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docx
- 文档编号:23218696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55.37KB
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docx
《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管理学概论
第一章管理学概论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1.管理的含义
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其产生的历史可能已超过6000年。
世界著名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和至今仍灌溉着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表明,几千年前人类就能够完成规模浩大的、由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工程。
它们宏伟的建设规模都是人类管理和组织能力的见证。
金字塔是个特别有趣的例子,建筑一座金字塔要动用10万人干20年,谁来吩咐每个人该干什么?
谁来保证在工地上有足够的石料让每个人都有活干?
答案是管理。
不管当时人们怎么称呼管理,得有人计划要做什么,得有人组织人们去做这件事,得有人指挥人们去做,以及采取某些控制措施来保证每件事情按计划进行。
在历史上,当管理活动主要是由少数统治者或生产资料所有者所从事的活动时,人们常常把管理概括为管辖、治理。
这种概括强调了管理中的权力因素,并以“治国,平天下”为主要内容,其意与“统治”一词相近,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对此,孙中山先生曾作过很好的解释。
他说: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
到了资本主义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当企业成为社会经济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经济竞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追求最大利润成为资本家的主要目标时,人们对管理的研究逐渐从政治转向经济,特别是转向企业管理。
总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管理一直是人类组织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它存在于一切领域,一切部门和一切组织之中。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的跨国企业,小到一个班组、一个商店,无一不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管理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任何历史阶段不可缺少的普遍的活动,管理是带有普遍性的人类实践活动。
一、管理的含义
关于管理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
1、中国古代管理的含义
“管”,在我国古代指钥锁,后来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体现着权力的归属。
“理”,本意是处理玉,后来引申为整理或处理。
“管”、“理”二字连用,即表示在权力的范围内,对事物的管束和处理过程。
后来孔子概括为“治国,平天下”。
2、西方管理的含义
人类在实践中发现,许多人在一起工作就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漫漫产生了各种社会组织。
在组织内,为了协调每个人的行动,解决意见分歧,使大家共同服从于组织目标,就产生了管理。
实际上把人类活动分成了两部分“其一,是作业活动,即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具体劳动;其二是管理活动,即为实现具体劳动而进行的协调、领导、指挥等活动。
在西方,由于众多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对管理含义的认识也不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
(1)孔茨在其《管理学》一书中指出: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2)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什么的问题应该是第二位的,“应该通过管理的任务来阐明管理”。
(3)西蒙认为: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部过程”。
(4)罗宾斯认为: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3、本书对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
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从以上对管理定义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六层含义:
(1)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2)管理的客体是所有资源
(3)管理的实质是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
(4)管理的职能是信息获取、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6)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
此外,这里所指的有效不仅包括效率,而且包括效果。
效率(Efficiency):
Dothethingright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效果(Effectiveness):
Dotherightthing实现预定的目标
管理,若从字面上解释,管是主其事,理是治其事,管理即是管辖治理的意思了管理的本质。
从中文字义来看,古时人们将中空贯通的长条物称为“管”,以后引申为规范、准则、法规,“管”动词化又含有主字、主管、包揽等意思。
“理”字有整治土地、雕琢玉器、治疗疾病等意思,以后又进一步引申为处理事务由于“管”与“理”二字意思相近,且又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人们的社会活动,于是人们便逐渐把“管、理”二字合为一词使用,意为管辖或疏导,即约束与引导。
管理定义众说纷纭:
就我国而言,虽然其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宝库中蕴藏这个许多丰富的管理思想,也记载着值得我们骄傲的管理实践,但是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系统的研究和普遍的推广却是近三十年的事情,那么就西方世纪而言,系统的管理理论的形成也只有近百年的历史,研究管理过程遍规律、一般原理和普遍方法的管理学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但是管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管理活动几乎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管理的内涵极为丰富,在历史上许多学者都对管理有过论述。
美国管理学家、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做什么,并设法使他们用最好的方法去做”。
他强调的是对人的管理。
(从工作任务的角度)
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人类组织都存在的一种活动,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的运用和体现过程)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基本职能和过程)。
(从职能和过程的角度)
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则从管理的核心环节出发,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从决策在管理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的角度出发定义)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认为,《管理学》第十版为亚洲人写的,“管理就是设计和
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管理需要良好环境,在这良好的环境里人们才能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
):
“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
