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3218220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8.83KB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2017.4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一8题。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
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
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
“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
”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
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
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
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②。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
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
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
“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
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砥砺:
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B.藩篱:
比喻界限或屏障。
C.和声:
“和”字读音为“hè”。
D.磅礴:
可用“恢弘”替换。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B.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D.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3.根据“材料一”,在①②处分别为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8个字。
(3分)
材料二
从传播学角度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
研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
选择的范式,既有选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选择性遗忘。
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
在故事传播中,“人”应该始终占据中心位置。
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群众,是各种故事的主人。
故事当然要有情节,但更要聚焦人的心灵,人的甘苦冷暖。
好的故事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真实的人生写照。
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都贯穿着人的情感。
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迥异的受众,在接受心理上却有着共同特征:
听故事的人最在意,异国的故事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
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
你讲的故事对我的成长发展有精神上的帮助吗?
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为E、R、G,把ERG组合起来并当作提示语,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书名叫《中国关键词》。
这本小书帮助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理解中国故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
小时候听广播中的孙敬修讲故事,发现他很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时时解释一些字词句的含义,照顾到小听众跟不上情节的情况。
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要学学孙敬修,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在细微处多下功夫,进而成就讲故事的大家风范?
(取材于江作苏《探索表达规律,讲中国故事如何不事倍功半》)
4.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最能体现“材料二”中画线句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翠翠(《边城》)B.狂人(《呐喊·狂人日记》)
C.孙少安(《平凡的世界》)D.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5.根据“材料二”,下列不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的一项是(3分)
A.故事中没有多余信息B.讲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
C.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D.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
材料三
对外表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形象和声誉。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就将会被别人表达。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作为一股风潮席卷世界,“中国符号”成为世界的“商业利器”。
比如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全球总票房高达3.043亿美元,《功夫熊猫》更以5.771亿美元的票房,创造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
为什么同样的故事我们很难讲到国外去,别人来讲却可以风靡全球?
区别在于我们讲花木兰的故事只突出了忠孝,而迪士尼塑造的花木兰,则是一位追求实现自我和男女平等、具有丰富情感的女人。
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先要清楚应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悉心研究和调整讲故事的策略,提高再创作故事的能力,采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来讲述。
2016年G20峰会上,《最忆是杭州》就是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讲述。
《最忆是杭州》共有九个节目,其中《采茶舞曲》是由300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舞蹈演员集体演绎的,“采茶姑娘们”用优美的身姿尽情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和美丽。
在《美好爱情故事》中,导演择取“伟大的爱情”这一视角来赞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贞爱情,通过戏、曲、舞、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形象表达了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茉莉花》作为最负盛名的中国民歌,其经典旋律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极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东方音乐符号。
此次晚会上的《难忘茉莉花》是基于《茉莉花》的一次再创作。
这些表演,都恰当地使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并提取能与世界人民互通、互感的部分,用情感引起国外观众的共振,这就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最忆是杭州》中来自外国艺术原型的节目也巧妙融入了中国符号。
在世界知名的芭蕾舞《天鹅湖》中,导演将西湖的断桥融入其中;《月光》是法国钢琴家德彪西的传世之作,当承载着钢琴和演奏家的平台缓慢地在水面上移动时,背景仍然是断桥。
整台晚会采用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将中国文化进行讲述、传播,向世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和中国文化的自信。
(取材于郑英明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B.能够引起世界的共鸣
C.拥有独特的文化符号D.取得优秀的票房成绩
7.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最忆是杭州》表演成功原因的一项是(2分)
