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化.docx
- 文档编号:23225246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2.86KB
国外文化.docx
《国外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文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外文化
第一辑 文化产业分析
李江帆 文化产业:
范围、前景与互动效应
荣跃明 文化产业:
形态演变、产业基础和时代特征
胡惠林 论文化产业的属性与运动规律
张晓明 认识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规律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第二辑 文化产业与当代中国
荣跃明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文化生产
单世联 文化产业与中国现代性
胡惠林 文化产业正义:
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地理学问题—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新战略理论思考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一、各国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定位
(一)什么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概念起源-T-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使用。
国外通用的“文化产业”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文化、贸易和全球化》的报告中指出:
“‘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是指那些包含创作、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
从本质上讲,它们与文化有关而且是不可触摸的,一般通过著作权来保护,并且以商品或者服务的形态出现。
‘文化产业’通常被称为‘创造性产业’,但是在不同的领域里有不同的称谓。
在经济领域里,‘文化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在技术领域里,它被称作‘内容产业’。
”根据以上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包括了以下内容:
印刷、出版和多媒体视听、唱片等和电影的生产以及工艺和设计。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以及地域文化发展历程各不相同,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发展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政策层面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内涵解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国家:
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1997年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美国则采用“版权产业”的分类方法。
早在1990年,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简称IIPA)已利用“版权产业”的概念来计算这一特定产业对美国整体经济的贡献。
2004年,IIPA采用由世界知识产业组织界定的四种版权产业分类:
核心版权产业、交叉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
此外,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联合建立了“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AJCS)。
这个分类系统中把文化产业划分为3大部类34个生产信息、文化产品和数据处理的行业。
即:
l.娱乐业和电子传媒业,其中包括电影、电视系列片、光盘、有线电视、广播等。
2.印刷业和出版业,包括新闻报纸、杂志、图书出版、书籍印刷、其他商品印刷、印刷与贸易服务等。
3.旅行与旅游产业,包括博物馆和艺术馆等。
北美的这个分类系统把新闻出版、影视、通信和信息这几大门类融为一体,更为重视信息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和影响。
日本将文化产业界定为出版物、影像(包括电影、各类播放性节目等)、音乐和动漫等产品的制作以及流通相关的产业。
日本的文化产业是由内容制造产业、休闲产业和时尚产业共同构成。
其主要支柱产业有:
1.电影电视。
2005年日本政府启动了影像产业援助法案,2004年日本政府把对电影等影像产业的援助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之内。
2.动画产业。
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约有60%是曰本制作的。
世界上有68个国家播放日本电视动画片、40个国家上映其动画电影。
日本的动画片几乎占据了世界市场的2/s。
3.杂志业。
在亚洲,唯一一个发展成熟并有期刊出口能力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期刊大国,仅次于美国。
4.游戏产业。
日本多年积累的游戏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他们能将外来文化充分理解后加以充实和包装,然后再销售甚至热销到那种文化的起源地。
1992年2月,韩国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与文化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产业,具体的行业种类有:
影视、广播、音像、游戏、动画、卡通形象、演出、文物、美术、广告、出版印刷、创意性设计、传统工艺品、传统服装、传统食品、多媒体影像软件、网络以及与其相关的产业,此外,还有根据国家总统令指定的相关产业。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
