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3254138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67.25KB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36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 ① 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去全面把握诗人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② ,诗人一生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 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 ④ 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⑤ 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古代诗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还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
所以, ⑥ 全面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以及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A.A B.B C.C D.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汉代的大赋大都采用以主客问答为结构形式,铺陈名物,排比辞藻,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
B.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于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通过一联一句,甚至一字一词,以小见大地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
C.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
D.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的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深度退化、酸化、盐渍化,砷、汞、铅等重金属污染逐年加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令人堪忧。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预防腐败比惩治腐败更重要,制度建设比事后追责更重要,所以反腐的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曲突徙薪,让想腐败者不能腐败。
②公元前468年,名满天下的上将军范蠡向自己的主公越王提出辞职,如果没有他的辞职,也就没有历史上善贾而沽、富甲一方的陶朱公了。
③自美国“9.11事件”以来,全球恐怖袭击事件频繁发生,恐怖分子的气焰甚嚣尘上,国际社会对此予以谴责,并致力于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④公交司机王师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勇斗歹徒,最终将其制服,为弘扬这种不平则鸣、见义勇为的精神,当地派出所为他开具表扬信以示表彰。
⑤这位老书法家成竹在胸,只见他提起毛笔,饱蘸墨水,轻展宣纸,自如运笔,兔起鹘落,几个道劲有力的大字即刻出现在笔端。
A.①④ B.②⑤ C.②③ D.①⑤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从唐代到清后期,中国的荼道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繁盛再到衰落的过程。
上古时代,芬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莱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游牧民族地区,_________。
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的,_______,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饮茶时对器物和水都非常讲究,制作茶的技术也很复杂,在茶叶制作、茶叶品饮、器物优略等方面,都形成了仪式和传统。
清中期以后,随着民生的凋敝,_________。
5、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两篇散文都通过对平常家事的诉说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请根据这两篇课文的相关内容,把下列对联补充完整(任选一副)。
要求内容贴切,形式基本与对联格式相同。
(1) ;少殁长存,恍若梦境,抚夸追昔难终情。
(2)小轩幽居,辟墙有光,兀坐啸歌皆可喜; 。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湿漉漉的雨
陈敏
学校位于远离村子的旱塬上,像一只搁浅在河滩上的破船。
方培老师来的那天,天正下着小雨,两个男弦子流着鼻涕,满身泥巴,深一脚浅一脚地为他抬来了一桶水,放进他住的单间宿舍里。
一路磕磕碰碰,桶里的水只剩下了半桶。
水浑且黄,但一股暖流却蹿上来,瞬间温热了他冰凉的心。
校舍原是一间被废弃的财神庙。
