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版.docx
- 文档编号:2319244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75.24KB
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版.docx
《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版
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那么
(2016版)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前言
《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那么》〔2016版〕是根据市政府所颁布《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在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绿色建筑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标准,并结合市城乡建设开展需求的根底上修订完成。
本导那么共分12章,其主要技术容包括:
总那么、术语、根本规定、设计文件要求、场地与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水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建筑电气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室装修设计。
本导那么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
市天府大道中段688号大源国际中心;邮政编码:
610093;联系:
0;:
sadi_jsfzb163.〕。
本导那么主编单位: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导那么参编单位:
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导那么主要起草人员:
涂舸郭艳贺刚民佩佩盛民
章一萍隗萍王家良王瑞廖楷余斌
邹秋生革非高波王曦付韵潮胡斌
杜毅威程永前源付雅艺何兵益明
祝书丰王继红高静王璟何昕白中奎
严君黎力
本导那么主要审查人员:
储兆佛小舟于忠黄平健方长健
方汝清钢波戎向阳罗于龙恩深
徐斌斌熊泽祝生黄志强徐小伟罗志强
田智华董靓国强熊咏涛
目次
1总那么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落实市政府《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的开展战略要求,促进建立完善绿色建筑区域性技术标准体系,规市绿色建筑设计,修订本技术导那么。
1.0.2本导那么适用于市域新建民用建筑绿色设计。
1.0.3建筑绿色设计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满足建筑功能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表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应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1.0.4建筑绿色设计应表达市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开展。
1.0.5建筑绿色设计除应符合本导那么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省、市现行有关标准。
1.0.6但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那么。
2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建筑绿色设计greendesignofcivilbuildings
在民用建筑设计中表达可持续开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根底上,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2.0.3建筑全寿命周期buildinglifecycle
建筑从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
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与构配件的加工制造,现场施工与安装,建筑的运行和维护,以与建筑最终的拆除与处置。
2.0.4被动措施passivetechniques
通过优化规划和建筑设计,直接利用、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来降低建筑的供暖、空调和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外环境性能,而采用的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措施。
2.0.5主动措施activetechniques
为提高室舒适度,实现室外环境性能,采用消耗能源的设备、技术措施。
2.0.6绿色建筑增量本钱incrementalcostofgreenbuilding
因实施绿色建筑理念和策略而产生的投资本钱增加值或减少值。
2.0.7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gy
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8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water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9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material
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展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10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material
对无法进展再利用的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生成另一种材料,实现屡次循环利用的材料。
2.0.11常用植物plantincommonuse
对本地气候和环境条件具有较好适应性且常被用于园林景观用途的植物。
2.0.12湿地wetland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
2.0.13透水地面permeableground
包括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透水混凝土和镂空面积大于或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
2.0.14人工景观水体用水waterforscenicenvironmentuse
用于营造城市人工景观水体和各种水景构筑物的用水总称。
2.0.15飘水率driftrateofwater
冷却塔出风口飘水量与冷却塔进塔冷却水量的比值。
2.0.16采光系数daylightfactor
在室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2.0.17自保温墙体材料selfthermalinsulationwallmaterial
