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求知》模板.docx
- 文档编号:23259280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1.94KB
《论求知》模板.docx
《《论求知》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求知》模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求知》模板
《论求知》_模板
教学目的
1.学习“发问的精神”。
2.学习本文引出论题后,从正面论证自己论点正确,又从反面论证了相反的论点不正确的写法。
3.学习本文在正反论证过程中采用举例和讲道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学习本文在正面论证过程中列举事例,归纳出论点的方法。
2.难点:
学习本文在反面论证过程中讲述道理,逐层递进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介意:
在意或注意。
景仰:
佩服尊敬;仰慕。
平谈无奇:
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点出色的地方。
奇:
特殊的。
寻根究底:
寻求根由,追究底细。
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自以为是:
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_
是:
对,正确。
典籍:
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
也泛指古代图书。
潜修静想:
形容专心研究,认真思考。
2.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
l.作者简介。
启凡(1913-1986),原名贾必陶。
湖南宁乡人,长期担任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工作。
曾同叶圣陶、郭绍虞等合编(开明新编国文读本}。
30年代前后,常有文章在《中学生》杂志等刊物上发表。
(发问的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篇。
从课文有关语句可知本文是作者当年专门为中学生写的。
2.导语。
所谓学问,一是学,一是问,虚心求教才是应有的态度。
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提倡发问。
课文标题揭示了全文议论的中心。
三、正课
1.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
讲道理,设比喻,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
第二部分(4~9段):
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
第一层(4段):
提出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
第二层(5~8段):
列举四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发问的精神的可贵。
第三层(9段):
小结,强调人要求知识、明道理,不能不勤于发问。
第三部分(10~14段):
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
第一层(l段):
提出“何必多问”的反面论点。
第二层(11~13段):
从三个方面讲道理,逐层深入阐明了反面论点的不正确。
第三层(14段):
小结,再次强调要能发问,勤发问。
2.提问:
第2段用了一个比喻,把什么比作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把什么比作钥匙?
讨论并归纳:
把事物的道理比作封锁在秘库石室里的珍奇,把发问的精神比作钥匙。
3.提问:
运用比喻来说理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运用比喻来说理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提问:
课文第二部分举了哪些事例论证正面论点的?
事例是怎样与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讨论并归纳:
列举了牛顿、瓦特、释边牟尼、孔子因好问终于取得伟大成就的事例来论证正面论点的。
在列举事实前,作者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来开启下文,在列举事实后,作者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这一句呼应论点,作到论据和论点一致,上下文衔接自然。
5提问:
第9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能否改成“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别的称谓呢?
讨论并归纳:
不能。
因为这关系到上文列举的四位名人的顺序。
前两位(牛顿、瓦特)是“大科学家”,后两位(释迎牟尼、孔子)是“大思想家”,所以这里在归纳的时候接上文顺序写成“大科学家大思想家”。
这体现文章语言表达非常严谨周密。
6.提问:
你觉得课文第2部分选用这四个例子是否很妥贴?
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不很妥贴。
因为列举事实前,作者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来开启下文,本应选用“古今中外”的事例。
但是,课文举例只有古、中汐p的例子,没有今人的事例。
7.提问:
你能为课文补充今人好问的例子吗?
四、小结
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讲道理,设比喻,引出“发问的精神”的论题,接着第二部分列举了四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正面论点:
“发问精神的可贵”。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释迎牟尼()()2.潜心静想()
3.钥匙()()4.佛教()
(二)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不足介意日益敏锐潜修静想万世景仰
A值得有益秘密地风景
B.足够增加不声张景象
C.值得更加心静而专佩服
D.足够有好处隐藏情况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二、三题。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写法与第二部分不同,第二部分是先提出论点,然后列举事例,最后归纳论点。
第二部分的论点是正面的。
但是第三部分的论点却是反面的,是错误,需要你去证明这个论点是不正确的,这应该怎么写呢?
三、正课
1.提问:
课文第三段怎么提出反面论点的?
