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溶洞土洞处理方案20.docx
- 文档编号:23272373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773.97KB
桩基溶洞土洞处理方案20.docx
《桩基溶洞土洞处理方案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溶洞土洞处理方案20.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桩基溶洞土洞处理方案20
龙岩大道高架桥工程
钻孔桩钢筋笼吊装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2013年9月
专项施工方案审批
工程名称
龙岩大道高架桥工程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方案名称
冲孔桩钢筋笼吊装安全专项方案
施工企业审批意见及结论:
企业技术负责人:
施工企业盖章:
年月日
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意见及结论:
审批人:
年月日
一、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GC-2011)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3、《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5、《公路勘查规程》(JTG/TC10-2007)
6、《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7、《工程岩土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8、《工程岩土分级标准》(GB50218-94)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1、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1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1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查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4、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和设计图纸。
15、现场踏勘调查获取的资料
二、工程概况
龙岩大道高架桥工程包含高架桥和地面道路工程两大部分。
龙岩大道高架桥道路工程起点在华莲路交叉口,桩号(K-2+945),终点在爱亭路交叉口以北35m,桩号(K2+340),工程总长3395.009m。
高架桥主线跨越西陂路、登高西路、人民路、规划三路、规划四路、龙厦铁路、罗龙路、龙津河、双洋路。
在人民路南北各设置一对上下行匝道。
桥梁由北引桥、主桥和南引桥组成,总长2239m。
引桥为多跨连续梁,全长1899m;主桥为独塔斜拉桥,全长340m。
三、施工条件
3.1地形、地貌
龙岩城市地处龙岩盆地,境内山岭与河盆地相同,呈带状分布,形成“三峡二谷”的地形大势。
市境周围大部分被800米以上山岭阻隔,龙岩盆地东西狭窄,南北长,中部、南部稍宽,盆地内平原谷底的海拔高度一般在340~380米之间。
桥址区位于龙岩盆地中部,属龙津河Ⅰ级阶地地貌。
桥位横跨龙津河,河宽约70m左右,水深约0.50~1.00m,水位涨落变化幅度在2.00~3.50m。
场地主要为民房及农地,地形较平坦开阔。
3.2气象及水文条件
龙岩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
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9.1℃,市区最高极端气温为38.1℃,最低极端气温为-5.6℃。
龙岩城区所在流域的水文气象特点是:
雨季长、雨量大、强度大,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降雨的主要类型有锋面雨、台风雨和雷雨三种。
流域内年降雨量在1500~1900mm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12.9mm,径流量1044.5mm。
