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通用版.docx
- 文档编号:23269158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60.30KB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通用版.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通用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通用版
2019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时量:
150分钟总分:
150分命题人:
班级:
姓名:
考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学与理学
刘晓东
礼学与理学,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流,是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理念。
礼是外部对人言行的制约和限定,在这种制约和规范中,包含了很多礼的思想,形成了一种礼教,对人起到了教化的作用,从而能够使人产生君子意识,不只是求做良民,更要做君子。
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特别讲究“内省”的功夫,向内去观察自己,即化而不制。
它只是教化,没有一些刑罚的手段来制约和规定。
礼学的功效是巩固社会秩序,理学使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这是我们对礼学与理学的大致划分。
礼是由外到内的,是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用习惯来逐渐改变自己的人格。
礼,第一步是从外开始的,是由外部慢慢渗入到人精神心灵内部的,这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可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礼是一种“人格面具”,并且这种“人格面具”不是只有一套,而是有若干套。
跟不同的人接触,虽然都是礼,却是有差别的,这是由社会地位和身份差别决定的。
既然礼是人格面具,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扮演意识,如果都能做到符合自己的角色,做到上不僭越,也不自我贬低,恰如其分地符合自己的身份,这才叫作礼。
礼培养的是角色性人格,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同时也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依归。
所以说,礼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是以往礼制中没有的。
到了唐代,这样的问题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不仅是礼的制度应当有变化,礼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人们进一步来思考。
这就产生了理学。
真正代表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的,是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一句话:
“以礼决事,孰若以礼制心。
”礼学是用来治世的,理学是制心的,这是一种转变。
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化中,理学把礼学的很多概念观点进一步深化了。
礼学没有提供给我们原始的核心性的东西,但是理学为我们提供了。
理学都有一个原始基本点,我们可以模仿着“天赋人权”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天赋良知”。
由此,理学就有了很大的突破。
礼学把人分成很多等级,比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等,用礼来固化等级的差别。
而就理学来说,天赋良知,大家都在一个平等的起跑线上。
这样就淡化了人在社会中有不同等级的观念,在理的面前,等级性无效。
理学对礼学是有发展的。
首先,将应然变为自然,礼学是应当这样做,到了理学,是你自愿地很自然地来这样做。
其次,变治世为治心,把礼学的治世变成了个人精神的修养。
第三,变外铄为内拓,把外部对人的影响变成自己内心向外的拓展。
这些就是理学对礼学的改变。
两千多年的礼学与理学的传统,对我们的民族性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影响。
尤其是礼学,让我们知道应当怎么做,而不是让我们必须怎么做。
我们不能认为礼学与理学和现实社会没有什么关系。
它对我们整个民族性的深层次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礼学与理学建立的是中国传统式的美德,但是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公共道德,中国是把私德夸大作为公德,这是咱们中国化的。
我们中国传统只是把自己私人道德无限扩大,当成一种公德,这固然很好,但是这个路走起来相当漫长,我们应当有一个公共道德的标准。
(选自2016年1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礼”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礼从外部对人的言行进行制约和限定,使人不断学习、不断重复自己的行为,最终用完善的人格来改变自己原先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
B.礼是我国古代社会所倡导的行为准则,它是由外部慢慢渗入到人精神心灵内部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
C.礼作为“人格面具”有多种形式,意在使人们在面对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时,恰当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上不僭越,也不自我贬低。
D.礼通过对人进行教化,使人不仅要做良民,更要做君子,但礼有局限性,它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也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和精神依归。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理学是从礼学转化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出现以往礼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礼的制度就当有所变化,理学也就应时而生了。
B.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礼学没有提供的原始的核心性东西,类似“天赋良知”的观点提出以后,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差别也就随之消除了。
C.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凭借人的“自省”精神,向内去观察自己,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D.理学对礼学是有发展的,它把硬性要求变为自愿,把巩固社会秩序变为提升个人修养,把外部对自己施加影响变为自己内心向外部拓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在《祝福》中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时,提到两本理学著作——《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意在点明他的身份和思想:
捍卫封建道统,崇尚孔孟之道。
B.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就是说要约束限定自己,按照礼的规范行事,他希望以此来改变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秩序混乱的社会局面,重建社会秩序。
C.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以礼决事,孰若以礼制心”代表着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这意味着礼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理学从此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D.礼学与理学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式美德,把私德无限扩大当成一种公德,固然很好,但我们仍然有建立一个公共道德标准的必要。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
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
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
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
上礼之恭,常自送之。
袁盎进曰:
“陛下以丞相何如人?
”上曰:
“社稷臣。
”盎曰: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
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
“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
“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于是上笑,下赵同。
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
其在禁中,常同席坐。
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
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说曰:
“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
适所以失尊卑矣。
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
陛下独不见‘人彘’乎?
