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中原春天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
- 文档编号:23249195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6.10KB
常德中原春天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
《常德中原春天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德中原春天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德中原春天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中原.都会春天”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节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2、甲方提出的设计任务书
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1、《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范》JGJ113-2003;
12、《建筑幕墙》JG3035-1996
1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14、《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发改运行(2003)2116号;
1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17、《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
1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19、《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JC890-2001;
20、《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SJG13-2004;
21、《住宅建筑设计规范》JGJ64-98
22、国家及石嘴山市现行的相关建设标准、法律、法规、规章及政府文件规定。
二、项目区位
本工程位于常德市武陵区的城西芙蓉板块,是城市南北向城市发展轴与川子河风光带的交汇点,位于常德未来新中心核心位置。
由皂果路,龙港路,洞庭大道和滨湖路围合而成。
三、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面积242113平方米,分A,B两地块。
将规划建设为集住宅、商业、学校等为一体的综合居住小区。
四、地块现状
项目地块及周边城市功能比较成熟。
地块内为水塘、低洼地和民宅,地块相临之规划城市道路皆已形成。
五、规划理念和设计原则
1.规划理念
1.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人对社会的联系最直接的表现为对社区的依赖”,优雅而富于诗意的栖居,是人们对生活的终极梦想。
本次规划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实现居民邻里关系的回归和社区整合。
人在生理与心理上对居住的综合要求愈来愈高,因而在设计中我们努力实现人性化居住,以新的居住理念规划园区内外空间,针对目标客户群特点提升小区的品质,力求打造一个高品质、高品味、文化气息浓郁、充满人文关怀的小区。
1.2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与自然共生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营造出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社区环境是我们本次规划设计中的另一目标。
对美妙生活的不断追求,使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户内生活空间的完美。
人们在拥有自己住房的同时,还希望拥有周围广阔的庭园,在规划布局上我们把庭院空间分为三级,即中央庭院和组团庭院及宅前庭院,庭院设计不仅解决交通需要,而且还富有观赏性,营造一种有山有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悠然生活方式。
1.3注重小区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用地被圆弧型的规划道路和中央的景观水域划分四个相对独立的组团,在规划设计上,我们追求整体的概念,强调小区的整体性,通过相近的规划布局,实现组团之间的统一,在景观设计方面通过连续的景观绿轴将组团在视觉上联系起来,每个组团又有独立的中央绿地系统,形成“一轴四心”的规划格局,每块独立绿地又有不同的设计主题,籍此增添文化内涵和强调每个组团的独特性。
1.4强调住宅产品的均好性和秩序感。
习惯势力产生于秩序感,秩序感是我们寻求延续性的产物。
一个小区是否适宜居住,是指其空间和建筑肌理是否与居民的生活习惯相符。
在设计中充分体现秩序感和逻辑性,结合当地习惯对于建筑单体“户户朝南”的要求,我们用排列规律的南北向板式和点式单元作为构图的主要元素,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庭院空间,而在临近中央水域的附近,通过布置向心性的别墅和洋房强调了中心区域的围合感。
