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3259098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90KB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docx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
摘要:
随着国际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在我国发展迅速,并已表现出明显的产业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的获取取决于企业所能支配和利用的资源以及对资源的整合能力,集群通过整合实现了资源的协同效应。
本文主要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模式出发,详细分析了目前中国产业集群的各种竞争优势,通过对中国集群发展的现状的认识对产业如何更好地实现集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创新
Competitiveadvantageofindustrialclusters
Abstract:
Withtheinternationalindustry,therapiddevelopmentofindustrialclustersinChina,andhasshownsignificantindustrialadvantagesandstrongcompetitiveness,thedevelopmentofregionaleconomymoreandmoreimportantrole.Industrialclusterstoobtainacompetitiveadvantagedependsonthedisposalandutilizationofenterpriseresourcesandabilitytointegrateresources,clusterresourcesthroughtheintegrationofsynergiesachieved.ThisarticlefromtheformationofindustrialclustersstartingconditionsanddevelopmentmodelsareanalyzedindetailChina'scurrentcompetitiveadvantagesofindustrialclusters,clusterdevelopmentonthestatusoftheChineseunderstandingofhowtobetterimplementtheindustrialclustersuggested.
Keywords:
IndustrialclustersCompetitiveadvantageInnovation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
当前为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是迈克尔.波特(PorterM.E.)给产业集群下的定义: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叉关联的企业和相关的企业及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
按照波特的定义,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
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
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
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
对顾客而言,产业集群为他们提供了方便货比三家的平台。
对企业而言,由于顾客的择优比较,面临一群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企业面临各种社会服务和各种人力资源,这种就近、择优选购,是一种竞争性的配套关系,它既有垂直整合的效率,又有更广泛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总体而言,产业集群优势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
1.促进创新创业,有利招商引资
在产业集群所在地,由于国内外的用户、经销商、供应商都汇集于此,各种最新的市场信息、产品信息和技术信息也在此汇集,而这些都将是创新的源头。
加上集群内部各种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促使创新的思想碰撞的机会更多。
另外,集群内部的竞争以及企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也使得企业的学习的愿望更加强烈,同时也使学习的成本降低了,更容易产生学习效应。
各类高校、科研单位、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大量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支持的机构形成创新的服务体系。
日前,总投资3亿元的丰盈不锈钢生产项目正式在梧州不锈钢产业基地投产。
这个在2010年1月份按照产业集群招商理念引进并开工的项目,在短短9个多月时间里建成投产,进一步壮大了我市的不锈钢产业集群,也充分体现了2010年以来“招商引资年”活动优质高效开展产业集群招商的成果。
据统计,2010年1至10月,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5.42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17亿元的103.9%,同比大幅增长了43.8%,提前两个月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全年目标任务。
2.有利于树立区域品牌效应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不仅产品需要品牌,企业需要品牌,就是一个城市,一个县也需要品牌。
产品的品牌表明产品独特的性能和质量,区域品牌则表明区域的产业优势和产品特点。
正如品牌影响力大的产品能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一样,品牌影响力大的区域能吸引更多的经销店、供应商、投资者以及各类人才。
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资源是首当其冲的关键点,然而,事实上,当资源在产业链内共有时,资本的力量的博弈便显现出来。
首先资本的压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在资本的影响下,企业间的市场间竞争会越来越向走向竞合。
在企业重组、行业并购的大环境下,为大企业集团的形成并产业集群化运作提供了可能。
其次,细分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的同质化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瓶颈,在资本实力与企业同质化共振下,会加剧品牌的形成。
产业集群能够成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成长的重要载体,而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提升又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产业集群内涌现出大量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在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群体的基础上,产业集群又逐渐升级与壮大,最终形成强大的区域品牌,目前品牌已经成为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和重要竞争手段。
例如,晋江作为一个县级市,已经形成了纺织服装、运动鞋服、陶瓷建材、食品加工、玩具文具等多个不同产业集群,共产生了安踏、七匹狼、劲霸、九牧王等几十个“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同时还获得了包括“中国鞋都”在内的11个国家级的区域荣誉称号,“晋江制造”已经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
3.激发企业间的竞争意识
竞争压力下产生的激励效应,迫使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或实施差异化竞争。
提升产品质量将赢得更多的顾客;实施差异化竞争将不断涌现新的产品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因而,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将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在产业集群内,同种产品不是由一家企业生产,而是由众多的企业生产,这些企业相互之间自然就会形成竞争。
这种竞争都是面对面的,许多同类企业甚至是门对门,户对户。
企业之间的这种竞争意识,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的发展。
4.有利于提高信用
集群内企业具有地理“根植性”,如许多产业主相互熟悉,往往形成产业家社会网络关系。
产业间的相互联系比如承包、转包、产品的质量、交货时间、资金结算等本身就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声誉对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很重要,所以它们必须遵守信用,因而有利于产业间建立以信任与承诺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加强相互合作。
同一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众多企业集中在同一个城市,彼此之间知根知底,无论拖欠、造假还是逃债,坑害的不是外地人,都是本乡本土的人。
某人一旦有坑人的行为,此等信息会立即在当地传开,他在本地就很难立足。
因此,可以提高企业的信用。
5.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市场
产业集群有利产业与专业市场的相互推进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而专业市场的形成又会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首先,有了在影响较大的专业市场,在消费者认为质量便更有保证,这有利于企业的产品销售。
其次,有了众多的专业市场,企业采购原料、辅料都比较方便,且价格很低。
最后,这些专业市场既是产品集散地,又是信息集散地。
人们在把国内外同类产品集中到这里的同时,将国内外的相关信息也集中到了这里。