讨论并归纳:
用“也许有人会说”假设了一个批评的靶子“何必多问”。
2.提问:
课文哪些段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指出其“漏洞”的?
又用哪些词语把几个层次串联在一起的?
讨论并归纳:
第11、12.13段对反面论点作分析论述,指出其“漏洞”的。
课文用“第一”“其次”“更进一步说”这些词语把几个层次串联在一起的分三层逐步递进地进行分析论述。
思路缜密,层次分明。
3.提问:
第11段是怎样论证反面的论点不正确的?
讨论并归纳:
先正面讲道理世界天天在变动和进步,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
再从反面反诸,假如墨守旧说,不能发问的后果是文明不能进步。
4.提问:
第12段是怎样论证反面的论点不正确的?
讨论并归纳:
先正面讲道理,知识和道理由于各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
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
再从反面反洁,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
用“再说”再补说一层意思。
5.提问:
第13段是怎样论证反面论点的不正确?
讨论并归纳:
先论说求知明理更要紧的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再进一步论述怎样贯穿,最后总结出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才更有把握。
6.提问:
第14段的三个问句是什么问?
它们分别承接哪些段落?
讨论并归纳:
是反问句,分别承接第11、12.13段。
7.提问:
本文多处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请从课文中找出,谈谈反问句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1)“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
(2)“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
”
(3)“壶水滚沸,谁不常常看到?
”
(4)“那怎么能研究,文明又怎么能进步呢?
”
(5)“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
”以及第14段3个反问句。
反问句的使用,强化了语气,强调了观点,强调了情感,并造成文章的波澜。
8.提问:
篇末“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句中的“那把钥匙”指什么?
它与前文哪些语句相呼应?
讨论并归纳:
“那把钥匙”指发问的精神,与前文第2段“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第3段“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相呼应。
8.请根据以上分析,编拟出阅读提纲。
四、小结
本文议论了关于发问的精神。
作者提倡发问,认为发问精神非常可贵。
阐述这些看法,主要采用了提出正面论点和提出反面论点相结合的方法。
在提出论题后,先提出正面论点,列举事例从正面论述,然后提出反面论点,用讲道理逐层深入论证,正反结合,强调发问的重要,发问精神的可贵,提高人们对”发问精神的认识。
”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
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
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
点击浏览该文件
点击浏览该文件
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个民间故事的巧妙构思,理解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3、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故事。
4、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5、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学生有对课文学习的主动权,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把这一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问题深入理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自己所发现的问题。
教师要引发学生从另外的角度解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师准备:
摘录三个片断制成投影片。
学生准备:
看至少一部古今中外爱情名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创设情境
课一开始,我作了如下设计: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新鲜的话题。
歌德也曾说过: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但正处花季年龄的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
到底什么是爱情?
或许我们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中得到些启示。
受我的问题的触动,学生开始思考了。
二、引导学生质疑课文
在学生思考时我适时提出了如下要求:
请你从课文中的字词句、文章表述形式的技巧、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等方面理解、体会本文,尝试运用“假如”、“列举”、“比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等方法发现问题。
于是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寻找问题。
在留给学生10分钟阅读思考时间后,我提醒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疑惑或看法,并对本组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学生讨论时,我旁听了几个小组的讨论,发现由于前一段时间的训练培养,诜多学习小组都注意到了对本组同学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小组的记录员也都作了记录。
三、组织学生讨论疑问
各学习小组讨论整理问题之后,我让小组的记录员把本组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
去掉相同的问题,学生共提出了这样七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而是给女儿讲了一个故事呢?
2、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告诉了女儿什么是爱情?
3、“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4、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智慧的人的时候”?
5、上帝由“驳然大怒”、“怒不可遏”到“久久地伫立凝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6、为什么说“爱情高于上帝”?
7、爱情除了“忠诚”,死后会有“心灵的追念”,是否还有其他?