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也就是说是社会的一具器官,因其具有功效而存在,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
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
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
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要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
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美国女管理学家福莱特认为,“管理就是通过人把事情办好的艺术”。
学习知识容易,而应用另外一回事。
台湾管理学家龚平邦认为。
“管理是由多数人为达到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的组织文化活动,管理是一种生活方式”。
从文化活动角度来描述,把管理看做一种生活方式,在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有些父亲教育孩子比较独裁,有些比较民主、自由,这些都是养成习惯后的一种生活方式。
因为许多学者对于管理理论的认识是有差异的,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管理的概念。
从各位管理学家给出的定义中可以归纳出管理的比较全面的定义:
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对管理的理解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中心是人。
⏹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具体的管理活动来实现组织特定的目标,组织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的。
⏹管理者的责任是整合群体内个体的努力,协调个人或各个团队的活动。
⏹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任何管理活动都会受到环境的约束,管理活动受到组织内、外环境和条件的约束,只有重视环境、研究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管理成效不仅取决于特定目标的实现度,而且要取决于该目标的实现对组织的长远目标或组织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管理工作需要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用组织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的。
⏹管理的手段是由若干个管理职能构成的,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3.管理的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而
它有明显的目的性。
管理的这一特征,是区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管理与非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志。
凡是盲目的、没有明确目的的活动,都不能称其为管理活动。
此外,管理的目的性还表现为目的择优性。
也就是说,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一般的目的,而是较为理想或满意的目的。
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没有目的的活动就不能称其为管理活动,没有择优也不能称其为管理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的目的往往具体表现为管理的目标,所以,组织的目标,就是任何一个组织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评价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
管理是具体管理活动的抽象,具体的管理活动表现在各种职能活动上,也就是具体的管理手段:
计划、决策、沟通、控制、激励等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所有资源。
一个组织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
没有这些资源再好的管理也无法实现组织目标。
二、管理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简而言之,管理的必然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如果每个企业能投人生产过程的资源是无限的,那么管理就失去了其必要性。
从生产的过程来看,管理的重要性与必然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源于资源的稀缺性,要求资源合理有效利用---专业化分工,可提高劳动熟练程度,节约劳动转换时间,节约培训成本。
因为,反复操作可以精于某项技巧,减少工作转换次数;分工使人专于一行,可避免反复支出培训费用;减少劳动监督成本。
分工程度较高时,个人责任清楚,工作内容简单,易监督,监督成本相应较低。
相反,分工程度低,单个工人从事劳动内容复杂,监督难度加大,监督成本上升。
分工越来越细,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物之间的协调非常重要。
2.管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管理通过各种职能手段去引导合理配置利用资源实现组织目标,在现实中,如果管理不善,组织就会惨遭淘汰,如果管理水平高就能提高经济效益。
3.管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管理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在人的身上。
一切的科学技术设备都是操纵在人的手中。
4.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提高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的制约就越大,如何合理配置最大化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那么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重视,只要管理水平提高了,经济发展才能持续。
现实中的例子比比皆是,东西方的发展可见一斑。
三、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两重性
管理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具体表现为:
一方面管理是由分工协作的集体劳动引起的,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监督劳动所引起的,体现了巩固和维护生产关系的要求。
前者称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后者称为管理的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
同生产力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所决定的,因而它是管理的一般属性,体现了在任何社会制度中管理的共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具有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具有普遍性,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这种属性表明,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并由生产社会化引起,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管理活动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组织生产力。
管理的自然属性只受社会化程度、生产力水平和人的一般属性的制约,而不以社会制度、生产关系性质和人的阶级属性为转移。
也就是说,管理的自然属性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是一样的,管理是进行社会化生产所必需的、共有的,这是管理的共性。
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也是生产力。
任何社会任何企业,其生产力是否发达,都取决于它所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或各种生产要素是否得到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取决于从事社会劳动的人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地发挥,而这两者都有赖于管理。