”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注】①绛侯:
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
②上林:
秦汉时皇家苑囿。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
“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
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
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
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
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
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
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
”(3分)
(2)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3分)
(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①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②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③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④阳松雪有心期。
[注] ①崇让宅:
洛阳崇让坊王茂元宅。
此时诗人在朝廷受到排挤,暂住岳父王茂元家,妻子仍在京城长安。
②红蕖:
红莲。
③濩落:
空虚冷落。
④嵩:
即河南嵩山,古代学道隐居之地。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一、二句的意思是露凝如细小的冰粒,说明露重天寒。
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
B.第三句“聚散”重点是在“散”上;第四句叹惜池中红莲不解诗人情怀,犹在风中盛开。
C.第五句“悠扬”形容“归梦”的悠长。
“惟灯见”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入梦的景象。
D.第八句“松雪”喻高洁的品性和节操,指的是诗人的高远志向。
E.亲朋会饮,本为乐事。
但此诗所写却不是宴饮之乐,而是由此引发的诗人的幽怨悲情。
9.钱良择评论此诗“情深于言”。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本诗“情深”的具体表现。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正面描写琵琶女在我们的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2)《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在《蜀道难》中,李白通过描写星辰的触手可及、行人的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两句是:
“,。
”
(4)在《劝学》中,作者借助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三棵树
李德霞
丫头的大嫂过门没半年,就吵着闹着要分家。
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妇娘也没辙。
米缸、面缸抬了去,掉了几块漆的红木柜搬了去,圈里的三只羊,一鞭子吆了去。
大嫂请来伐木人,要放倒院里的三棵树。
三棵树是丫头的爷爷栽下的,两抱粗,上面结了几个喜鹊窝。
娘“扑通”跪在地上:
“家里没啥东西了,这三棵树,就留给丫头吧……”
那时,丫头十六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把书读到城里的女孩子。
星期天,丫头从学校回来,看着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苍老了的娘,丫头抱着树干号啕大哭。
娘说:
“丫头,别上学了,回家跟娘种地吧。
种地饿不死人。
”
丫头倔,丫头一抹眼泪说:
“偏不,我还要考大学,我丫头说到做到!
”
娘说:
“上大学不要钱?
”
丫头说:
“我有三棵树,三棵树就是我的钱。
”
丫头真的考上了大学。
那时候,家家日子还不宽裕,但乡亲们厚道,你三十他三十地把钱送来。
丫头不接,一一挡了回去,丫头说:
“大叔大婶的情我领了,我不能欠乡亲们太多……”
娘说:
“你不上学了?
”
丫头说:
“你甭管,我自有办法。
”
开学前几天,丫头去了村里的德叔家。
德叔在农机站当站长,家里开着小卖部,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殷实得多。
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时,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
其实,在丫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德叔就给丫头准备了一千块钱。
德叔笑眯眯地说:
“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啥时还我呀?
”
丫头说:
“不是借,是贷,就按银行的利息算。
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连本带利一块儿还。
”
德叔还想逗逗丫头,德叔说:
“银行贷款还讲个财产抵押呢,你拿啥给我做抵押?
”
丫头拉着德叔的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里的三棵树说:
“我有三棵树,我就拿三棵树做抵押。
”说完,丫头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哗哔哗,写了抵押单,交给德叔。
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
丫头上了大学。
上了大学的丫头从来不敢回家。
除了舍不得那几块钱的路费,丫头还得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
丫头到图书馆帮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啥来钱干啥。
有同学问:
“你家里没钱供你?
”丫头说:
“有,我有三棵树……”
丫头大三时,不得不回家一趟。
大哥在一家煤矿挖煤,死于矿难,矿上只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少得离谱。
丫头找到矿长,拍着桌子和矿长讲道理。
矿长熊了,按规定赔了款。
拿回赔偿金,大嫂取出两千块,要给丫头。
大嫂说:
“以前都是我不好,我对不起丫头妹妹。
钱你拿着,你是大学生,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
丫头把钱挡回去。
丫头说:
“我还年轻,吃点苦受点罪是好事。
这钱是我大哥拿命换来的,就留着给侄儿上学用……”
转眼,丫头大学毕业了。
那时候,大学生很抢手,是香饽饽,丫头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
领到第一笔工资,丫头回了村。
丫头找到德叔,要赎回当年的抵押单。
德叔说:
“啥抵押单?
我早扔了。
”丫头吃惊地说:
“那……我的三棵衬?
”
像当年丫头拉着德叔一样,德叔拉着丫头的手出了门,用手一指丫头家的那三棵树说:
“三棵树,本来就是你的。
”
丫头要接娘进城。
临走时,邻居说:
“你娘这一走,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
土屋和三棵树不如卖了的好……”
丫头看着土屋,抚着树干说:
“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树是我的根……我怎么舍得卖啊?