三十多个流着鼻涕的孩子拥挤在一间屋子里,被香火熏黑的墙壁不时掉着土渣,四周结满了蛛网,栖息在屋檐间的老鼠会冷不防弄下一大团灰尘,撒落在孩子们身上。
第二天,方培阻止了孩子们为他轮流抬水,只接屋檐上的雨水洗脸做饭,还留下几个家离校较远的孩子和他一同分享村民们送来的玉米棒和山药蛋。
这些风雨中成长的孩子一开始还真无法管束。
上课说跑就跑,说是出去拉屎尿尿;八九岁了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多数采若木偶,不吵不闹,不愿开口说话。
方培来了个“逆水行舟”,他说,我要带你们上山去,不过,我不仅仅是让你们四处闲游,你们除了使用两务腿外,还要充分利用你们的眼和耳,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
方培带着孩子们来到学校东面的一处山坡,那里生长了茂密的野花野草。
方培要求他们每人在山坡上找一枝花,倾听花儿开放的声音。
孩子们咧着嘴笑,纷纷四散开来,野鹿一般欢快地跳跃着,钻进花草丛中,仔细观察那些熟悉而陌生的植物。
那些躲藏在草丛灌木里的野花,有的开着,有的正打着骨朵儿,可谁也没见过它们是怎么开的,更别提花开的声音了。
但他们还是找了各自喜爱的花朵,趴下来,将耳朵贴在花瓣上听。
一天的倾听,有两个同学得出结论:
花儿开放的声音太小,人的耳朵听不见,只有蝴蝶和蜜蜂这样的小动物才能听到,因为它们总是将嘴巴深深地扎进花蕊里面。
方培为他们细腻的观察而欣喜。
给出答案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赞誉,还获得了蝴蝶状的花竹书签。
老师又承诺,谁画画得好,字写得好,谁就能在夜晚和他一起分享望远镜的奥秘。
他说他带来了一架可以观察天体的天文望远镜,能从中看到银河桥、月亮里的吴刚和桂花树,望远镜里看到的星星比山都大。
方培给学生们每人一张小纸片,让他们把观察到的花草树木、蝴蝶、蜜蜂、鸟儿画在上面,并在画的下方注出汉字。
这一招很妙,通过画画学写汉字,一直被认为很难的字写起来竟然如此容易。
老师激励下的孩子们眼眸里闪出的光亮晶晶、清莹莹,像他们从望远镜里看到的星星。
方培每天教学生们唱一首歌。
方培还在破败的院落外面竖了根木杆,升起了国旗。
沉默已久的孩子们像春天早起的鸟儿叽叽喳喳地欢叫开来。
又一个秋雨季节来临。
雨,浙渐沥沥,已经下了整整一月。
旱塬成了烂泥滩,校舍岌岌可危。
方培给村主任反映危房情况,村主任说村里青壮年外出打工,没劳力;他又给上级反映,上级承诺派人查看,却一直没来。
雨,一直没有停的迹象,方培这一夜睡得潦草,一些悉悉索索的声响仿佛来自天外。
他天没亮便从床上爬起来,将陆续到校的学生挡在外面。
湿漉漉的泥地上,孩子们整齐地站成一排,眼睁睁地瞅着已折断了的屋脊。
方培说:
见证奇迹的时刻快要到了,你们将会幸运地目睹一座破旧校舍倒塌和一座新学校拔地而起的全过程。
学生们都不明白,这会儿老师竟然没有悲伤,反而如此欣喜。
终于,教室的屋顶在他们久久的注目礼下“轰”的一声,倒了。
一团白烟从雨雾中升起,缓缓向雨中扩散,场面惊呆了孩子们的脸。
第一个赶来的是村主任,许多上了年纪的村民也纷纷赶来。
看着没少一根亳毛的孩子们扑向各自的爷爷奶奶时,村主任像牛一般地号啕起来。
校舍倒塌的事件惊动了县教育部门,方培保护学生的事迹成了全县教育系统的一大新闻,几路记者陆续赶来。
面对好几个镜头,方培说:
“是老鼠给了我启示,让我将孩子们挡在了外面。
我老早就听说:
老鼠搬家,房倒屋塌。
那一夜,栖息在屋檐间的老鼠全部搬了家。
”
三个月后,一所希望小学在原址上建起。
学校正式分配来了两名年轻教师。
而方培却选择了离去。
他去了另一所更偏僻的学校。
离别那天,天依然下着雨。
学生们整整齐齐地站在雨里,含泪目送他们的老师离去。
(选自《商洛日报》2017年1月10日第7版,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村主任原本是不想维修校舍的,但当他看到校舍倒塌,孩子们只能找各自的爷爷奶奶时,他知道校舍非维修不可了,于是像牛一样号啕起来。
B.小说语言洗练生动,作者还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添语言的神采,如学校像搁浅的破船、老鼠冷不防弄下一大团灰尘,分别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C.小说开头描写校舍的破旧时,写到了栖息在屋檐间的老鼠,为后面写雨夜校舍将要倒塌时老鼠搬家埋下伏笔,前后照应,使情节合理紧凑。
D.村里孩子开始时难以管束、八九岁了还写不好名字,校舍濒危村里没劳力维修等细节,反映了农村青壮年缺失带来的问题,突出了小说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主旨。
7、小说中的方培老师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小说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处对“雨”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什么时候才能再出一个裘盛戎
我和盛戎最初认识,是和他到天津去看戏。
演员们知道裘盛戎来看戏,都“卯上”了。
散了戏,我们到后台给演员道辛苦,盛戎拙,于言词,但是他的态度是诚恳的、朴素的,他的谦虚是由衷的谦虚。
他是真心实意地向人家学习来了。
回旅馆的路上,他买了几套煎饼倮子,有滋有昧地吃起来。
他咬着煎饼保子的样子,表现出很喜悦的怀旧之情和一种天真的童心。
我一下子对这个京剧大演员产生了好感。
盛戎睡得很晚。
晚上他一个人盘腿坐在床上抽烟,一边好像想着什么事,有点出神。
不知是为什么,从这以后我总觉得盛戎的许多唱腔、唱法、身段,就是在这么盘腿坐着的时候想出来的。
盛戎的身体早就不大好了。
编排《雪花飘》的时候,他那几天不舒服,但还是跟着我们一同去体验生活。
《雪花飘》写的是一个送公用电话记录的老人的事。
我们去访问了政协礼堂附近的一位送电话记录的老人。
老头子六十好几了,一脸的白胡茬,还骑着自行车到处送电话记录。
盛戎在那间屋里坐了好大一会儿,还随着老头子送了一个电话记录。
《雪花飘》排得很快,一个星期左右,戏就出来了。
幕一打开,盛戎唱了四句带点马派味儿的“散板”:
“打罢了新春六十七哟,看了五年电话机。
传呼一千八百日,舒筋活血,强似下棋!
