6、丹江口港陈家港港区物流园码头工程施工合同。
1.2工程概况
丹江口港陈家港港区物流园码头工程位于汉江中游左岸、丹江口市内付家寨河段,紧邻丹江口城区南部,朔江而上7km可达丹江口大坝,顺江而下642km可抵达武汉市汇入长江。
新建500T级杂货泊位和散货泊位各一个(水工结构兼靠1000t级),年设计吞吐量55万t.
陆域纵深198.3~236.8m,陆域宽度175.0m。
港区占地总面积3.9万㎡。
陆域按照生产作业区、办公区和辅助生产区分区布置。
码头前沿线距离后方江堤约60m,2个泊位总长175m。
码头前沿线根据水流方向和水下地形条件顺岸式布置,杂货泊位布置在上游侧,散货泊位布置在下游侧。
杂货库场作业区布置在上游侧,对应杂货泊位后方,共布置了一个杂货堆场和一个杂货仓库。
散货堆场布置在下游侧,对应散货泊位后方,布置了一个散货进口堆场。
港区道路呈网状布置,主干道宽度均为12m,次干道宽度为9m。
港区大门设置在港区后方东北角,通过疏港公路与302省道连通。
道路、堆场概况
道路铺砌总面积11960.28㎡,道路宽9m、12m,采用现浇沥青砼结构。
路面上面层采用40㎜厚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下面层采用80㎜厚AC-16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路面基层为200㎜厚的6%水泥稳定碎石层,下基层为200㎜厚的3%水泥稳定碎石层。
杂散货堆场铺砌面积为7184㎡,结构从上向下为C50高强砼连锁块10㎝,粗砂垫层5㎝,6%水泥稳定碎石垫层20㎝,碎石垫层25㎝。
其它铺砌面积4164㎡,结构同上。
1.3自然条件
1.3.1地形、地貌
拟建码头工程场地陆域地形较平坦,地貌单元属河流地貌,港区位于汉江高漫摊上,场地岩土主要由第四系冲积物组成,场地平坦,场地西侧为预制块堆场,东侧有池塘分布,北侧为丹奥医药化工,西南侧领汉江,港区陆域天然地面高程在89.1m~90.83m之间。
1.3.2工程地质及评价
根据钻探揭露,场区岩土自上而下可分为4个大层级5个亚层,各岩土层性质及分布特征如下:
岩层类别
岩层性质
评价
①素填土
出露地表,局部分布。
杂色,松散状态,稍干,主要成分有风化的泥质粉砂岩块石、碎屑夹粘性土等组成。
层厚2.0~4.5m。
大部分范围分布,分布不均匀,结构松散,孔隙变化大,成分不均一,力学强度不均匀,不可作持力层使用。
②粉细砂
位于素填土之下,局部分布。
黄灰色,稍密状态,稍干,含少量圆砾及云母片,颗粒级配较好。
层厚0.8~1.0m。
仅在K1、K2、K3处有分布,承载力较低,中等压缩性,厚度薄,不宜作为持力层使用。
场地层位相对稳定,力学强度由上而下逐渐增大,承载力逐渐提高,横向上各层层位变化小。
场地无液化沙土,无滑坡、崩塌、震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和作用,场地无埋藏的河道、沟滨、坟墓、防空洞及孤石,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无全新活动断裂带建筑抗震地段为一般地段,场地稳定性为基本稳定,工程建设适宜性为较适宜。
1.3.3地下水
拟建场区紧临汉江,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储存于素填土层、细砂层级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
地下水与汉江水联系密切,相互补给,富水性较好。
1.3.4水文、气象
丹江口市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加之丹江口水库的水全效益及垂直地貌的影响,构成了丹江口市优越的山区区域性小气候,基本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相对湿度大”。
多年平均气温15.8℃,多年平均最高与最低气温分别29.2℃、-0.9℃,极端最高与最低气温分别为41.5℃、-12.4℃。
多年平均降水量817.3㎜,历年日最大降水量179.6㎜,历年最大降水日113d,丹江口市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三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觉得63%。
1.3.5交通
项目所在地紧靠丹江口市区,交通非常方便,樊丹线离项目场地200m。
项目场地北面有一条4m宽的临时便道穿过陈家港村与樊丹线相连。
项目场地处沿汉江上游河堤然后穿过砂石场也有一条宽4m、长度大约500m土便道与樊丹线相通,该便道作为施工机械进出道路。
1.3.6水、电、通讯
施工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施工及养护冲洗用水采用汉江抽取水。
生活用水由业主提供接驳点。
根据负荷等级、用电负荷容量及当地电网条件,本工程采用350KVA专线供电,供电电源由附近的110KV的区域变电站接引。
通讯采用手机与座机联系,很方便。
第二章 施工部署
2.1施工组织机构
我公司组建项目经理部。
项目部由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该部将全面负责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核算等工作,确保本工程的工期、质量、成本、安全和文明施工等五项控制目标的实现。
2.2工程施工目标
本项目的工程施工目标:
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无重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人员因施工负伤率小于3‰,重伤率小于0.5‰。
2.3道路与堆场工程施工工期
项目部经认真研究分析全部图纸,细致安排工期,按30日历天完成全部工程任务,计划开工时间为2017年8月1日。
