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263537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31.95KB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1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有一定的感性基础。
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辨认对称图形的方法,进而能够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真正理解“对称”的含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及第33页练习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
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突破方法:
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对折对比。
充分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教法与学法:
直观教学,引导发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彩纸、剪刀,青蛙、蝴蝶、京剧脸谱、天安门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有一只昆虫欢快的飞舞着,看!
它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只有半个身影。
“只要你猜对它是谁,它就会出现。
”
师:
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
为什么?
(课件出示:
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
师:
同学们真棒!
那你们仔细观察这这只蝴蝶,你发现了什么?
生:
它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师:
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
(学生自由回答)
师: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
比如空中飞舞着的蜻蜓、蝴蝶“”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
充分体现了“数学_______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提出问题。
并借助多媒体再现美丽的动画图片。
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欲望。
】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观察体验,感受对称。
老师还带来了三个图形(课件出示:
青蛙、京剧脸谱、天安门图片),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能发现吗?
学生观察
1、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图:
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图案和花纹都是相同的。
蜻蜓图:
以蜻蜓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图案和花纹都是相同的。
房子图:
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图案和花纹都是相同的“”
3、教师小结:
认识对称现象,感受“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蜻蜓、蝴蝶、房子“”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动画显示对称的特征(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蜻蜓等图案,创设故事情境。
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
4、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
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
生活中哪些物体有对称现象呢?
你能举例吗?
(1)学生举例,集体评价。
(2)欣赏对称的图形:
建筑物、京剧脸谱、民间剪纸“”
【设计意图:
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去寻找、赏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样,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
三、操作体验,初步认知
(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引导:
刚才同学们通过眼睛观察蝴蝶、青蛙、脸谱的图片,发现它们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怎样的?
(一样的)刚才是用眼睛观察出来的,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够证明它们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大小是一样的呢?
2、指名回答(对折)
3、分发学具(蝴蝶、青蛙、脸谱的图片),学生对折对比。
4、你对折以后发现了什么?
5、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小结:
像这样把图形沿着直线对折以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板书:
沿着直线对折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6、“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以上三幅图形的轮廓及内部元素,确定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通过图片的对折,初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
】
(二)认识对称轴
1、引导:
同学们把你们的图片打开,你发现中间出现一条什么?
小结:
这条直线称为折痕,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对称轴在数学当中是用一条虚线表示的。
(板书:
折痕→对称轴)
2、示范画对称轴,强调其长度超出图片。
3、学生画出课本第29页最上面三幅图的对称轴。
强调用尺子画
4、集体订正。
四、剪一剪,深化认识
师: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
(教材第29页例1)
1、折一折: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为什么要将纸对折?
)
2画一画:
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为什么只在一边画线?
)
3、剪一剪:
沿着刚才画的“折痕”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4、学生实践,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
通过安排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了观察、操作、想象这样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
五、练习巩固,运用新知(课堂或课后作业)
1、课本第2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七第1题。
3、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七第2题。
4、完成教材33页练习七第3题(课后作业)。
小结:
对折的位置不同,它们的对称轴位置就会不同。
有时候图形的对称轴可不止一条。
【设计意图:
经过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对称图形了,能感知对折的折痕,并且通过观察思考,学生已经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
六、课堂小结,欣赏对称。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同学们,今天的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最后,让我们带着开心快乐的心情来欣赏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对称美吧!
课件出示生活中应用对称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
师: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轴对称图形,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它们吗?
生:
美。
(课件展示“美”字。
)
师:
的确,轴对称图形是美的,我们的数学是美的,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美的事物。
好了,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下课。
【设计意图:
在欣賞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对称的美,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________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沿着直线对称→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展示区
折痕→对称轴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教学设计遵循概念形成的“情境引入→观察感知→操作对比→抽象概念→深化认识→巩固运用”这一路径过程,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了轴对称图形“沿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这一本质特征。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一些学困生在剪一剪和练习巩固中花的时间稍长,影响整个教学的进程,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应强化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是“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不光指形状大小一样,还包括图形的轮廓及内部元素。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认识、感知平移现象,理解平移的本质。
2、通过探索掌握平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讨论、探究、归纳的过程,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直观感受平移这种现象,理解平移是在做直线运动。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移的特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观察操作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推拉式的黑板。
六、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在商场和游乐园的观光电梯、空中缆车、推拉门三幅图片。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图片的三个物体分别在做什么运动?
(出示情境图给学生时间思考让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观光电梯、空中缆车、推拉门这三个物体都在做直线运动。
它们的大小、形状、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做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师: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也是平移吗?
(学生根据刚才的所学思考发言)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举例:
拉抽屉、坐公园里的滑滑梯、电动伸缩门、电动推拉门等等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属于平移。
大家真的很善于观察,知道的课外知识真多。
老师相信大家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那么,本节课的内容你掌握了吗?
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小结:
物体的大小、方向、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七、作业布置
同学们放学回家后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事物,看看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形象,举例说明。
八、板书设计
平移
物体的大小、方向、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3
教学目标
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不仅要求会动手,而且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关键点。
思维过程从形象到抽象,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剪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
1、通过辨析错例,理解剪失败的原因。
2、直观演示对折和画的过程。
3、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过哪些知识?
