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腺以及荷尔蒙综述.docx
- 文档编号:23264337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1.14MB
内分泌腺以及荷尔蒙综述.docx
《内分泌腺以及荷尔蒙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腺以及荷尔蒙综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分泌腺以及荷尔蒙综述
第六章內分泌系統:
內分泌腺及荷爾蒙運作
內分泌器官心理一 95135030朱民耀
內分泌系統的器官,包括內分泌腺體,主要是由外皮細胞所衍生出來的。
在人體裡面有許多器官都被發現有內分泌腺體。
這些器官可以分成主要和次要兩類內分泌器官(如圖1);主要內分泌器官(primaryendocrinesystem):
功用是荷爾蒙的分泌,次要內分泌器官(secondaryendocrinesystem):
荷爾蒙的分泌是該器官附屬的功能。
主要內分泌器官
1.松果體
2.下視丘
3.腦下垂體
4.甲狀腺
5.副甲狀腺
6.胸腺
7.腎上腺
8.胰腺
9.性腺:
卵巢
睪丸
下視丘以和腦下垂體
(HypothalamusandPituitaryGlands)
下視丘和腦下垂體的功能實際上是調控每個體內的系統。
下視丘是大腦的一部分,其分泌許多種荷爾蒙,絕大部分是作用在腦下垂體,因此也被視為主要的內分泌器官。
腦下垂體是一個豌豆大小的器官,與下視丘之間以漏斗部(infundibulum)做連結。
其可以分成前後兩個構造,即垂體前葉(anteriorlobe;又稱腺垂體adenohypophysis),以及垂體後葉(posteriorlobe;又稱神經垂體neurohypophysis)。
下視丘與腦垂腺後葉間的神經連結
(NeuralConnectionBetweenHypothalamusandPosteriorPituitary) 心一95135026姜孟慧
腦垂體後葉屬於神經組織,由下視丘的神經元末梢組成(Figure6.3),這些神經元末梢分泌兩種荷爾蒙:
抗利尿激素(ADH)和
催產素。
在下視丘中,有兩個區域分別由不同神經元的細胞本體聚集而成,稱為paraventricularnucleus和supraopticnucleus,它們分別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產素。
合成後的荷爾蒙被儲存在神經元的分泌胞囊(secretoryvesicles)內,順著軸突(axon)運送到腦垂腺後葉的神經元末梢,當這些神經元接收到來自其他神經元的信號,會藉由胞吐作用(exocytosis)將荷爾蒙釋放到血液中。
因為這些荷爾蒙是由神經元分泌,而非內分泌腺,所以它們也被稱為神經性激素。
抗利尿激素控制腎的水分再吸收功能,由於ADH濃度高時,對血管的平滑肌有強烈的收縮作用,阻力血流增加而造成血壓升高,亦稱為血管加壓;催產素促進乳房乳汁的排出。
南通男科医院泌尿科
南通男科:
男性健康:
Figure6.3 (下視丘與腦垂腺後葉間的連結)
下視丘與腦垂腺前葉間的血液連結
(BloodConnectionBetweenHypothalamusandPosteriorPituitary)
下視丘內的神經元會釋放刺激性(stimulating)或抑制性(inhibitory)促激素(tropichormones),經由血流,作用於腦垂體前葉,影響腦垂體荷爾蒙的分泌。
刺激性促激素能增加腦垂體前葉荷爾蒙的分泌。
下視丘腦垂腺門脈系統(hypothalamic-pituitaryportalsystem)
下視丘和腦垂腺前葉是藉由下視丘-腦垂腺門脈系統連結(Figure6.4)。
門脈系統是由兩個微血管網(微血管是血管中最細小的,在此可以進行血管和組織間物質的交換)串聯而成,下視丘分泌促激素到微血管網中後,這些促激素會被運送漏斗部(infundibular),在通過門靜脈後,進入第二微血管網。
這些荷爾蒙會刺激或抑制腦垂體前葉的荷爾蒙釋放。
Figure6.4 下視丘腦垂腺門脈系統
下視丘和腦垂腺前葉的激素
