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3233220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93.11KB
永州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
《永州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州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州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永州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2022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华文明中,足以担当精神价值之任的是中、和、乐三种价值。
也就是说,中华道术、道德及艺术所体现的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的属性分别是:
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
在中华文明中,道术主要表现为对人道的探索,而“中”便是中国人人道真理观的最高体现。
“中”即不偏不倚、适中、中庸。
从《论语·尧日》篇看,早在尧舜禹时代,“中”就被当作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代代相传。
尧曰:
“咨!
尔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论语·尧日》对尧、舜、禹传道过程的记述,已经充分表明儒家对“中”的重视,其提出“中庸”“中和”等观念绝非偶然。
至于老子的“守中”、庄子的“养中”等学说,无疑也是对早期“中”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还有,佛家以中道为最高真理,大大丰富了中华中道观。
“和”即和合、协同、合作、亲和,是中华文明中的最高道德理念。
在先秦早期,“和”的价值是在与“同”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
“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
后来,孔子进而将“和”“同”引申为道德范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所谓“和”,是指不同的事物、观念结合,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所谓“同”,是指同一种事物或观念的相加,显得十分单调。
因而,和而不同又意味着兼容并包与追求平和。
《周易》乾卦《彖》更是将“和”提升为宇宙法则,提出“太和”这个重要概念。
“和”也是道家和佛家的基本价值范畴。
老子一方面以“和”为宇宙法则,“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另一方面又以之为常道,即最高道德法则,“和日常,知和日明”。
“六和”观念,则体现了佛法的基本道德原则。
至迟在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国人就赋予了音乐以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甚至将其与“礼”并称,因而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而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又是密不可分的。
音乐的功用是让人快乐,正如《礼记》所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
鉴于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的这种密切关系,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这从早期典籍中大量出现的“乐”字可以窥见端倪。
以《诗经》为例,如“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等等。
由此可见,“乐”为中华最高艺术价值。
“乐”也是儒家、道家、佛家的共同价值。
见于《论语》的“孔颜乐处”一直为后儒所称颂,《庄子·至乐》中的“至乐”“天乐”则是一种与道冥合的超然之“乐”,更不用说佛教所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了。
(摘编自光明网郭沂《中和乐:
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和、乐集中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对于人的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
B.早在尧舜禹时代,儒家的“中”就被当做核心价值与最重要的政治智慧代代相传。
C.“和”意味着和谐,“同”意味着单调,“和而不同”意味着和谐与单调应兼容并包。
D.音乐之“乐”和快乐之“乐”密不可分,所以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带来对快乐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进行论证,采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思路。
B.文章写先秦早期“和”“同”的比较以及孔子对二者的论述,旨在论证两者截然不同。
C.文章从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等三个角度,论证了“和”是中华文明的最高道德理念。
D.文章在论述“中、和、乐”是中华文明最高精神价值的体现时,都采用了引证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章内容看,儒家的“中庸”“中和”思想,是对尧舜禹关于“中”的思想的继承发展。
B.若早期音乐未被赋予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早期的艺术精神就不会主要体现在音乐中。
C.“中”侧重人道观,“和”侧重道德理念,“乐”侧重教化,由此可知三者功能各不相同。
D.由对“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的阐释可知,儒、道、佛三家的价值观有相同之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一匹马两个人
迟子建
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
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
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
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
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
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
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
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
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
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
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
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
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
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
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经到了。
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乎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
“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
”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
“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
”老头子叫道。
老头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
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
他责备自己太粗心,边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
马听见老头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
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
可是老头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
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
老头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
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路上。
老头叫了一声:
“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
”
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
它不像老头子那么乐观。
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
老头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
当老头子看见路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像笋尖一样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咆哮着,使劲踢那石头,而石头就龇着血红的牙望着老头子。
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石头迸溅出一串串火花,瞬间分崩离析。
他们朝那村庄走去。
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老头子想不明白。
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
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声。
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
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
它在责备自己。
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想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在地上的。
而且,在拉扯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
它是个废物了。
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
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尽,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
(节选自迟子建《一匹马两个人》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
B.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
C.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作者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
D.本文讲述了一匹马和两个人的故事,老人和老马相伴的平静生活被一块石头突然打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却耐人寻味。
2)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
从“马”的视角叙事,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与人的随想
梁衡
人类社会是连续发展的,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来客。
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
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
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
历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
书藉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
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生机虚然,对世界。
以后就灾病漸起,有一种病就少一分活动的自由。
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
他刚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
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
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
到去世前一刻,他撲了撲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
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巳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
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
人之初性本愿,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
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登月人的心情。
就像一只不停挖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
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
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切财害,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
古语言:
读书知理。
谁掌摄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
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创立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
马克思穷读了在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現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一个人只有当他偕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像毛泽东当年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