(轴对称,平移,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让我们动手来剪一剪。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4:
你能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吗?
先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试试(出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一)、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
1、独立操作:
?
你知道一个小人怎样剪吗?
(课前布置过剪一个小人的实践活动,课件展示操作方法)
请同学们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怎么做。
2、交流正例?
(成功的作品)
说一说你的方法。
一张纸对折一次可以剪出一个小人,对折两次后再剪就能得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3、交流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
你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吗?
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的必须要把手画到边(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直剪到边。
4、交流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
(展示两个半个人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引导学生总结:
小人的身体必须画在纸的连接处,也就是靠近折痕的一侧。
5、总结关键?
:
要成功得到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先连续对折了2次,然后把半个小人的身体画在纸的连接处(靠近折痕的一侧),还要注意手画到边,剪的时候也要剪到边。
?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比第一次剪得更好吗?
(二)、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
我们能剪两个了手拉手的小人了,你还可以剪几个?
剪四个行不行?
讨论、探究:
首先需要对折几次?
(师生对话交流:
对折1次,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2份,每份有半个小人,就得到1个小人;对折2次,2层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几份,就得到几个小人;对折3次,纸就变成几层?
想不出来,那就拿出一张纸对折3次,再打开看看,纸被分成了几份?
)
看来,要得到4个小人,对折3次就可以了;至于对折4次能得到几个小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折折看。
对折完了,接下来的步骤老师不再说了,大家有信心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吗?
那就按照步骤开始吧!
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其实,折纸的方法可不止连续对折这一种哦,大家请看(课件播放折纸方法的视频),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折折看。
仔细观察,对折纸的次数和剪出的小人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
你发现了什么?
要想得到16个手拉手的小人需要将纸对折几次呢?
小组交流汇报,课件展示结论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能剪四个这样的小人了,大胆地说说你还能剪什么?
2.出示教材36页练习七第12题,观察思考:
怎样折、画、剪?
教师提示:
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
(正方形)怎样折、怎样画才能剪出来?
?
(学生说一说,再课件出示提示)
动手剪一剪,播放视频参照。
(也可课后完成)
小结
回顾我们剪小人的过程,它用到了这一单元的哪些知识?
(轴对称)
一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小人是轴对称图形,三个小人也是轴对称图形,四个小人还是轴对称图形),正是这一次次的对称我们才得到了四一样的小人。
既然这四个小人都是一样的,我就可以由一个小人得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大家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现象?
(平移)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做个有心人,你一定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呢!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剪一剪、移一移、看一看等过程,增强观察力、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
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
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
(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
课件播放动画,由此引出对图形的运动的学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
师:
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也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对称。
设计意图:
通过图形的运动动画作为课堂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同学们,这些剪纸漂亮吗?
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来的吗?
课件出示图片: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小结并过渡:
像这些剪纸,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
教师出示图片:
师生谈话:
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生:
蝴蝶、脸谱这两张图片都是对称的。
师:
大家都认为是对称的图片,有什么方法来验证吗?
师:
同学们可以拿出手中的这些图片折一折,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小组内交流)
师:
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谁能说说?
生:
这些图片从中间对折后,两边是完全重合的。
师:
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就是对称现象。
2、在实际操作中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
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
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讨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
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
(中间有一条折痕。
)
师:
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找出对称轴。
出示微课,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和梳理。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的展示、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对生活中对称现象的交流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有对称。
三、巩固练习
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
第一、三个。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找出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下面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答案:
第一个、第三个、第四个。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
3、下面的数字图案,哪些是轴对称的?
答案:
0,3,8。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动脑筋想一想这三个图形的对称轴有几种画法。
答案:
略。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找一找。
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观察,发现物体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通过折痕认识对称轴,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5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平移》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图形的平移也是借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平移现象引入的。
在直观感知平移现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直观理解、辨认图形的平移。
难点分析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教学方法
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是一系列数学活动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实现知识的自主构造。
在对物体运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现象,学会辨认物体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交流,初步理解旋转现象,有利于思维的培养。
通过有效的提问作好引导,多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
”“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
”等问题,以便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避免低效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在欢乐的游乐园中有着许多有趣的项目,那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课件展现滑翔索道、观光缆车、电动火车。
师:
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你觉得它们都是按什么方式运动的?
生:
我认为观光梯、观光缆车和电动火车的运动都是移动的。
师:
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到过平移的现象?
(生相互介绍)
师揭示:
我们把像观光缆车、小火车、观光梯这样所做的直线运动称之为平移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
(平移)
师:
说得真棒,如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
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
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
(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
)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
(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
说得真棒,瞧!
(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
谈话:
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同学们,快来移移看!
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
学生交流汇报:
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
是怎样进行平移的?
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
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师:
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4、我是小法官。
(对的画“√”,错的画“×”)
(1车轮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
(2)物体平移时,形状、大小、位置不变。
()
(3)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平移。
()
(4)电梯的升降是平移。
()
(5)拨计数器时珠子的运动是平移。
()
板书:
第2课时平移
平移→
观光缆车、小火车、观光梯
平移--沿直线运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
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平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们想创作出美丽的图画吗?
课后大家可以运用平移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老师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出色,更漂亮。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形的运动一 人教二 年级 数学 下第 单元 图形 运动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