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3254131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22KB
秋季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docx
《秋季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
2021年秋季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分析
2021年秋季的教材更新了具体有哪些变化呢?
那么这部分内容具体的资料你想了解吗?
wtt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材分析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3、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
重点的突出:
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
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教学难点:
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
难点的突破:
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
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
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
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
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了解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
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
这是第一单元化学学习除本节课重点对学生来说很多知识即是全新的又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例如仪器的介绍、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物质的化学式。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抓住重点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对非重点内容应弱化。
而对于难点,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从知识结构来说:
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案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从能力培养来说:
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
2、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案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3、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
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体验探究乐趣。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4、教学案方法:
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案方法。
(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教材内容分析
”;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主题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本单元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本单元内容既是对前面第二单元中物质的简单分类进行小结又为后期学习化合物、氧化物概念作以铺垫更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为质量守恒定律埋下了伏笔。
在内容的编排上本单元分为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元素等三个课题它们包括分子、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模型核外电子的排布观念离子以及离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材将这些内容以资料、卡通画、活动与探究、实验、讨论、习题等形式加以呈现。
具有以下特点:
1、以图表代文提供信息说明问题
2、利用卡通画形象生动地说明或解释内容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掌握知识
3、增加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知识的纵向联系对知识进行整体性的把握进行知识的梳理可以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本单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从宏观走到了微观世界那么课标对于这部分知识是怎样要求的呢?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能用简单的化学用语进行描述;
(2)理解物质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学生乐于思考乐于探索的品质保持学习化学的好奇心
教学中的重点是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的概念难点是用微
粒的观点解释宏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我们再来关注学生情况:
本单元是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开端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领域的重要开始粒子由于看不到摸不着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再加上前面所学化合物知识能提供支持的感性经验有限这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根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
因此我建议本单元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突出重点。
同时穿插启发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的体验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同学们突破难点。
分子、原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在小学科学、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过。
但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要他们真正建立清晰的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因此我建议本单元主要采取合作探究法和分析归纳法。
针对学生现状在教学中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整合教材分散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期初
我们可以适当渗透元素符号名称的教学让学生提前进行记忆书写。
策略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灵动、有趣、高效。
分子、原子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可以借助于课
本上的图片、表格使学生加以理解也可以通过一些史实帮助学生认识分子、原子认识的发展历程也可以通过一些视频、或者是flash动画将分子、原子的运动形象化。
例如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就以《水分子的自白》音频通过活泼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认识了分子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策略三、敢于对教材进行适时的删减或补充。
例如在核外电子的排布上课本给出的是部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加以补充让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前20位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并通过观察找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各类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策略四:
重视实验合理设计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更好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的分子和原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或者改进实验例如我们可以将酒精和红墨水混合让学生对比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理解分子间有间隔又比如有很多教师觉得课本中氨分子运动的实验不太合理我们可以进行改进比如”;铁树开花”。
策略五:
整合知识理清关系。
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较难理解彼此之间也有密切联系将知识梳理整合形成整体的感知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可以让学生将知识罗列出来思考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行合作交流将知识整合起来完成从宏观到微观的过渡。
策略五:
链接中考把握动向。
本节知识在中考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一般试题难易程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理解、应用其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以及用原子分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考察最多。
在教育的舞台上每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灵魂的舞者用点点滴滴的细节舞动出生命的灵动与睿智。
所以走进教材走进课堂这是我们教师“收获幸福”永远的必修课。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从本单元的知识框架上看以”;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水的净化”、”;水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三个课题围绕水从学科到人文从生活技术多方位、多视角地认识水、利用水形成一个较完整、较独立的学习板块。
在这一板块中前有学科知识为主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后有人文内容为主的”;水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中间是两者兼而有之的“水的净化”具有学科内容与人文内容均衡配合且从微观到宏观、学科到生活再到社会知识和视角逐渐扩大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STSE(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
教材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从选材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体现操作技能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等几个方面凸显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重点内容是:
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原子、分子的概念;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抓好两个讨论。
课题1中在观察并分析了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后结合前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的概念安排了讨论:
“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
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组”;讨论”是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认识水的组成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中间过程学生能从中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养成在观察基础上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课题2中在活动与探究之后安排了两个讨论:
讨论1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深化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讨论2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是原子的“化分”与”;再化合”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抓好这两个讨论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组织好两个活动与探究。
通过课题2中的活动与探究先做一个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的试验作为知识铺垫然后再分别将盛有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两个烧杯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和不在同一密闭容器中观察现象并探究得出变化的原因是分子不断运动。
这样使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不仅仅体现在验证知识和结论还使学生能感受和体验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题3中的活动与探究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的方法;二是要让学生掌握过滤的操作规范--两低三靠。
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的实验基本操作本课题从水的净化角度按照除杂质的顺序安排了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发等实验将基本操作与生活中水的净化过程联系起来把硬水、软水和硬水软化知识作为含可溶性杂质水净化的例子与蒸发操作结合起来从而使实验基本操作不再单调、枯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操作技能认识实验操作技能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做好四个实验。
