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 8300字.docx
- 文档编号:23227128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5.70KB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 8300字.docx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 83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 8300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8300字
三一文库(XX)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8300字〕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
冯新瑞1,王薇2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北京100088;2.教育科学出版社副编审北京100101)
【摘要】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从总体上看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对课程认识不统一、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培训不够、缺乏资源、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等原因使课程实施举步维艰,其实施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一、研究概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xx年被纳入新课程方案伊始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工的关注和担忧。
究竟这门新课程在全国实施的状况如何?
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为了摸清这些情况,并为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该课程提供积极的建议,课题组20xx年9月,分别面向校长、教师和学生设计了三套调查问卷和三套访谈提纲,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调查研究。
在考虑了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义务教育推进的三片地域进行了分层抽样,每片各抽4个省(一片:
北京、浙江、山东、江苏;二片:
福建、湖北、海南、安徽;三片:
内蒙古、贵州、新疆、广西),共12个省。
每省各抽4所开设该课程的学校(两所小学、两所初中,且两所在农村、两所在城镇),共48所学校。
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是48所学校中与该课程实施关系最密切的校长、指导过该课程的教师和体验过该课程的高年级学生。
问卷是委托各地的教研员负责并根据样本校实际的人数发放和回收的,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校长共79份,教师共532份,学生共3044份。
调查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
另外,课题组成员还分别赴北京、福州、嘉兴、无锡、济南、贵阳等地的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观课,并分别和当地的校长、教师及学生进行了访谈,获得了很多一手资料。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1
本报告的分析以三套问卷封闭题的统计结果为主
——--------2,辅以开放题及访谈资料的说明。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xx年度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研究”(AA06008)的成果之一。
简介:
冯新瑞(1964—),河南正阳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部副研究员,《课程研究》杂志副主编,从事课程教学论研究;王薇(1961—),北京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科学出版社副编审。
(一)校长、教师和家长对课程的认同与支持
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理解与态度直接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水平与效果。
调查表明,86.9%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65.8%的校长认为开设该课是基于其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也有小部分学校是迫于国家规定才开设的。
可见,多数校长和教师还是比较认同这门课程的价值的。
2.教师对该课程性质的认识
教师对课程性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实施效果。
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尽管多数教师(59.3%)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参加,但也仍有不少教师认为它是一门(国家的\地方的\学校的)选修课,学生可以选择参与。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一个班级中只有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了。
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了这一现象,还有一些学校把它与校本课程混为一谈,也有的把学校的德育活动、科技活动当成了综合实践活动。
可见,还需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宣传、培训,让校长和教师充分地认识它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实施它。
3.家长对该课程的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与其它课程相比,该课程的开展更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在问及家长对该课程的态度时,53.8%的校长和48.0%的教师认为家长支持,也有不少教师不太清楚家长的态度,说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家长资源开发得还不够。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69.4%的学生认为家长支持,只有2.7%的学生认为家长反对,并且初中比小学家长反对者稍多一些,这可能与初中升学任务更重有直接关系。
可见,多数家长还是支持该课程的,如果教师能够认同该课程的价值并和家长做更多的沟通,还会赢得更多家长的支持。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状况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状况,我们主要从课程的规划和管理、师资状况、课程开设、组织与指导、资源开发、评价及实施效果等几个方面来反映该课程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的状况和水平。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管理情况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与有效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的基础和保证,它也从一方面反映了学校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学校(63.3%)制定了学校的整体规划,少数学校(17.7%)是各年级2
或各班级自行计划,还有一些学校(19.0%)没有任何规划,由教师依具体情况而定。
可见,还有相当多的学校缺少对课程的整体规划,这就很难保证这门课程的常态实施,更不好说有效实施了。
至于管理状况,大多数校长(75.9%)承认学校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但半数校长认为学校都有一些激励措施。
而教师的回答中有一些激励措施的学校数(38.3%)也低于半数,大多数学校只是领导口头上表扬一下而已。
可见,多数学校还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或措施来鼓励教师参与这门课程的指导。
2.师资队伍的情况
师资队伍状况奠定了课程的实施效果和水平的基础。
(1)教师队伍状况
本次调查教师问卷发放给被调查学校的所有指导教师中,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下:
专职教师占15.6%,兼职教师占84.4%,其中兼职教语文的占32.9%,10年以上教龄的占多数,多数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
这些数据反映了全国开课学校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
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课题研究经历,对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是非常有利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需要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共同参与指导。
调查表明,多数学校(63.3%)已组建了一个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但还有相当多的学校(29.1%)全部是兼职教师,也有个别学校(7.6%)全部是专职教师。
表2-1教师专兼职状况
资料:
校长问卷
学校仅依靠一两个专职教师来指导这门内容广泛的课程是不现实的,而兼职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这门新课程上,仅靠他们也会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