下視丘釋放的促激素經由下視丘-垂體腺門脈系統送至腦垂體前葉,刺激或抑制不同的垂體腺促激素(pituitarytropichormones)的釋放,而這些促激素會影響身體其他內分泌腺的荷爾蒙之分泌,此第三類荷爾蒙會作用於身體各部位的目標細胞(Figure6.5)。
1.催乳素釋放荷爾蒙(Prolactionreleasinghormone;PRH):
刺激腦垂腺前葉釋放催乳素刺激乳腺泌乳。
2.催乳素抑制荷爾蒙(Prolactioninhibitinghormone;PIH):
抑制催乳素分泌。
3.促甲狀腺激素釋放賀爾蒙(Thyrotropinreleasinghormone;TRH):
刺激腦垂腺前葉釋放促甲狀腺激素(thyrotropinor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促進甲狀腺的發育和分泌甲狀腺素(thyroid)。
4.促腎上腺激素釋放賀爾蒙(Corticotropinreleasinghormone;CRH):
刺激腦垂腺前葉釋放促腎上腺皮質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促進腎上腺皮質的發育和內分泌合成,刺激腎上腺產生更多的賀爾蒙,包括糖皮質固醇(glucocorticoids)、礦物皮質固醇(mineralocorticoids)、和男性激素(androgens)。
5.生長激素釋放賀爾蒙(Growthhormonereleasinghormone;GHRH):
刺激腦垂腺前葉釋放生長激素(growthhormone;GH)促進生長。
6.生長激素抑制賀爾蒙Growthhormoneinhibitinghormone;GHIH):
抑制生長激素分泌。
7.促性腺激素釋放賀爾蒙(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GnRH):
刺激腦垂腺前葉釋放促濾泡成熟激素(FSH)促進配子成熟、發育,以及黃體成長激素(LH)性腺素分泌。
Figure6.5下視丘和腦垂腺前葉的促激素(tropichormones)
心理系一年級95135029李知穎
負回饋迴路(negativefeedbackloops)控制下視丘及腦下垂體前葉的激素:
下視丘和腦下垂體前葉之間產生的多步驟路徑受到負回饋迴路的調控(圖6.6)。
某種從腦下垂體前葉分泌的激素有可能透過負回饋路徑,作用在下視丘上使其分泌量減少,此種調控路徑分成兩種。
如圖所示,促激素2(tropichormone2)的分泌能回頭負調控下視丘,使其不再繼續產生促激素1(tropichormone1)的分泌,稱為短的負回饋迴路(shortnegativefeedback)。
另外,藉由內分腺所分泌的激素3,分別作用於下視丘和腦下垂體前葉,以抑制促激素1和促激素2的分泌,此種路徑稱為長的負回饋迴路(longloopnegativefeedback)。
<例子>︰甲狀腺激素圖中是甲狀腺釋放素的調控,是負回饋中一個很明確的例子。
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TRH)刺激甲狀腺激素(TSH)釋放。
TSH刺激甲狀腺素(TH),使其從甲狀腺中釋放。
若血液中的甲狀腺素過多,則會啟動負回饋裝置,抑制TSH和TRH的分泌。
甲狀腺素只能作用在自己的分泌(tropichormone)上,但像是細胞中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或促黃體生長素(LH)和促進濾泡成熟激素(FSH)則無影響。
松果體(pinealgland):
松果體位於腦部,由有腺體的組織構成,會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
褪黑激素的功能至今仍備受爭議,但近來發現褪黑激素是週期晝夜(約24小時為一週期的生物體功能的內在波動)的來源。
褪黑激素的量在晚上會逐漸上升,到了白天則會逐漸下降,而且還是個在醫療上具有助眠效果的激素。
褪黑激素也提升免疫的功能並且透過干擾某些激素的活動施加鎮壓對再生功能的影響。
甲狀腺(thyroidgland)心理一95135027杜若婷
甲狀腺是一種甲冑狀腺體。
它與上方的甲狀軟骨(俗稱亞當的蘋果),因覆蓋於咽喉與氣管前側方,就像保護戰士(咽喉氣管)的盔甲一般,故名之。
它的解剖構造可粗方成兩個側葉,兩側葉間有橋部連繫,百分之八十人中還有一錐葉由橋部向上延伸至甲狀軟骨前方。