径流的主要形式依赖于降雨,其特点与降雨大体一致,有相关关系。
降雨平面分布是:
西南、北部山区多于盆地;从年内分配来看,多集中在4-9月份,占降雨量的80%,5-6月份又占全年降雨量的36%左右。
3.3工程地质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桥位处岩溶较为发育。
土洞多集中在②4层,为流塑状的含角砾粉质粘土充填。
溶洞多集中在③2层,为流塑状的含角砾粉质粘土充填。
个别土洞、溶洞相连,空洞深度达28m(ZK15)。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桥址区岩土层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如下:
①1素填土(Q4ml):
杂色,松散,稍湿。
由粉质粘土、碎石、砖块及少量砂粒组成,填土年限2-5年。
为软弱土层。
①2素填土(Q4ml):
灰黑色,稍密。
成分以碎石、角砾为主,少量粉粘粒。
为龙岩大道路基填土,由机械压实,填土年限6-8年,自重固结已基本完成。
②1粉质粘土(Q4al+pl):
灰黄色,可-硬塑。
成分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砂粒。
②2卵石(Q4al+pl):
浅灰色,稍密。
卵石约占60%,粒径一般20-80mm,少量100-200mm,个别200-300mm的漂石。
成分为中分化硬质岩,充填物以圆砾、中粗砂为主,少量粉粘粒。
②3含碎石粉质粘土(Q4al+pl):
灰黄色,硬塑-坚硬,成分以粉粘粒为主,含碎石约30%,粒径20-60mm,个别60-160mm的块石。
②4土洞:
为流塑状的含角砾粉质粘土充填,钻进时钻杆自落。
③1中风化石灰岩(Plq):
深灰色,隐晶结构,厚层构造。
裂隙较发育,岩芯不完整,以碎块状为主,少量3-15cm的短柱状。
属硬质岩。
溶蚀现象较严重。
③2溶洞:
为流塑状的含角砾粉质粘土充填,钻进时钻杆自落。
③3微风化石灰岩(Plq):
深灰色,隐晶结构,厚层构造。
裂隙不发育,岩芯完整,以10-40cm的柱状为主,个别3-9cm的短柱状。
属硬质岩。
3.4地质构造与地震
桥址区位于闽西南拗陷带之广平-龙岩拗陷带中段,龙岩-漳平复式向斜内,线路与复式向斜轴线平行。
桥址区未发现断裂构造通过。
桥址区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值为0.35s。
3.5不良地质现象
拟建桥位未见泥石流、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但含碎石粉质粘土中分布有土洞,石灰岩中分布有溶洞,对大桥墩、台冲钻孔桩基础的施工有影响。
3.6地下水特征
地下水主要为冲洪积卵石层中的孔隙水和风化岩层中的空隙-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向龙津河排泄。
地表与地下水水利联系密切,卵石层中的孔隙水水量丰富,基岩裂隙水水量较贫乏,均为无压潜水。
场地地表水、地下水、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不具分解类腐蚀性;不具结晶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
3.7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从业主提供的变压器引入施工现场配电房。
3.6施工用水
生产用水拟建蓄水池,存放自来水的办法解决生产用水。
四、钻孔灌注桩溶洞、土洞处理措施
4.1溶洞发育地区桩基础施工中岩溶处理原则
1、桥梁桩基岩溶处理原则上采用人工造壁进行处理,即采取抛填袋装粘土、片石、水泥等形成人工造壁。
2、当勘探资料显示溶洞为较大空洞且空洞底距地面深度≤30m时,可考虑采用钢护筒跟进,以钢护筒形式穿过溶洞空洞。
3、当桩位土层有较大土洞或同一承台相邻桩下方溶洞有连通情况,为防止严重漏浆,导致桩上方无泥浆护壁,导致塌孔,可考虑在上方粘土层采用钢护筒跟进,以钢护筒形式进行护壁。
4、当勘探资料显示承台底附近存在浅表性岩溶发育时,为避免施工时发生地表塌陷,可针对线表性岩溶发育地层进行注浆处理。
必要时在每个桩位钻机就位前,宜铺设2对共4根(或3对6根)各14m长的钢板桩(也可采取其它钢结构),对钻机底座进行支垫加固,以有效防止塌孔时钻机下沉和倾斜。
5、同一基础的基桩宜逐桩施工。
