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高三化学期中复习题二.docx
- 文档编号:23200693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382.67KB
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高三化学期中复习题二.docx
《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高三化学期中复习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高三化学期中复习题二.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高三化学期中复习题二
2017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高三化学期中复习题
(二)
1.“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保持腊肉肉质鲜美,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B.为了防止食用鱿鱼变质,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存放
C.为了防止黄曲霉素对人体的危害,绝对不能食用霉变食物
D.为了防止摄入锌不足引起疾病,过量服用补锌药剂
2.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
2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3.常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都是( )
A.NaAlO2溶液中:
Cl﹣、HCO3﹣、K+、Ba2+
B.FeCl3溶液中:
K+、NH4+、Br﹣、SCN﹣
C.c(H+)/c(OH-)=1012的溶液中:
NH4+、NO3﹣、K+、Cl﹣
D.KMnO4的溶液中:
H+、SO42﹣、CH3CH2OH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铵明矾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2SO42-
+2Ba2++4OH-
2BaSO4↓+AlO2-
+2H2O
B.2Cu(IO3)2+24KI+12H2SO4
2CuI↓+13I2+12K2SO4+12H2O中,当1mol氧化剂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1mol
C.强碱溶液中,用次氯酸钠与Fe(OH)2反应是湿法制备高铁酸钠的最主要过程,可表示为:
3ClO-+2Fe(OH)2
2FeO42-
+3Cl-+H2O+4H+
D.将过量SO2通入少量氨水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2NH3·H2O
2NH4+
+SO32-
5.不小心使皮肤粘上了高锰酸钾,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乙二酸)稀溶液洗涤,黑斑可迅速褪去,其离子方程式为:
MnO4-+H2C2O4+H+→CO2↑+Mn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H2C2O4
B.该离子方程式右侧横线上的产物是OH-
C.10mol二氧化碳生成时,电子转移5mol
D.通常用H2SO4溶液而不用盐酸酸化KMnO4溶液
6.己知:
2Fe+3Br2=2FeBr3,Fe2+的还原性大于Br﹣.现有16.8g铁和0.3molBr2反应后加入水得到澄清溶液后,通入amolCl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a=0.1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1﹣
B.当a=0.45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C.若溶液中Br﹣有一半被氧化时,c(Fe3+):
c(Br﹣):
c(Cl﹣)﹣1:
1:
3
D.当0<a<0.15时,溶液中始终满足2c(Fe2+)+3c(Fe3+)+c(H)=c(C1﹣)+c(Br﹣)+c(OH﹣)
7.向含有Mn2+的酸性溶液中滴加过二硫酸钾(K2S2O8)溶液,发生如下反应(未配平,不考虑滴加后溶液体积变化):
Mn2++S2O82-+H2O→MnO4-+SO4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的pH降低
B.该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是Mn2+
C.有1mol还原剂参加反应时,转移4mol电子
D.检验Mn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紫红色消失
8.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
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
C.在稀溶液中:
H+(aq)+OH﹣(aq)═H2O(l)△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稀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
D.1molS完全燃烧放热297.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S+O2═SO2△H=﹣297.3kJ/mol
9.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知在25℃,105Pa时,1mol石墨和1mol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的放热分别是△H=﹣393.5kJ/mol和△H=﹣283kJ/mol,下列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C(石墨,s)+CO2(g)═2CO(g),△H=+172.5kJ/mol
B.1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放热504.0kJ
C.2C(石墨,s)+O2(g)═2CO(g),△H=﹣110.5kJ/mol
D.已知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则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放热
10.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R>W