工程开工前,提前1天时间陆续完成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完成临时设施、办公与生活用房建设、便道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水电管理架设按通、测量放线等工作。
2.4施工布置
2.4.1施工队划分:
根据工程项目特点,为方便施工和管理,组建道路堆场施工队,负责本项目的道路、堆场施工。
2.4.2场地布置
(1)驻地布置
本工程项目施工本着便于管理、少占农田、节约用地原则,项目经理部、施工队拟采用临建用房与租用民房结合。
办公用房与管理人员宿舍采用现场搭设彩钢板房,工人住宿采用租用民房。
(2)稳定土拌合场
本工程道路堆场稳定土拌合场场外设置,采用外购,但应确保稳定土配合比及拌合质量。
拌合设施现场应进行砼硬化,各种规格、品种的材料隔离堆放,水泥类材料应入库存放,地面垫高,防潮。
拌合设备采用电脑自动计量设备。
(3)沥青混凝土拌合场
本工程所用沥青混凝土拌合场现场设置,采用现场搅拌,应确保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及拌合质量。
(4)砂石堆场
砂石堆场设置于现场场地西边,靠近河堤部位,临时堆积砂子和石子。
2.4.3临时施工道路
该工程为新建码头工程道路堆场工程,在码头部位汉江下游河堤上有一条宽4m长500m的土路与樊丹线相通,开工前,将该土路加宽加固处理,修筑一条宽6m的施工道路。
施工期主要是做好交通组织管理,以保证畅通。
港区施工场地东北角也有一条4m宽原有村里道路,作为施工人员和小型车通行道路。
2.4.4施工材料
(1)、陆域及进港道回填料:
采用疏浚施工从港池挖上来的泥沙回填。
(2)、砂、石料:
靠近丹江口市区,向沿线砂、石场订购。
(3)、水泥:
向监理上报材料品牌报审,经审核后确定,丹江口市区就近购买。
(4)、堆场高强联锁块:
在丹江口市内购买。
(5)、沥青:
在丹江口市内购买。
2.5施工技术准备
2.5.1施工技术交底
项目部统一组织道路技术人员学习有关技术规范。
抓紧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图纸,对设计图纸及说明有不理解的问题,请业主组织设计单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会,明确要求并澄清有关问题。
2.5.2测量工作
本工程设置测量组,负责港区的测量工作。
测量人员经计量检验鉴定后的测量仪器,会同业主、监理进行测量交桩工作,复核原导线网点、水准点,同时对全线的原地面进行复测记录,经监理业主审核认可以后作为计量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对道路、堆场标高、范围线进行测量放线工作。
2.6机械设备配置及进场计划
本道路堆场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道路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
我公司将根据现有装备的数量、质量情况,根据工程施工及技术要求,制定周密的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相应的机械设备进场。
其中需要维修、租赁和购置的,将按计划落实,并要适当留有备份,以保证施工的需要。
拟配备的道路堆场机械设备表附后。
2.7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将根据现有试验设备的数量、质量情况,根据工程施工及技术要求,配置充足精密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
拟配备的试验和检验仪器设备表附后。
2.8投入的专业技术力量
序号
人员类别
数量(人)
1
项目经理
1
2
项目总工
1
3
机械设备工程师
1
4
测量工程师
1
5
试验工程师
1
6
道路工程师
1
7
计量工程师
1
8
质检工程师
1
10
材料工程师
1
11
安全工程师
2
12
施工员
2
总计
14
2.9劳动力计划表
劳动力计划表附后。
第三章施工方案
3.1道路、堆场分项施工顺序
施工队伍进场后,首先着手施工前准备工作,即施工便道、临时设施、水电、通讯线路等以及机械设备、材料准备工作。
为道路堆场工程施工创造必要施工条件。
3.1.1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土方开挖→基层压实处理→3%水泥稳定碎石层→6%水泥稳定碎石层→80㎜厚沥青混凝土→40㎜厚沥青混凝土→养护
3.1.2堆场工程:
堆场工程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土方开挖并回填→基层压实处理→25㎝碎石垫层→6%水泥稳定碎石层→25㎝粗砂垫层→C50高强砼联锁块10㎝厚
3.2道路、堆场工程施工方案
本港区道路工程沿场区堆场、仓库、办公楼等周围布置,道路宽度12m、9m。
杂散货堆场铺砌面积为7184㎡。
其它堆场铺砌面积4164㎡。
道路从上向下依次为:
40㎜厚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80㎜厚AC-16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200㎜厚的6%水泥稳定碎石层、200㎜厚的3%水泥稳定碎石层。
堆场从上向下依次为:
C50高强砼连锁块10㎝,粗砂垫层5㎝,6%水泥稳定碎石垫层20㎝,碎石垫层25㎝。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
2主要施工工艺
①地表清理
清除路路、堆场范围内的所有构筑物、植被和杂物,人工配合推土机铲除地表种植土和腐植土,地表土由自卸汽车运至指定的地方作废方处理或作为复耕预留土,避免填筑路基、堆场时误用或由于雨水冲刷回流到路基、堆场上。
②基层处理
A按设计要求对于堆场地基回填到高程90.90标高面,然后对原状土进行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2%(重型压实,以下均同)。