在四个临街面的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了城市界面形象,排布了一些平行于主要干道的商业及公寓单体,使得小区的临街立面丰富而有变化。
1.5与周边地理和人文环境相融合。
社区意境的营造是品质上的升华。
住宅已不仅仅是精美的容器,她是一个社区,承载着人们丰富的生活。
根据周边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同时针对此片区客户的特征,我们将小区的主题定义为”回归自然、享受休闲”,的主题。
当人们休憩于充满阳光和鲜花的入户花园,徜徉于与庭园环境融为一体的绿色车库,感叹于我们对高密度社区玲珑的室外空间所做的精致演绎时,人们在这个社区享受的不只是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为目标客户群提供了一种悠然的生活方式。
2.设计原则
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节约成本,资源共享。
重视均好性,体现人文主义。
地方人文特色与现代城市特色的有机结合。
营造自然有机的生态环境。
六、总平面设计
规划核心理念——半开放式街区
1理念阐释:
复合型规划是“半开放式街区”的灵魂,注重消解城市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冷漠,强调功能的复合与城市的联通,动静的隔离和舒适的尺度。
半开放式街区,作为一个最具有生命力的细胞,将使城市机体的循环更为健康和完整。
功能的复合。
半开放式街区功能不再是商与住的简单分化和拼凑,而是成为居住与工作,商务与娱乐的复合式互动。
复合型街区,第一,也因为能极大减少交通耗能,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生活与工作的健康环境。
第二,城市的联通。
半开放式街区不再是自生自灭的独立体,而是成为与城市肌理融合,与地域文化想传承的生命体,无论是借助公交还是步行,都能在30分钟时间内实现,借助于环路等城市快速交通,可以同城市的其他地区实现便捷的沟通。
第三,动静的隔离。
半开放式街区与内围合封闭,于外则背向喧哗的商业空间,在分离动静的同时,形成住宅-庭院-邻里交往空间-公共空间的丰富过度。
第四,舒适的尺度。
半开放式街区的规划令人只需步行的尺度,便可到达广场、咖啡馆、特色商店等。
人性的尺度带来了交往,沟通的便利,在这样的街区,街道不再是单纯的交通脉络,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交流空间。
第五,半开放式街区能开放性的融入城市,一方面能共享更多的城市配套资源,另一方面也使街区内的商店,办公场所,公建配套等得到更大程度的商业利用,除了其本身的空间概念之外,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居住文化内涵,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范畴,而是具有人文色彩的新生活房市概念。
2总体布局
在综合考虑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景观利用,日照影响等四大要素下整合规划结构形态,布局力求结构清新,分区合理,环境整合有序,商业生活各部分出入口独立设置,互不干扰。
注重周边环境进行整体形象设计,沿洞庭大道、滨湖路及皂果路设置了高层住宅及单身公寓等,在地块沿洞庭大道与龙港路交汇处设置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地块沿滨湖路与皂果路交汇处设置了商业步行街。
地块中央沿中央景观水域南岸布置了别墅及多层洋房,在北岸设置了高品质的高层大宅。
内部布置低多层住宅。
充分利用环境,以提高自身品质,底层局部架空处理,建筑群之间围合成内部中心花园,人、同时丰富了城市沿街空间形态。
沿四周路设立了两层高临街商业。
3道路交通
交通规划以方便居民使用和人车分离为原则。
出入口设置:
居住小区在南北两个主干道上设两个主要出入口,流向清晰而高效,仅在高层区域为人车混行,汽车进入小区后迅速引入地下,小区内部地面基本实现人车分流。
基本骨架:
沿主干道形成半开放式商业内街,贯通小区的环形主要通道,与城市道路共同形成交通环线。
本案流线清晰,入口合理,便于居民的出行。
道路基本骨架与小区的步行道系统相互交织,共同形成层次分明的道路网络。
整个路网简单明了,内外有别,动静分区,中心庭院环境延续了古典主义风格,采用了自由的景观轴线构图。
4停车系统:
商业与居住的流线分开。
高层为主结合多层的居住小区,有大量地面停车,做到人车分流,少交叉。
将纯粹人行主入口置于小区南面结合水景和商业街设置,人车混行口置于小区西面和北面,紧邻地下车库区域。
5景观绿化
在景观的安排上,我们不仅注重分布,功能的合理性,同时也注重文化脉络的体现。
设计追求建筑,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力求使整个地块设计充满节奏,有张有弛。
小区的景观设计分为半开放式空间,过渡空间以及相对较私密的空间景观三部分。
本规划以中心区半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重点,并与整体的建筑风格相呼应。
通过对中心区绿化,广场铺地和景观水面的有机组合形成典雅,亲切具有强烈古典主义气息的小区风格,营造了居住,文化,娱乐共存的独特人文景观。
小区绿化系统分为中心集中绿地、庭院绿地以及道路绿化带三个层次,中心绿地结合景观铺地,庭院绿地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绿化空间和适宜的硬地铺装活动场所,成为居民的“室外起居室”。
整个小区点、线、面绿化相结合,小区内路边绿化,平台绿化,集中绿化,形成错落有致的立体绿化系统。
水景设计:
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占据着造园脉法的主流,表现水景上,常伴有亲水性的偏好,相对来说,西方向自然索取生存的天性要更强烈一些,表现在造园上就是崇尚理性,崇尚对自然的征服强调一种观赏性。