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Y 11.短周期元素R、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X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W元素和Z元素同主族,且Z元素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Y是地壳中除氧外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与X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B.Y、R、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 Z>R>Y C.W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比Z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低 D.Y与W形成的化合物YW2的熔点高、硬度大 1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H=akJ•mol﹣1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a<0 B.当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c(CO)•c(H2O)时的温度为830℃ 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当v(H2)=v(H2O)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2B(g) zC(g)+2D(g),在2L的密闭容器中把4molA和2molB混合,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1.6molC,又测得反应速率v(D)=0.2mol·L–1·min–1。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4B.B的转化率是40% C.A的平衡浓度是1.4mol·L–1D.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的9/10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LCH3COONa溶液: c(Na+)>c(CH3COO﹣)>c(H+)>c(OH﹣) B、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增大和KW不变 C、一定温度下,pH=6的HCl溶液和pH=6的NH4Cl溶液中,c(H+)相等 D、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不变化 15.,对图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a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b电极移动 C.一段时间后,c电极区溶液的pH降低 D.一定时间内,向d电极区滴入黄色K3[Fe(CN)6]溶液,可能出现Fe3[Fe(CN)6]2蓝色沉淀 16.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2Na+2H2O=2NaOH+H2↑ 3NO2+H2O=NO+2HNO 均为水作氧化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B 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 Al2O3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能与盐酸反应 两种氧化物均为两性氧化物 C Cl2+2Br-=2Cl-+Br2 Zn+Cu2+=Zn2++Cu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D Cl2+2FeCl2=2FeCl3 I2+SO2+2H2O=H2SO4+2HI 均属离子反应 17.51.2克铜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O2、N2O4)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2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生成的盐为硝酸钠和亚硝酸钠,则氮的氧化物中的NO的物质的量为() A.0.2molB.0.3molC.0.4molD.0.5mol 18.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14N16O和,13C16O气体,下列对两容器中气体判断正确的是 A.质量相同B.分子数不同C.中子数相同D.质子数相同 19.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 的盐酸和 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V(甲): V(乙)=1: 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5.4g B.3.6g C.2.7g D.1.8g 20.将51.2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2mol/L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其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 ) A.0.2molB.0.6molC.0.8molD.1.0mol 21.如图是制取、净化并测量生成气体体积的装置示图。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下表所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液体) b(固体) c(液体) A. 稀盐酸 锌粒 浓硫酸。 K] B. 浓氨水 生石灰 浓硫酸 C. 饱和食盐水 电石 硫酸铜溶液[ D. 浓硫酸 Cu片 氢氧化钠溶液 22.分子式为C6H10O3并能使新制Cu(OH)2悬浊液溶解,继续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8种B.9种C.12种D.13种 23.下列实验中不能出现沉淀现象的是( ) A.NO2和SO2气体同时通入BaCl2溶液中 B.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C.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 D.SO2气体和过量NH3同时通入BaCl2溶液中 24.在防止禽流感疫情时,防疫部门使用了大量含氯类消毒剂,其中的一氯胺(NH2Cl)是一种长效缓释有机氯消毒剂,能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其杀菌能力是一般含氯消毒剂的4~5倍。 下列有关一氯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氯胺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一氯胺水解的产物为NH2OH(羟氨)和HCl C.一氯胺起消毒作用的物质与漂白粉起消毒作用的物质相同 D.一氯胺的摩尔质量为51.5 25.在100mL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0.6mol/L。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值为(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225mol/LB.0.30mol/LC.0.36mol/LD.0.45mol/L 26.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已知: 常温下,在溶液中Cu2+稳定,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 2Cu+═Cu2++Cu.大多数+1价铜的化合物是难溶物,如Cu2O、CuI、CuCl、CuH等. (1)在CuCl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KI溶液可能发生: a.2Cu2+++4I﹣═2CuI↓(白色)+I2 b.2Cu2++2Cl﹣+2I﹣═2CuCl↓(白色)+I2.