按设计要求对于道路地基回填到高程90.98标高面,然后对原状土进行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2%(重型压实,以下均同)。
B施工工艺
基层碾压施工工艺如下:
基层碾压施工工艺图
碾压时,需错轮碾压轮迹重叠15~20cm,轮迹布满为一遍,并特别注意均匀。
碾压时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控制在5km/h以内。
碾压进行过程中,专人跟班作业,认真填写碾压记录,做好压实遍数、标高观测、压实度检测等数据。
C水电、管线及构筑物施工
堆场及道路结构施工前,需先进行地下给水、排水、供电、照明管线及构筑物施工,避免道路、堆场结构施工后二次开挖,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③堆场级配碎石垫层施工
A准备下承层
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逐一断面检查下承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测量
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边线。
直线段每1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面边缘外0.3~0.5m设指示桩,在堆场纵横间距5m设置标高指示桩,进行水平测量,在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底基层边缘的设计高。
道路从中线向两侧按设置要求放坡,堆场从对称轴线向两侧放坡,以利于排水。
C材料准备
级配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压碎值不大于30%,其有害物质含量及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符合规范规定。
D机具准备:
10t汽车3台、摊铺机1台(平地机一台),拌和设备一套。
6000L洒水车1台。
压实机械:
25t振动压路机1台,24t光三轮压路机1台。
E摊铺
采用自卸车运输碎石,并用铲车进行摊铺,后面应设若干人进行平整,人工摊铺。
F碾压
a堆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
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
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一般需碾压6
~8遍。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h为宜,以后用2.0~2.5km/h为宜。
碾压中还应注意下列各点:
b堆场外侧侧,应多压2~3遍;
c碾压全过程均应随碾压随洒水,使其保持最佳含水量。
洒水数量结合季节洒水,待表面晾干后碾压,碾压直到要求的密实度。
d开始时,应用相对较轻的压路机稳压。
e碾压中局部有“软弹”、“翻浆”现象,应立即停止碾压,待翻松晒干,或换含水量合适的材料后再行碾压。
f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靠近摊铺机当天未压实的混合料,可与第二天摊铺的混合料一起碾压,但应注意此部分混合料的含水量。
必要时,应人工补洒水,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用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时,每天的工作缝与路拌法相同。
④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前将拟用材料的样品经试验室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并将试验结果提交工程量审批。
且根据批准的混合料组成设计,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力量、施工机械配备、施工工艺等说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1、清理:
施工前将下层表面浮土、杂物清除,且洒水保持润湿。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
本项目施工采用厂拌法的施工方法。
在拌和时采用自动标准计量配料机,其拌和方法要求严格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3、运输:
混合料用自卸汽车运输,运输车辆根据拌和生产能力及近距配备。
运输过程中采用篷布遮盖,以防水分蒸发及雨水淋湿,确保混合料质量及不污染环境
4、摊铺:
混合料采用摊铺机摊铺,且保证按设计要求的整平施工宽度、厚度(试验松铺厚度),均匀摊铺。
5、压实:
混合料摊铺后,及时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方向应与路线中心线平行,直线段由边到中,碾压时重叠1/2轮宽。
平曲线段,压路机从内侧向外碾压。
碾压遍数根据试验确定并保证达到规定要求的压实度。
压实后表面平整,无轮迹或隆起,并有准确的断面尺寸、路拱度及标高准确。
6、养生:
碾压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确定后开始养生,养生采用洒水养护法。
养生期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表面潮湿,并严禁任何车辆(洒水除外)。
养生期满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可开放交通。
⑤沥青路面层施工
A材料要求
沥青:
各项指标应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技术要求。