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文化产业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定位也不尽相同。
在美国,文化产业在经济领域不具有特殊地位,美国政府认为文化产品与钢铁、汽车等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文化产业不需要特殊的规划和“保护”,政府所应做的是为文化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个人的文化创造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充分竞争的舞台。
20世纪90年代,英国专家学者率先提出了创意经济这个概念。
英国认为,作为创造性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很多部门的协同参与,如文化部门、其他产业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等。
英国将文化产业限定在电视、广告和出版等领域,在这些领域,文化产品按照市场规律生产和销售,国家不介入和干预其经营活动,而是通过法律对其控制和管理,法律规定的范围就是文化生产的活动范围。
而一旦政府通过投资介入了某项文化活动,该活动就被视为公益性活动。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源于20世纪末的金融风暴,以创意为基础的文化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引擎。
l997年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开始把资源投入到资讯、娱乐等文化相关的产业,并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国家意志的高度,实现了文化产业由事业性质向产业性质的转变。
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1世纪文化产业展望》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政策法规,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和法律保护。
日本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意识到文化的交流和辐射是日本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借助文化产业将自己蜕变成东亚最有竞争力的文化输出国。
将振兴和发展文化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并给予高度重视,2005年在内阁中设立“知识财产战略本部”,2004年制定《知识财产推进计划》,同年6月又公布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内容产业促进法》,2005—2008年连续四年的《知识财产推进计划》都专门用一章篇幅阐述建设文化创意国家的政策措施。
二、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三种典型模式
目前,国外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市场驱动型、资源驱动型和政策驱动型。
以下是这三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国家:
(一)市场驱动型——美国
美国的文化政策模式秉承自由主义传统,以强调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的高度市场化和最小政府干预为主旨。
美国没有文化部,而是以各州政府为核心协调单位,为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包括在遵循创意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考虑文化产业特点的基础上,给予开放、优惠的扶植政策,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
.武0
(1)遵循市场规律,追求高额利润。
与普通商业投资相比,投资美国文化产业的回报更为巨大和迅速。
当然,仅靠高投入是不行的,美国的文化产业公司深知市场的重要性,它们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通过产品开发、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宣传促销和捆绑销售等多种手段和方法,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迪士尼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在全球大规模的广告和促销攻势的配合下,迪士尼公司一般分五步获取最大利润:
票房收入是第一轮收入;发行录像带、DVD是第二轮收入;迪士尼主题公园的推广是第三轮收入;特许经营和品牌专卖是第四轮收入;最后,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后一轮收入。
据统计,在迪士尼的全部收入中,电影发行加上后续的电影和电视收入只占30%,主题公园的收入占20%,其余的50%则全部来自品牌销售。
(2)合理调控,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虽然美国政府鼓励文化产业积极发展,但还是会采取各种手段,对文化市场进行合理调控,以保证产业健康发展。
为了扶持文化企业的发展,促进媒体行业竞争,加快媒体行业发展,提高它们的国际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传媒革命的新形势,美国政府逐步放宽对媒体的管制。
为了打破电视媒体对节目市场的垄断,美国在1971年颁布实施《黄金时间机会条例》,规定每天l9:
O0至23:
o0的黄金时间,电视网及附属台不能全部播出自己制作的娱乐节目。
由此出现了独立节目制作公司,它不仅丰富了广播电视网的内容、提高了利润,而且还使节目从国内市场扩张到国外市场,从而造就和培育了美国的节目市场。
1984年,里根政府在减少政府管制、增强竞争活力的理念下,放松了对媒体所有权的限制,在传媒业形成了所有权兼并和集中的浪潮。
l996年,克林顿政府签署了《联邦电信法》,大大放宽了对媒体所有权和跨媒体所有权的限制,规定有线电视无须申请特许就可以运营电话业务,鼓励电信和互联网业进入传统媒介市场,从而形成了世纪之交规模空前的媒体兼并浪潮,促成了少数超大规模的跨媒体文化产业集团的出现。
(3)注重文化创新,开拓产业资源。
美国主体文化是从欧洲文化那里继承、发展而来的,在其构建过程中,它不断汲取世界其他文化的精华,通过不断地演进,成为世界文化舞台上一支生气勃勃、不断进取的文化力量。
