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
- 文档编号:23210516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77.26KB
呼和浩特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
《呼和浩特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和浩特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呼和浩特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
呼和浩特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1.(5分)(2019高三上·茂名月考)下面是司法部清理投诉监督平台工作机制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9分)
2.(6分)(2017高二下·巴彦淖尔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每逢春节便刷爆社交网络的返乡日记,道出的不仅仅是凋零的劳动力、解体的乡规民约、高昂的娶亲负担这些表面现象,浓郁的乡愁背后,实际上是当代中国人集体面临的现代化困境。
一篇又一篇的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残留的小农经济形态解体过程中的乡村巨变和个人蜕变。
而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文化的深层推力。
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习惯、性格特征、处事风格,而这些都可以在历史回溯中窥探其奥秘。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大地饱经沧桑战火,但没有像其他任何一个古文明发源地那样分崩离析。
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深深植根于寻常百姓家,得到代际传承。
中华文明能够躲过岁月的刀斧、能够抗击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其答案就在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中。
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农耕文明早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形成,人们逐水而居,春播秋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从肥沃的土地中收获上天的馈赠,过着与游牧民族饥饱不定、奔走疲惫的迁徙生涯截然不同的富足生活。
当农耕经济逐渐推广到整个中原大地,儒家文化也日渐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文化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充,并由上至下推行,深深渗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外化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从而演绎出数千年来稳健发展的人情百态。
所以说,天人合一,尊老敬上、友善勤劳、守旧谨慎、善恶报应、祖宗家法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观念,是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根本上都是由农耕经济形态决定的。
农耕经济形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存在样态,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也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国民性。
然而,社会意识观念必须适应社会存在,否则就会制约社会的经济发展。
当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农耕经济形态下的中国,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已经席卷着我们进入现代化社会。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适宜传统农耕经济形态的中华文明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而文化的滞后性必然导致这样的情形出现: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当代中国人不得不遭受从传统文化观念和生活样态中撕离出去的苦痛,在旧观念与新常态格格不入、新观念尚未形成确立之际,难免陷入传统性与现代性所构成的两难境地。
因此,如何审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锋,不仅关系个人的安身立命,更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
如果固守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样的“遗老”不仅难以在现代工商业活动中收获事业成功,也难以在新旧价值观念的现实冲突中求得心灵安宁。
如果全盘抛弃传统文明,生搬硬套西方国家在他们的传统文明基础上生发演绎的现代文明,那不啻于邯郸学步,会使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我们成为无根浮萍,随波逐流,沦为附庸。
所以,理性清晰地思考传统文化,慎思明辨地融入现代发展,做出恰当的判断和抉择,我们才有可能走出现代性与传统性交织而成的圈牢。
(摘编自2016年2月24日光明网《光明时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返乡日记记述的是村庄的沦落和个人的乡愁,但这种看似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背后,却有着文化的深层推力。
B.中华大地饱经风霜却没有分崩离析,是因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并代代相传。
C.中国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农耕经济形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的巨变宣告了小农经济形态的彻底瓦解。
D.农耕经济形态从根本上决定了友善勤劳、善恶报应、天人合一、守旧谨慎、祖宗家法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使中华文明躲过了岁月的刀斧、抗击了少数民族的金戈铁马,绵延发展了几千年。
B.儒家文化在汉武帝时期得到自上而下的推行,从此开始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并形成了稳健发展的人情百态。
C.浓浓的乡愁背后,是当代中国人集体性的现代化困境:
传统的中华文明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D.社会的意识观念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存在,不仅会对个人的安身立命造成阻碍,也会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形成制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文化的滞后,在现代化背景下演进的传统中华文明,让当代中国人陷入旧观念与新常态格格不入的两难境地。
B.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已制约了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
C.传统中国人的存在样态,传统中国人的处世风格,乃至传统中国人的国民性,归根到底都受制于农耕经济形态。
D.只有抛弃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才能在现代工商业活动中收获事业成功,并在新旧冲突中求得心灵安宁。
3.(10分)(2017·张家口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霍松林先生的教学与研究
2017年2月1日,霍松林先生在走过人生第97个春秋后,溘然长逝。
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教书70多年,仅在陕西师范大学执教就有半个多世纪。
一生平淡而又非凡。
先生教书首先从编写教材入手。
20世纪50年代初,高校中文科处于创业阶段,要求多开新课,用新观点教学。
但霍先生接手的三门新课之一的文艺学,既无教材,又无参考资料。
怎么办?