在学生板书时,我一边看一边迅速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我发现这七个问题,其中第4题是文中句子的理解,第2、3、5、6题是对文中故事内容的理解,第1题汲及表达技巧,第7题是文中故事的拓展理解。
于是我让学生先说对第4题的理解。
在三位同学的互相补充后,学生有了以下的理解:
这句话意思是只有智慧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才能明白自己是否幸福,作者这样说是在提醒女儿当爱来临时需要保持理解,这样才能享受到爱情带给你的幸福。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故事来思考2、3、5、6题。
四、课外资料延伸课文
学生有了共识后,我又补充问学生“故事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
”,学生王促晨说“这正好说明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我接着他的话说“王促晨说得真好。
是啊,真正的爱情是一辈子的忠诚,是即使一方死了另一方也会时时心中追念,但是除了这以下还有其他吗?
作者在最后提到‘以人的方式去爱’必然还包括其他故事所没有提到的爱。
处在花季年龄的你们必然有一些关于‘爱情’的看法,你能说说你的爱情观吗?
”
不知是由于羞怯,还是由于希望自己的回答不令同学哄笑,学生们都低着头,静静地不发一言。
为了使学生不感到尴尬,我出示了三段文字(三篇小说(《白马啸西风》、《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中的关于“爱情”的片断),并对学生说:
其实在坐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经历爱,所以关于爱情的思考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古今中外的许多小说都在探讨这个话题,你们爱看的武打小说里也有许多爱情观。
大家看看投影片上的三段文字,这是金庸先生三部作品中的爱情观,看看你欣赏哪一种?
你是否还另外的见解?
你能结合其它爱情作品谈你的观点吗?
由于这些片断出自学生最喜欢看、最熟悉的作品,因此看完后,大家都开始了议论。
五、写箴言拓展课文
最后我又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用箴言的形式写出来作为礼物送给同学。
六、总结
看了一些同学的箴言,在下课前一分钟,我作了总结:
老师今天从同学们中了解了许多爱情的箴言。
最后我想把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成熟的爱情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它的声音是低的,它是谦逊的、退让的、潜伏的,等待了又等待。
附投影资料:
瓦耳拉齐又问:
“刚才我叫你出去,你为什么不听话?
要是你出去了……唉。
”
李文秀轻轻的道:
“师父,你得不到心爱的人,就将她杀死。
我得不到心爱的人,却不忍心让他给人杀了。
”
——《白马啸西风》
郭靖丝毫不懂这种女儿情怀,只觉这个“黄贤弟”的举动很是特异,当下问她道:
“你说有要紧事对我说,是甚么事?
”黄蓉笑道:
“我要跟你说,我不是甚么黄贤弟,是蓉儿,这不是要紧事么?
”郭靖也是微微一笑,说道:
“你这样多好看,干么先前扮成个小叫化?
”黄蓉侧过了头,道:
“你说我好看吗?
”郭靖叹道:
“好看极啦,真像我们雪山顶上的仙女一般。
”黄蓉笑道:
“你见过仙女了?
”郭靖道:
“我没见过,见了那还有命活?
”黄蓉奇道:
“怎么?
”郭靖道:
“蒙古的老人家说,谁见了仙女,就永远不想再回到草原上来啦,整天就在雪山上发痴,没几天就冻死了。
”黄蓉笑道:
“那么你见了我发不发痴?
”郭靖脸一红,急道:
“咱们是好朋友,那不同的。
”黄蓉点点头,正正经经的道:
“我知道你是真心待我好,不管我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好看还是丑八怪。
”隔了片刻,说道:
“我穿这样的衣服,谁都会对我讨好,那有甚么希罕?
我做小叫化的时候你对我好,那才是真好。
”
——《射雕英雄传》
令狐冲双目凝视着她。
盈盈的眼光慢慢移动,和他相对。
两人相隔丈许,四目交视,忽然间心意相通,实已不必再说一句话,反正于对方的情意全然明白。
娶不娶仪琳无关紧要,是和尚是太监无关紧要。
两人死也好,活也好,既已有了两心如一的此刻,便已心满意足,眼前这一刻便是天长地久,纵然天崩地裂,这一刻也已拿不去、销不掉了。
——《笑傲江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求知 求知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