”我和导演一听,都觉得“真是这里的事儿!
”
为了编排《杜鹃山》,1969年那次我们到湘鄂赣体验了较长时期的生活。
我和盛戎那时都是“控制使用”,他的心情自然不太好。
他总是默默地跟着良伍走,不大说话。
但倒也不是整天愁眉苦脸的。
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
虽然是“控制使用”,但还能戴罪立功,可以工作,可以演戏,他在心里又是很感激的。
我觉得从那时起,盛戎发生了一点变化,他变得深沉起来。
盛戎平常也是个有说有笑的人,有时也爱逗个乐,但从那以后,我就很少见他有笑影了。
他好像总是在想什么心事。
用一句老戏词说:
“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他的这种神气,一直到他死,还深深地留在我的印象里。
那趟体验生活,是够苦的。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更难换。
不生火,墙壁屋瓦都很单薄。
那年的天气也特别,下大雪,同时却还打雷,下雹子,下大雨,一块儿来!
盛戎晚上不再穷聊了,他早早就进了被窝。
这老兄!
他连毛窝鞋子都不脱,就那样连着毛窝睡了。
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没有叫一句苦。
和盛戎合作,是非常愉快的。
盛戎很少对剧本提意见。
他不是不当一回事,或者提不出意见。
盛戎文化不高,读剧本是有点吃力的。
但是他反复地读,盘着腿读。
我还记得他那读剧本的神气。
他读着,微微地摇着脑袋。
他的目光有时从老花镜下面射出框外。
他摇晃着脑袋,有时轻轻地发出一声:
“唔。
”有时甚至拍着大腿,大声喊叫:
“唔!
”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台上不“用”裘盛戎了。
但他也并不闲着。
有人上他家学戏,他总是很认真地说。
而且是有教无类,即使某个青年演员条件差,他也还是手把手教。
他不上台了,还整天琢磨唱腔。
不单花脸,老生、旦角都研究。
盛戎得了病,他并不悲观。
他大概已经怀疑或者知道是癌症了,跟我说:
“甭管它是什么,有病咱们瞧病!
”他还想唱戏。
他为了清静,一个人搬到厢房里住,好看剧本。
《杜鹃山》这个剧本,他简直不离手,他死后,我才听他家里的人说,他夜里躺在床上看剧本,曾经两次犯床头灯的罩子烤着了。
他病得很重了,有一次还用手在床头到处摸,他的夫人知道他要剧体。
剧本不在手边,他的夫人就用报纸卷了一个筒子放在他手里,他这才平静下来,安心了。
然而有志未酬,他到临终也没能再演《杜鹃山》!
什么时候才能再出一个裘盛戎呢?