《花木兰》、《角斗士》、((300勇士》、《功夫熊猫》等由其他国家传统文化改编的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热卖;跨国公司制作的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由国外“进口”的百老汇音乐剧,一年四季热闹非凡,长盛不衰。
凡此种种,无不凸显了美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汲取能力。
当然,美国的文化产业精英们并不是对外国文化进行简单复制,他们不囿于其传统的、固有的模式,而是大胆追求创新,进行“美国式改造”,以保持其文化产品的创新品质,适应市场需求。
(4)市场为导向的差异化战略。
以迪士尼公司为例,作为大型动漫主题公园的先行者,迪士尼乐园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为其动漫产业链提供了价值最大化的渠道与基础,其主题公园5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对于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迪士尼乐园是由迪士尼公司于l955年开创的主题公园业务,目前已建成五座。
筹建中的上海迪士尼作为全球第六座迪士尼乐园最早将于2014年对游客开放。
迪士尼的差异化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不断开发动画内容提升顾客体验。
对于以动画影片起家的迪士尼而言,大规模的动画制作与卡通形象是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宝藏。
无论是米老鼠、小熊维尼等传统动物角色,还是白雪公主、小美人鱼等经典童话人物,抑或是近几年广受欢迎的《星际宝贝》、《汽车总动员》等片中的大量卡通形象,都已成为迪士尼主题公园大家庭中的一员。
迪士尼的惯常做法是每上映一部动画电影,就将电影中的重要角色投放到乐园的大小游戏中。
二是通过自主创新为公园添加附加价值。
成功的主题公园往往能精准切中游客需求,不断推陈出新。
迪士尼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曾说:
“迪士尼乐园是个永远不会完成的作品,我们要不停地发展它,为它增添附加价值。
”因此,各地的迪士尼乐园从开园起就陆续添增新的游乐场所、器具及服务方式。
三是立足本土市场实现国际化拓展。
作为超大型媒体集团,迪士尼主题公园的全球化拓展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在美国本土的洛杉矶迪士尼乐园和奥兰多迪士尼世界获得成功的基础上,迪士尼以出卖专利等方式分别在日本东京、法国巴黎、中国香港开辟新天地,成为世界主题公园行业内的巨无霸级跨国公司。
四是利用相关多元化打造产业链。
文化产业必须打造产业链,才能通过规模和互动效应对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随着与信息技术的多方面融合,哈利·波特、好莱坞、迪士尼等都是“一鱼多吃”的典型案例。
目前迪士尼已形成“动画一电影一电视媒体一主题公园及综合服务一网络媒体一印刷出版”的娱乐产业链。
主题公园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既是终端产品又是销售渠道,而提升公园人气和品质的动画作品,则是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火车头”。
(二)资源驱动型
文化产业具备了资源产业的特征,它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以实现价值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创造新的需求,完成资源的“服务一增长一修复一再服务”的循环链,成为一种新型的资源。
1.英国
英国具有悠久的城市文化历史、文化多样性以及长期积累的科学技术基础,这些为创意阶层的形成提供了“湿润”的土壤。
(1)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打造文化之都。
为了应对传统工业城市衰退,建设文化引导型城市成为一项在英国颇有影响的城市规划新策略。
英国第三大城市格拉斯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最典型的苏格兰城市,被称为现代苏格兰的灵魂。
20世纪中叶以前,格拉斯哥一直是英国的主要工业城市之一,其后几十年,由于严重的失业和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其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出现了衰退。
因此,对格拉斯哥来说,如何充分发掘它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形象,成为一项现实迫切的任务。
格拉斯哥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很高的内在价值。
因此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的准政府机构。
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人力、物力用于历史文化设施的修复和建设,希望通过文化引导旧城改造,更新提升城市形象,使其成为更加吸引人们来居住、工作、游乐的地方。
例如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但已废弃掉的毛毯厂厂房改造成商业住宅,包装苏格兰会议展览中心,承办格拉斯哥的“花园节”,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等。
同时,格拉斯哥也直接支持了很多跟文化相关的草根阶层的艺术活动,如短期展览、社区艺术项目竞赛等,极大地提升了文化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
一些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花在服装、娱乐、周末休闲和市中心生活的时间持续增加。
政府还通过公共投资建设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和会议中心等,使这座城市更具吸引力。
如今,在旅游、生活和游乐方面,格拉斯哥都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个时尚、迷人的地方。
(2)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为创意阶层提供“土壤”。