学校有必要配备一些专职指导教师,以少量的专职教师带动学校更多的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才能达到最优状态。
(2)教师培训情况
调查表明,37.9%的教师认为自己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27.0%的教师参加过市区级培训,35.1%的教师只参加过学校的培训。
且只有1.8%的教师表示不需要培训,大多数教师都需要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培训。
3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
(1)开设年级
调查表明,大多数小学能够严格按国家规定在三至六年级开课,还有一些学校甚至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课了,这说明这些学校对这门课程价值的认同。
多数初中严格按国家规定在七至九年级开课,也有不少学校怕影响中考成绩而未在九年级开课。
可见,初中的升学压力比小学对此课的影响大得多,这也说明了此课要常态实施,其评价也需要纳入升学评价之中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2)开设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内容领域很多,这些内容如何体现在课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从校长的回答来看,多数(65.8%)学校是四部分整合在一起开设的,这也是很多课程学者期望的。
但仍有不少学校只开设了劳动与技术教育或(和)只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而其他未开。
也就是说,在大家公认的已开课的学校中,至少还有21.5%的学校未开设“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这两个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的内容。
这不同的开课方式与学校领导对这门课程内容领域的认识不同有关,也与学校的开课传统、师资专长、课时安排有关。
表2-2课程开设方式
3资料:
校长问卷
(3)每周课时
课时数是反映这门课程落实的具体指标。
国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每周3课时,但只有
28.2%的校长回答是每周3课时,大多数学校少于国家规定的课时数。
落实到课堂中,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该更客观一些。
但学生的回答中每周3课时的学生数最少,只占16.1%,回答每周1课时的学生数最多占37.8%。
访谈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校开课的方式不同,其课时的使用也不尽相同,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分别单独开设并各占1课时的学校也确实为数不少。
还有一些学校(24.4%)没有固定的课时数,一种情况就是学校实行的是弹性课时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该课程开设较随意,随时可能被其他课取代。
4
表2-3每周课时及使用情况
资料:
学生问卷
在仅有的课时中,还有31.9%的学生反映有时改上其他课,8.8%的学生认为都改上其他课,且初中比小学更明显。
以上数据反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开设不足、随意挪作他用、仅是课表中的摆设现象说明了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位低下、未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的状态。
4、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情况
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和本质特征把握得是否到位。
调查结果表明,在活动主题的选择、小组组建及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多数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意愿并做适当的调整和引导,但还有部分教师做得还不够,有“教”学生活动的倾向。
多数教师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并采取集中指导或渗透在具体活动中指导,还有少数教师不重视方法指导,为活动而活动。
5、对学生的评价情况
调查表明,多数学校采取的是多元评价与多样化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即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他们更加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态度和体验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是学生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
这与课程所期待的目标还是十分一致的,说明多数教师在评价方面能够较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但还有少数学校不做任何形式的评价。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依赖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其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课程实施的水平。
5
(1)资源开发
调查表明,多数教师尽量利用学校的资源来开展实践活动,近半数教师侧重开发学校周边的课程资源及家长资源,可见,教师们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正在逐步提高,开始注重利用社会资源来开展实践活动了。
(2)资源包使用情况
调查表明,除24.8%的学校未使用资源包外,大多数学校都使用了不同地方编写的资源包。
这说明资源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需要,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2-4资源包使用情况
资料:
教师问卷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效果
本调查主要从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学生的变化、教师专业成长、对学科课程的影响、学校面貌的变化等方面来反映实施效果的。
(1)学生对课程的态度
学生是否喜欢该课程,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该课程实施的效果。
数据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56.5%)表示很喜欢这门课程,40.4%的学生表示一般,只有3.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
当进一步追问其喜欢的原因时,44.7%的学生因为可以讨论自己喜欢的问题,45.8%的学生因为可以动手实践,还有个别学生因为可以走出校门或不用考试等外部原因。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其自主性和实践性而赢得多数学生的喜欢。
(2)学生的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变化,在学生的回答中,排在前三项的是:
学习兴趣提高了、更喜欢探讨问题了、更愿意跟同学合作了。
教师的回答中,排在前三项的是:
合作意识增强了、实践能力提高了、更喜欢探讨问题了。
可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也有明显提高,学生在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收获和提高。
这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开设所期望的。
6
(2)教师的专业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给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教师,使其迅速成长起来了。
从校长和教师的回答中可以得到印证,所有的校长(100%)和92.5%的教师都认为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所帮助或很大帮助。
(3)对学科教学的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带来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这必然也会影响到学科课程的教学。
调查表明,73%的校长和83.3%的教师都认为对学科教学有促进作用。
(4)学校的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给学校也带来多方面的变化。
从校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校长们最认可的,其次是学校特色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
访谈中我们也发现,扎扎实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其毕业的学生特别受到高一级学校的青睐,他们感到这些生源的综合素质确实较高。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主要困难和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同时也被教育界普遍认为是一个难点。
在没有课标、没有教材、没有经验的前提下就让学校和老师去探索去实施,的确为难了这些校长和教师们。
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但还有很多困难至今还在困绕着他们,请看调查的结果。
1、存在困难
多数校长认为目前存在的最大困难是:
外出安全难以保障、硬件设施跟不上和教师能力有限,其次就是没有教材、家长和社会不支持和上级领导不重视。
表2-5学校课程实施的困难
7
资料:
