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家长学校工作计划.docx
- 文档编号:23205632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98KB
四年级家长学校工作计划.docx
《四年级家长学校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家长学校工作计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2015-2016学年度四年级家长学校
课
时
教
案
霍春丽2016-3-22
六年级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张海霞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家苏霍姆林所阐述的“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及其细致和复杂的工作”的教育理论,按照新《纲要》的教育理念和家长一起用心经营,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让孩子与老师、父母一起成长。
在班级与家庭的互动中培养孩子适应群体的必要能力;从各类亲子的活动中,加强父母与孩子间默契的培养与沟通。
促进孩子均衡发展。
二、情况分析:
我们四年级家长,其中在外地的家长占到44%。
另外由祖辈带大的孩子也占很大的比例,所以我们年级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差别。
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根据上学期末的家长问卷的情况来看,我们年级的家长对我们老师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除了“孩子喜欢老师的程度”这一项的满意率是99%以外,其他各个项目的满意率都是100%。
这一学期我们会在教育教学方面很下功夫,令家长满意。
三、工作目标:
1、贯彻落实《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不断完善班级的家长工作的管理体系。
通过班级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同步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实实在在地做好家庭教育的服务和指导工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建立班级家委会,使家长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以及对班级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四、具体措施:
执行并规范各类常规家长工作制度,拓展工作途径和渠道。
注意家长工作的“三性”即:
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多样性(形式多种多样)、服务性。
(1)每一次、每一种家长工作都要做到有目的、有准备,事先有计划,事后有回顾或反思,使我们的家长工作既富有科学性又富有艺术性,对家长有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切忌在家长工作中出现命令式、告状式、敷衍式、责怪式或任务式的现象。
以诚相待,真心沟通与交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
给家长留下:
亲和有理、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富有正义,有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教师形象。
(2)完善家校工作体系:
建立班级家委会,以班主任为组织者,家长为参与者的家长工作队伍。
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牵头和好家长的示范带头辐射作用。
(3)完善各类家园交流沟通的渠道,除了继续做好家访、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宣传橱窗等常规工作外。
努力健全家教现代信息网络,及时向家长宣传班级工作的最新动态和教育育新知识、新技能。
(4)确保家校联系畅通,不管是书面联系还是电话联系,教师要有随时联系到家长的电话,家长同时也有联系到老师的电话,做到有事及时联系,无事经常沟通。
(5)不放弃一个家庭,不放弃一个孩子,特别是体弱、顽皮、反应较慢的孩子和一些家庭困难的孩子,期初要对班中的孩子进行排队摸底,对原来就比较特殊的孩子和新近有家庭变故或其他原因造成特殊的孩子,进行登记和分析,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期末进行总结性分析,分析他们性格和能力是否得到良好的发展或有什么需要注意和引起警惕的地方。
确保他们同样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6)以活动促联系、促沟通。
继续丰富家长活动形式,开展亲子教育、家教知识专题讲座、家校节日联欢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家长感受新的教育理念。
营造社区、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具体安排:
四月份:
1、制定本学期家长工作的目标与具体内容。
2、根据情况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听取家长意见,宣传我校办班方针,讨论本学期家长工作计划。
3、开班上课或发放材料。
五月份:
1、召开第一次家委会
2、对班内特殊孩子进行家庭情况分析,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
五月份:
1、召开第二次家委会。
2、随访个别家长,听取家长对对我们各项工作的意见。
六月份:
1、召开期末家长会,向家长汇报情况。
2、评比好学员,撰写家教心得。
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
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他们抚养好,而且还要教育好。
在我国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
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
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只有正确履行父母的职责,才有可能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
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
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了。
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主要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
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
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
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
“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
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
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
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
”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家长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去想,去寻求答案。
3、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
我国传统家教中十分注意培养孩子“听话”、“顺从”,却从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
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概由父母决定,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这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
然而,自我抉择能力也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时,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要战胜自我。
我们常见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碰到困难,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而是立即代劳。
还有的家长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即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
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精神。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
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四、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
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
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不要打扰他的专心,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
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3、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
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4、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5、避免“过度教育”
所谓“过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子女管教过多,监督过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
事实上每个人的天赋和成长环境不同,实在无法处处都顶尖拔萃。
作为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当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丧而已,退而求其次,让他成为一个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乐人,实比让他成为一个压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
因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导他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其学习成绩逐步提高,让孩子从中体味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这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处世做人都极有好处。
实事求是,是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五、怎样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
现在很多家长有亮这样的感觉:
孩子上中学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甚至还和父母顶嘴;有什么事情也不爱和父母商量。
家长们觉得越来越难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两代人之间有了一层隔阂。
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强;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愿父母干涉他们的行为;内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诉家长等等。
要想获得两代人之间自然、亲密的关系,就需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沟通。
下面一些建议,可供家长们参考。
1、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
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
要达到这种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不可。
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散步、游玩等。
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谈话才能渐入佳境,至于平时连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的家长,就不要太期望孩子会与你畅所欲言了。
美国前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
“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他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
”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2、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沟通的意义绝不是“我有话要说”,更不是“大人说,小孩子听”。
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不喜欢和你在一起。