甲狀腺側葉縱向長約4公分,橫向約1.5-2.0公分,厚約2-3公分;總重量約15-20公克。
是人體內分泌腺體中最大的一個。
甲狀腺行走於氣管與胸鎖乳突肌間的陷凹處。
左側葉的內側深部與食道並行,而控制聲帶運動之迴喉神經恰好於此兩結構間經過。
甲狀腺荷爾蒙(thyroidhormones)的主要生理機能可以從六個方面來詮釋:
1.熱之產生:
甲狀腺荷爾蒙增加氧氣之消耗,促進主要營養素之代謝,產生熱能以維持體溫。
2.蛋白質之代謝:
中等量甲狀腺素促進蛋白質合成,是胎兒與新生兒身體生長與腦部發育的主要荷爾蒙,缺乏此荷爾蒙將使兒童罹患呆小症。
過量的甲狀腺素會抑制蛋白質合成,甚至崩解釋出大量自由態胺基酸。
此外生長激素之合成與釋放也受甲狀腺素之影響,甲狀腺機能不足會使發育期青少年生長受限。
3.碳水化合物之代謝:
甲狀腺素對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與蛋白質代謝有相似的雙相現象。
低劑量甲狀腺素會增進胰島素合成肝醣,而高劑量時,會使胰島素加速崩解,並且提昇腎上腺素之葡萄糖新生作用與肝醣分解作用。
4.脂肪之代謝:
甲狀腺素影響脂肪之合成,挪出,與分解。
甲狀腺素高時,分解效應大於合成,血中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都呈低值,反之,甲狀腺機能不足時,血中脂肪成份都呈現高值反應。
5.維他命之代謝:
在甲狀腺機能亢進時,體內水溶性維他命的需求量大增,組織中的維他命濃度下降。
此現象可能是因維他命轉變成輔脢時,能量傳遞過程有所缺損所至。
脂溶性維他命也有同樣的問題,如胡蘿蔔素合成維生素A的過程就需甲狀腺素之幫助。
甲狀腺機能不足時,此合成程序失衡,胡蘿蔔素堆積,皮膚泛黃,血中維他命A偏低。
6.與交感神經系統之交互作用:
大部份甲狀腺機能亢進之病患都有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的問題。
如神經質、手發抖、容易流汗與脾氣不易控制等症狀。
學者研究發現此種病人腎上腺素接受體並無明顯增加跡象。
顯然甲狀腺素可以使器官細胞上的腎上腺素接受體的敏感度大幅提昇。
甲狀腺荷爾蒙包括四碘甲狀腺素(tetraiodothyronine;T4)及三碘甲狀腺素(triiodothyronine;T3),它是人體內維持生命所必須的最重要的荷爾蒙之一,控制著人體組織全部的新陳代謝作用。
甲狀腺製造的激素、份量及它流入血液中的速度都是由腦下垂體所控制的反饋系統所決定。
腦下垂體會製造一種叫作促甲狀腺激素(TSH)的蛋白質來刺激甲狀腺體分泌適量的激素。
萬一它製造過多或過少的激素時,各種毛病就會叢生。
甲狀腺機能減退,患者會頭髮掉落、體重增加感覺寒冷,並有便祕現象。
若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會覺得神經質、易怒、活動力過旺、體重減輕、眼球可能突出、心跳可能不規律,並常感覺全身過熱。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又稱毒性甲狀腺腫(與中毒無關,請勿驚慌)。
最常見的症狀是體重減輕、心悸、多汗、怕熱、緊張、易發怒、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易流眼淚、大便次數增加、月經不規則、血壓上升,理學檢查可發現甲狀腺腫大、脈搏跳動加速、手汗、兩手顫抖及眼睛病變。
引起甲狀腺機能過高的原因,最常見的是葛瑞夫茲氏病(GravesDisease),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它不是傳染病,不會「傳染」,但可能會「遺傳」,所以常常可以發現同一家族中有多人同時罹患甲狀腺機能異常,尤其是女性成員。
副甲狀腺素(parathyroidglands)
鈣與磷是藉由副甲狀腺素與鈣三醇而受到嚴密地控制。
然而,一旦腎功能衰退,要維持這個體內平衡的代價是副甲狀腺素會開始增加分泌。
在末期腎病變的病人,因為兩價陽離子代謝的改變、鈣三醇的減少、與其它會造成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等因素,造成臨床上病患表現出副甲狀腺增生與副甲狀腺素分泌增加。
而副甲狀腺素分泌增加會造成所謂腎性骨失養症。