在同样的社会制度下,企业外部环境基本相同,有不少企业其内部条件如资金、设备、能源、原材料、产品及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也基本类似,但经营结果,以及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却相差悬殊。
同一个企业有时只是更换了企业主要领导,例如换了厂长经理,企业就可能出现新的面貌。
其他社会组织也有类似情况,其原因也在管理,由于不同的领导人采用不同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事实可以证明,管理也是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需要有效地管理,并且也只有通过管理,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2)社会属性。
同生产关系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所决定的,因而它是管理的特殊属性,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表现出管理的不同个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具有特殊性,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
这种属性表明,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要受到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制约。
这就要求管理活动不仅要组织和发展生产力,而且还要调整生产关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文化,都会使管理呈现出一定的差别,从而使管理具有特殊性和个性。
也就是说,管理必然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掌握管理权,并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进行管理。
2.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完美的管理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项活动过程,存在着其自身运动发展的基本客观规律。
(1)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是一门科学,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有自己内在的规律可循。
管理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和有条理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管理规律,总结出了许多管理原则。
(2)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在运用时具有较大的技巧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很难用陈规或原理把它禁锢起来,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由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管理活动不可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根据环境的变化灵活应变。
(3)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管理首先是科学的,其次才是艺术的。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管理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艺术性的基础,管理艺术性是管理科学性的升华。
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管理的科学性而忽视其艺术性,也不能只注重管理的艺术性而忽视其科学性,应该实现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离开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就会变成简单的感觉和经验,很难实现有效的管理;离开管理的艺术性,科学性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所以说,管理的专业训练虽然不可能培养出“成品”的管理人员,但要成为合格的管理者,必须接受管理的专业训练。
只有那些既注重学习管理理论,同时又注重学习管理实践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但是,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
管理理论和管理艺术研究的都是管理实践。
可见,两者的粘合剂是实践,实践能够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又反过来通过理论指导实践。
所以说,管理的艺术可以上升为理论,同时,管理艺术也需要理论指导;而科学理论需要创造性的艺术来形成,同时,理论的运用也必须讲究艺术。
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管理要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管理专家们提出一个定性的公式:
管理者的能力=科学知识+管理艺术+经验积累
公式提出:
管理者如果仅有管理的科学知识,其成功的概率只有50%;如果
仅有管理的艺术和经验,其成功的概率也只有50%。
第二节管理学
一、管理职能
1.管理职能的含义
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
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有效管理所必须开展的基本活动,它是具体回答管理者“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
2.管理职能的内容
管理活动到底包括哪些职能,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回答与观点。
法国的法约尔最早提出“五职能说”,他在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指出: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此后,研究管理职能就成为管理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
由于各管理学者强调的重点不同,因而对管理职能的具体提法也各不相同。
1934年美国的戴维斯等人提出管理的“三职能说”即“计划、组织和控制”。
1937年美国的另一学者古利克认为管理应当分为: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
协调、报告和预算七项职能。
这里古利克根据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将人事和报告(沟通)作为独立的职能提出来,以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
在当时,古利克的“七职能说”具有代表性。
到了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问世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管理决策学派开始形成;同时,行为科学学派也进一步发展。
有关管理职能的表述,也就有了新的内容。
如美国的希克斯等人认为管理职能除了计划、组织和控制外,还应加进决策、创新、激励等职能。
其他还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此也作了许多有益地探索。
以上种种关于管理职能的学说表明,管理的职能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目前理论界对管理职能的具体表述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本书认为随着现代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创新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基于此,本教材认为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沟通、领导、控制和创新,其中,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是四项基本职能。
这里要明确的是,将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分解为各种活动,即划分为管理的职能,并不意味着这些独立出来的管理活动是互不相关,截然不同的。
我们在此依据管理职能来组织教材的内容,不同的是本书结合全球化、信息化的特点和要求讲述的管理职能有五大职能:
(1)计划