6、合理确定施工顺序。
先安排含有较深、较大、较多溶洞的桩孔施工,先安排长桩施工。
7、在溶洞发育地段进行桩基施工时,应调整施工顺序,采用间隔施工,同一墩位的桩基严禁同时施工,必须待一根桩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且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才可进行下一根桩基钻孔施工。
4.2施工准备措施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每一根桩的地质情况并且逐层交底至现场工人。
确定哪些桩有溶洞、土洞以及溶洞、土洞的类型、大小及所在的位置,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对钻探显示有地下溶洞的桩位,需做好以下施工准备工作:
(1)对于承台底附近存在浅表性岩溶发育或地勘报告显示桩位存在较大溶洞或呈糖葫芦串状溶洞时,为确保钻机安全,使用钢支撑网架进行加强(钢支承网架用槽钢、工字钢自行制作钢结构支撑网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着地面积和跨度,详见大样图)。
钢支承网架用于冲击成孔作业时,垫设在钻机下,以防止因塌孔对钻机及施工人员造成损伤。
承台底附近存在浅表性岩溶发育或地勘报告显示桩位存在较大溶洞或呈糖葫芦串状溶洞时,为保持钻机稳定,拟采用如下措施:
1、插入6根φ630*12的钢管桩。
2、钢管桩上放置3根I25a工字钢(在工字钢上开槽,I25a工字钢顶面与钢管桩顶面平齐)。
3、在垂直I25a方向放置9根I20a工字钢,间距0.5m。
4、I20a工字钢上面放置厚度为8mm的防滑钢板,面积为28m2。
以上结构详见附图;为保证工作效率及增强操作性,将上部结构(I25a工字钢、I20a工字钢、防滑钢板)直接做成整体,需要转移的时候直接整体吊装。
(2)准备粘土、片石、加长钢护筒、麻袋、袋装水泥等溶洞处理所需材料。
普通片石采用强度≥30MPa石灰岩,另还需准备部分强度≥50MPa的片石。
片石粒径宜为15~40cm。
长钢护筒采用8mm厚钢板制成,长度为6m,并配备电焊机、15cm*40cm*1cm钢板(焊制加长护筒时使用);袋装水泥选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50kg/袋。
(3)配置泥浆。
严格控制粘土的选择,选择并备足良好的造浆粘土,现场进行拌制,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3~1.4,入孔泥浆黏度,一般地层为22~28s,接近溶洞地层调制为26~30s。
(4)施工前对施工作业班组进行溶洞处理相关技术、安全交底。
4.3岩溶裂隙及小型溶洞的处理
(1)溶洞高度在0.5m以下按小型溶洞进行处理。
(2)在冲击钻钻进施工过程中,密切注意护筒内泥浆面的水平位置变化情况,当泥浆面迅速下降时,首先要尽快补水。
(3)然后采用ZL50GL装载机将施工前准备好的片石与粘土的比例为2.5:
1,往孔内投入10m3左右(竖向高度为2~3m),再重新开钻。
重新开钻需使用小冲程钻进,保证填充的密实性和护壁的完整性。
(4)按照地勘报告结合现场经验,钻机钻头穿过经处理后的溶洞底面1m后,同时漏浆现象消失,泥浆面稳定,即认为此溶洞处理完毕,转入正常钻进。
(5)当再次漏浆时,仍按上述方法处理。
4.4一般溶洞处理
(1)溶洞高度0.5m—4m且连通性较差的溶洞按一般溶洞进行处理。
(2)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及超前钻资料,有此类溶洞的桩基施工时要配置专人密切注意桩机地盘水平、岩样和护筒内泥浆面的变化,熟记图纸、资料中标注的溶洞位置。
(3)在击穿洞顶之前,采用小冲程,逐渐将洞顶击穿,防止卡钻。
(4)一旦发现泥浆面下降、孔内水位变化较大、泥浆稠度、颜色发生变化或钻进速度明显加快又无偏孔现象时,表明已穿越溶洞顶进入溶洞。
(5)首先应迅速用大功率泥浆泵补浆补水,同时及时提钻,防止埋钻。
(6)应适当增加泥浆中的粘土数量,提高泥浆密度。
泥浆粘稠度控制在26~30s。
(7)然后用ZL50GL装载机及时将准备好的片石与粘土的比例为2.5:
1,少量多次进行投放,每次投放4m3左右,预计投入量按2D(2倍桩径)×h(溶洞高)的圆柱体体积来计算。
现场可能存在溶洞联通情况,实际投入量可能会大于理论投入量。
若投入粘土和片石处理两次后效果不佳则须掺加水泥时,掺加比例为每方加200公斤。