這個名詞是用來代表在末期腎病變中因為副甲狀腺素分泌異常所造成的多種骨病變。
在過去二十年期間,因為臨床與基礎醫學的研究,己經發現造成多個腎性骨病變病理上變化的步驟。
在這些發現中,慢性腎衰竭造成的高血磷就會造成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
而針對這個因素,傳統的治療方式有飲食的調整,磷離子的結合劑與維生素D。
儘管有這些治療方式,高血鈣、高血磷、與鈣磷乘積過高都是在透析病患中常見的現象。
有愈來愈多的資料顯示鈣磷代謝的改變,特別是高血磷,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與死亡率、血管鈣化,與軟組織的鈣化。
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在末期腎病變的血管鈣化與骨質和礦物質的不正常調控有密切的關係。
最近的影像學技術可以提供檢查軟組織鈣化可靠的數據以供研究。
一些相關的文獻報告,血管鈣化和心血管疾變的死亡率會在一些前瞻性的觀察大量透析病患的資料中發現其相關性。
腎性骨病變是用來描述末期腎病變的骨併發症的名詞。
它包括副甲狀腺素的過度分泌、鈣三醇減少、血清鈣減少與血清磷增加。
在早期的腎性骨病變通常沒有臨床的徵狀而只能依靠血液生化的檢驗來發現。
造成次發性副甲狀腺素亢進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高血磷與低鈣三醇。
而控制副甲狀腺素分泌的機制是很復雜。
最近,有研究報告在甲狀腺組織中表現低的維生素D受體與偵測鈣的受體有關。
除此之外,很多cytokines,像是IL-1,IL-6,IL-11,TNFa和其它受體與拮抗因子都與骨頭重塑造有關。
磷存在於幾乎所有的食物中;而在肉類食物中含量是最高的。
病患如果有高血磷的狀態,會被指示每日進食不超過800mg的總磷量,而這樣會讓食物變得很難下嚥。
所以長期的配合度會變得很差。
高血磷通常是因為飲食耐受性差、磷結合劑服用不佳、但也有些是因為次發性副甲狀腺素亢進所造成磷不斷地從骨質釋放出來所造成。
低磷飲食與低蛋白飲食不但對次發性副甲狀腺亢進有幫助,也可減緩腎功能衰退速度。
在末期腎病變的成人病患血中磷的目標是維持在4到6mg/dl。
然而,如果要避免軟組織的鈣化,就要依照K/DOQI準則,保持鈣磷乘積在55以下。
除了高血磷外,高血鈣也是現今治療末期腎病變的問題。
高血鈣的成因通常是因服用大量的碳酸鈣或檸檬酸鈣當磷結合劑與透析溶液含高濃度的鈣。
而高血鈣可再因使用維生素D而更加惡化。
而這些改變會增加心血管的疾病與減少末期腎病變病患的存活率。
從1980中期開始,每週三次的鈣三醇治療廣泛地被使用在次發性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患。
利用維生素D治療次發性甲狀腺機能亢進是它可以抑制pre-pro-PTH的轉譯而讓副甲狀腺素分泌減少,而且不造成腸道中吸收鈣磷增加進而造成高血鈣與高血磷。
雖然這個方式普遍來說都有效,但鈣三醇的治療指標很狹小;而且常在讓末期腎病變的病患甲狀腺素降低的同時造成成無法接受的高血鈣、特別是有在服用大量含鈣的磷結合劑的病患。
如果有高血鈣的狀況通常須要暫時用或是減低劑量。
同時因為鈣三醇會增加腸胃道吸收磷的效果,所以有可能會有高血磷的狀況產生。
當有高血鈣、高血磷、或是鈣磷乘積過高的時候,鈣三醇的量就要減少或是停用以減少軟組織鈣化的危險。
因此,有很多研究朝向發現可以減少副甲狀腺素分泌且沒有腸胃道吸收鈣的維生素D。
這類的物質可以讓病患在接受治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時更加容易而且也更加安全。
這篇研究使用了一種新的類維生素D的製劑、新的影像技術、新的測量副甲狀腺素與其它生物化學因子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對骨外礦物質代謝的表現有新的認知。
腎上腺素(TheAdrendalGlands)
腎上腺有兩個,位於腎臟的上端。
哺乳類每一個腎上腺,在構造上、功能上與胚胎來源上都分化成兩個不同的部分:
外層之腎上腺皮質及中央腎上腺髓質。
當感到危險或面對壓力時(如:
在公共場所演講),是什麼原因造成你的心跳加速和皮膚豎立雞皮疙瘩呢?