英国的演出业非常繁荣,伦敦市中心的街区集中了数十家剧院,不间断演出《西贡小姐》、《猫》、《悲惨世界》、《李尔王》、《哈姆雷特》等名剧,在不断地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英国创意阶层的产生提供了“湿润”的土壤。
此外,英国拥有2400多家博物馆,其中包括l8家国家博物馆、200多家公共博物馆、300多家大学博物馆、800多家地区性博物馆以及ll00多家独立博物馆。
整个英国博物馆每年有超过8000万的访客。
几个世纪以来,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得伦敦一直是一个创意中心。
它的人才储备通过国内外的移民得到了持续补充,培育了这架创意机器。
在伦敦,有68万人从事文化产业的工作,文化产业占伦敦经济的l5%,其劳动力占20%,交易额在25万亿~29万亿英镑之间。
伦敦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口占英国的l2%,但是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却占40%的份额、音乐唱片工作室占70%的份额、音乐商业活动占90%的份额,同时,伦敦还拥有英国电影和电视生产的70%的份额,广告的46%的份额。
(3)注重创意人力资源的培养。
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推动成立了文化产业高等教育论坛,将高校和业界聚集到一起,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为业界培养创新型人才。
同时根据业界需求,高校也增设了与产业接轨的新课程。
英国产业技能委员会曾在高校为电影、电视和多媒体行业举办为期3年的人才再造工程,高校为这些行业人士提供了上百种学习课程,使影视业的66%和多媒体行业的24%的人达到研究生水平,有效地提高了这些行业的创新潜能。
2008年,英国发布的《新经济下创意英国的新人才》战略报告,提出要激发每个人的创意才能,缔造一流的创意企业、培养一流的创意人才,报告确定了26条详细行动计划和相应目标。
第一条就是从儿童教育抓起,尽早发现个人的创意才能,分别对青少年、成人创意才能培养与创意人才就业提供帮助和有效通道。
2.法国
在欧洲,法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艺术和文化的财富超越了政治制度,法国人对其文化有种强烈的自豪感和保护欲,对文化的重视是深入骨髓的,因此任何外来的文化侵入都会引起法国人的强烈反弹,或许这也是法国政府能有效掌控文化政策的原因。
早在17和18世纪,法国就在欧洲推广它的文化,法语成为外交用语。
当时法国的公众外交目标是想通过推动欧洲一体化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如今,法国的文化外交队伍已十分庞大,涵盖教育、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其网络遍布上百个国家。
除了驻各国使馆的文化处外,法国目前已在91个国家建有151个文化中心。
这些中心被看作是体现法国“软国力”的核心机构。
法国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文化产业得以顺利发展。
主要有三种形式的财政支持或赞助:
一是中央政府直接提供赞助、补助和奖金等。
每一个从事文化活动的企业或民间协会,均可向文化部直接申请财政支持。
二是来自地方财政的支持。
法国的大区、省、市、镇政府都有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
三是政府通过制定减税等规章鼓励企业为文化发展提供各类帮助。
有关企业可享受3%左右的税收优惠。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地方政府即拥有相当的文化自主权,区域性文化发展与中央政府的政策并不抵触,而是形成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这成为法国文化体系的特色。
在省政府、地区市政府与市政府等地方政府中,对法国文化支出最高的就是市政府。
法国文化部向来积极支持地方发展,各城市的地方机关在文化事务上被赋予的职责也日益增加,各地发展出自己的文化政策。
地方机关在文化政策上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
这些文化政策有三个主轴:
创新现场文化活动、传统文化设施的翻新以及专为发展文化产业推出的文化设施与策略。
(1)文化活动带动文化繁荣。
作为法国文化和创意产业中心的“法兰西岛”,以巴黎为中心,拥有8个省份,有1160万人口,仅占法国总面积的2%,却创造了30%的GDP。
在市政府的推动下,著名的巴黎“白色之夜”,通过公共艺术展示、夜间游乐场、足球场等,让人们徜徉在巴黎夜色与文艺盛宴中。
2004年,法国北部的里尔市被选为欧洲的“文化之都”。
里尔市借助'A-t--站的改造,把公共空间重新利用并结合艺术转化,进行一连串的文化转型。
在2004年创造了l7000位艺术家参与、200万人次访客的惊人数字,同时超过l万名居民参与文化活动。
马赛为赢得2013年欧洲“文化之都”的评选资格,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地方艺术文化与建筑物等展演设施的改造计划,未来将会设置一座位于旧海港旁边、以地中海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并进行一系列产业遗址的更新与再利用。
(2)传统文化场所的新活动和艺术文化中心的延伸。
如在巴黎凡尔赛宫引入了法国艺术家X&vierVeilhan和美国当代艺术家JeffKoons的展览。
当代艺术进入了具有光荣传统的凡尔赛宫,充满视觉的震撼以及争议不断的舆论,反而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前往,大大提升了观众的重游意愿。
安排不同的当代艺术家展演,成为凡尔赛宫的新焦点。
又如卢浮宫选定朗斯开办分馆,分馆的设置给予卢浮宫崭新的文艺面貌,卢浮宫也得以扩展典藏展示的空间,分享文化资源。
在鲁贝,政府把一座废弃的游泳池重新改建为一座博物馆,文化软实力的注入,让当地纺织工业都市的形象有了重大转变,使城市更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
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将在圣德尼这座城市成立一座有如美国好莱坞规模的影视重镇,并将发电厂改造成制片厂。
法国地方政府在国家文化政策的推动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地方政府善用当代艺术文化的软实力,无论是成立新的文化中心,或者助推城市文化复兴,都成功地彰显了文化艺术与创意经济的完美结合,使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三)政策驱动型