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谈话主题,也要考究语言方式。
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训”,而“多读书才能实现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当今儿童的语言特点,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话多不灵
孩子在学校听到的几乎全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教诲,一堂课接一堂课,天天如此。
回到家里,要是父母还是喋喋不休地教导,孩子当然会反感、会顶牛。
因此,建议父母的话要简练,准确,能带些风趣幽默更好。
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
要是家长的话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么,家长的话就成了没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4、多鼓励、少批评
这个社会因为人多,竞争也厉害,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也高。
这样,家长与子女的对话就难免批评多于鼓励,强调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与别的孩子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等待。
其实这一比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只有使孩子丧失处信,产生自卑和自弃感。
倒是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励上进心。
5家长需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因此,建议家长诸一点有关书刊,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利于为两供之间的沟通提供科学性的指导,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六、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
“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
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
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如何交给孩子成功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
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
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
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再次,耐心教导:
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
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
”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
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
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
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
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
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
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
家长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
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
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态度。
而青春期的孩子又是非常敏感的,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
比如,有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
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
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
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
她因此怨恨父母:
“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受。
”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
就是不好好读书!
就是要把你们的钱拿去花光!
”但她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
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子女。
结果,即推开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开。
父母与孩子虽天天相处一屋,心理却相隔很远。
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有的闭琐自己疏离家庭,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入手,看着自己亲手抚育、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
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
但很多父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双亲。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
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
如前面这个例子中,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毕竟我们做父母的也年崐少过),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
父母应该知道: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
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
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
各位家长应切记: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
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
因为他们再不是那个儿童期的孩子了。
对上面那个被同学前来邀请参加生日宴会的女儿,家长完全可以这样做:
先要肯定“社交”对于女儿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这不仅是因为同龄人能使孩子更开心、更快活;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于同龄人的交往中,来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
然后,再给孩子指出,时间安排上要适当,社交活动不可没有,但也不可占太多时间,毕竟读书学习是主要的。
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一定也会理解,这样不是很好吗?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
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
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
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
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
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
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吗?
下面的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
“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
”你的反应是什么?
1、不孝子孙!
妈妈这么辛苦,从小把你养大,你还
嫌讨厌,像话么?
2、你觉得,妈妈讲话很干扰你?
3、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还亏你讲得出口!
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烦?
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说说吗?
比如:
当你的孩子对你说:
“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体谅理解的反应应该是这样:
“也许老师是偏心了,你觉得不公平?
但我想,也许老师是没有看见别人说话。
再说,你讲话也是事实,批评你讲话这一点是没错的,是不?
这样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觉,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错的,孩子就会心服口服。
而不体谅理解的反应往往是:
“不要说老师偏心,你自己讲话难道是对的?
不要去管别人有没有讲话,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讲话?
你还好意思说老师偏心!
”。
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错了!
其实,这样你就否定了孩子的感觉,也否定了可能的事实。
结果孩子觉得连父母也不公平,不讲道理。
他被这样的负向情绪困扰,再不会去考虑自己有没有错,更加认定老师批评自己是不公平的。
二、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
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看这么一个镜头:
有一天,女儿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
家长开始想:
这孩子,又贪玩了。
继而是愤怒:
都什么时候了,人影子都不见!
不等她,我们先吃饭!
心里想:
她回来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顿不可!
晚饭后7点、8点,家长越来越焦虑:
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
越想越害怕,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
正在此时,门玲响了,母亲迫不及待地去开门,(接下来会怎么样?
大家想一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呢?
劈头一阵责骂:
“你死哪里去了?
!
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女儿试图解释,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倾听女儿的解释?
劈脸又是一个巴掌,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地哭起来。
这位家长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自己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爱。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
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
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
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
有一位父亲因一个偶尔的机会,得知自己的儿子对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惊:
此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儿子对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认为自己非常爱儿子。
从此,他改变了管教儿子的方法。
他不想让儿子像自己一样,直到长大成人,直到父亲临终才体会到父亲一直是爱自己的。
不过,许多家长相信孩子在事后,或长大了会知道父母当时、当年是“为了自己好”。
事情结果纵然如此,可是我们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当时的“对立情绪”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
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呢?
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
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
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110报案了!
“担心”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则是由“担心”而产生的。
直接地、坦诚地把自己的“担心感觉”告诉孩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家长学校 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