這部分主要是由腎上腺髓質兩種激素造成的。
這兩種激素:
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
在面對正面或負面的環境壓力時(任何事物包括了極度歡樂、酷寒、甚至威脅到生命的危險),會對應性釋出;當釋入血液中,會迅速提供生物能量的供應、增加基礎代謝率,並對許多目標組織產生顯著的影響。
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會加速肝臟與肌肉中的肝糖水解,增加肝細胞的葡萄糖釋出量。
它們也會刺激脂肪細胞分解脂肪,釋出脂肪酸作為細胞的能源。
除了增加能源的利用外,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對心血管系統有深遠的效應,例如:
加速心跳、增加心臟的心搏量、使肺臟小支管的通道擴張,以增加對細胞的載氧率(這也是為何醫生指定腎上腺素為心臟興奮劑,並在救治氣喘患者時用來擴張其呼吸通道)。
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也會引起某些血管平滑肌收縮,而其他血管的平滑肌舒張,其最終作用在降低進入皮膚、消化器官和腎臟的血液量,而增加對心臟、腦部及體壁肌肉的血液供應,來應付危機。
面對壓力時,如何引起腎上腺素的釋出?
腎上腺髓質主要受自主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的支配。
面對壓力狀況下,下視丘接受此壓力刺激傳向交感神經,交感神經纖維釋放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至腎上腺髓質中,乙醯膽鹼與髓質上的受器蛋白結合,使髓質細胞釋放腎上腺素。
正腎上腺素的釋放與腎上腺素無關,但與腎上腺素的功能相似,主要負責血壓的維持。
此外,在神經系統中,正腎上腺素為一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
腎上腺髓質(AdrenalMedulla)心理一 95135024賴志峰
腎上腺髓質是以嗜鉻細胞(ChromaffinCells)所組成,主要能分泌鄰苯二酚胺(catecholamine)。
鄰苯二酚胺指的是一群可供神經傳導的生物性胺類(biogenicamines),包括dopamine,norepinephrine及epinephrine三者。
這些分泌出來的激素是非常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
鄰苯二酚胺
所佔比例
腎上腺皮質素(epinephrine)
約80%
正腎上腺皮質素(norepinephrine)
約20%
多巴胺(Dopamine)
約1%
※註:
髓質細胞呈多邊形,如用含鉻鹽的固定液固定標本,胞質內呈現出黃褐色的嗜鉻顆粒,因而髓質細胞又稱為嗜鉻細胞
胰腺(Pancreas)
胰腺的解剖結構(AnatomyofthePancreas)
胰臟位於胃下方的腹腔中(圖a.),同時具有內分泌以及外分泌的功能。
外分泌主要是幫助消化,包含了胰泡細胞(AcinarCells)跟胰管細胞(DuctCell),分泌酵素跟外分泌液,透過十二指腸(Duodenum)進入消化系統。
蘭氏小島(IsletsofLangerhans)
而胰腺的內分泌部分,則是由胰島(或稱蘭式小島isletsofLangerhans)來分泌各式各樣的荷爾蒙到組織液中。
胰島內有四種不同的內分泌細胞,每一種都會分泌不一樣的荷爾蒙(圖b.)。
細胞種類
分泌荷爾蒙
荷爾蒙功用
Alpha細胞
昇糖素(Glucagon)
促使儲存在肝臟的肝糖(Glycogen)分解成葡萄糖,並可促使脂肪分解。
Beta細胞
胰島素(Insulin)
有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時會刺激肝糖、蛋白質、脂肪合成。
Delta細胞
體制素(Somatostatin)
somatostatin有兩大作用,一是阻止insulin、glucagon和Pancreaticpolypeptide的釋放,另一則是降低胃酸、胃蛋白脢(Pepsin)分泌以及抑制腸道活動,以減緩養分從腸胃道吸收的速率。
F細胞
胰多胜肽(Pancreaticpolypeptide)