(8)采用小冲程进行钻进,让钻锤击碎黏土、片石、水泥并挤入溶洞内壁发挥护壁作用。
(9)直至孔中的泥浆面停止下降,并慢慢上升,此后可加大冲程进行钻进,对投入的填充物进行冲击式挤压,确保溶洞被堵死。
若溶洞内进尺过快,则继续投入片石、粘土、水泥,投入量根据进尺速度确定,少量多次,每次投放在4m3左右。
(10)当泥浆漏失现象全部消失后,转入正常钻进。
(12)如此反复使钻孔顺利穿越溶洞。
(13)击穿溶洞顶、底板后,要用钻锤将溶洞顶、底板处的桩孔修理圆滑,以防卡钻、及钢筋笼。
4.5大型溶洞处理
溶洞高度大于4m,或连通性较好的溶洞按大型溶洞进行处理。
4.5.1钢护筒跟进法
溶洞高度大于4m,且连通性较好时采用此种方法,以钢护筒形式穿过溶洞空洞。
为保证成孔桩径,冲击钻头直径要比设计桩径大10cm,会造成灌注混凝土量大于设计量。
(1)当溶洞位置漏浆速度过快,泥浆泵补浆速度慢于护筒内泥浆流失速度时,为防止漏浆造成孔壁坍塌,采用钢护筒方法进行处理。
(2)击穿溶洞顶板后,利用钻锤反复在顶板击穿位置小冲程冲孔,将孔壁修理圆滑。
(3)采用钢护筒跟进法:
一面冲孔,一面接钢护筒,并且将其压到或震动下沉至已钻成的孔内。
钢护筒的选择:
内护筒长度和内径的确定:
护筒长度L=(h+H)m(h为超前钻确定的溶洞高度,H为溶洞顶到地面加30cm的高度);单层护筒内径大于桩直径40cm,多层护筒最内层护筒内径大于桩直径20cm,其外面一层护筒内径大于内层护筒外径10cm,并以此类推。
钢护筒孔径要准确,连接顺直。
钢护筒要有一定的刚度,单个大溶洞用双层护筒,两个大溶洞用三层护筒,并以此类推。
最外一层为护壁钢护筒由地面下至溶洞顶板以上。
(4)钢护筒下落采用QY50汽车吊辅助DZJ-200振动锤等打入设备。
下放长护筒时,其位置必须准确,下放完成后,检查其高程、护筒顶面水平度、垂直度。
垂直度控制在1/200以内。
两节钢护筒焊接过程中的控制:
下部钢护筒用垫铁调平(用吊车调节),用水平尺检测达到水平要求后,在外部卡具范围内将上部钢护筒初步就位,接口对齐,用经纬仪测量垂直度,如垂直度超规范要求,则接口部位采用垫铁调平,然后将两节钢护筒点焊,初步稳定后,再进行满焊及加设加强钢板。
在焊缝冷却后,进行钢护筒的下落施工,上述工序循环进行。
(5)然后回填粘土、片石混合物,片石、粘土比例2.5:
1,分层填入,对护筒底及溶洞间隙进行封堵。
采用反复冲击的办法将间隙充物锤击密实,再转入正常钻进。
4.5.2片石水泥土造壁法:
(1)遇到较大的溶洞,发现漏浆后,立即使用泥浆泵向孔中补充泥浆以防止孔壁坍塌。
(2)然后用ZL50GL装载机及时将准备好的片石与粘土的比例为2.5:
1,每方加掺加水泥200公斤。
少量多次进行投放,每次投放8m3左右。
预计投入量按2D(2倍桩径)×h(溶洞高)的圆柱体体积来计算。
现场可能存在溶洞联通情况,实际投入量可能会大于理论投入量。
(3)待漏浆现象停止后重新进行钻进。
(4)冲孔到漏浆部位的时间宜控制在水泥终凝时间之前,然后停止钻机4h左右,直到凝固后的水泥粘土浆把漏浆源堵死为止。
4.6土洞的处理措施
根据地勘报告,桥址区内土洞有填充,填充材料一般为软-流塑状含砾粉质粘土。
不排除个别土洞填充不饱满的情况。
土洞处理分两种情况:
土洞下岩层不含溶洞或含小溶洞或一般溶洞;土洞下岩层含大溶洞或连通性较好的一般溶洞。
4.6.1下岩层不含溶洞或含小溶洞或一般溶洞的土洞
(1)一旦发现泥浆面下降、孔内水位变化较大、泥浆稠度、颜色发生变化或钻进速度明显加快又无偏孔现象时,表明已进入土洞。
(2)首先应迅速用大功率泥浆泵补浆补水,同时及时提钻,防止埋钻。
(3)应适当增加泥浆中的粘土数量,提高泥浆密度。
泥浆粘稠度控制在26~30s。
(4)然后用ZL50GL装载机及时将准备好的片石与粘土的比例为2.5:
1,少量多次进行投放,每次投放2m3左右,投入量按2D(2倍桩径)×h(溶洞高)的圆柱体体积来计算。
若投入粘土和片石处理两次后效果不佳则须掺加水泥时,掺加比例为每方加200公斤。
(5)采用小冲程进行钻进,让钻锤击碎黏土、片石、水泥并挤入土洞内壁发挥护壁作用。
(6)直至孔中的泥浆面停止下降,并慢慢上升,此后可加大冲程进行钻进,对投入的填充物进行冲击式挤压,确保土洞被堵死。
(7)当泥浆漏失现象全部消失后,转入正常钻进。
(8)如此反复使钻孔顺利穿越溶洞。
4.6.2下岩层含大溶洞或连通性较好的一般溶洞的土洞
此种土洞由于下面岩层含大溶洞或连通性较好的一般溶洞,溶洞处理时间较长,孔内泥浆面反复变化,容易造成土洞处塌陷造成塌孔。
故此种溶洞采取全护筒跟进进行处理,全护筒跟进至土层与岩石层交界面。
全护筒施工工艺同4.5.1,护筒长度L=(H+0.3)m(H为红粘土层与中风化石灰岩交界面深度(或含碎石粉质粘土层与中风化石灰岩交界面深度)。