他开始搜集和阅读大量资料,力图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重新分析已有的理论。
几经补充修改,到1953年秋,终于完成了26万字的《文艺学概论》。
就这样,我国便有了最早的一部新型文艺理论教材。
霍先生讲课很有特点,他为本科生讲古文,诗、词,从来不看讲义,边背诵,边讲解,却一字不差。
跟别的老师只管讲解不同,霍先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严格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诗文名著、精读必要的古典名著,以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后,霍先生把订精力放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上。
到2015年,霍先生先后培养了20多名硕士和70余名博士。
他们走向全国各地,大都成为所在单位教学科研的骨干或学术带头人,学界称之为“霍家军”。
而他本人则被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
鉴于他几十年来为学校作出的杰出贡献,陕西师大于2014年为他颁发了“陕西师范大学杰出贡献奖”,奖金100万元。
但他随即用其设立了“霍松林国学奖学金”,以奖掖后辈。
霍先生有句名言:
“我的工作是教学,所谓研究,其实是备课。
”
霍先生曾在《“断代”的研究内容与非“断代”的研究方法》一方中强调,“断代”研究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
就研究唐诗说,不应割断它与唐以前、唐以后诗歌发展的联系,尤其不应忽视唐诗与今诗的关系。
霍先生经常引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的一句名言: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霍先生与弟子傅绍良合著的《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开辟了盛唐文学研究的新领域,给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霍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是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的。
他自己除撰有《文艺学概论》《文艺学简论》《诗的形象及其他》等著作之外,还整理了大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如校注《滹南诗话》《瓯北诗话》,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说注》《控文论名篇详注》《中国诗论史》,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古代诗文的研究实践当中,因而成就斐然。
我至今还记得,1982年霍先生主持召开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的情景。
当他在开幕致辞中说到“我们的这次全国性的唐诗讨论会,新中国成立以来是第一次,唐代以来也是第一次”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唐代以来的第一次”,此话气势非凡,振奋人心。
也是在这次会议上,程千帆先生给霍先生题写斋榜“唐音阁”,从此,“唐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霍先生晚年仍笔耕不辍,2001年,出版《唐音阁论文集》《唐音阁译诗集》《唐音阁诗词集》《唐音阁随笔集》等系列著作。
2010年霍先生90寿辰时,他亲自整理编撰的《霍松林选集》(十卷本)正式出版,集中体现了其学术成就。
“学海珠玑光简册,诗坛星月耀乾坤”,这是霍先生1982年献给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的诗句,今天用来概括先生的学术风范也十分恰当。
先生离开我们了,但“唐音”永存,他的著作将永远流传,光照千古。
(摘编自张新科《霍松林:
“唐音”永存》)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霍松林先生一生经历平淡而成就非凡,他教书生涯长达70多年,大多数的时间都在陕西师范大学度过,但他桃李满天下,且著作等身。
B.霍先生在学术上有创始之功。
20世纪50年代初,霍先生接手的中文学科文艺学新课,无教材、无参考资料,但他克服困难,编写了教材。
C.霍先生教学强调基础。
他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名篇、精读古典名著,而先生本人上课时更是对古文、诗、词边背边讲。
D.霍松林先生为培养人才倾尽心血,被同仁誉为“关西孔子”“海内儒宗”,他所教的学生被学界称为“霍家军”。
(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艺理论教材,26万字的《文艺学概论》就是由霍松林先生编写的,该教材力图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编写。
B.霍松林先生在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上致辞时说,我们这次唐诗讨论会在“唐代以来也是第一次”,这种非凡的气势使与会者深受鼓舞。
C.霍先生著述众多,除自己撰写以外,还整理了大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详注》《控文论名篇详注》《中国诗论史》等
D.1982年,在全国首届唐诗讨论会上,程千帆先生给霍松林先生题写斋榜“唐音阁”,使得“唐音”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E.奖掖后辈的“霍松林国学奖学金”资金来源于2014年霍先生被授予“陕西师范大学杰出贡献奖”时,得到的100万元人民币奖励。
(3)
霍松林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13分)(2016高二上·玉溪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谁的电话
何燕
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
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
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
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
来,我敬你。
”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
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
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
老葛也想大男人—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
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
”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
“哪有?
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
”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
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
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
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
“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
”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
“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
我儿子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
“谁的电话?
毛毛吗?
接吧!
”
主任一接通就说:
“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
”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
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
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
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
“我家小若的!
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
”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
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
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
“是婆娘的。
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
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
老葛看了一眼,没接。
“谁的电话?
小若吗?
接吧!
”主任说。
老葛摇晃着接电话:
“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
”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
“谁的电话呢?
”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
“讨债的,别接!
”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
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
“喂,这个月打一千!
”就挂了。
过后又发来一信息:
“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
“看到信息了吗?
打一千一!
”老葛气急地说:
“打错了!
”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
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
“讨债的,别接!