(摘编自汪曾祺《自得其乐》)
相关链接:
裘盛戎,京剧裘派艺术的创始人。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裘盛戎的表演艺术到达巅峰状态,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老舍、曹禹及出租车司机、掏粪工人、饭店服务员等都提他的朋友。
为了强强联合,他奔走于马连良、谭富英等艺术家之间,积极促成了当时实力最强的艺术团体——北京京剧团的成立。
(摘编自“XX百科”)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和裘盛戎初识于一起到天津去看戏时,因为这个京剧大演员的诚恳朴素、谦虚好学、有怀旧之情和有童心,而对他产生了好感。
B.《雪花飘》开幕时裘盛戎唱了四句带有马派味儿的“散板”,作者和导演都觉得“真是这里的事儿”,可见裘盛戎对送电话记录的老人的生活有着深入的体察。
C.在湘鄂赣体验生活期间,裘盛戎心情不太好,但也不是整天愁眉苦脸,因为他知道自己还可以通过演戏、工作戴罪立功,解除“控制使用”。
D.裘盛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读剧本有些吃力,但他却非常勤奋,经常通过反复研读剧本来把握、领悟其内容,到顿悟处他便不禁“晤”的一声。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主要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记叙了裘盛戎先生献身京剧艺术的一生,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B.裘盛戎认真研究京剧艺术,耐心培养后辈,并积极促成了北京京剧团的成立,为我国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C.作者觉得和裘盛戎合作很愉快,裘盛戎从不对剧本提意见,并不是他不当一回事,或者提不出意见,而是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剧本研读上。
D.裘盛戎平常是个有说有笑的人,到后来却变得很少有笑影,并且好像总是心事满足的样子,这说明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E.裘盛戎身体早就不大好,但这并未影响他对艺术臻于完美的追求,即使在病中仍手不释剧本,文中流露出作者对他的极大赞扬和深深惋惜之情。
11、作者在文末问“什么时候才能再出一个裘盛戎呢”,暗含对裘盛戎精湛技艺和高尚人
品的赞誉。
你认为裘盛戎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油画是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早期的油画多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创作,可分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学院派、印象派等。
现代绘画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流派更多,但诸多流派流传时间较短。
没有具体记我说过西方油画中最初出现东方元素是什么时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印象派之后东方元素变得常见起来。
中国的青花瓷经常会出现在西方油画作品中。
齐凡尼·贝利尼的名作《诸神的宴会》中,青花瓷钵成为诸神喜爱的“神器”。
据瓷器专家考证,这三只瓷钵为明朝宣德至成化年间(1426-1487)之物。
大家知道乔凡尼-贝利尼生活在约1427年至1516年间,画中的瓷器应该是欧洲大航海初期,甚至更早的产品。
远在唐代时,中国的瓷器就作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行销日本、印度、波斯和埃及等地。
17世纪时,中国的瓷器已在欧洲占有一定的市场。
当时,中国的瓷器在欧洲被视为珍玩,只有在西班牙和法国等大国的宫廷里才能见到较多的瓷器,贵族家庭也以摆设瓷器来附庸风雅、炫耀地位。
不过随着航海技术的发达,到了近代,中国的瓷器并不像以前那么稀有难得了,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情调的象征,“蔓延”在西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法国画家雅格布·约瑟夫·蒂索绘制的《贵妇》中,可以清楚看到一套青花瓷茶具,茶具洁白幽蓝,细腻明亮,即便摆在普通西方人的家里,也毫不觉得突兀——这是那时专门用于出口的、加入了西方审美元素的茶具。
19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日本浮世绘漂洋过海进入西方人的视野、生活和艺术作品中。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表现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
在欧美印象派艺术家的画作中可以看到许多浮世绘风格的影响。
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也有很多东方风情的油画。
虽然克里姆特没有到过东方,但他却非常欣赏东方艺术,因此作品背景中出现中国的亭榭、门神、关公就不足为奇了。
民俗学家冯骥才曾在<保卫克里姆特最后的画室》一文中提到,克里姆特的书
房里挂看中国门神的画像,书柜里陈列着中国的陶瓷、雕塑、纺织品等,他还收藏了许多中国的民间年画。
我们能够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找到与中国民间艺术相类似的用色,他在处理人物形象和环境背景时都常采用‘大面积的平涂填色,画面经常出现桃红、明黄、群青等中国年画常用的颜色,画面色彩对比鲜明,构图简洁,人物形象平面但生动写实,这些都隐隐传递出他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学习和吸收。
今天,面对势不可挡的经济、文化、艺术全球化大潮,各个国家和民族一方面都在努力适应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潮流,另一方面也在加强保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走上了“返回传统”“回归民族”的道路。
其实,艺术上的文化自信并不是排拒其他艺术的“清高独立”,而应该是打破传统边界后重建新边界,这应该是当夸艺术家应该具有的宽广胸怀,是一种在碰撞和紧张之后从容面世的态度。
(摘编自宋艳妮<西方油画中的东方元素》)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绘画的主体绘画方式是油画,早期的油画创作多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形成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众多的绘画流派。
B.《诸神的宴会》中青花瓷钵成为诸神喜爱的“神器”,根据瓷器专家考证,画中的瓷器应该是欧洲大航海初期,甚至更早时候由中国传人西方的。
C.17世纪时的欧洲,一些大国的宫廷和贵族家庭把中国的瓷器当作珍贵艺术品或奢侈品,从而显示自己的财富或社会地位。
