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论文 文档.docx
- 文档编号:23222111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5.09KB
物理论文 文档.docx
《物理论文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论文 文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论文文档
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及其教学对策
广东高州中学黄东成
在许多物理教师看来,"3+x"综合科目中的实际问题,越来越简单,但实际上对学生却存在着新的困难,问题在于传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已经习惯于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及物理模型,习惯于抽象的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而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加强物理图象情景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一、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
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物理场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
例如:
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
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困难在于:
1、学生缺乏准确的物理模型。
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
2、学生缺乏程序化的思维训练。
由于现行教材、教科书中应用性的生活事例很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代代公式的数学运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
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象图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图象图景教学的策略
不同的信息对大脑中不同的部位产生刺激作用,如文字信息传向左半脑,引起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完成数字计算和演绎,而具体的形象图形和图像信息将传向右半脑,引起形象思维,形成空间概念。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交替传递到大脑的左半部和右半部,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和抑制部分在左、右半脑交替出现并相互补充,思维品质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保持持久的兴奋。
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在教学上通过图象图景的教学,建立由实际情景--理论模型--新实际情景的有机联系。
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1、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
传统的物理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都是已经选择、压缩、改造而具典型化和简约化,更具高度的抽象性。
若是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理解所学内容,而若能充分利用图形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物理思想寓于情景的建立和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物理情景和模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
例如,在讲解单摆模型时,展示伽里略观察油灯等时摆动的图片或动画,再现模型建立的思维过程。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分析物理过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单摆模型。
这样,学生理解了模型的本质,就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训练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困难,还表现为思绪的混乱,缺乏思维的程序化。
因此在教学中更要重视思维程序的建立和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大体可分六步,即审题→文字信息(排除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寻找问题所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建立模型→求解。
第一步,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与问题有关的文字信息,并用相应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使复杂的变化过程代码化。
第二步,确定物理对象,建立物理情景,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寻找变化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联系。
边审题、边画图,并一一把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注在图上,使问题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不至于因忘记条件或问题而中断解题过程的思维去重新审题,同时,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内,图象成为思维的载体,视图凝思实际上是视觉思维参与了解解题的过程。
再后建立模型关系,立式求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实际上在第二步,由文字到示意图的思维跨度非常大,有时学生问问题时,教师可能会无意中画出示意图,而此时学生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关键就在于学生不会画图。
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应加强图象图景的教学。
一方面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教学中示意图画法的训练。
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审题,画示意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这一过程教师不得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练习过程中,重视画图习惯的培养。
例如从高一开始,可把练习本的左侧折出三分之一,专门用作画图区,把图象作为建立关系、立方程的依据。
画图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对应该画图而没有画图的答题应扣去大部分的分数或可让学生重做,从严要求,形成习惯。
同时,重视课本插图的观察和思考,新教材的图片更为丰富,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画图、看图,建立文字和图象的联系。
养成读图释义,审题画图的习惯,最终能从静态图中联想到动态变化的过程,由动态图中能看到瞬时的状态图景。
不断训练学生的物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建立正确物理模型,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当然,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但只要重视图象图景的教学和画图习惯的培养,加强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建立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就一定会使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喜欢学物理,以至更会学物理。
1、课题的现实背景
在当前我市实施的浙教版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学科,在教材
中出现了大量的现代科技、生活问题。
因此,教学参考书上提出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紧跟
当代科技发展,在科学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勤于思考,在实践中领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科
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关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中提到:
“
…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通过
分析近几年绍兴市自然科学中考试卷,发现每年的试卷较好地联系了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试卷中联系生产生
活实际问题题目逐年增加,如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4年的“神舟五号”事件等,通过对本校参加考试
的学生得分情况的分析,发现问题不难,但得分率不高。
因此,探索在当今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如何提高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科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学生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
学生对未知世界十分好奇,很想知道每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也很期望用学
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众人面前露“一手”。
而现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
人天生好奇,都有强烈的好奇
心。
因此,教师的作用是如何激发学生好奇心,并引导到学习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
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有不同方法,在科学
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
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理解知识的重要作用,培养科学的态度,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使
学生能很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国内关于同类课题的综述
自从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内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已经开展了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
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一些师资缺乏,学生动手能力相对处于弱势的山区农村初中中如何
开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题尚不多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根据本人的任课情况,暂定八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群体,这个群体是我校首批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学生,他们的
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相仿,学习的目的性和总体学风相差不大,有较大的可比性。
