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3192976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03.71KB
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
《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月考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生物月考试题
2019-2020年高一生物5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4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1、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A.RNA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多糖是遗传物质
3.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A.子代噬菌体DNA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
4.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
A.磷脂双分子层B.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连接D.碱基间的连接
5.组成核酸的单位“”它的全称是:
A.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B.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6.DNA分子中,稳定不变的是: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
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
7.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A≠C时,下列四个式子中,正确的应该是:
A.(A+T)/(G+C)=2B.(A+C)/(G+T)=1
C.(A+G)/(T+C)=2D.(G+C)/(A+T)=1
8.某个DNA分子中有腺嘌呤22%,在此DNA分子中胞嘧啶占:
A.22%B.44%C.28%D.78%
9.若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的A:
T:
C:
G=1:
4:
3:
6,那么其另一条链上同样的碱基比为:
A.4:
1:
6:
3B.1:
4:
3:
6C.6:
4:
1:
3D.3:
1:
6:
4
10.在DNA水解酶作用下初步水解DNA,可以获得:
A.磷酸,核糖,A、G、C、U四种碱基B.磷酸,脱氧核糖,A、T、C、G四种碱基
C.四种脱氧核苷酸D.四种核糖核苷酸
11.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下述那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
A.腺嘌呤与胸腺嘧啶B.鸟嘌呤与尿嘧啶C.鸟嘌呤与胸腺嘧啶D.腺嘌呤与尿嘧啶
12.如果用重氢标记一个细菌的DNA分子,然后把这个细菌放在不含重氢的培养基中培养,当细菌繁殖到第10代时,含重氢标记的细菌数量为:
A.1个B.2个C.2n-2个D.2n-1个
13.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从简单到复杂的结构层次是:
A.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DNAB.基因→DNA→脱氧核苷酸→染色体
C.脱氧核苷酸→基因→染色体→DNAD.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
14.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的23对染色体约含有3万---3.5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
A.基因是DNA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C.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D.基因只存在与染色体上
1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B.染色体和DNA均等分配
C.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均等分配
D.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分别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
16.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受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B.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伴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
D.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17.下图A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与②B.①与③
C.②与③D.②与④
18.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
A.1∶1 B.1∶2 C.2∶1 D.4∶1
19.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概述为:
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B.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20.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D.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与感病D.绵羊的长毛与细毛
22.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优点的是:
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的
C.豌豆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D.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
23.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雄配子数目相等B.雌配子:
雄配子=3:
1
C.雄配子:
雌配子=1:
1D.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
24.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表现型比为3:
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
1
C.F2基因型的比为1:
2:
1 D.测交后代比为1:
1
25.AaBb和aaBb两个亲本杂交,在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完全显性时,子一代表现型中新类型所占比例为:
A.1/2 B.1/4 C.3/8 D.1/8
26.一组杂交品种AaBb×aaBb,各对基因之间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F1有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种数为:
A.2,6B.4,9C.2,4D.4,6
27.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B.AabbC.AaBbD.aabb
28.下列属于纯合体的是:
A.AaBb B.AabbC.aaBb D.aaBB
29.下列关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性细胞中
C.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 D. 常染色体也存在于性细胞中
30.一对夫妇生了3个孩子,经测定这3个孩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AAXBXb,这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应是:
A.AAXBY×aaXBXbB.AaXbY×AaXBXbC.AaXBY×AaXBXbD.AaXbY×aaXBX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5题,每题5空,每空2分,共40分)
31.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1中的A图表示的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期。
此期细胞中有DNA分子个。
(2)图1中的B图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相当于图2中曲线段。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条。
图2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曲线是。
32.右图为某DNA分子片段的结构模式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填写各部分的中文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有人形象地将DNA的平面结构比喻为一架“梯子”,那么组成这架梯子“阶梯”的物质是⑤______,它的形成靠_________相连。
33.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
图中除深颜色代表的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的色觉都正常(用B和b表示)。
回答问题:
(1)图中Ⅱ代2号的基因型是_____ ____。
(2)图中Ⅲ代3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Ⅲ代2号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或____ _。
图中第Ⅳ代1号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_____ ______。
34.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
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
黄颖:
白颖=12:
3:
1。
已知黑颖(B)和黄颖(Y)为显性,只要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
回答下列问题:
(1)F2中黄颖占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__________。
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B(b)与Y(y)存在于________(非同源或同源)染色体上。
(2)F2中白颖的基因型是________,黄颖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F1基因型为_____。
xx年春学期中考高一生物文科答案
1—5DBACB6—10BBCAC11—15ABDCA16—20DCCAD21—25DDDBB26—30DDDBB
31.(每空2分,共10分)
(1)中12
(2)1~260~3
32.