五、溶洞桩基病害的处理
5.1卡钻事故
卡钻的主要原因是对溶洞分布情况不明确,在钻到离溶洞顶板很近时采用高落程冲击,使钻头冲破溶洞顶板岩石,钻头倾斜,卡在溶洞顶板岩石不同部位。
防止卡钻措施:
(1)严格控制冲程,在施工过程中细心观察,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掌握好冲程。
在基岩中采用3~5m的冲程,在靠近溶洞顶板1m处采用0.5~1m的小冲程变化冲进,轻锤慢打使孔壁圆滑坚固,通过短冲程快频率冲击的方法逐渐将洞顶击穿,防止因冲程过长导致卡钻。
(2)经常检查钻机运转性能,对于故障隐患早发现早解决。
(3)遇到卡钻时不可强行提拉,以防塌孔、埋钻,甚至钻机翻倒。
(4)若卡在顶板岩石中部,可缓缓上下活动钻头,待松动后慢慢提出。
(5)若斜卡在顶板岩石中,可自制简易正绳器,将钻头拉正,缓缓提起。
(6)若卡在顶板岩石下部,则可利用钻头上下松动,由下向上顶撞的办法,轻打卡点的石头将顶板岩石破掉后提出,也可用钢丝绳将小
钻头放入把顶板岩石砸碎,再将大钻头提出。
卡钻的处理
(1)避免沉渣埋钻,钻头不能长时间停留在孔底不动,要经常上下活动,使得泥浆不停地循环,防止沉渣埋钻的现象发生。
(2)如发生塌孔埋钻,切勿强拉硬提,以免主绳断裂造成埋钻。
(3)利用钻机,缓慢回旋主绳,使钻头旋转,松散卡钻处土石,尝试性提升钻头,若钻头可以提升,则继续使用此方法慢慢将钻头提出。
(4)若塌孔塌落物较多,采用回旋钻头法无效时,采用“反冲法”,利用泥浆把塌落土石冲出孔外,将钻头提出。
5.2埋钻及掉钻事故
(1)在施工过程中掉钻要以预防为主,经常检查机具设备,及时检修,遇到损坏的部分立即维修或更换,消除隐患。
(2)施工时严禁在溶洞内打空锤,应绷紧钢丝绳,采用小冲程进行低打紧击。
(3)一旦发现漏浆或异常情况,马上提锤至洞口,然后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4)若不慎发生掉钻,应及时摸清情况,若溶洞底板平整坚硬,可在地面使用打捞工具慢慢摸索打捞,若泥浆太浓或泥渣太厚导致钻锤被沉淀物或塌孔土石覆盖,应首先清孔吸泥,使打捞工具能接触钻锤。
(5)先用侧锤探测钻锤在孔底的情况,用打捞钩放入孔底,钩住钻锤保险绳再提起。
(6)如果钻锤倾倒,可派潜水员带钢丝绳潜到孔底,将钢丝绳拴在钻锤顶上,再将钻锤提起。
(7)如果钻锤顶朝下,将钢丝绳捆绑在钻锤的几个爪山,再将钻锤提起。
5.3钻孔偏位处理
(1)钻孔偏位主要原因是穿越溶洞时,洞顶和洞底岩层倾斜、岩层厚度不均、基岩面陡倾不平整。
(2)钻头穿越溶洞时要密切注意主绳的情况,以判断是否偏孔。
(3)当出现冲击钢丝绳摆动较大、进尺突然加大时,则预示发生偏孔,应及时停钻。
(4)处理偏孔采用回填片石,片石的强度要强于岩层的强度,一般片石强度要≥50MPa,处理时应提起钻头,向孔内抛填粒径15~25cm大小的片石、碎石,回填到斜面顶或偏孔处0.5m以上后再重新冲击钻进。
(5)采取小冲程、低频率的方式冲孔,使钻头保持水平,钢丝绳保持竖直,浅程缓进。
(6)若一次纠偏效果不理想,则进行多次回填。
并反复进行,直至进入均匀、稳定完整的基岩内1.0m,然后按正常施工。
5.4塌孔处理
(1)塌孔是主要由于溶洞漏浆严重,泥浆流失速度过快,补浆来不及造成,主要预防措施是保持泥浆浓度和水头高度,采用中小冲程钻进,钻机和钻架安装稳定可靠。
(2)当孔壁局部坍塌,孔内水头无明显损失时,向孔内抛粘土,加大泥浆比重进行处理。
(3)小面积塌陷,且护筒无移位,可及时分层抛入片石、粘土块、袋装水泥、片石等,以填充和堵塞溶洞,回填至内护筒底部以上2~3m,然后采用中小冲程重新钻进。
(4)大面积塌陷,溶洞发育严重时,如连通大型溶洞或连通地下河溶洞,或者护筒变形,有较大横向位移,无法纠偏时,可拔出钢护筒,用片石、粘土回填,然后重新钻进。
5.5灌注混凝土砼流失处理
地下溶洞地段钻孔灌注桩浇灌混凝土时会出现混凝土随溶洞缝隙流失,混凝土方量将会超出正常方量,针对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流失的现象及防止断桩发生,一般有以下施工措施:
(1)加大混凝土生产和运输能力。
(2)加大混凝土初灌量,避免因首盘混凝土数量不够造成导管埋深不够而断桩。
(3)灌注过程中加大导管埋深,混凝土灌至溶洞或裂隙处时,适当增加导管埋深,确认安全后,再提升导管。
(4)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在混凝土能下去的情况下,导管下口埋入深度一般宜控制在4~6m。