计划就是确定组织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
计划解决工作的所有方面,包括预测未来趋势、估计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以及开发实现远期绩效的项目和目标。
一些工作行为使在哪里集中努力和资源的选择变得容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和利益的投人,以及对资源消费的增多,制定目标和计划变得比以前更重要。
所以,管理者需要投人时间和精力制定组织或组织某一部分的发展方向,这些发展方向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目标体现出来的。
古人讲: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管理任何组织,事先都得有个计划,并按计划力、事,才能增强管理活动的目的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减少盲目性。
另外,管理活动不是孤立的,本企业既处于大系统之中,本企业也是一个系统,而且系统下还有很多分支系统,因而上下左右的关系错综复杂,若都不按计划行事,就会互相“撞车”而抵消力量。
就一个企业而言,既有产、供、销各环节,又有人、财、物等各要素,经济活动纷繁复杂,要是没有长远计划、年度计划和作业计划,则企业就无法组织总体的行动以实现发展的目标,长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一个清晰而且具有指导意义的计划应该明确告诉管理者和执行者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谁来做、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如何做(即5W1H:
what,why,who,when,where,how)。
(2)组织
组织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机构的工作过程,在计划工作确定组织目标后,为有效完成工作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组织结构,划分部门、岗位、管理层次、授权,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等
组织是服从计划,并反映着组织计划完成目标的方式。
这是通过决定怎样分配时间和精力使抽象的计划更接近现实的行为。
它包括确定主要经营过程、要求达到的目标、决定技术和人们需要的其他设备等。
所有需要被组织成一个结构,在这时工作被分配,被协调。
(3)领导
运用影响力激励员工以便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同时,领导也意味着创造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在整个组织范围内与员工沟通组织目标和鼓舞员工树立起谋求卓越表现的愿望。
此外,领导也包括对所有部门,职能机构的直接与管理者一道工作的员工进行激励。
组织是由人构造的,组织的目标也是由人来实现的。
通过管理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基本上形成了管理活动的一个基本轮廓,但是以此还不足以有效地实施组织的目标。
只有把管理者的领导活动同计划、组织和控制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协调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努力,才能使目标有效实现。
所以说,管理的领导职能构成了连接计划、组织和控制的纽带。
那么什么是领导呢?
领导可理解为影响人们去实现目标;实施领导意味着要在组织里建立起人们共享的文化和价值观;意味着要把组织的目标沟通到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当中;同时还意味着怎么样来鼓舞组织的成员以一种高效率的方式去实现高绩效。
领导的实质在于一种影响过程。
领导职能的内容:
具体来说,通过管理的计划职能,明确了组织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通过管理的组织职能,营造起了一个高效的组织结构;通过领导职能,就要在组织中营造起一种氛围,一种促使人们全心全意、全力以赴、自觉自愿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气氛。
如何才能实现这样一种气氛呢?
这有赖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激励、沟通、适当的领导风格。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们希望在组织里营造起一种氛围来促使人们去努力实现目标。
管理的领导职能实际上也就是营造氛围的一种活动。
(4)控制
对员工的活动进行监督,判定组织是否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健康地向前发展,并在必要的时候及时采取矫正措施。
控制是监视事件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可以和计划做比较。
这可以促使做出一些正确的行为。
如果结果与目标一致,他们可以不去过问这件事。
如果有一点偏差,可以立即纠正以赶上计划。
(5)创新
管理创新是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又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组织、领导、控制是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所不可能缺少的,从某种角度说,它们是管理的“维持职能”。
其任务是保证系统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进行。
但是管理是在动态环境中生存的社会经济系统,仅维持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创新职能。
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来看,维持和创新是管理工作的本质内容,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的维持与适度的创新组合。
创新是指人们为解决某个问题,自觉地、能动地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提出新颖而有效的方案的思维过程。
这种思维过程一般包括准备、酝酿、顿悟、求证四个阶段。
创新是通过直觉、灵感(顿悟)、推理、实践而形成的高级思维过程,是智慧的升华,是智力、想象力的高级表现形态,也是思维本质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一个企业想要长远地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创新管理。
创新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它统领着其他各项管理。
创新管理做的好,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创新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战略。
创新包括人力资源创新、营销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观念创新等。
只有各种创新有效适当结合,才能使企业的整体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长盛不衰。
创新作为人类高级的思维形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带来了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形象创新、工作方式创新、营销创新、公关创新、广告创新、品牌创新等。
没有创新,人类不可能登上月球;不可能发明飞机、汽车、电话、计算机、因特网;不可能有“一国两制”等。
创新有以下特点。
(1)新颖性。
即同原有事物相比更具有新鲜感和新意,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新发现、新观点、新产品、新科技、新形象等,在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东西也视为具有新颖性。
如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将校办工厂改建为工程素质训练中心就是运用了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2)求异性。
主要表现为对普遍的现象、已有的权威性和经验性的东西持怀疑的、分析的、批判的态度而不是盲从和轻信,喜欢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正确的理论要坚持,不正确、过时的理论要勇于突破、敢于创新。
如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都具有求异性的特征。
(3)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 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