为顺利观察到白色沉淀可以加入的最佳试剂是 B . A.SO2B.苯C.NaOH溶液D.乙醇 (2)一定条件下,在CuSO4中加入NH5反应生成氢化亚铜(CuH). ①已知NH5是离子化合物且所有原子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请写出NH5的电子式: ; ②写出CuH在过量稀盐酸中有气体生成的离子方程式: ; (3)纳米级Cu2O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学及光电化学性质,在太阳能电池、传感器、超导体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研究制备纳米氧化亚铜的方法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之一.方法一: 在新制Cu(OH)2浊液中滴入N2H4•H2O水溶液,蓝色沉淀逐渐转化为砖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①写出上述制备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 . 方法二: 以铜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已知: ①铜作阳极时,铜先被氧化生成Cu+,后Cu+继续氧化生成Cu2+;②在碱性溶液中CuCl浊液易转化为Cu2O. ②以Na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时需添加NaCl,其目的是 ,写出阳极反应方程式 . ③写出在碱性溶液中CuCl浊液转化为Cu2O的离子方程式 . ④这样制得的Cu2O中往往含有CuCl,请设计实验证明CuCl的存在 . 27.已知A、B、C、D、E五种元素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C为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且B、C原子中均有两个未成对电子.D、E为同周期元素且分别位于s区和d区.五种元素所有的s能级电子均为全充满.E的d能级电子数等于A、B、C最高能层的p能级电子数之和.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2)E常有+2,+3两种价态,画出E2+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 (3)自然界中,含A的钠盐是一种天然矿藏,其化学式写作Na2A4O7•10H2O,实际上它的结构单元是由两个H3AO3和两个[A(OH)4]﹣缩合而成的双六元环,应该写成Na2[A4O5(OH)4]•8H2O,其结构式如图1,它的阴离子可形成链状结构. ①A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②该阴离子由极性键和配位键构成,请在图1中用“→”标出其中的配位键.该阴离子通过 相互结合形成链状结构. ③已知H3AO3为一元弱酸,根据上述信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分析H3AO3为一元酸的原因(用元素符号表示) . (4)E2+离子在水溶液中以[E(H2O)6]2+形式存在,向含E2+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氨水,可生成更稳定的[E(NH3)6]2+离子,其原因是 .[E(NH3)6]2+的立体构型为 . (5)由元素B、D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2,写出该物质的电子式 ,若晶胞的长宽高分别为520pm、520pm和690pm,该晶体密度为 g/cm3(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图1图2 28.烟气中含有SO2等大量有害的物质,烟气除硫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石灰石法烟气除硫工艺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CaCO3(s) CO2(g)+CaO(s)△H=+178.2kJ/mol Ⅱ.SO2(g)+CaO(s) CaSO3(s)△H=﹣402kJ/mol Ⅲ.2CaSO3(s)+O2(g)+4H2O(I) 2[CaSO4•2H2O](s)△H=﹣234.2kJ/mol (1)试写出由石灰石、二氧化硫、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生石膏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反应Ⅱ为烟气除硫的关键,取相同用量的反应物在3种不同的容器中进行该反应,A容器保持恒温恒压,B容器保持恒温恒容,C容器保持恒容绝热,且初始时3个容器的容积和温度均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个容器中SO2的转化率的大小顺序: aA>aB>aC b.当A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c.A、B两个容器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 tA>tB d.当C容器内平衡常数不变时,说明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3)依据上述反应Ⅱ来除硫,将一定量的烟气压缩到一个20L的容器中,测得不同温度下,容器内SO2的质量(mg)如下表 0 20 40 60 80 100 120 T1 2100 1052 540 199 8.7 0.06 0.06 T2 2100 869 242 x x x x ①在T1温度下,计算20﹣40min内SO2的反应速率 mol/(L•min). ②若其它条件都相同,则T1 T2(填“>”、“<”或“=”,下同);x 0.06. ③在T2温度下,若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10L,则新平衡时SO2的浓度 原平衡时SO2的浓度(填“>”、“<”或“=”),理由是 . 29.(15分)实验室常用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图1所示: (1)若实验室选用A装置,由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制取乙烯,应该在此装置上作何改进即可完成该实验? ____。 (2)实验室可选用B装置,由氯化铵和碱石灰共热制取NH3。 若实验室仅有浓氨水与生石灰,可选用____装置来制取氨气,下列叙述与后者制取NH3的原理不相关的是_______。 A.浓氨水易挥发B.Ca(OH)2随温度上升溶解度降低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D.气态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请用两种方法制取氧气,可供选用的药品有: KClO3、H2O2、NaOH、MnO2。 若选择B装置,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若选择C装置,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 (4)若把“图1”中的“A装置”与“图2”相连,可用来制取下列气体中的______(填序号)。 ①H2②Cl2③CO2④NH3 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烧杯中应盛放_____溶液,为了获得较纯净的产物,应在A与“图2”间增加______装置。 30.