本案的水景设计通过对地形,喷泉,进行了人工化的几何造型设计,斑驳的湖石,随着天光云影变化莫测,同时也丰富了景观,尽显优雅的贵族气质。
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景观除观赏性外也强调参与性,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交往空间,让本项目正正成为注重人本,注重和谐的示范性社区。
七、建筑单体设计
1.户型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主力户型为大户型三房、四房、、90平米以内的二房、还有豪华的类别墅产品。
同时考虑一部分带LOFT的公寓。
在户型单体设计上,充分考虑不同住宅的特点,方便实用,使用率高,合理进行功能分区,流线组织清晰明确。
综合考虑规划设计,每个住宅单元与周边建筑及景观院落均有良好的关系,做到户户有景。
强调户型设计多样性和功能性,通过户型空间的二次利用,打破了产品同质化,增强产品的稀缺性,同时强调了空间的利用率和舒适度。
在单体设计方面,重视大面积的自然采光和观景,设计了大面积的厨卫,顺应潮流,满足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主卧与次卧的合理设计,保证了空间的私密性。
人性化的户型设计温暖生活点滴:
动静,干湿功能分区,弹性空间可自由组合,让你切身感受现代家居的人文关怀。
以起居厅为中心,家庭内部动静分区,居寝分离,洁污分离。
尽量减少走道面积,提高住宅的的利用率和舒适程度。
主卧朝南,保证两居室以上的南向。
餐厅和大部分卫生间有直接采光,主要居室为南向。
2.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风格摈弃传统的立面形式,以新古典主义风格为主,带少许现代符号。
总体构图以西方古典建筑为范本,采用塔楼式退台,对称构图,刚柔并进的横竖线条,丰富的浮雕装饰手法,突出整体风格的低调与奢华,注重建筑回归自然状态。
通过简洁的形式元素组合,创造出一种象征性的略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立体空间感,从而建立一种本小区特有的区域感和归属感,给人易于认知的建筑符号。
八、主要装饰材料
1.外墙
住宅外墙做外墙保温处理,建筑裙房用材料以湿贴文化石为主,高层主楼采用通体砖。
商业外墙做外墙保温处理,外墙材料以干挂花岗岩和low-E玻璃幕墙为主。
2.内墙
涂料内墙用于除卫生间,厨房间外的房间,水泥粉刷内墙用于卫生间,厨房,便于住户的二次装修。
商业内装由专业公司二次装修设计。
3.地面:
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地面,楼梯间,采用高级地砖,并作踢脚。
4.顶棚:
涂料顶棚,电梯厅,门厅登公共部位采用轻钢龙骨矿棉板。
5.屋面:
西瓦。
6.栏杆:
各住宅阳台等处采用方钢栏杆
7.门窗:
门窗均采用双层中空玻璃。
九、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设用地:
242113m2
总建筑面积:
1071000m2
其中:
地下:
216000m2(不计容积率)
地上:
855000m2(计容积率)
其中:
住宅:
731400m2
商业:
21000m2
酒店:
28600m2
中学:
42000m2
小学:
17000m2
幼儿园:
9000m2(3个)
小区服务中心:
4500m2
配套公建:
1500m2
其中:
市区健康服务中心:
800m2
物业管理:
600m2
其它:
100m2
容积率:
2.0
覆盖率:
19.95%
绿地率:
38%
总户数:
3700
停车位:
3812
其中:
地下:
2984
地上:
828
第二节结构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97)
2、《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132-90)
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10)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6、《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建筑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13-59-2004)
9、《大直径锤击沉管混凝土灌注桩技术规程》(DBJ/T15-17-96)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14、《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15、《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
90)
16、《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规程》(DBJ13-61-2004)
17、《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CECS200-2006)
18、《建筑防腐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12-2002)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常德市武陵区的城西芙蓉板块,是城市南北向城市发展轴与川子河风光带的交汇点,位于常德未来新中心核心位置。
由皂果路,龙港路,洞庭大道和滨湖路围合而成。