(二)、研究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本内容和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实验、实习、参观访问等形式,要求学生解决教师
所提供的实际问题及学生提出,教师认可实际问题(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的问题是现阶段无法解决)。
通过学生相互讨论、查找资料,联系课本知识,亲手操作,解决问题方式。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科学
知识的应用,了解初步的科研方法,打破科研的神秘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研究的基本目标
1、通过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成就
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新课程顺利实施取得成功。
2、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实行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人的个性和特长,挖掘自身潜能。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
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是靠一朝一夕或“题海战术”能实现的。
应当在平时教学中重视运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通过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以及与现实背景相联系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运
用科学的观点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意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体
味到学习科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运用课堂实验,拓展思维空间,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实验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手段,清晰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的过程,让学生
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知识、巩固知识或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科学学
科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实验操作技能,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实验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
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方法、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
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累积法”、“替代法”以及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对照”实验等。
同时,教师可将
课堂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
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拓展思维空间。
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课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充分
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
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应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
问题。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
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以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予以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
创新的艰辛与愉悦。
如实验设计思想、科学方法、实验技巧等。
为使这种能力培养长期化,教师可以有计划
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2、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用课内知识去解决,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科学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学科,联系内容相当广泛,包括自然现象、现代生活、各种产业
部门的实际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知识有关联的当前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如能源、
环境、生命科学、航天技术、超导、磁悬浮等等。
但是,由于诸多条件限制,实际问题中不可能明确指出用
什么知识去解决,这就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知识重新建构,加以运用。
3、创设问题情景,发挥想象,运用科学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科学学科中提供了许多与实际问题
相关的情境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情境素材,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能力的提高。
4、以科技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科技教育活动应当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从初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出发,尊
重他们的自身发展规律,优选学生感兴趣的现代科技、日常生活、社会热点中的实际问题,构建序列活动体
系,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立足课堂,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科学教师,首先要纠正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任务。
实际上,语言表
达是科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语言表达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提出疑问,有助于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科
学问题。
因此,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摆脱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积极为学生
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只注重于物理基础知识学习,很少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养成应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为了造就具有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我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努力开发学生智力。
现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激发思维,提高认识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运用物理的发展史来激发学生思维和提高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物理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工业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然,解释自然,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例如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人们根据该原理做出了发电机,并解决了人们要用电的实际问题,开辟了电气化年代。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发现,解决了高能基本粒子运动转化过程中运动学问题的理论,从而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出现了高能物理——原子能,给人类开辟了核能的使用《量子理论》的建立,出现了半导体,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明,更进一步出现了计算机,从而开辟了信息化年代。
由此可见,物理知识的作用应用是广泛的。
我经常注意到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物理学知识对学生“实践出真知”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天才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经过学习和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再把知识更进一步发展再应用,如我们通过平时教学向学生介绍: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是一位花匠;自行车播种机的发明者是一位农民;篮球架升降器的发明者是一位爱好打篮球的小学生,当报童的爱迪生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通过大量的事实观察、实践研究,反复思考得到的结果,这些事实说明“伟大出于平凡”、“实践出于真知”的道理。
二、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世间万事万物并非都尽善尽美,人们要不断地对事物进行新的认识和研究,更进一步改造和发展使之趋于完善,这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挑刺置疑”的手段,去驱动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应用及创新,如在教完“杠杆”知识后,引导学生对“密度计”进行“挑刺置疑”,让学生仔细观察密度计后问:
“这种密度计有什么用处?
还有什么缺点,应如何改正?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的说测量的范围太小,有的说太容易打烂……通过这样一问,学生陷入沉思,那么,有没有办法用物理学的知识改正呢?
几天后王超凡和李帅同学运用杠杆原理和浮力知识合作做出一支密度计,这支密度计既使用准确又方便耐用,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三、联系实际,学用结合
物理知识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之中,我们采用“以物讲理,见物思理”的做法,加强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1.解释现象。
在自然界中常常会遇到好多有趣的现象,可以用物理原理去分析和说明。
例如,站在行使的火车旁的人容易被推人铁道而发生危险。
我带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在水平面上放上两个相距10cm左右的乒乓球,利用气管在两球间沿水平吹气,两球做相对运动而相互碰撞,再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们附近的气流就越小。
若人在火车旁边,就会受到铁路外面较大的空气压强作用,把人推人铁道而发生事故。
特别是在隧道更危险。
2.生活应用。
“怎样旋开玻璃瓶子上太紧的铁盖?
