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及模拟试题一.docx
- 文档编号:23212458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3.71KB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及模拟试题一.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及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及模拟试题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及模拟试题一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及模拟试题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期末复习及模拟试题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了解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
2.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复习方法。
3.了解阅读的方法。
4.掌握作文的规范性要求。
5.关注附加题的复习。
三.复习课讲解:
(一)基础知识梳理:
①汉语知识:
语音(读准、拼对)
汉字(音、形、义)
词(结合语境解词、选词填空、用词造句)
②文学知识:
积累重要的作家作品等知识
③文体知识:
——记叙文:
记叙文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记叙的详略、记叙的材料与中心
(二)综合性学习的复习:
①名著导读:
《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
名著名称、主要人物、相关情节、性格特点、简单评价等。
②仿写:
形式;内容。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三)文言文复习策略:
①字音(通假字)
②字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③句义(字义+句式)
句式:
④概括要点
⑤理解性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方法
常见试题及答题思路:
(1)分析人物的动作、肖像、语言、心理及其思想性格。
●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具体、形象地表现人物(做什么时)的思想性格。
侧面描写——借助他人的反应来表现所刻画的人物(做什么时)的思想性格。
(2)概括事件。
(依次、重视“段”)
●概括事件(谁/做什么)。
(3)分析词语、句子的作用。
●分析词语的作用
“________”生动形象地描写了_______(主语)的______________特点。
●分析句子的作用
结构上:
承上启下——结合文章内容,如何承上,如何启下;
内容上:
为下文写谁做什么做铺垫;写谁做什么与谁做什么对比,突出主人公的特点;
主旨上:
揭示中心。
修辞上:
用了___________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主语)的______________特点。
(4)把握文章的中心(卒章显志,注意议论抒情的段落)。
(5)开放性试题:
(结合文章内容,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认识/分析本文的语言或写法特点)
(五)作文指导
1.作文的结构
类型一:
一.
(1)点题,引出事件。
(50字左右)
三.(6)扣题,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100字左右)
类型二:
一.
(1)点题,引出事件。
(50字左右)
三.(5)扣题,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100字左右)
2.范文点评:
生活中的一朵小花
每当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拿出“打气筒”,给自己打打气,这个“打气筒”可不是给轮胎打气的筒子,它是一朵喇叭花,而这朵小花的来历……听听就知道了!
白雪飘飘,北风呼呼地吹。
我坐在教室里,盯着黑板,脑子里却装满了考试失利的事。
当我拿到那张分数少得可怜的卷子时,我的世界仿佛乌云密布,天崩地裂,这样的我怎样迎接期末考试?
老师依旧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题,周围的温度很低,使人牙齿都打颤。
放学的路上,我像没有魂儿的躯壳一样向前平移,直到被一辆自行车挡住了去路……我抬起沉重的头,瞥了一眼,是同学小A,随后我又把视线移到了地上。
“这样走路是很危险的!
”他带着有些责备的口气提醒我,一只手藏在背后。
“哦,知道了……”我有气无力地回答道。
“……”
“怎么了?
”我抬头看他,他在背后弄着什么。
“这朵花送给你!
”他从背后迅速拿出了一朵喇叭花。
送花?
送给我?
“看你整天都心不在焉的……一次考砸了,又怎样呢?
下次努力就行了!
”他嘴边挂着微笑,鼓励着我。
我双手去接那朵小小又可爱的喇叭花,它上面沾满了晶莹的雪花。
它是塑料的,淡淡的紫色显得格外艳丽。
“谢谢!
”
“没什么。
就要期末考试了,要加油啊!
”他轻轻地笑着,笑得像那朵漂亮的喇叭花。
说完,他跨上自行车,又朝我挥了挥手,便离去了。
漫天都是大雪,给大地裹上了银装。
他的背影慢慢地消失在一片雪白中…………
谢谢你,小A,谢谢你对我的鼓励,我会珍藏这朵小花的,我对着他远去的方向心中默念着。
大雪依旧下着,在我的心底慢慢融化……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让我们给别人打打气,送给他们一朵“小花”,使他们——在生活十字街口迷路的人,重新找回自己的方向!