”
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
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
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
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
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期)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老葛活得极其不男人”,因为女儿学习开销大,而老葛为了孩子,不得不辛苦工作,不抽烟不喝酒,劳心劳肺,在别人眼中活得不像男人一样洒脱。
B.主任的儿子毛毛虽然成绩不够优秀,不懂事,实际上却是一个乐观向上、重亲情、有主见的青年。
C.小说构思精巧,描写了两个父亲中秋节喝酒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孩子们打来的电话,巧妙地将两个孩子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
D.从主任两次想掐掉儿子来电的举动看,主任对儿子极为不满,儿子不听他的话复读,却读一个职业技术学校,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
E.小说的结尾写老葛醉了,想和主任说说真心话,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
这样写,言简意丰,回味无穷。
(2)
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
(3)
有人说,小说的标题“谁的电话”应该改成“寄月饼”,你是否同意?
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5.(11分)(2017高三上·潍坊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大防,字微仲,其先汲郡人。
大防进士及第,调永寿令。
县无井,远汲于涧,大防行近境,得二泉,欲导而入县,地势高下,众疑无成理。
大防用《考工》水地置泉之法以准之,不旬日,果疏为渠,民赖之,号曰“吕公泉”。
迁著作佐郎、知青城县。
故时,圭田[注]粟入以大斗而出以公斗,获利三倍,民虽病不敢诉。
大防始均出纳以平其直,事转闻,诏立法禁。
青城外控汶川,与敌相接。
大防据要置逻,密为之防,禁山之樵采,以严障蔽。
韩绛镇蜀,称其有王佐才。
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丞,封汲郡公。
三年,吕公著告老,超拜大防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举修《神宗实录》。
大防见哲宗年益壮,日以进学为急,请敕讲读官取仁宗迩英御书解释上之,置于坐右。
又摭乾兴以来四十一事足以为劝戒者,分上下篇,标曰《仁祖圣学》,使人主有欣慕不足之意。
大防立朝挺挺,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凡八年,始终如一。
宣仁后崩,寻改永兴军。
未几,左正言上官均论其隳坏役法,右正言张商英、御史周秩、刘拯相继攻之,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
言者又以修《神宗实录》直书其事为诬诋,徙安州。
兄大忠自渭入对,哲宗询大防安否,且曰:
“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大忠泄其语于章惇,惇惧,绳之愈力。
绍圣四年,遂贬舒州团练副使,安置循州。
至虔州信丰而病,遂薨,年七十一,谥曰正愍。
大防身长七尺,眉目秀发,声音如钟。
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
每朝会,威仪翼如,神宗常目送之。
(选自《宋史·吕大防传》,有删节)
【注】圭田,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B.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C.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D.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权、夺在文中分别是指官职提升、暂时代理官职和削除官职。
B.告老,古代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致仕”、“下车”等。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
吕大防曾被封为汲郡公,故称之。
D.谥,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的封号。
吕大防为官清正,仕途遭忧,故谥“正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大防有经世致用之才。
他采用水地置泉之法,为永寿县百姓成功解决了汲水不便的问题。
B.吕大防有公正为民之心。
他主政青城时,改革旧弊,统一粟米出入的量具,还百姓以公平。
C.吕大防精心辅佐皇上。
他摘录乾兴以来四十一事,编成《仁祖圣学》一书,使哲宗自感不足。
D.吕大防为官有劣迹。
他曾经毁坏役法,还在主修《神宗实录》时直书其事,有污神宗圣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
②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6.(7分)(2019高三下·昆明月考)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
赵鼎①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
【注释】①起鼎:
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
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
“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
“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五、默写(共1题;共5分)
7.(5分)(2017高二下·潮南月考)补充句子
①屈原《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达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与于谦《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韩愈《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谈到谁是老师,谁是弟子,则大家共同嘲笑;而广大各行各业的人,即“________”不以彼此相识为耻。
③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六、语言运用(共4题;共10分)
8.(2分)(2017高二下·三明月考)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
①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康,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②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③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
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忏悔录,以作警示。
④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
《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
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⑤流金铄石,热浪滚滚。
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
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⑥晋商重信守约,一言九鼎,有诺必践,形成了义利并重的商业价值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对后世影响深远。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9.(2分)(2017高三上·赤峰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不仅让公民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还提供集合金融、工商、税收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来实现资源共享。
B.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D.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主人公拒绝平庸、追寻梦想的励志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0.(2分)(2016高一下·云南期末)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史料介绍,唐武宗跟前的名相李德裕,著有《柳次旧闻》《会昌一品集》等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对他的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正人如松柏,持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依附物不能起”却早有所闻。
A.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B.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C.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D.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11.(4分)(2015高二上·贵州期中)下面是两副打乱了次序的对联,一副是七字联,一副是十一字联。
请根据要求将它们重新组合起来。
莽莽红尘 盈盈绿水 五色艳争江郎梦
一枝春暖管城花 数息各分南北路 三篙频送往来人
①题毛笔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和浩特市 一下 学期 期中 联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