矿料:
应进行视密度、含水量、筛分、浸水性等指标测定。
力学性能:
测定压碎值、磨耗率、磨光值、软石含量等性能测定。
集料技术要求与规格:
测定视密度、坚固性、砂当量等技术指标。
B主要的机械设备
间歇式沥青拌和楼1台;(其中120T/h一台);
摊铺机1台(其中LTU-120一台);
压路机YZ-12型1台;
ZL50装载机1台;
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a从各热料仓取样筛分;
b调整料仓进料比例;
c依据目标配合比设计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为±0.3%;
d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
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D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转与操作)
a、冷料喂送;b、集料烘干与加热,控制在160—1800C之间。
c、料尘收集与控制排放烟气;d、热集料筛分;e、热集料称量;f、沥青加热、控制温度155—1650C;g、沥青称送;h、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温度控制,控制温度145—1650C。
E运输
a车况良好,车厢清洁,用篷布覆盖;
b根据产量、运输距离和保通路况确定运输车辆数量。
F沥青砼的摊铺
a沥青混合料摊铺采用LTU120进行摊铺,上、下层搭接位置应错开200mm以上。
b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段,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
c粗粒式沥青砼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控制标高和厚度;
d中粒式、细粒式沥青砼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自动找平控制厚度和平整度;
e沥青砼的松铺系数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铺试压确定;
f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
G沥青砼的碾压
a检测碾压各工序温度(初压温度、复压温度、终压温度)。
b碾压遍数根据试验路确实压实遍数为准(确定方法与级配碎石底基层相同)。
c碾压程序:
碾压时应重叠1/3-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接缝处,压路机速度初压为1.5-1.7km/h,稳压采用2.0-3.0km/h,终压用3-5km/h,直线和不设超高段由两侧向路中心碾压;压路机禁止在碾压成形或温度大于70℃的地方停留和掉头,急转弯。
H接缝处理
接缝采用平接缝,每天工作缝结束时用三米直尺进行找平,不平整部分用切割机切除,接缝时先用压路机横压,如有不顺及时用三米尺测量,再进行人工铲除或找补。
I开放交通
当沥清砼表面温度小于50℃时方可开放交通,如有不能封闭交通地段用水车洒水冷却。
J沥青砼平整度的控制措施
a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进行找平控制;
b计算摊铺速度,中间尽量少停顿;
c摊铺方向尽量控制成下坡方向;
d处理好每次横接逢;
e碾压均匀,平稳,有序;
f车辆倒料平缓,不撞击摊铺机;
g减少人工摊铺、找补,禁止人为破坏,例如:
行走;
h保通措施得当,禁止行车碾压。
⑤堆场高强连锁块铺砌
本工程堆场面层为10㎝厚的C50的高强联锁块,材料采用在丹江口外购的方式。
成品进场时,对其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强度进行送检。
质量证明文件必须齐全有效。
A连锁块安装工艺流程
B施工工艺
a中粗砂垫层
砂垫层应均匀地松铺在碎石垫层顶面,铺设厚度应预留出松铺厚度,预留的厚度在施工时经试验确定,确保六角块结束后,面层经碾压的垫层厚度与设计值相符。
砂垫层铺设期间其上不得行车和站人,铺设中用2米刮杠进行找平,注意场地坡度的变化,按坡度整平后方可进行铺砌连锁块。
b连锁块铺砌
为加快面层铺砌采用分段施工,拉线控制,拉线长度不得超过5米,人字形铺砌,并用视线法进行控制。
施工时码砌砌块后用橡胶锤敲实,砌块底部粗砂必须实稳,施工中要随时将砌块底部摊平,临近各类井、路缘石等不足整块的交接处宜用切割块镶嵌边缝。
连锁块铺后采用强力平板振动器或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2~3遍,碾压机械采用5吨碾压机进行碾压,距铺设边线1米的范围内不做碾压处理。
面层碾压后,块体间缝隙用小于2%的中细砂填实,扫砂和振实工作应交替进行2~3遍将块体间缝隙全部填平后扫清余砂。
第四章施工管理措施
4.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1.1工程质量目标
根据该施工工期紧迫的特点,我公司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充分认识到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工程质量目标是:
“确保全部工程达到现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达到合格标准,并满足全线规划要求”。
4.1.2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4.1.2.1把质量目标作为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我公司的质量方针是“兑现合同承诺,留下时代精品”,在业主监理的指导下,严格质量体系文件运行,将质量目标作为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做到干一项工程,留一方信誉。