A.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B.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C.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D.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
8.下面文字选自我国领导人“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该演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并结合下面文字,分析该演讲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6分)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的共有禀赋。
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
以黄河长江和卢瓦尔——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
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
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袁先生传①
薛季宣
袁先生,讳溉,字道洁,汝阴人也。
尝举进士,免贡②,避地州西山中。
建炎初,集乡民为保聚,与金人及群劫抗,屡克。
后移居蜀之富顺。
先生初从二程先生学,闻蜀薛先生名。
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其子晨以香出,父则掩关待之。
子莫而归,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
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③谒之,薛翁慢骂不应。
先生固已疑之矣。
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
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
曰:
“子学已博,然寡要。
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
”先生曰:
“如先生言,吾心将以会道尔。
”薛翁击节称善,因以所学授之。
居月余,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
先生出关至夏口,岳开府飞必欲延至幕下,先生一见而出,不辞而行。
语所知曰:
“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
”未几而及难。
先生因家荆州,往来夷陵、秭归诸郡,与士夫言必称善,悦其意旨,然后和之,循循然,人知其厚德君子也。
初,靖康后,天下兵荒甫起,先生家为汝阴盛族,尝有客过其舍,先生察其状貌有异,白诸父曰:
“客奸人也。
”徙家人避之。
是夜客以寇来,遂与乡社义兵斗死。
后众欲据前山为保,先生争之,不听。
独将妻子聚保山后。
已而,前山果没。
金人大至,欲以万众攻山后营。
先生坞中兵不满千,召其众计曰:
“虏则势盛,吾知数术,保以一箭破之。
”其夕,虏砦山阿、先生使数十人各执鼓燧,如四山伏,约虏军噪扰,燔山击鼓为应。
有谈经客愚甚,先生激使为虏装,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以二矢授曰:
“夜中发矢而窜。
”客如先生计,恇恇④仅能发箭。
虏营惊乱,顾见火光并起,鼓声四合,因溃自相攻杀数百人,遂不敢复至。
瓯浦薛某⑤曰:
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
尝侍先生观弈,能为负棋,易置数子,以弱为强。
外舅强先生弈,则曰:
“先人尝以弈为废事⑥,所不忍违。
”走从问义理之辨,先生曰:
“学者当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
”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是南宋哲学家薛季宣为其师袁溉所作的传记。
②免贡:
没有考中③刺:
名帖,名片。
④恇恇:
害怕,惊恐。
⑤薛某:
“某”与下文的“走”,均为谦辞,指作者。
⑥废事:
耽误做事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莫而归莫:
傍晚
B.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遁:
逃跑
C.天下兵荒甫起甫:
始,刚
D.如四山伏如:
到……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与金人及群劫抗吾与点也
B.其子晨以香出失其所与,不知
C.因以所学授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先生一见而出抢榆枋而止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
于是不与邻里往来,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
B.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
幕府里没有圆滑机巧的人,灾难可以免除了
C.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
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并在首领的帐下过夜
D.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
(如果)圣人的学说不能再见到,我到先生那里学习什么呢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
②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13.根据第二段内容,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从不同角度概括薛翁这一人物的特点。
(3分)
14.文章写了袁溉的哪些过人之处?
请概括回答,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8题。
鹭鸶
来鹄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
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鹭鸶
刘象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①清软冷接风。
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
几日下巢辞紫阁②,多时凝目向晴空。
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③凰别苇丛。
【注释]①顶丝:
头顶上细长的羽毛。
②紫阁:
指鹭鸶居所。
③鸾:
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1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诗均在吟咏鹭鸶中寄寓情怀,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情景。
B.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鸶依傍清波、翘足独立、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出后面的议论。
C.刘诗开篇赞美鹭鸶的品质,中间两联运用拟人、烘托等手法来塑造鹭鸶的形象。
D.刘诗以“摩霄”“苇丛”表现鹭鸶的生存环境,用“会”字强调其实现愿望的信心。
16.刘诗额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C.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唐庚《春日郊外》)
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
17.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6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
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①,②”,借鸟鸣渲染离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③,锦鳞游泳”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④,⑤”以鸟鱼对举,赞颂生命的蓬勃自由;再如庄子《逍遥游》用“水击三千里,⑥”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吟唱
①屈原庙脚下集合了一山坡的秋蝉,鬼柳树、杜仲树和柑橘树上都是,仿佛全世界的蝉都团结起来,在屈原庙下嘶鸣,像骚坛诗人们的吟唱。
乐平里①整个被蝉鸣覆盖了,秋天也被蝉鸣包裹。
②我原以为秋天村子里会安安静静,却不料吵声一片。
大虫、小虫都吵,白天吵,夜里还吵。
打开窗子,虫鸣涌进来,让人耳鼓齐鸣;关上窗子,村庄似被这些声音抬了起来。
我枕着虫鸣睡觉,虫鸣像无数只手,抚摸着我;又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着我,让我热热乎乎。
我似睡非睡,觉得整个村子都梦幻起来。
虫在吟唱,骚坛的诗人们也在吟唱,恍惚中我分不清,这种吟唱究竟是痛苦呢还是快乐。
③实在说,虫鸣千篇一律,只有那些诗人们的吟唱像呼唤,又类似欢庆秋天的丰收。
朦胧中一个个吟唱诗人开始在我的眼前浮现。
【甲】李国杰,颤颤抖抖,一身朴素,面容枯千,长长的白胡子像鸟儿的羽毛,如果来一阵风,他会像鸟儿一样飞上天。
他的吟唱是天籁,能让河流苏醒,沿着他的诗行,可以找到太阳的光芒。
徐正端开始登台了。
他也是老态龙钟,现在中气不足,哮喘不断,神韵暗淡,但他的吟唱挺有味道,只是需间隔、要停顿,把咳咳嗽嗽掺和了进来。
李盛良也飘飘渺渺地来了,他不是故去多年了吗?