像马寅初,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
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
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
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
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
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
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
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
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
这样他才真正完咸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
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这是一种创造。
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鸢骏。
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
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
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票人。
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
不读书恿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后出新,是大智慧。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籍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历史和学科成果,使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
B.阅读使人在精神层面获得自由,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和气质。
C.一个人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并且跳出现实的局限。
D.写作要成为一种创造,就必须吸取前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如以“土拨飘”“登月人”为喻体来论证读书与写作对人生的意义
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把不读书的人和读书人对比,说明书籍对于人类的作用。
C.文章中列举了马克思、毛泽东、马實初等人的事例,是要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
D.文章虽为随想,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由读书到写作,由传承到创新,阐明了读书与做人的道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使人知理,所以只要多读书,就能达到看世界如庖观牛“以神遇不以目视”的程度。
B.在搭乘历史之舟的读书人中,一些做了逃票人;一些虽有了船票,但这船票也有轻重之别。
C.读书使人不愚,但读再多不实践、不运用也是迂腐,实践后能写出新言论表达新思想,是大智慧。
D.我们活在世上,应该多读书,读懂世界,吸足知识,坚持实践,也要敢于创新。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勰,字穆父。
生五岁,日诵千言。
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拴主簿。
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
襄曰:
“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
”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
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
勰谢曰:
“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
”定官制,勰方居丧。
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
奉使吊高丽。
想入请使指,帝曰:
“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
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四千两。
勰曰:
“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
”吏泣曰:
“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
”勰曰:
“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竟却之。
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
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勰曰:
“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
”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
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
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
召拜工部、户部侍郎。
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
轼曰:
“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
”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
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
帝曰:
“朕固知之,毋庸避也。
”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
“台臣论徐邱事,其辞及雍。
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
”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
“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
”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
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
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章惇:
时任宰相。
雍:
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B.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C.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D.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绐/曰无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对于具有一定品秩的官吏,使其子孙荫袭官爵,让子孙取得入仕权利,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B.居丧,或称丁忧、守丧、值丧。
是指尊亲死后,在家服丧。
居丧的礼节很多,比如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等。
C.工部,户部,均为古代六部之一。
工部掌管土木兴建、官员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D.学士,在古代可以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也可以指专门负责文学撰述之类的官职名。
唐代的翰林学士即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之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
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
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
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
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
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
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勰曰:
“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竟却之。
(2)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
授刑部主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
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遇学官以宾礼。
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①多挞死。
继宗榜曰:
“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儒怒。
继宗入见曰:
“为治有体。
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
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
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中官过者,绁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
“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
“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②,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
“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敏惶恐,遗书庆曰:
“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③中器物付有司。
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
“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注)①里老:
里正,古代乡官司。
②司礼:
即司礼监,官署名。
③廨(xiè):
官吏办公的地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猜捧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科举时代通过殿试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
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情。
D.乡试是选拔人才的考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贡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
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
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出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
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具收据,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
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三、选择题
6.下列各句句式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胜闻之,恐前语发⑤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⑦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⑨未之有也
A.①④/②③⑦/⑤⑥/⑧⑨B.①④/②⑥⑦/③⑨/⑤⑧
C.①③/②⑥/④⑤⑦/⑧⑨D.①③/②④/⑥⑦⑨/⑤⑧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因善遇之 遇:
遇到。
B.臣愿得谒之 谒:
拜访,前往。
C.使使以闻大王 闻:
闻名。
D.越国以鄙远 鄙:
边邑。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召有司案图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遂乃研核阴阳
9.(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各种信息鱼目混珠,作为有着公信力和新闻操作专业训练的媒体,就更应该以客观真实的报道来捍卫民众的知情权,增加社会信息的质量。
②只要游客报出某个世博园区场馆的名字,“天机1号”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而胸前的显示屏还能及时地滚动播出场馆图片。
③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
④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未来部署。
我们作为一家节能环保企业,建设美丽中国更是当仁不让。
⑤“十一”黄金周中国游客赴韩旅游比去年下降约七成,降幅最大。
泰、韩、日出境游已不再是平分秋色了。
⑥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10.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
》
B.《反腐不要忘了打“苍蝇”!
》
C.《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龋”了!
》
D.《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
四、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4)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其一)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45岁时,贬官为民,闲居带潮。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饥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州市 名校 初中 联考 语文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质量 跟踪 监视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