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2~30层,建筑物总高度小于100米。
三、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抗震设防标准
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作用按场地安评报告取值,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本工程结构计算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构造措施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均为6度。
四、风荷载
基本风压为0.3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雪压为0.45KN/m2。
五、结构体系
本工程高层住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多层住宅、联排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学校、幼儿园、会所及商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
六、抗震等级
本工程塔楼为框架-筒体结构,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筒体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七、基础形式
尚未有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高层部分基础预计采用桩基础;别墅部分基础预计采用天然基础,其它场地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桩基础或天然基础。
建筑场地类别预计为Ⅱ类。
基础设计还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进行详细设计及多方案比较优化调整。
八、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根据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以下新技术,新材料:
1、竖向钢筋驳接采用机械连接,可保证钢筋接头的质量和减少接头的钢筋用量。
2、大直径钢筋优先选用HRB400。
结构设计将积极配合建筑专业,在安全合理的条件下,尽量满足建筑功能和创造性的要求。
第三节给排水专业说明
通过对业主提供的文件的仔细研究,我们确立了给排水各系统的设计目标和系统形式,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水系统的设计理念。
一、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建筑专业所提条件图
6、甲方所提条件
7、其它相关的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二、设计范围
建筑红线内的室内外生活、消防、给排水设计
三、给排水的设计目标:
1、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创建一个令使用者满意的舒适安全的环境。
2、对废水及雨水加以回收利用,节约水资源,最大程度的实现水的循环再利用,实现对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为业主提供性能优良、运行可靠、造价适中的系统形式。
四、生活给排水系统
1、给水水源
本工程供水水源拟采用城市自来水。
2、生活给水系统
a、用水量估算
项目
最高日m3/d
最大时m3/h
住宅
3800
240
商业
105
13
小学、幼儿园
120
23
小区服务中心
10
1.5
配套公建
50
6.25
未预见水量按15%计
总计
4700
326
注:
表内用水量估算不包括空调用水量
b、本项目占地面积大,建筑多而分散,各期拟单独设置生活给水系统,各地块分别从周边市政道路的市政给水管引入两路给水水源,在室外连接成环状供水。
为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在市政压力供水范围内的给水点由市政引入管直接供给,市政压力不能满足的部分,采用变频自动供水设备供给(各地块单独设置)。
3、热水供应系统
住宅部分生活热水供应采用各户独立的燃气热水器装置;商业部分热水供应,优先考虑太阳能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辅助热源采用燃气热水锅炉。
4、饮水系统
本项目不设置集中管道饮水系统。
5、污废水排水系统
a、卫生间及盥洗室排水:
采用污废分流,粪便污水排入化粪池,处理合格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盥洗废水经收集后作为中水系统水源,处理后回用。
b、商用排水系统:
餐厅和特定区域厨房中的厨房废水排入隔油池,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间,处理合格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c、空调冷凝水:
收集后作为中水系统水源,处理后回用。
6、中水回用系统
a、中水水源:
卫生间及盥洗室生活废水、空调冷凝水等。
b、中水供水范围:
冲厕、绿化、雨洪利用系统补充水源等。
c、各部分中水水源经地下室集水池收集后,用水泵输送至中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由中水成品水水箱储存,供使用。
d、当中水水源水量不足时,首先由雨水回用系统蓄水补充,其次由市政给水补充。