灌注时要勤测量混凝土面高程,对灌注过程中出现的缓慢下降要有准确的判断,防止混凝土面突然下降导管悬空造成断桩事故;
(5)应加大混凝土灌注高度,一般考虑超过设计高程1.5~2.0m,尽量避免在灌注完成拔出导管后混凝土面下降造成桩长不足。
六、质量控制措施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针对地下溶洞地段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因素,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的溶洞处理QC小组,按照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各项要求,桩基溶洞处理QC小组机构如下:
组长:
项目经理副组长:
项目总工组员:
项目部各部门经理(技术质量部、工程部、物资部、试验室、测量队)、各工区负责人、各工区技术负责人、专职质量检查员。
桩基溶洞处理QC小组组织机构
(2)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确保现场施工有条不紊。
(3)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质量控制注重施工前和施工中的过程控制,以预防为主,加强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和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以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4)加强操作工人的培训,做到施工前工人心中有数。
(5)施工现场的技术负责人跟班作业,加强技术指导,对关键工序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
(6)做好生产班组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以及专检工作。
施工前对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并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使用;施工中实行工序交接单制度,上道工序完成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交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加强工地质量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8)钻孔桩钻进过程中,应经常对护筒的平面位置及标高进行复核,防止护筒倾斜或偏位。
(9)钻进过程中,应经常利用检孔器直接探致孔底,确保桩孔不缩径,不弯斜。
(10)冲击成孔施工处理溶洞时,必须设专人观察并记录孔内泥浆水平位置。
(11)冲击成孔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勤测量,采用测绳测量孔底与护筒顶的深度,根据护筒高程,算出孔底高程,溶洞处理完成后,测量填充物顶面高程,与击穿溶洞顶板时记录的高程进行比较,确保填充物已完全超过溶洞顶板高程0.5m以上。
(12)冲击成孔冲动处理完毕后,在未进行补浆的情况下,泥浆表面不再下沉,确保此时溶洞内填充物已经将洞口堵死,泥浆不发生泄露,才可进行继续钻机,开动钻机,以缓慢的速度进行试捶击,然后继续用测绳测量孔底高程,若孔底高程下沉量太大,则继续进行溶洞处理,若孔底高程下沉量与捶击土方下沉量差异并明显,则继续进行钻进。
七、安全保证措施
(1)由于地下溶洞地段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因素,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为组长,安全部长为副组长的溶洞处理安全管理小组,全程监督溶洞处理过程中各项安全制度及安全交底的落实情况,并进行“人人都是安全员”教育,溶洞处理安全管理小组机构如下:
溶洞处理安全管理小组组织机构
组长:
项目经理
(2)安全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桩基 溶洞 处理 方案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