4.1.2.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行政管理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作用是至关重要,设立科学合理工程管理机构是充分发挥各个部门职能前提条件。
为确保工程质量,我公司将成立以项目经理负责创优领导小组和以项目总工程师负专责技术管理体系,建立三级质量管理网络,科学严格地制定各工序、施工工艺的质量预控措施,实施标准工法作业。
4.1.2.3严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
严格实施质量负责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实行企业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各级技术人员及工班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相应责任,层层签订质量终身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从而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
坚决做到奖优罚劣,规范化施工,实行持证上岗。
使各级参建人员在实施组织指挥施工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工程质量。
4.1.2.4施工控制中的技术保证建立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施工技术体系
项目经理部配足各专业技术、质量、测试人员,定员定岗定责,施工前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详细审核设计图,了解设计意图,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设计图、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
技术人员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精心指导施工。
质量检查和测试人员准确检测,严把质量关,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强化工序、工种、工艺的质量控制,对其中的关键工序施工工艺开展QC活动,组织技术攻关,确保工程质量。
4.1.2.5建立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测量资料的复核和换手测量制度
测量工作实行项目部、队二级管理网络控制,项目部测量队负责定位控制测量,队测量班负责施工测量放样。
严格控制涵、路基的中线、标高。
建立复核测量和换手测量制度,同时加强测量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对测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工作责任感。
施工中认真做好测量的原始记录工作工保存好测量资料。
(2)技术交底制度
第一道工序施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或有关技术人员对施工中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工艺控制及有关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出具体要求,并以书面形式下发有关施工队,双方签字,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增强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责任感。
(3)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项目部设试验室,本标段工程施工中测量试验和检测的仪器、仪表均应按计量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限的标定。
工地设专人负责计量工作,设立帐本档案,监督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确保其使用正常。
(4)工序“三检”制度
施工中严格按照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度进行施工,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树立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意识,确保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整治个工程的质量。
(5)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制度
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始终坚持“跟踪检测”、“复测”与“抽检”三级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便为质量验收打下良好基础,确保工程验收顺利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丹江口 码头 道路 堆场 施工 方案 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