功能未知。
性腺(Gonads)
性腺包含了男性的睪丸(Testes)以及女性的卵巢(Ovaries),並且同時跟內分泌以及非內分泌(nonendocrine)的功用。
在非內分泌方面,這兩者都是產生配子(Gamete)之用-男性的精子以及女性的卵子。
至於在內分泌方面,兩性都會有下列的性荷爾蒙,不過每個性別主導發育的荷爾蒙並不相同。
主導男性發育的性荷爾蒙稱之為男性荷爾蒙(Androgen):
有睪酮素(Testosterone)、雄二酮(androstenedione)。
而女性的主要荷爾蒙,則為雌激素(Estrogen或Estradiol)以及黃體激素(Progesterone)。
女性身上的男性荷爾蒙大約只佔性荷爾蒙總數的10%不到而已。
在懷孕時期,女性體內的胎盤(Placenta)同樣的也會有內分泌腺的功能,分泌主要的雌激素以及黃體激素。
除此之外,還會分泌絨毛刺激素(chorionicgonadotropin),增厚子宮內壁以利著床跟懷孕,這也是驗孕檢查所使用的方法。
※註:
女性的睪酮素是在腎上腺皮質分泌的。
第二級內分泌器官(SecondaryEndocrineOrgans)
心ㄧ95135028林詩穎
身體裡許多器官,除了他們的主要功能外,尚有分泌激素的作用。
這種第二級分泌器官包括了心臟、腎臟、消化器官、肝臟以及皮膚。
像是心臟分泌心房利鈉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來調節腎對於鈉的再吸收作用;腎臟分泌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以刺激紅骨髓製造紅血球;消化道裡的器官所分泌的各種激素,對於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調控佔有一席之地;肝臟分泌生長素介質(insulin-likegrowthfactors;IFGs)或稱為somatomedins,促進組織生長;最後,皮膚和腎臟也參予了骨化三醇calcitriol(orvitaminD3)的生成,增加鈣的分泌。
激素對目標細胞的作用(HormoneActionsattheTargetCell)
這部分將詳細討論到激素作用於目標細胞所引發的反應。
影響目標細胞的反應因素為下:
1.血液中激素(此為不由載體所攜帶)的濃度。
2.目標細胞的受體種類與數目。
血液中激素含量的調控(ControlofHormoneLevelsinBlood)
影響血液內激素濃的原因有三項:
(一)激素分泌的速率(RateofHormoneSecretion):
大部分的內分泌細胞與其他分泌細胞會根據其他變因(如環境),以不同的速率釋放出化學傳訊者(即激素),造成分泌速率的提升或下降。
因此,當激素濃度在血液中升高時,將引發目標細胞的改變。
至於在少數的情形中,激素一直以相對速率(較穩定)的方式被釋放出來。
由於傳訊者的濃度並沒有顯著的變化,相對的也不會引發目標細胞明顯的改變。
例如甲狀腺素(thyroidhormones),在成人體內,通常以穩定的速率分泌,以維持正常的代謝及神經系統的功能。
大體上說,內分泌細胞藉由兩種信息來改變激素的分泌:
神經性訊號與體液性訊號,以達到刺激或是抑制的效果。
神經性訊號直接調節下視丘(Hypothalamus)、腦下腺後葉(posteriorpituitary)、腎上腺髓質(adrenalmedulla);體液性訊號包含三種基本類型,即激素(hormone)、離子(ions)、和代謝物(metabolites)。
心理一95135025洪瑞君
圖6.12(b)
鉀(離子)對體液的調控-醛固酮(荷爾蒙)
圖6.12(a)
葡萄糖(新陳代謝產物)對體液的調控-胰島素(荷爾蒙)
圖6.11
下視丘的可體松釋放激素(CRH)的神經調控最終導致腎上腺皮質釋放可體松
神經性訊號藉由下視丘、腦垂腺後葉及腎上腺髓質調節荷爾蒙的分泌,例如圖6.11所示,當壓力來臨時,便會活化神經訊號,進而激發下視丘分泌可體松釋放激素(CRH),而可體松釋放激素則會促進腦垂腺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分泌腺 以及 荷尔蒙 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