留着吧。
”
一晃,几十年过去。
土屋已日渐斑驳,倒是那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绿阴如盖,成了村里的一景。
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树,愿出大价钱要下来。
那人打电话给丫头,问丫头愿不愿意卖,被丫头断然拒绝。
如今,已是副市长的丫头,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她的三棵树……
(节选自《小说月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写大嫂闹着分家,将米缸、面缸、红木柜搬走,三只羊赶走,甚至还要放倒三棵树的情节,既表现了家里的贫穷,又暗示了娘的软弱。
B.“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德叔原本只想试探丫头,孰料丫头早有主意,德叔因而“笑”;面对苦难,丫头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令德叔动容,因而“满眼都是泪”。
C.小说设计大哥遭遇矿难,大嫂成为寡妇,只得到很少的一点钱,最后是丫头拿回了赔偿金等情节,意在表明善恶有报,规劝人们要孝亲友爱。
D.写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丫头却断然拒绝,是因为以前生活艰难时都不曾卖掉,现在丫头做了副市长,自然不会因为钱而卖掉三棵树。
E.小说中对大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作用很明显,如从开始的蛮横无情到后来的心存愧疚,都衬托了丫头优秀的品质特征。
(2)小说以“三棵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丫头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有哪些现实意义?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题。
(19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②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甚至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③由于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他已经决定金盆洗手,不再做房地产生意,重操旧业搞养殖。
④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⑤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意兴阑珊。
⑥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A.①②⑤B.①⑤⑥
C.②③④D.③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了我国首台具有体验交互功能的美女机器人“佳佳”,不仅有和常人一般逼真的面庞,还能像真人一样和普通人交流。
B.中国男足奇迹般地获得了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12强赛资格,这是他们继2002年之后,时隔14年再度进入世预赛亚洲区最后阶段的比赛。
C.“阿尔法围棋”在李世石走出那步极具创造力的一招之后连续下了两步臭棋,那是连业余围棋手都不会下出来的败招,无论你用多么发散的思维思考都不能不认为那两步棋有任何价值。
D.“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王蒙曾呼吁“作家要学者化”。
陈振濂曾提出书法①是“书写技术”的比拼,②做到“书写内容”的切己,应做到两者水乳交融。
中国艺术传统历来强调“诗外功”“画外功”“书外功”“戏外功”等。
这些都意在表明:
真正的文艺家③要对艺术技巧勤学苦练,精益求精;④也要拓宽眼界,博览群书,增强自己的多方面素养,尤其是文化修养。
唯有这样,我们的文艺创作⑤摆脱“有文艺,缺文化”“有作品,缺品位”的热闹而浮躁的窘境,⑥更多推出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吸收西方雨露滋养,吐纳时代风云、熔铸社会良心、彰显文化品位的精品力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既
又
不仅
/
就能
也
B
不仅
还要
因为
所以
/
因此
C
因为
所以
/
/
就能
以至
D
不仅
还要
一方面
另一方面
才能
/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①。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②。
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③。
——选自《宇宙的边疆》
16.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字。
(4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一首《成都》拥有极高人气的民谣歌手赵雷,多年来一直坚持原创,他“一把吉他一首歌”,简单质朴的演唱方式,沉静温和的台风,散发着浓浓诗意的歌词,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给人以心灵的抚慰。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的高中生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她2000多首诗词的积淀,淡定从容的气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都在安静中追求着纯净,终归显现出了巨大的力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019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A “用完善的人格来改变自己原先的行为习惯”应为“用习惯改变人格”。
2.B “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差别也就随之消除了”说法绝对。
3.C “意味着礼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理学从此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说法错误。
4.D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
人名词,比如“绛侯”“社稷臣”“吕后”,两个“社稷臣”之间断开,“相王”“刘氏”之间断开,借助这些内容,理解句意即可断开。
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
国家的重臣应该是与主上共治国事,存亡与共。
当年吕后当政的时候,吕氏诸人掌权,擅自相互称王,以致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几乎快要断绝。
在这个时候,绛侯当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正朝纲”。
5.C“常同席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不同,因为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
席地而坐。
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6.D
D项“袁盎拉慎夫人入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
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
7.
(1)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
“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
”(得分点望,而,毁)
(2)如今汉王朝即使缺乏人才,陛下怎么单单要和宦官(或受过刀锯切割的人或受过阉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
”(得分点虽,奈何,载)
(3)然后据守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上凭高高的华山,下据深不可测的黄河,把这当作坚固的屏障。
(得分点践,因,临,以为)
【参考译文】
袁盎是楚国人,字丝。
他的父亲原先聚众为盗贼,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
高后当政之时,袁盎曾经做过吕禄的家臣。
等到孝文帝登上了帝位,袁盎的兄长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
绛侯(周勃)担任丞相,退朝之后每每急步而出,很是得意。
皇上待之以礼,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
袁盎进谏说:
“陛下认为丞相是什么样的人?
”皇上说:
“他是国家的重臣。
”袁盎说:
“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
国家的重臣应该是与主上共治国事,存亡与共。
当年吕后当政的时候,吕氏诸人掌权,擅自相互称王,以致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几乎快要断绝。
在这个时候,绛侯当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正朝纲。
吕后逝世。
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吕氏诸人,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
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不可取。
”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
过了不久,绛侯(周勃)怨恨袁盎说:
“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
”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
等到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通用版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新人 通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