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
- 文档编号:23177491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1.56KB
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
《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
音乐
年级:
四
任课教师:
刘杰
辛寨镇中心小学
2013年3月7日
辛寨镇中心小学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科目音乐第八册四年级班
全册教材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本上的八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读谱知识:
弱起小节、速度记号、跨小节的切分音。
3、认真完成课后的综合训练,通过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创作旋律、填写旋律的能力,并逐渐学会辨别三和弦的和谐与否。
4、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在上好欣赏课的同时,认真介绍民族乐器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要介绍世界著名音乐家莫所特和洗星海的生平事迹,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学生基本
情况分析
1、四年级之前的歌曲都是单声部歌曲,八册出现了三首二声部歌曲,唱二声部歌曲比较困难,两个声部分别唱效果都不错,而合在一起难协调统一,因此,要加强练习。
2、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每班还有四五个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者,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地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地唱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
3、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全册教
材分析
全册教
材分析
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共有八课,分别是《手挽手》、《跳起来》、《家乡美》、《水上的歌》、《童年的回忆》、《风景如画》、《校园里》、《理想》。
其中歌曲有《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我和提琴》、《跳吧,跳吧》、《杨柳青》、《大雁湖》、《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小溪流水响丁冬》、《茨黎花》、《校园多美好》、《冬夜静悄悄》、《种太阳》、《小纸船的梦》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的几首优秀的儿童节歌曲和外国出色的歌曲,并配以群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合唱等。
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欣赏有《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马刀舞》、《新疆舞曲》、《小步舞曲》、《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山》、《东方明珠》、《划龙船》、《水上音乐》、《船歌》、《彼得和狼》、《森林的歌声》、《荫中鸟》、《运动员进行曲》、《打字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另外本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教学措施
1、从行为习惯养成开始,养成他们良好的常规与音乐素养,如:
通过听音乐进教室,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课堂组织纪律。
2、在唱歌时,巩固呼吸不出声、不耸肩,逐步做到音色统一,获得自然而优美、明亮而圆润的童声。
注意吸气的方法,口形要正确,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发音,能按老师的手势,整齐的歌唱。
3、在教学中,通过各种乐器让学生了解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还要让学生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和换气记号。
4、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
5、多给学生一些视听结合的机会,都给学生提问思考的时间,让学。
教学进度
三月四月五月六月
一二单元三四单元五六单元七八单元
训练组或单元
教学
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措施
课时
1、学会课本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读谱知识:
弱起小节、速度记号、跨小节的切分音。
3、认真完成课后的综合训练,通过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创作旋律、填写旋律的能力,并逐渐学会辨别三和弦的和谐与否。
4、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训练组或单元
教学
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措施
课时
《手挽手
》
1、学会课本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读谱知识:
弱起小节、速度记号、跨小节的切分音。
3、认真完成课后的综合训练,通过练习逐渐提高学生的创作旋律、填写旋律的能力,并逐渐学会辨别三和弦的和谐与否。
4、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歌曲《拍手拍手》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
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歌曲为分节歌,由主题和副歌构成。
主歌部分包含两个平行乐句。
两句旋律均自上而下作和弦分解进行,在句末的八度上行跳进,使曲调显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
乐句的前半句是由两个四分音符在高音区形成的节奏性音调,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响亮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后半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唱出了他们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
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
?
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
此曲又由词作家晓光填词改编成歌曲。
歌中的歌词十分贴切的诠释了乐曲的内容。
音乐知识:
重音记号
认识重音记号“>”:
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谈话导入
4课时
训练组或单元
教学
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措施
课时
《跳起来
》
1、音乐与舞蹈原本是一家。
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
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3、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
1、《马刀舞曲》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1903~1978)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
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2、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小伙子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
这首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
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乐曲是三段体结构。
3、钢琴曲《小步舞曲》17至18世纪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卷帙浩繁、数量众多的作品中,不乏技巧精深、规模宏大的作品,但他也为自己的孩子们写了一些短小简易的、用羽管键琴(类似今天的钢琴,钢琴的前身)弹奏的乐曲,那就是《小步舞曲》。
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成为钢琴学生的启蒙教材。
4、歌曲《我和提琴》这是一首D大调挪威儿童歌曲。
3/8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
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重复,曲调轻盈跳跃。
第三、四两乐句旋律同样完全重复5、歌曲《跳吧,跳吧》这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
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创设情境
4课时
训练组或单元
教学
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措施
课时
《家乡美
》
《水上的歌》
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
《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歌曲《杨柳青》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
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歌曲《大雁湖》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
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
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
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
歌曲《小螺号》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
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4小节,曲调规整。
歌曲《划龙船》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
届时,龙船的龙头用彩球装扮,参赛者头扎布巾,身穿素衣,精神抖擞,挥桨如飞。
船头上还有一、两人边敲锣鼓、边唱歌,指挥划手划桨。
岸上观众则以鞭炮声、欢呼声为比赛者鼓劲。
这首民歌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热闹场面。
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由领唱高吭嘹亮的声音唱出跌宕起伏、节拍感很强、富有号召力的音调;和唱者则用句幅短小、节奏铿锵、音调上扬的歌声相应和,表现了激昂奋发的风貌。
谈话导入
4课时
4课时
训练组或单元
教学
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措施
课时
《童年的回忆
》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
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
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
普罗科菲耶夫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不少是为儿童们写作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独唱歌曲《丑小鸭》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
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
歌曲《白桦林好地方》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
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
《红蜻蜓》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
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
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谈话导入
4课时
训练组或单元
教学
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措施
课时
《风景如画》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
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1.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
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
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2.笛子独奏《荫中鸟》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
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
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
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
歌曲为二段体.4.歌曲《茨黎花》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
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一片真情。
歌曲为3/4拍、G羽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表达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创设情景
4课时
训练组或单元
教学
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措施
课时
《校园里
》
《理想》
1.有师生情的《冬夜静悄悄》;有教室里的《打字机》声声;有操场上的《运动员进行曲》;有描绘校园美景的《校园多美好》。
这些音乐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
2.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形变化,以表现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形象;在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1.《运动员进行曲》这是一首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铜管乐曲。
每当学生们排着队走向操场,运动员列队进入运动场,这首乐曲就会伴随着他们雄壮的步伐高高奏响;在颁奖的仪式中,有所建树的受奖者也会踏着轻快、豪迈的步子在乐曲声中走上领奖台接受褒奖。
2.管弦乐《打字机》打字机,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1908~1975)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打字机发出“嗒嗒嗒”的击键声以及换行的“叮”声,这促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以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写下了这首名为《打字机》的管弦乐曲。
?
乐曲为三段体(ABA)结构。
速度甚快。
3.歌曲《校园多美好》这是一首具有通俗歌曲风格的校园歌曲,4/4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每个乐段采用了起、承、转、合式的手法写成,曲调规整。
充满诗意的歌词配以跳动的节奏,形象地表现了一代莘莘学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谈话导入
4课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音乐 教学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