实验3-1水电解后氢气与氧气体积比近2:
1现象要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推断水的组成;巩固氧气的检验学习氢气的验纯;与实验前后的点题史实及课题讨论相呼应使学生体验科学家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对陌生的科学问题产生兴趣和亲近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和分析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亲手实验中掌握检验氢气的操作规范。
实验3-2充分利用实验插图”;水为什么会减少”使学生回忆起一些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结合“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自然引出历史上科学家对这些现象的思考──物质由微小的粒子构成实验插图”;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则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分子或原子微粒的存在并与前面的史实相呼应使学生体验到人类科技的发展成果。
在”;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中加入的品红溶液宜少不宜多以保证品红在水中产生明显的扩散现象。
通过这一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在学生亲身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步骤2中密闭容器外盛酚酞试液的B烧杯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使学生关注科学实验及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及其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实验3-3所用肥皂水不要太浓取用的水不能太少以免出现分不清硬软的意外情况。
实验3-4让学生了解水蒸馏的原理实验装置要美观操作要规范。
充分利用教材。
本单元教材扩充了趣味性较强的家庭小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乙醇与水的混合等;增加了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活动如氨的扩散过滤液体;首次尝试了以习题的方式呈现实验如证明植物体内含水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的能力树立大胆探索的意识。
此外36幅彩色实验插图既有显示装置和仪器的如制取蒸馏水的装置;更多的则是凸现了一种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提供资源信息的功能如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等使学生对实验中多彩的现象、严密的过程、精美的仪器及状态各异的物质等一目了然。
在教学中用好教材是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措施。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教材分析
整个单元共分为三个课题:
(1)质量守恒定律;
(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在初三化学中能承上启下起枢扭作用非常重要。
质量守恒定律运用于一切化学反应是自然界里普通适用的规律是学习化学的理论依据;化学方程式是特殊的化学用语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进行多方面计算适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
2、教学目标分析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达到的教学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2)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3)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定量研究和分析化学科学有序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涵义。
课题《如何正确写化学方程式》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2)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包括书写原则书写步骤配平方法。
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定量分析和研究化学从而进行熟练计算。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
难点
教学关键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及普通意义
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及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如何正确书写
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程式
化学方程式配平
能否随意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利用化学方程
式的简单计算
由反应物质计算生成物质量
由生成物质量计算反应物质量
寻找对应项列比例式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都是纯净物吗?
二、教法分析:
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理论指导法。
结合《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两个实验完成实验探究活动循序渐进进行启发式教学掌握有关理论。
三、学法指导: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用眼睛看用心去想会说、会写加强训练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各种能力如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四、教学程序
《质量守恒定律》
1、课前准备学习和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充分准备教具;
2、组织教学进行演示实验从中分析归纳知识点;
3、问题探究说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相关问题;
4、强化训练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涵义;
2、学习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说明理论依据书写原则书写步骤配本方法;
3、特殊说明书写规范、标准配平。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通过典型例题说明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2、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适时进行问题探究;
3、特殊说明书写规范、标准单位配平准确纯量计算。
4、布置练习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本单元教材内容和地位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第一单元)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第二单元)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单元)并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
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
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等。
课题2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所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课题3是通过实验探究碳的两种氧化物co2、co的性质。
二、本单元的教材特点和作用
从课题的选材和设计来看本单元教材内容有如下特点:
(1)反映了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
与旧教材比新教材除介绍了碳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和石墨外而且还重点介绍了过去作为阅读材料的C60分子。
新教材这样的处理我认为教材再不是约束学生的条条框框编者把更多的发展空间留给了教师和学生给他们无限的拓展空间例如新教材不仅要求介绍令世人瞩目的C60而且也介绍了人们非常熟悉的碳的单质--金刚石应用的新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刚石的应用方面突破了一贯认为金刚石是坚硬无比的固体的概念科学家把金刚石制成了薄膜使得金刚石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应用远远超出了人们所熟悉的范围。
这些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及时地反映到了教材内容当中。
教材是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教学的设计是根据教师的个人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并考虑教学的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完成的。
(2)体现了学习主体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方向
新教材要求教学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要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在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学科知识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单元中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就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完成的。
(Ⅰ)探究重在过程以及思路和方法。
课题2主要是让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实验室中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如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所要制取的气体的性质等等。
因此探究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设计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过程以及了解实验室中确定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和方法。
(Ⅱ)探究要体现开放性。
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学生通过讨论(甚至辩论)、合作来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以不局限在教材中所列的仪器上)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组与组之间互相讨论装置的优缺点。
另外教材中列出了二种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目的是保证制取装置学习的落实教学时切不可将它作为唯一的、标准的装置要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利用代用品来设计装置。
(3)突出了物质的多样性的学科思想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具有多样性是初中化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认识物质组成具有多样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知道目前已知的3000多万种化合物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类、不同数量元素的原子按照特定的方式互相组合就组成了不同的物质;第二层含义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还要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在初中化学阶段碳的三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同一种元素组成不同物质非常好的例子。
介绍碳的三种单质对学生初步建立化学元素观、认识元素在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大有帮助的这就是本单元安排课题1的原因。
三、预期教学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碳单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让学生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4)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3)形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4)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的条件:
①.与可燃物接触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2、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3、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不可轻易改变。
4、灭火的原理:
①.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5、为什么在油库、面粉加工厂处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
答:
因为在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6、三大化石燃料为: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夜”
7、煤是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煤的干馏----化学变化
8、石油是混合物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石油的分馏----物理变化
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又叫沼气、瓦斯。
CH4+2O2点燃CO2+2H2O
现象:
①.蓝色火焰②.有水珠生成③.放出热量。
10、可燃冰:
为甲烷水化物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但目前开采技术存在困难。
11、燃料充分燃烧考虑两点:
①.燃烧时要有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季 九年级 上册 化学 教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