7、雨水排水系统
a、雨量计算公式按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屋面雨水系统设计降雨重现期按5年考虑,室外场地雨水设计重现期按2年考虑。
b、面积较大的屋面雨水系统可考虑采用虹吸雨水系统,其余屋面排水可考虑采用重力雨水系统。
c、屋面收集的雨水进入室外雨水回用系统,处理后供室外绿化、场地冲洗等;室外场地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五、消防给水系统及气体灭火系统
本项目拟设置区域集中消防供水系统。
除不宜或不需要用水保护部位以外,均设置消火栓及自喷系统保护;空间大于12米的位置设置高空水炮自动灭火装置;柴油发电机房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保护;在建筑物内,均设置灭火器保护。
1、设计依据
a、《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b、《自动喷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c、《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d、《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e、《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f、《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消防给水及储水
a、给水水源采用市政水源,各地块单独从周边市政给水管引入水管,在室外连成环状,供给室外消防用水及生活用水。
b、本项目拟设置区域集中室内消防供水系统,各地块合用室内消防增压泵及消防水池,储存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喷系统(高空水炮系统)用水量。
c、按本项目规模,同一时间火灾次数按2次考虑。
d、消防系统设计用水量
项目
设计用水量L/S
室内消火栓系统
40
室外消火栓系统
3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0
3、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a、室外消火栓系统由市政环状管网供给,室外消火栓布置按间距不大于120米原则,均匀布置。
b、室内消火栓系统按各地块的实际情况考虑竖向分区。
室内消火栓的布置保证同层相邻两支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保护区域内任何部位。
c、各地块合用消防增压稳压设备,设于地下室水泵房内。
4、自动喷水系统
a、自喷系统按各子项的实际情况考虑竖向分区。
b、本系统与室内消火栓系统共用消防水池,设有独立的消防水泵和稳压装置。
平时由稳压装置稳压,发生火灾时,由报警阀处压力开关自动启动自喷主泵。
c、车库危险等级按中(II)设计;其他危险等级按中(I)设计。
d、喷头采用直立型或吊顶型普通喷头,厨房喷头动作温度930C,其余均为680C。
e、各地块合用消防增压稳压设备,设于地下室水泵房内。
5、气体灭火系统
自备柴油发电机房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保护。
6、高空水炮灭火系统
空间大于12米的位置设置高空水炮自动灭火装置。
7、灭火器设置
汽车库按B类火灾,其他区域按A类火灾布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设置位置在公共走道,楼梯间等,布置原则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第四节空调、采暖及通风专业说明
一、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其它适用于本发展项目的有关国家规范和国家标准
7、甲方的设计要求
二、设计范围
1、夏季空调设计;
2、冬季采暖设计;
3、防排烟设计;
4、地下车库通风、排烟设计
三、设计参数
1.1.室外设计参数
计算参数
夏季
冬季
大气压力hPa
1003.4
1017.6
空调计算温度℃
33.0
6.0
相对湿度%
69
70
通风计算温度℃
31.0
14.0
湿球温度℃
27.9
-
室外风速m/s
2.1
3.0
主导风向
ESE
NNE
2.室内设计参数
场所
温度℃
相对湿度%
新风量(m3/h.人)
噪音水平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商业
26
--
<65
--
20
NR40
住宅
26
--
<65
--
--
NR40
3.通风设计参数
卫生间10~15次/小时排风
设备用房6次/小时送、排风
水泵房6次/小时送、排风
变配电房15次/小时送、排风
电梯机房15次/小时排风(设空调备用)
四、空调设计:
1.住宅空调考虑设置分体空调,用户自行选购,不在本设计范围之内。
建筑专业留有室外空调机位,电气专业留用空调插座,水专业设有空调冷凝水排放管。
2.一层沿街商铺考虑设置分体空调,由用户自行选购。
建筑专业留有室外空调机位,电气专业留用空调插座,水专业设有空调冷凝水排放管。
3.集中商业考虑设置中央空调
五、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
1.地下汽车库按防火分区设计机械排风系统,排风系统与排烟系统合用,平时通风换气,火灾时兼排烟,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德 中原 春天 居住区 规划 方案设计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