校长问卷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排在第一位的是缺乏资源,其次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就是得不到有效的培训、无公平的评价和报酬等。
表2-6教师指导的困难
资料:
教师问卷
2、政策上的支持
当问及最需要国家颁布什么样的指导文件时,校长回答依次是:
课程标准(43.6%)、课程实施指南(39.7%)和课程指导纲要(14.1%)。
3、急需做的工作
校长认为目前最急需做的工作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
培训教师、政策支持、提供课程资源、提供教材、加强督导等。
教师急需提供的课程资源按其需要的程度依次是:
实践基地、教师指导用书、配套硬件设施、案例集、学生用书、实录光盘等。
三、初步结论与建议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上基本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和本质特征;课程实施的效果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变化来看也较为明显。
同时也存在许多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对课程认识不统一造成设课混乱;课程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实施不规范;缺乏资源、缺乏培训、缺乏政策支持课程实施举步维艰,其实施的有效性亟待提高等。
一门正式课程的建设不仅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更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制度的完善,在这些条件还不能满足的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
要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该课程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为此我们特提出如下建议。
8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课程指导文件、规范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已在实践中苦苦探索了六、七个年头,有关该课程的规定和要求只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仅有的几段文字,而该课程具体实施的指导纲要已在私下传播了好几年至今还未正式出台。
调查表明,学校急需国家出台这样的指导性文件。
很多校长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要常态实施就要和其他课程有同等的待遇——国家出台课程标准。
我们认为课程标准应该是一个可以测量的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效果难以量化,不宜用课程标准的形式来规范,但可以用详细的实施指南来加以指导和规范,尤其是对目前认识较混乱的内容领域要予以清晰界定,以免降低该课程的价值。
目前规定的这四部分内容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难以以融合的方式进行操作。
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例,信息技术教育是教会学生掌握一门现代技术手段的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里只能作为工具或技术手段来应用,而不能在此课程里进行系统学习,建议此课程单独开设。
而研究性学习从其本质和实际发挥作用来看,它更主要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所凭借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是应当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所有内容和所有过程中的主导性学习方式,而不是作为一个内容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应该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个维度来综合组织活动内容。
(二)地方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督导与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并督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使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要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落实课时,保证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的严肃性。
为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中的常态实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学校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妥善解决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工作量核算等方面问题。
同时,将综合实践活动中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统筹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中。
(三)学校要加强课程整体规划、完善课程管理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调查表明,目前学校缺少长期、连贯、系统的课程规划,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很多学校仅仅依靠教师个体自发地研究或各年级、各班级自行计划,导致学校课程开设缺乏整体性、全面性和衔接性,使综合实践活动54在开展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常态实施,学校要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此外,要保障该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有相应的课程管理制度。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校的课程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教师工作量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等,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96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水平高低、素质优劣直接影响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的质量。
因而要从教师培训着手,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调查表明,目前的教师培训还远远跟不上,还有很多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多数教师需要结合案例的方法指导培训,还有一些教师需要实施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结合案例的课程理念培训;在培训方式上教师们更喜欢课例观摩和参与式研讨等形式。
教研部门和学校都要针对教师的需求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五)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没有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没法实施。
调查表明,校长、教师普遍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不足,需要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关键的是要培训指导教师,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课程资源意识以及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调查表明,约四分之三的教师(75.2%)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使用了文本资源——资源包。
在访谈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地区或学校编写的资源包,由于缺少一定的审查和监督,这些资源包中有相当一部分无论从内容选择还是从活动设计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有些资源包的编写思路与综合实践活动理念相去甚远,主要以学科知识的拓展学习为主,缺乏实践性。
使用一定的文本资源,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需要,与其让学校自编或自选没有审查的资源包,还不如国家或地方建立资源包审查制度让各套资源包送审更能保证质量。
参考文献:
17该课题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分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与评价研究”.
2问卷设计的问题较多,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能呈现一部分数据.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1.
4
5
6
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未正式颁布).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 8300字 我国 综合 实践 活动 课程 实施 现状 调研 报告 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