从日韩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来看,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推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日本
长期以来,日本的产业政策以制造业为中心,其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不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逐渐衰落,本国经济一直在低谷徘徊。
但是在此后十年内,日本的动画、漫画、游戏等产业日渐崛起,令世界瞩目。
(1)立法施政,为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保证。
日本尤为重视通过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法律法规完备,每个领域均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如1970年颁布的《著作权法》(2001年更名为《著作权管理法》)、2000年的《形成高度情报通讯网络社会基本法》、2001年的《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2002年的《知识产权基本法》等均在相关领域作出详细规范。
二是配套措施及时跟进,可操作性强。
一般在法律法规颁布后,往往还有更为具体的措施相配套。
如:
同《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相配套的有《关于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方针》,同《知识产权基本法》相配套的是《知识产权战略大纲》,使得政府调控文化产业的手段更加完善。
三是根据法律组建相应组织机构,进一步提高了执行效率。
日本根据《信息技术基本法》成立了“知识财富战略本部”,首相任部长,明确将音乐、电影等文化产业与技术、工艺、名牌产品等并列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知识财富战略本部”在制定“知识产业促进计划”的同时,设立“文化产业调查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补充和修订文化发展策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文化政策。
(2)通过行政指导的方式来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为了贯彻“文化立国”的国策,日本调动了独特的“行政指导体制”。
“行政指导”是日本政府为实现特定目的,不直接运用法律手段,仅以相关法令为依据,通过向产业部门的行政主管机构提出劝告、指导、指示、期望、要求、建议、警告、命令等行政裁决方式,促使企业接受政府的意图并付诸实现,从而控制特定对象的行为。
包括文化在内的新兴产业是日本“行政指导”的重点。
日本政界人士认为:
要避免采用生硬的法律约束,使政府和产业界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谋求积极而广泛的合作。
政府通过提供各种信息、制定各种扶持和刺激性的政策,来指导和协助企业走向既定目标,但不是强制性的,企业仍然拥有自己的主动权和自主性。
政府通过指引、中介、扶植和宏观调控的作用,扮演企业的领航员、仲裁者、银行家及保护人的角色,给文化产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通过立法保证,到稳步施政以及完善配套服务,日本文化产业在其“文化立国战略”的推动下,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其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产业,日本还期待它能成为带动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向导产业。
2.韩国
(1)制定多样化政策培育文化产业。
韩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对外向型经济带来的国民经济脆弱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发展具有本土优势和本土活力的经济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核心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具有重大价值。
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文化产业被确定为21世纪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
l997年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开始将资源投入到资讯、娱乐产业等与文化相关的产业。
在文化产业的人才建设、研发到国际行销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协助和辅导,为韩国文化产业兴起做了准备。
“韩流”文化出口主打产品为游戏、电视剧、电影。
“韩流”文化产品出口不仅为韩国赚取了大笔外汇,更为国家形象的提升立下汗马功劳。
1997年,韩国成立了“文化产业基金会”;1998年,韩国政府及时提出了“文化立国”方针;2001年,韩国设立文化产业振兴院,致力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府不再把文化视为一般意义上的休闲娱乐,而是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由政府主导并全力支持。
目前,全世界只有法国和韩国的文化拨款达到国家预算的l%。
l999年至2001年间,韩国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
(2)设立专门机构推广韩国文化。
韩国还设立了许多机构推广韩国文化,从组织上保证“韩流”的影响力。
包括:
在首尔建立“韩流发祥园地”;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设“韩流体验馆”;由民间专家学者组建“亚洲文化交流协会”,对出口的文化内容质量把关,防止因出口劣质文化产品而降低外界对“韩流”文化产品的信任度;对“韩流”文化盛行国家和地区的使领馆加派文化官员;成立“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在“韩流”影响大的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外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