(六)附加题提示:
1、词类;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例句: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课外古诗词默写。
【模拟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pǔ)下发扬滋长。
B.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zhì)的热爱。
C.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yìn)。
D.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xiān)为人知的科学家:
邓稼先。
2、选出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磐石妇孺皆知杂乱无张眼花缭乱
B.赢弱孤力无援义愤填鹰珊珊来迟
C.怆痍一返既往截然不同迫不急待
D.剽悍当知无愧慷慨淋漓锋芒必露
3、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阴霾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着。
(阴霾:
本来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混浊的现象,这里是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
B.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抽搐:
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
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
C.使人想起: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晦暗:
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
D.(贝多芬)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含蓄:
这里是指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
4、在下列语句的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类身体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于一个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后一天所忍受的。
……即使有的体格,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A.完美旺盛忍受履行侵略B.完善充足接受履践侵略
C.完美旺盛忍受履践侵袭D.完善充足接受履行侵袭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B.仅就我个人来说,我对这次探险毫无悔意,因为它显示出英国人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并一如既往,能以坚忍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的精神。
C.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尊处优,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D.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马一抬头,就仿佛想要超出它那四足兽的地位。
二.用课文原句填空
6、
(1)当窗理云鬓,。
(2)未至,道渴而死。
,。
(3)口技艺人将深夜一家四口由睡至醒,继而啼哭吵闹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这时宾客的反应是:
,,,,。
(4)《木兰诗》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生活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名著阅读。
(1)了解名著的人物形象:
高尔基的《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有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外祖父,慈祥善良、热爱生活的外祖母,还有乐观纯朴的“”、执著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等。
(2)把握名著的故事情节: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鲁滨孙漂流记》,其实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第一部分写,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
8、下面是关于“0”的联想。
在你的眼里,“0”是什么?
请根据自己的想象,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例句:
“0”是一只空杯,等待你用创造的双手去斟满美酒;但对于有些意志消沉者,“0”又是一个绝望的陷阱,是他们滴滴悔恨的泪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附加题:
9、默写:
(1),落花时节又逢君。
(2),各领风骚数百年。
(3),影入平羌江水流。
(4)苍苍竹林寺,。
(5),野渡无人舟自横。
(6)赵师秀《约客》一诗,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诗人寂寞心情的诗句是:
,。
10、请你按要求填空: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3个名词:
3个动词:
1个代词:
1个形容词:
2组数量词:
五.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一狼洞其中(洞:
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隧道)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前:
上前)顾野有麦场(顾:
往旁边看)
C.其一犬坐于前。
(犬:
狗)目似瞑,意暇甚(意:
神情)
D.乃悟前狼假寐(乃:
才)恐前后受其敌。
(敌:
敌人)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B.知:
孰谓汝多知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以:
盖以诱敌以刀劈狼首
13、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A.“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为议论,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
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后一部分为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
C.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点明了文章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4、翻译下面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六.现代文阅读。
(一)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
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有刚刚踏进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
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少十来只。
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
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
这么一来,两拨斑羚的数量大致均衡了。
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
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
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
我吃了一惊,怎么,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去死吗?
这只半大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
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
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
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它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
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已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
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①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
心想:
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
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
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
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
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
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
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5、镰刀头羊是整个飞渡的组织者,从它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它具有哪些特点?
16、选文画横线句①和句②都提到了“彩虹”,请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7、选文第二段对第一对斑羚的成功飞渡作了很细致的描写,试体会一下其中动词的作用。
18、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去森林公园游玩,在乘缆车的途中,索道失控,缆车直坠深谷,在这个关键时刻,父母把孩子高高举起,当缆车撞击地面的时候,一车的人中生还的只有那个被举起的孩子。
这则故事和选文同样让人感动,让人惊心动魄,而其中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谈谈你的想法。
19、又是一年春草绿,那些跳过山涧得以生还的小斑羚们转眼长大了一岁,这天它们来到了让它们永生难忘的伤心崖上,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斑羚,你会跟这群消失在灿烂彩虹中的老斑羚们说些什么呢?
你会跟那只被你踩在蹄下的老斑羚说些什么呢?
(请用第一人称作答,力求感情真实自然)
(二)阅读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节选),完成后面的试题。
我慢慢知道,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无影无踪,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无为而无不有。
我喜欢听雨,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
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的希望。
大雨声使我壮怀激烈,威严和恐怖呼唤着豪情。
而突然的风声能使我的心一下子抽紧在一起,风声雨声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忧思中而又跃跃欲试。
我学着唱歌,所有的动人的歌曲似乎都带有一点感伤。
即使是进行曲、谐谑曲,当这个歌曲被你学会,装进你的头脑,当一切都时过境迁的时候,记忆中的进行曲不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温柔吗?
即使是最激越、最欢快的歌曲,一个人唱起来,不也有点寂寞吗?