有了这些信息,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及时地改进花色品种,迅速地调整产品结构。
企业可以不断降低成本提供了外部动力和压力。
6.专业化深度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
在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经营模式一般都是“核心能力加外包”。
即每个企业都将全部资金、全部精力集中做好自己最有优势的那一点,把这一点做成全国最便宜、最好,甚至全球最便宜、最好。
这一点就是本企业的核心能力。
其他工作,包括其他零部件的生产、产品设计、销售等相关业务,都外包给别的专业公司完成。
这样,每个产品都是众多企业核心能力的汇总。
企业间分工协作所产生的资源互补,企业业务外包所带来成本的节约和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高度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有利于企业之间的专业化深度分工,而深度的专业化分工又有利于专而精,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技术创新。
7.节省成本
节省成本主要表现在节省流通费用、减少信息费用、降低劳动成本等。
产业集群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地理距离段,运输、订货和库存费用低所带来的流通成本的下降,节省了流通费用;集群内企业紧密相连,信息交流频率高所带来的信息费用的减少;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员来完成生产,因而常聚集大量来自农村或外地劳动者,劳动力成本降低。
同时,也增加了外来人员的就业。
随着集群的扩大,集群内的人才机制也会逐步完善,吸引了大量本地或外地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涌入,形成劳动力供给充足的区域性市场。
集群内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人的数量,减少工资成本和工人劳动保障方面的费用;同时,人才在集群内企业间自由流动,促进了信息、思想的传播和扩散,提高了集群内劳动力供给的效率。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新兴的产业集群在各地区已经渐渐发展起来,展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但由于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刚刚起步,发展不很成熟,有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1.产业集群层次低,竞争优势难持久
从集群的整体水平上看,我国绝大部分产业集群尚未发育成熟。
主要表现在,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仅工艺设备普遍较为落后,而且技术熟练工人缺乏、技术水平不高,产品“低质跑量”比重大。
2.集群区内企业偏好“小而全”
开展企业合作和联合较为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传统思想制约,地域文化的局限,企业只知竞争不知联合外,更主要的可能在于整个社会信用的缺失。
对合作伙伴的信用度不够,仅仅把信用限制在血缘或亲缘关系上,以致社会信用半径小,集群难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3.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易大却难强
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产业配套不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我国的产业集群大多尚未形成集群应有的创新机制,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资金体制和环境基础,即使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广东尚未能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即高端道路集群的首选地,产业发展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隐忧。
4.地方网络残缺,企业难有根植性
我国有些产业集群的发展顺应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当地区位和低成本的优势形成了竞争力,集群企业间的联系是跨国公司间联系的复制,而非建立在当地社会网络的基础上。
一旦产业链中关键企业决定迁移,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网络的崩溃,形成整体迁移。
事实上,有些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差,游拓性产业较多,关键在于没有建立一个完善配套的地方网络。
四、如何更好地发展产业集群
1.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业集群的层次
一是引导企业走品牌兴企之路。
加快从无牌生产、贴牌生产到有牌生产的转变,从少量品牌到大批品牌的提升,从自主品牌到知名品牌的跨越。
二是培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构建区域品牌战略联盟,充分发挥区域品牌效应;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侵权行为,创造良好的区域品牌发展环境。
积极培育块状经济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
三是力争在发展国际品牌上有突破。
加大本土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推介和输出,鼓励企业在海外建立自主品牌营销网络。
2.健全行业组织,发挥服务互助自律作用
要在产业集群区内建立健全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的服务作用、互助作用和自律作用。
要在行业情况反映、行业景气分析、技术标准制定、市场秩序维护、贸易摩擦解决、品牌建设推进等方面发挥特有的作用。
在起步阶段,政府要对行业组织给予大力扶持,帮助行业组织建立机构、健全机制、完善职能,使之为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发挥应有的作用。
3.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其次,发展科技,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用人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最后,要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薪资制度,推进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强对自主创新的统筹协调。
4.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
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在产业集群区内建立公共服务机构,为产业集群区内企业提供公共服务。
如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等;建设融资服务和担保服务平台,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建设行业信息交流和发布平台,为企业提供生产资料、产品咨询、人才流动、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建立行业培训机构,为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和技术人才培训提供服务。
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降低综合服务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波特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述评》,2007-12-1411:
48:
05,光明网-光明观察
[2]陈剑锋、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8)
[3]吴利学、魏后凯、刘长全《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征》,《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15p-1期
[4]王缉慈《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科学出版社,2010年
[5]余东华《产业集群:
发展模式、竞争优势与结构优化机制》,F062.9,A,1003-3637(2007)03-099-04
[6]王喜权、李树德《论产业集群的作用和意义》,F121.3,A,1008-8520(2005)01-0056-02
[7]夏为丽《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F061.5,A,1672-3309(2008)08-0034-04
[8]赫连志巍《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与管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年
[9]徐乾《产业集群中的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10]黄建康《产业集群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吴宗杰《中日韩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
[12]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科学出版社,2003年
[13]宁钟,张英《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科技导报》第23卷第七期,2005年7月
[14]段亚男《大力推进我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经济丛刊》2010年04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集群 竞争 优势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