(1)胸腺嘧啶 脱氧核糖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碱基对 氢键
33.
(1)XBXb
(2)XbY, XBXBXBXb1/4
34.
(1)3/4 非同源
(2)yybb 2 YyBb
2019-2020年高一生物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理解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自学中去领悟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通过观察DNA结构模型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探索求知、制作模型、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建议
重难点分析
1.DNA分子结构的重难点分析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本段内容的教学重点,它是DNA结构、DNA复制以及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分析有关DNA题目的重要依据。
(2)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本段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理解遗传学理论的知识基础;
②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具有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的特征,它是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特异性、物种稳定性本质的结构基础。
(3)利用教学课件进行碱基配对的模拟实验和由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构建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式图是另一教学难点,原因有二:
①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同;
②实验中涉及一些学生未接触的化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上有一定的难度。
2.DNA分子复制的重难点分析
(1)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本段内容的教学重点:
DNA分子复制是DNA的主要功能之一,它是细胞分裂知识的延续,是理解遗传意义的分子基础。
在细胞增殖周期的一定阶段,DNA发生精确复制,随之以染色体为单位将复制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保证遗传的稳定;同时它又是后面学习基因突变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基础,DNA复制过程中的差错导致遗传信息改变,使生物发生变异。
从进化角度看,DNA的不断变化发展,推动生物的进化。
(2)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是本段内容的教学难点: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保证了DNA的精确拷贝,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复制的精确性依赖于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都含有合成它互补链所必需的全部信息,所以DNA的两条母链均可作为模板合成子链,且母链与互补子链形成子代DNA,完成半保留复制。
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亲代DNA虽经多代复制,它的两条母链仍存于后代而不会消失,这是解答DNA复制有关计算的关键。
关于“DNA分子的结构”的分析
1.化学组成:
DNA分子是由很多个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脱氧核苷酸共分4种,见下图。
2.结构特点
DNA的空间结构即双螺旋结构有三个特点:
①从总体上看,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成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碱基在内侧。
③内部:
连接两条链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
A一定与T配对,C一定与G配对。
关于“DNA分子的特性”的分析
DNA分子具有三个特性:
多样性、特异性及稳定性。
①多样性:
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是指组成的DNA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总结为种碱基对的排列方式,例如,一个具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种。
而且不同的DNA分子其碱基对的数量也不尽相同,这样就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②特异性
不同的DNA分子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存在着差异,因此,每一个DNA分子的碱基对都有其特定的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排列顺序包含着特定的遗传信息,从而使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假设一个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有100个4种不同的碱基,它们的可能排列方式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那么这个“非常巨大的数字”是多少?
如下面的示意图,表示DNA分子的一条链由l00个脱氧核苷酸通过一定的化学健相互连接而成。
图中每一方框表示一个脱氧核苷酸。
已知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分别含有A、G、T、C四种碱基。
链中每一方框处都有可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中的任意一种,取其所含碱基代替,即有可能为A或G或T或C等四种排列方式。
根据乘法原理,由于方框均可重复选择4种碱基中的任何一种,因而100个方框中碱基的排列方式有:
种
即由100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就有种。
令,两边同时取对数,
则:
查反对数表可知:
,该数为61位数。
在这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可以有种。
也就是说这个DNA分子蕴藏了种遗传信息。
③稳定性:
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体现在:
一是分子骨架中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方式固定不变;二是每个DNA分子具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将易分解的含氮碱基排列在内侧;三是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严格不变。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能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有以下三点:
其一,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内侧,通过氢键形成的碱基对,使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稳固地并联起来。
其二,是碱基对之间纵向的相互作用力也进一步加固了DNA分子的稳定性。
各个碱基对之间的这种纵向的相互作用力叫做碱基堆积力,它是芳香族碱基π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现在普遍认为碱基堆积力是稳定DNA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
其三,双螺旋外侧负电荷的磷酸基团同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可以减少双链间的静电斥力,因而对DNA双螺旋结构也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关于“RNA的种类及分子结构”的分析
RNA分子是由A、G、C、U4种核苷酸连接而成的多核苷酸单链。
在细胞里,RNA由于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分为3种类型,它们的结构也有所不同。
①信使RNA(mRNA):
是单链结构,它是以DNA双链中的一条链为模板,在细胞核内合成,然后进入细胞质。
由于它传达了DNA上的遗传信息,所以叫做信使RNA。
②转运(或转移)RNA(tRNA):
这是分子量较小的RNA,它基本上也是单链,但是常常部分地扭曲成双链螺旋状,它的平面形状如三叶草(一种豆科植物)的叶。
(如右图),tRNA也是以DNA分子中的某些部分作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原则合成的。
在蛋白质合成的过程,tRNA起着搬运各种氨基酸的作用。
③核糖体RNA(rRNA):
也是单链结构,它也是以DNA分子中某些部分作为模板会成的。
rR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核糖体,是核糖体结构的一部分。
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几个关键问题
1.概念:
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条件:
4.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
5.特点:
半保留复制,即新形成的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条单链为原DNA分子的,一条为新形成的子链。
6.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G与C配对。
7.结果:
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DNA分子。
8.意义: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分子中各种碱基互补配对规律计算的总结
1.规律计算法
规律一:
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
规律二:
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即(A+G)/(T+C)=(A+C)/(T+G)=1
规律三:
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
(A+C)%=(T+G)%=50%
规律四:
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T)/(C+G)=a,(A+C)/(T+G)=b,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应分别为a和1/b。
规律五:
双链DNA中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即A+T(或C+G)=A+T(或C+G)。
2.图示直观法:
例:
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 )
(上海高考题)
A.a B.1/a C.1 D.1-1/a
解析:
画两条直线分别代表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将题设条件中碱基比的分母设为1,则(A+T)/(C+G)=a中,C+G=1,A+T=a,另一互补链②中T+A=a,G+C=1,即互补链中(A+T)/(C+G)=a。
3.代数计算法:
设上题中一条单链的各碱基数为,,,,另一条单链的各碱基数为,,,。
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则有:
,,,,因为一条链的(A+T)/(G+C)= ,
,即互补链中。
这些方法要靠自己在实验中去体会,并总结出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1)DNA分子的结构。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重要性。
(3)DNA分子的多样性。
(4)DNA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
(1)DNA分子的立体结构特点。
(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3.教学疑点
DNA分子中只能是A—T、C-G配对吗?
能不能A—C、G—T配对?
为什么?
4.解决办法
(1)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独特功能,把DNA的化学组成、立体结构和DNA的复制过程等重、难点知识编制成多媒体课件。
将这些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2)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配合适当的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4)通过单环化合物、双环化合物所占空间及碱基对之间氢键数的稳定性,来说明只能是A—T、C—G配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言:
我们经过学习,已经知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
我们来学习DNA的结构。
(二)教学过程
1.DNA的结构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模型,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为了理解DNA的结构,先来学习DNA的化学组成。
(1)DNA的化学组成
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看懂图6-4及银幕上出现的结构平面图,基本单位图。
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①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每个基本单位由哪三部分组成?
②组成DNA的碱基有哪几种?
脱氧核苷酸呢?
DNA的每一条链是如何组成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①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由一个脱氧苷糖、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
②组成DNA的碱基有四种:
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NA的每一条链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多脱氧核苷酸链。
(2)DNA分子的立体结构
出示DNA模型,学生阅书第8页,指着模型进解说过归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①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简要解释“反向”,一条链是55-35,另一条链是35-55,不宜过深)。
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教师对“氢键”要进行必要的解释)连接成碱基对,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A—T、G—C(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可见,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可在黑板上练习一道题以巩固互补配对原则)。
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后,由教师回答:
设问一:
碱基配对时,为什么嘌呤碱不与嘌呤碱或嘧啶碱不与嘧啶碱配对呢?
这是由于嘌呤碱是双环化合物(画出双环),占有空间大;嘧啶碱是单环化合物(画出单环),占有空间小。
而DNA分子的两条链的距离是固定的,只有双环化合物和单环化合物配对才合适。
设问二:
为什么只能是A—T、G—C,不能是A—C,G—T呢?
这是由于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G与C通过三个氢键相连,这样使DNA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A与T或G与C的摩尔数比例均为1:
1。
学生训练:
某生物细胞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18%,那么鸟嘌呤的分子数占( )
A.9% B.18% C.32% D.36%
答案:
C
(为巩固DNA立体结构的有关知识,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此时应让学生做《实验十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的材料及一些基本步骤可在上课前准备好,教师示范,控制好上课的时间)。
(3)DNA的特性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①稳定性:
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Pi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AN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
DNA分子中碱基相互配对的方式虽然不变,而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如一个最短的DNA分子大约有4000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种。
实际上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是成千上万的,其排列种类几乎是无限的,这就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
③特异性:
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DNA的化学组成,DNA的立体结构和DNA的特性。
组成DNA的碱基共有A、T、G、C四种,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也有4种。
每个DNA分子由二条多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DNA分子具有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
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4种脱氧核苷酸排列的特定顺序,包括特定的遗传信息。
每个DNA分子能够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三)课堂练习
1.课本10-11页三、四题。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A≠G时,双链DNA分子中,下列四个式子中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