二氧化硫是硫的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可以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由铜和浓硫酸制取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若要从A中的FeCl3溶液中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 蒸发、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过滤操作中有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填编号)。 A.酒精灯 B.烧瓶 C.漏斗 D.烧杯 E.玻璃棒F.坩埚 (3)根据以上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SO2与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①写出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有Fe2+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中蓝色溶液褪色,表明I-的还原性比SO2__________(填“强”或“弱”)。 (5)若C中所得溶液只有一种溶质且pH>7,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 (6)工业上通过煅烧黄铁矿产生SO2来进一步得到硫酸,已知煅烧1g FeS2产生7.1kJ热量,写出煅烧FeS2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答案 1.C 2.D 解析: 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结构为空间网状,存在硅氧四面体结构,硅处于中心,氧处于4个顶角所以A项错误;在SiO2晶体中,每6个Si和6个O形成一个12元环(最小环),所以D对,B、C都错误。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实际上第三册课本第一单元里面有结构图! 【点评】怎样理解SiO2的结构,可从晶体硅进行转化,晶体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只需将C原子换成Si原子即可,课本上有我直接拿来用,再将Si-Si键断开,加入氧即可,见: 但是若将题目中B、B、D三个选项前面分别加上“平均每个”,则本题的答案就又变了,这时就要应用均摊法了,由于每个Si原子被12个环所共用,每个O原子被6个环所共用,每个Si-O键被6个环所共用,则均摊之后在每个环上含有0.5个Si,1个O,2个Si-O键,此时则B、D错误,C正确了,也即在1molSiO2中含有4molSi-O键(这是我们经常考的)。 3.C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A.AlO2﹣促进HCO3﹣的电离; B.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络离子; C.c(H+)/c(OH-)=1012的溶液,溶液显酸性;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解: A.AlO2﹣促进HCO3﹣的电离生成沉淀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Fe3+、SCN﹣结合生成络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c(H+)/c(OH-)=1012的溶液,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酸性溶液中KMnO4、CH3CH2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4.B A.铵明矾中的离子与OH-离子反应生成NH3·H2O,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Cu(IO3)2是氧化剂,KI是还原剂,24molKI中有2molI-化合价不变,22molI-被氧化为I2,则1molCu(IO3)2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KI的物质的量为11mol,正确;C.在强碱性溶液中生成物中不可能有氢离子,错误;D.将过量SO2通入少量氨水中生成亚硫酸氢铵,错误。 答案选B。 5.D 6.C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n(Fe)= =0.3mol,n(Br2)=0.3mol,由反应2Fe+3Br2═2FeBr3可知,反应后Fe过量,在在溶液中进一步发生Fe+2Fe3+=3Fe2+,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0.3molFe2+和0.6molBr﹣,结合Fe2+的还原性大于Br﹣解答该题. 【解答】解: n(Fe)= =0.3mol,n(Br2)=0.3mol,由反应2Fe+3Br2═2FeBr3可知,反应后Fe过量,在在溶液中进一步发生Fe+2Fe3+=3Fe2+,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0.3molFe2+和0.6molBr﹣, A.当a=0.1时,氯气不足,因Fe2+的还原性大于Br﹣,只发生2Fe2++Cl2═2Fe3++2Cl﹣,反应后Fe2+还有剩余,故A正确; B.当a=0.45时,首先发生2Fe2++Cl2═2Fe3++2Cl﹣,此时Fe2+完全反应,消耗0.15molCl2,剩余0.3molCl2,进一步发生2Br﹣+Cl2═Br2+2Cl﹣,又知Br﹣为0.6mol,则二者恰好反应,所以总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故B正确; C.若溶液中Br﹣有一半被氧化时,首先发生2Fe2++Cl2═2Fe3++2Cl﹣,此时Fe2+完全反应,消耗0.15molCl2,又知Br﹣为0.6mol,Br﹣有一半被氧化,则反应0.3mol,由方程式2Br﹣+Cl2═Br2+2Cl﹣,可知消耗0.15molCl2,则共消耗0.3mol氯气,则c(Fe3+): c(Br﹣): c(Cl﹣)=0.3mol: 0.3mol=0.6mol=1: 1: 2,故C错误; D.当0<a<0.15时,氯气不足,溶液中存在Fe2+和Fe3+,由电荷守恒可知2c(Fe2+)+3c(Fe3+)+c(H+)=c(Cl﹣)+c(Br﹣)+c(OH﹣),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知识,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较大,注意根据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也是易错点,答题时注意体会. 7.A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有氢离子生成,反应后溶液的pH降低,A项正确;根据方程式中各元素化合价升降情况判断,该反应中起还原作用的是Mn2+,B项错误;若反应中有1mol还原剂Mn2+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为5mol,C项错误;该反应常用于检验溶液中Mn2+的存在,Mn2+被氧化后生成MnO4-,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D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枣庄市 台儿庄区 化学 期中 复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