”铁的膨胀率比玻璃大,当铁盖和玻璃盖瓶口升高相等温度时,铁盖的直径增加比瓶口大。
如果把玻璃瓶倒置,以开水泡铁盖一会,趁瓶口的玻璃仍未来得及膨胀时,就容易把铁盖旋开。
3.生产应用。
物理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的应用比比皆是。
例如电饭煲、电冰箱的原理与制造。
高压电缆上的绝缘子做成一节节是因为这些绝缘子是陶瓷制成,但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仍会积染灰尘污垢,而这些污垢会传电,做成一节节的形状,就是为了增大漏电沿表面“爬过”的距离,从而增大了绝缘子的电阻,减小漏电的危险。
农民用盐水选种,是为了选出结实饱满的种子来提高产量。
4.跨学科应用。
有“森林医生”美称的啄木鸟为能捕食隐藏在树皮下的害虫,就必须凿开树皮,因此要求啄木鸟的喙对树皮能产生较大的压强。
由压强公式可知,在受力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即使压力不是很大,同样可以产生较大的压强,使它容易凿开树皮。
又如在一个厚玻璃瓶里放一个绿豆大小的干燥黄磷,把活塞压下去,筒内就有烟产生。
这是因为压缩筒内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黄磷的着火点发生了化学反应:
。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经常开展小科研、小制作等活动,使学生课内与课外结合,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学与用结合。
总之,在思想上认识提高,在行动上学用结合,大胆置疑,大胆创新,这样不但能学好物理,而且更能用好物理,为社会服务。
如何提高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颜有虹
自2006年9月起,福建省进入了高中物理的课程改革。
那么,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新课标在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首先、新课标比较强调应用物理规律的方法与技能;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利用物理原理解决问题。
相比之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把解题方法的直接传授堆积,忽视了重要方法的体验和技能的培养。
而新课程强调由个案得出一般方法,再将一般方法运用于新的个案。
比如:
在曲线运动这一内容上,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掌握住用正交分解解决平抛运动问题的方法。
教师天天在强调:
如果已知速度分解角的时候怎么解,而已知位移分解角的时候又是怎么解……。
在新课标中则是让学生从竹筏过小溪、上抛、下抛和平抛等各种分析中体会和学习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解决复杂运动的思想方法。
其次,在实际应用的能力层面要求上,新课程比之先前的教材有着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要求,也意味着学生要积极参与思考、探索、体验,才能真正学习物理。
以力学来说吧,以往我们的应用规律分析解决的都是小球、石头等已经被简化的运动模型,现在则经常看到的是跳高、举重等等实际问题。
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物理场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因此,相对于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要具有更强的阅读能力——能够读懂习题中呈现出来的物理过程;要具有基本的抽象建模能力,物理过程的想象还原能力——能从联系实际的问题中抽象出基本物理模型,建立物理过程,还要有一定的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分析物理规律的能力——如建立方程组,运用三角函数,讨论极值条件等等。
……
对于这些要求,教师往往觉得新课标给出的课程时间安排太紧了,课堂练习的时间都不够,没有多少时间上习题课,这么多的实际问题,学生没有接触过怎么会解呢?
这还是在犯重“质”轻“量”的毛病——认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所练的题量是一种线形关系,所练的题越多,能力就越强。
一味地多讲多练,而不重视对习题典型性、启发性和针对性的分析,反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了解。
就是重“结果”轻“过程”,认为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结果,就能避免类似的错误,让学生知道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类型,就可以避免认识上的弯路,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总是由教师总结出程序、方法和类型。
教师课上成天提醒学生:
这个问题里有什么陷阱,那个问题里又有什么陷阱,结果学生自己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说:
对于物体放上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后的运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训练这里要分成先匀加速,到与传送带共同速度后再匀速两个阶段来解决,结果呢?
学生对这个问题是掌握了,或者说是背牢了,可由于不是自己探索出来的,既不熟悉它的分析过程,也不知道分析的方法。
结果呢?
下次一变条件,让物体以一个初速度滑上传送带,或者是让传送带倾斜变成斜面,再或者是让传送带改成加速运动,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这里的困难在于:
1、学生缺乏准确的物理模型。
所谓物理模型,就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质而对所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
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建立物理模型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加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结合;能训练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抓住主要问题,简化研究过程的能力;同时模型本身简洁生动的形象也体现了物理学的审美因素。
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
2、学生缺乏程序化的思维训练。
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这使得学生习惯于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及物理模型,习惯于抽象的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套套公式的数学运算而已,而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
例如:
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
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
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像图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做到:
1、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
新课标下的课本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形图片、再补充一些相应的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并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物理思想寓于情景的建立和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物理情景和模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
例如,在讲解单摆模型时,展示伽里略观察油灯等时摆动的图片或动画,再现模型建立的思维过程;分析不同大小、形状的钟摆具有的运动上的共性;甚至让学生根据模型的建立条件再列举一些符合单摆模型的实例,如:
游乐场的秋千、海盗船等设施的运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分析物理过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单摆模型。
2、充分利用图形的教育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在教学上通过图像图景的教学,建立由实际情景--理论模型--新实际情景的有机联系。
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如前例,在单摆模型建立之后,就要用简图描画单摆及其受力情况。
实际上在解题中,由文字到示意图的思维跨度非常大,有时学生问问题时,教师可能会无意中画出示意图,而此时学生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关键就在于学生不会画图。
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应加强图像图景的教学。
一方面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教学中示意图画法的训练。
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审题,画示意图,从易到难,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论文 文档 物理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