具有良好热工性能,且构成的墙体主体符合建筑自保温墙体热工性能指标的墙体材料。
3基本规定
3.0.1建筑绿色设计必须符合市城市规划和项目选址的相关要求。
3.0.2建筑绿色设计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执行规划阶段制定的规划指标、落实相关建筑指标、实现预定的绿色建筑目标。
3.0.3建筑绿色设计应遵循地域性、高效性、自然性、健康性、经济性5个原那么:
1地域性原那么指建筑绿色设计应因地制宜地结合市的地理气候条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和人文特质,科学的借鉴传统建筑应对资源和环境的设计谋略,选择匹配的方法和技术;
2高效性原那么指建筑绿色设计应着力提高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减少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以与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和垃圾生成量;
3自然性原那么指强调在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原生态系统的保护,防止和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4健康性原那么指建筑绿色设计应通过对建筑室外环境营造和室环境调控,构建有益于人的生理舒适健康的建筑热、声、光和空气质量环境,以与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空间场所和气氛;
5经济性原那么指基于对建筑全寿命周期运行费用的估算,以与评估设计方案的投入和产出,建筑绿色设计应提出有利于本钱控制的、具有经济运营现实可操作性的优化方案。
进而根据具体项目的经济条件和要求选用技术措施,在优先采用被动式技术的前提下,实现主动式技术与被动式技术的相互补偿和协同运行。
3.0.4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燃气、电气与智能化、室设计、景观、经济等各专业应协同工作。
4设计文件要求
4.0.1项目方案设计投标文件应根据设计招标文件中的绿色建筑的目标要求,在设计文件中编设绿色建筑专篇。
4.0.2方案报批文件应含绿色设计专篇,其中应包括项目的绿色设计目标、采用的绿色设计手段、技术与投资估算等,并按照《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附录A的格式填写审查表。
4.0.3初步设计应根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方案报批文件中绿色设计专篇的审查意见进展设计。
初步设计说明中应含绿色设计专篇,并按照《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附录A的格式填写审查表。
4.0.4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含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述,分专业进展说明,并应注明对绿色建筑施工、调试与建筑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并按照《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技术要点》附录A的格式填写审查表。
4.0.5施工图设计审查阶段应进展绿色设计专项审查,由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绿色设计审查合格文件。
5场地与总平面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本章所指场地与总平面设计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设计的项目场地与总平面设计阶段。
5.1.2场地规划应符合《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不破坏自然水系、湿地、根本农田等保护区,且场地设计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控制要求。
5.1.3场地与总平面设计应考虑场地原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优化建筑布局。
5.1.4应对场地的生物资源进展调查,保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不砍伐、破坏场地树龄大于5年或树径大于10cm的具有一定生态价值树木,当确实不能防止时,应进展移栽。
5.1.5场地与总平面设计除应符合本导那么外,尚应符合国家、省与市现行有关法律、法规与其它标准。
5.2场地规划
5.2.1场地应无超标污染物排放,对场地污染源必须进展污染治理,达到相关标准后进展排放,总平面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用房,并满足当地规划部门要求。
5.2.2场地布局应满足建筑日照标准,同时应兼顾周边建筑的日照要求,不得影响周边建筑应达到的国家规要求的日照标准。
5.2.3建筑规划配置综合服务设施时,相关设施宜集中设置并与周边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共享。
5.2.4场地建设强度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和容积率应满足《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并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批准的设计条件。
5.2.5应合理规划场地雨水径流,制定雨洪保护规划与水土保持规划,进展场地雨洪控制。
宜采取措施加强雨水渗透补给地下水,或采取雨水收集与利用措施。
5.2.6场地种植设计应符合场地使用功能、绿化安全间距、绿化效果与绿化养护要求,地下室顶板上的集中绿地,覆土厚度不宜小于1.5m。
应对影响植物正常生产的栽植土壤条件进展改良。
种植设计中本地植物指数宜不低于70%。
5.3总平面交通
5.3.1场地交通系统规划应符合以下要求:
1机动车停车应满足节约用地的要求,应合理确定机动车停车位数并优先采用地下停车和立体停车方式,减少车辆通行对行人和环境的影响;
2应控制机动车室外停车数量比例。
在满足相关规划管理条例之外,住宅室外地面停车数量占总停车量的比例不宜超过10%;〔市中心城区居住建筑停车位应全部采用地下停车位〕;
3应合理布置自行车停车处,自行车停车距建筑出入口距离不宜超过150m。
宜在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周边布置自行车停车设施;
4停车场地应考虑生态设计,利用植物或遮阳棚等设施提高室外停车位遮荫率;
5停车设施与相关配套设施宜实现资源共享,对社会公众开放。
5.3.2场地慢行系统规划应符合以下要求:
1用地红线应设步行系统联系各功能空间,用地红线外宜建立联系主要公交站点、公共服务中心以与到周边功能区的便捷步行系统;
2步行系统设置应符合无障碍交通要求并应满足排水、防滑等要求;
3步行系统设计应结合绿化设计,采取绿化遮荫措施,提高步行道的舒适性;
4宜利用坡地或滨水区域设置具有休闲、健身、观景功能的公共步行系统。
5.4场地物理环境
5.4.1场地声环境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噪声敏感建筑物应远离噪声源;对固定噪声源,应采用适当的隔声、降噪措施和隔振措施;对交通干道的噪声,应采取设置声屏障或降噪路面等措施,并应符合相关规的退让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市 民用建筑 绿色 设计 技术 导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