一个真正的强者,一个真正激越着和欢快着的人,未必会唱很多的歌。
一个财源茂盛的大亨未必会去写企业家的报告文学。
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大约不会去做特型演员演革命领袖。
一个与自己的心上人过着团圆美满的夫妻生活、天长地久不分离、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人,大概也不会去谱写吟唱小夜曲。
①莫非,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
我喜欢听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它似乎用闲适并带几分粗犷的声音吐出了心中的块垒。
我喜欢听梅花大鼓《宝玉探晴雯》,绕来绕去的腔调十分含蓄,十分委婉,我总觉得用这样的曲子作背景音乐是最合适的。
河南坠子的调门与唱法则富有一种幽默感,听坠子就好像听一位热心的、大嗓门的、率真本色中流露着娇憨的小大姐的白话。
戏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
哦,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了。
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青年时代我开始接触西洋音乐了,《桑塔露琪亚》《我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老人河》,所有的西洋歌曲都澎湃着情潮,都拥有一种强健的欲望,哪怕这种欲望派生出许多悲伤和烦恼,哪怕是痛苦也痛苦得那样强劲。
很快地,我投身到苏联歌曲的海洋里去了。
《喀秋莎》和《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打头,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实、理想、执著的苏联歌曲掀起了我心头的波浪,点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奋飞的双翅。
苏联歌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运的一部分。
不管苏联的历史将会怎么样书写,我永远爱这些歌曲,包括歌颂斯大林的歌,它们意味着的与其说是苏联的政治和历史,不如说是我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音乐毕竟不是公文,当公文失效了的时候,音乐却会留存下来,脱离开一个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规定,脱离开那时的作曲家与听众给声音附加上去的种种具体目的和具体限制,成为永远的纪念和见证,成为永远可以温习的感情贮藏。
这样说,②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了,艺术的名字是“坚强”,是“恒久”,正像一首苏联歌曲所唱的那样,它是“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的。
说老实话,我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水准并不怎么样。
我不会演奏任何一样乐器,不会拿起五线谱视唱,不知道许多大音乐家的姓名与代表作。
但我确实喜爱音乐,能够沉浸在我所能够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获得,有所超越、排解、升华、了悟。
进入了声音的世界,我的身心如鱼得水。
莫扎特使我觉得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
柴可夫斯基给我以深沉、忧郁而又翩翩潇洒的美。
贝多芬则以他的严谨、雍容、博大、丰赡,使我五体投地得喘不过气来。
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如春潮,如月华,如鲜花灿烂,如水银泻地。
听了他的作品我会觉得自己更年轻,更聪明,更自信。
③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一种对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
听他们的作品,是我能够健康地活着、继续健康地活下去、战胜一切邪恶和干扰、工作下去、写作下去的保证和力量的源泉。
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也自有它的魅力。
周璇、邓丽君、韦唯,以及美国的约翰·丹佛、巴芭拉,德国的尼娜,苏联的布加乔娃,西班牙的胡里奥,都有打动我的地方。
我甚至于设想过,如果我当年不去搞写作,如果我去学唱通俗歌曲或者去学器乐或者去学作曲呢?
我相信,我会有一定的成就的。
并非由于我什么事都逞能,不是由于我声带条件特别好,只是由于我太热爱音乐,太愿意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了。
而经验告诉我,热爱,这已经是做好一件事的首要的保证了。
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吗?
20、在声音的世界里,孩提时代的作者喜欢哪些声音?
到了青年时代,作者的视野更为广阔,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有所变化,他又接触了哪些音乐呢?
2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③“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是如何理解的。
22、画线句①和②,作者先说“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然后又说“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这两者是否矛盾?
请简述理由。
23、这是一篇谈论音乐的文章,但是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音乐,而是由音乐生发到人生。
音乐和人生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联系文章内容谈谈。
。
七、作文。
24、请你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2)题目:
在中飞翔(风雨、爱的天空、书、音乐、名人世界、梦……)
要求:
①请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字,将题目补写完整;②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题答案】
一、
1、C
2、B
3、D
4、C
5、C
二、
6、
(1)对镜帖花黄
(2)弃其杖,化为邓林
(3)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三、
7、
(1)小茨冈好事情
(2)鲁滨孙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
8、略
四、
9、
(1)正是江南好风景
(2)江山代有才人出
(3)峨眉山月半轮秋
(4)杳杳钟声晚
(5)春潮带雨晚来急
(6)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语文期末 复习 模拟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