难道他的魂儿又回归骚坛了?
他有一个好看的鼻子,红红的脸庞,【乙】他在吟唱时,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喷吐一粒粒饱满的果实。
耕田犁地时想出一首诗,他就在牛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尾音,深情地吟唱。
卢学俊亮相了,耳朵大如一只勺子,他写诗不如儿子卢琼,吟唱却是高手,声音洪亮得像村里的大喇叭……
④凌晨三点,我被虫鸣闹醒了。
清醒过来后,忧虑却装上了心头。
李国杰九十岁了,他的吟唱不会永远,会随时中断,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都不能上场了。
徐正端离九十也只有一拃长的距离,病魔缠身,诗会如在庙里举行,他还可以参加,如在村外,他就只有在庙里吟唱了。
李盛良已故去多年,吟唱之声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他飘荡的魂灵,但已不可复制,吟唱来去无踪。
卢学俊已得了肾病,吟唱开始喑哑。
⑤关于吟唱,有人说,哼哼哈哈摇头晃脑的,是远去的古音,毫无诗意;有人说,这是最美的诗歌。
⑥骚坛是屈原故里一个古老的诗社,传统就是吟唱。
几年的中秋诗会,年轻娃娃们的吟唱并不成功,各唱各的腔,各吹各的调,有的像山歌,有的像丧事闹夜的调子,也有的像蝉像小虫子,没有起伏,干吼,韵味都没出来,老一辈精髓的东西没有学到。
庙里的守社人、骚坛社长徐正端看着着急,跟我说他要带个徒弟。
培养骚坛传人,我给他推荐了聪明伶俐的明月。
立秋那天,我和明月一起到了庙里。
房间里暗淡,我们便把方桌抬到天井里。
徐正端掏出本泛黄的书,那是他的宝贝《韵学津梁》,油渍斑斑的,老师传给他的,他从未示人。
他一页页地翻,一页一页地讲,他吟唱一句,明月跟着学一句,整整一天。
教明月之前,他还在不停地咳嗽,喘不上气来,奇怪的是传艺过程却很平静,他只是偶尔咳嗽那么一两下。
在教明月句一句地吟唱《橘颂》时,突然来了一阵风,庙前所有的树呼啸起来,接着撒下一阵雨。
看天上,还有阳光从云雾中透射出来。
那这阵雨是从哪儿来的呢了大概是屈原听到《橘颂》的吟唱之声要魂归故里吧。
风雨过后,师徒俩又接着吟唱。
直到天色已晚,看不清字了。
他把《韵学津梁》递给了我,吩咐我把这本古旧的书多印些,在中秋诗会上发给诗友。
我心里一热,以为这本书他会送给明月,送给嫡传的弟子,没想到他考虑得更多。
⑦这天晚上,虫儿的吟唱更加声嘶力竭,田园里,山坡上,树丛中,都在喧嚣。
这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千军万马。
⑧为了将骚坛现状探个究竟,我和骚坛秘书长择日又去探访了卢学俊。
有一次遇到卢学俊的儿子卢琼,他把诗从手机里翻出来,就像从地里翻土豆一样。
不是让我看诗,而是让我听诗,那是他父亲的声音,仿佛从远古传来。
我当时就对他说,你写的诗都让你父亲给吟唱出来,以后出诗集,就出吟唱版的。
这次卢琼也在家,对于我们的造访,爷俩儿既吃惊又感动。
现在写诗的人不多,吟唱的少之又少,更别说学吟唱了。
现在竟然有人登门听他们吟唱诗歌、交流诗歌。
卢学俊祖上都是读书人,也都是教书人,潜移默化,他吟唱的根便扎了下来。
现在老了,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吟唱不能断根,诗歌要进行到底。
卢琼有良好的文化基因,能把诗歌和吟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毫不怀疑卢琼已写了很多诗,吟唱也在起步。
⑨从卢学俊家出来,我的心特别爽快。
村庄漆黑一片,空中却是满天的星星。
乐平里晚上的天空和白天迥然不同,但虫鸣是一样的。
卢学俊家里很弱的吟唱之声隐隐传来。
虫子们是要鸣叫的,骚坛的诗人也要吟唱,这是天性。
(取材于周凌云的同名散文)
【注释】:
①乐平里:
位于湖北省株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至今保存着大量关于屈原的遗迹遗址,如屈原宅、屈原庙、乐平里牌坊等。
19.根据文意,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点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千篇一律(老生常谈)B.掺和(融合)
C.精髓(精神)D.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20.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平里的夜晚因为虫鸣而吵声一片,作者难以人睡,感到非常苦恼。
B.文章写徐正端传艺时下了一阵雨,意在体现老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
C.把卢琼找诗歌比喻成翻土豆,说明他的作品较粗糙,还需进一步打磨。
D.本文从虫鸣写起,引出骚坛吟唱,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关注。
21.下列对作品中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吟唱”即吟咏歌唱;“吟”也是中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须用“兮”表示停顿和节奏变化。
B.“嫡传”的“嫡”表正统,《红楼梦》中凤姐说黛玉像是贾母“嫡亲的孙女”,有奉承之意。
C.“骚坛”之名源自屈原的《离骚》,“骚”常与《诗经》中的“风”并举,“风骚”泛指文学。
D.“秋蝉”又叫寒蝉、暮蝉,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常用意象,常常给人以凄切、悲凉的感受。
22.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
23.第③段对几位骚坛诗人吟唱的描写颇有表现力。
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4分)
24.第⑦段文字写出了“虫鸣”怎样的特点?