D.日本的浮世绘在绘画内容上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在绘画技巧上很讲究写实性,对欧美印象派画家的创作产生了较多影响。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方现代绘画,流派比早期更多,但诸多流派流传时问短,因此西方油画中最初出现东方元素的时间无法确定。
B.到了近代,得益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瓷器在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变得普遍,而且成为一种生活情调的象征。
C.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很欣赏东方艺术,受此影响,其作品背景中出现不少中国元素,在用色、构图、人物形象刻画上也都带有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
D.从中国的瓷器到日本的浮世绘,再到中国的年画、门神等,这些东方艺术都以各自的方式,对西方早期和近现代的油画创作产生了影响。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绘画中存在东方元素,近代中国专门用于出口的茶具也加入了西方审美元素,这说明东西方文化艺术并不是相互排拒,而是相互学习和吸收的。
B.中国瓷器由被奉为“神器”变为贵族炫耀的资本,再后来变得寻常普遍,这说明中国瓷器在西方社会受到普遍珍爱,且经历了自上而下的流行过程。
C.文中所引冯骥才关于克里姆特书房的描述,侧面说明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对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钟爱,其作品中出现中国元素绝非偶然。
D.在努力适应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同时,加强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这并不是艺术上的文化自信,而是排拒其他艺术的“清高独立”。
评卷人
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沈,太原晋阳人也。
沈少孤,养于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
奉继母寡嫂以孝义称。
好书,善属文。
正元中,迁散骑常侍,典著作。
与荀颛、阮籍共撰《魏书》。
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
寻迁尚书,出豫州刺史。
至镇,乃下教曰:
“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刍荛有可录之事,负薪有廊庙之语故也。
自至镇日,未闻逆耳之言,岂未明虚心,故令言者有疑?
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连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惠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若迭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
”沈探寻善政,案贾逵以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
又教曰:
“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
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
俗化陵迟,不可不革。
苹俗之要,实在敦学。
昔原伯鲁不悦学,闵马父知其必亡。
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臭。
”于是九郡之士,成悦道教,移风易俗。
迁征虏将军,封博陵候。
平蜀之役,吴人大出,声为救蜀,振荡边境。
沈镇御有方,寇闻而退。
武帝即王位,拜御史大夫。
沈以才望,显名当世,是以创业之事,羊祜等皆与沈谘谋焉。
及帝受禅,以佐命之勋,统城外诸军事。
封博陵郡公,目让不受,乃进爵为县公,封邑千八百户。
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二年薨。
帝素服举哀,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沈传》)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B.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C.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D.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在我国古代指堂房亲属,从叔指堂房叔父,即父亲的堂弟,类似的称谓还有从伯、从兄、从子等。
B.受禅本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接受旧朝皇帝让给的帝位。
C.封邑指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所封的领地或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也可以世袭。
D.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古代天子死称崩,大夫死称不禄,士死称卒,庶人死称死。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沈恪守孝道。
王沈年少丧父,由从叔司空王昶领养,侍奉王昶如同生父;他用心奉养继母寡嫂,因行孝重义而为人称道。
B.王沈富有文才。
王沈曾与荀颉、阮籍共同编撰《魏书》;当时魏国的高贵乡公多次邀请王沈在东堂讲学宴饮写文章,并称他为文籍先生。
C.王沈备受重用。
王沈一生备受恩宠,屡任要职;晋武帝加封他为博陵郡公,被他坚决推辞,后进爵为县公,并把朝廷政务托付于他。
D.王沈用兵有方。
平蜀战役时,吴国人大举出兵,声称是援救蜀国,边境为之震动,王沈镇守防御有方,吴国人听说后就退兵了。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
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
(2)沈以才望,显名当世,是以创业之事,羊枯等皆与沈谘谋焉。
评卷人
得分
五、默写(题型注释)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两句,静动相衬,恬淡自然,表现出武侯祠虽春意盎然却寂寥冷清的环境特点。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写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级联 河南省 郑州市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