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5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2分。
25.微写作(12分)
下面三个题目与《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和《老人与海》六部文学名著有关。
请从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①班里举办“读文学名著,讲智慧故事”读书交流活动,请从上面的名著中任选一个情节,讲述一个关于智慧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语言生动。
②有人说一本好小说,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
请以上面的一部名著为例,谈谈书这种说法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自圆其说。
③片纸千钧重,情思似海深。
请选择上面名著中的一部,以书中某个人物的身份给该书中另一个人物写一封短信。
要求中心明确,情感真挚,合乎情理。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回家的路,数一数多少个寒暑;多少的笑,多少的哭。
回家,能抱一抱父母;说一说,羞涩开口的倾诉;拍一拍,肩上岁月的尘土。
回家的路,或远或近;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
上面的歌词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请以“回家的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②以一首《成都》拥有极高人气的民谣歌手赵雷,多年来一直坚持原创,他“一把吉他一首歌”,简单质朴的演唱方式,沉静温和的台风,散发着浓浓诗意的歌词,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给人以心灵的抚慰。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的高中生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她2000多首诗词的积淀,淡定从容的气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都在安静中追求着纯净,终归显现出了巨大的力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7.4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2分)C2.(2分)D
3.(3分)参考答案:
(1分)创新表达方式(创新中国表达)
(2分)汇聚各方力量(唱响中国和声)
4.(3分)C5.(3分)A6.(3分)B(选C得1分)7.(2分)B
8.(6分)参考答案:
宣扬了中华文化之美,演讲辞陈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传播了近现代中国在道路探索上的价值和成果。
充分考虑了受众心理,演讲辞紧扣纪念中法建交这个主题,始终对举陈述中法两国的共通之处,利于法国听众的理解接受。
传达了普世的价值观,演讲辞强调中国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之路,倡导并致力于多边主义等,能引发广泛共鸣。
评分标准: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9.(3分)B10.(3分)D11.(3分)B
12.(6分)
(3分)经书是用来承载道的,言辞是用来阐明道的,哪用得着这么多呢!
(3分)我要终生记住并践行这句话。
13.(3分)答案示例:
声名远扬(闻名遐迩),鸿儒硕学(博学多才),深居简出(真人不露相,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慕荣利(淡泊名利),洞若观火(洞见症结,高屋建瓴)
评分标准:
答对一个得1分,从不同角度答对三个即可得3分。
14.(5分)参考答案:
(3分)过人之处:
有立雪程门的精神;有见微知著的预判力;有明察秋毫的辨别力;深谙以寡御多、以简驭繁之术。
(2分)启示:
略。
评分标准:
“过人之处”一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得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3分)D16.(3分)C
17.(6分)参考答案:
(3分)来诗塑造的鹭鸶表面悠闲、实则有较强的物欲追求。
前两句写鹭鸶仪表不凡(袅丝翘足)、洁净悠闲(傍清澜,伫思),三四句用“若使”把寓意点破,鹭鸶“消尽年华”、全神贯注,原来是在思考谋取眼前之物。
(3分)刘诗描绘的鹭鸶是个胸怀高远、潜心修炼、不甘寂寞的形象。
如颈联写鹭鸶经常飞出低矮的巢穴面向高空凝视,尾联直接点出鹭鸶拥有冲天的志向和高飞的信心,现在不过是在潜修羽翼、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评分标准:
来诗中的鹭鸶形象若答其它,酬情给分。
18.(6分)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②闻道龙标过五溪③沙鸥翔集
鹰击长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海淀区 届高三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