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直击中考章节精练十三内能解析板.docx
- 文档编号:23174807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233.47KB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直击中考章节精练十三内能解析板.docx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直击中考章节精练十三内能解析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直击中考章节精练十三内能解析板.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直击中考章节精练十三内能解析板
2020年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直击中考章节精练
——(十三)内能
一.选择题
1.(2019•呼伦贝尔)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大雪纷飞B.桂花飘香C.灰尘飞舞D.烟花绽放
【分析】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解答】解:
A、大雪纷飞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是看不见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桂花飘香是香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
C、灰尘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是看不见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烟花绽放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分子是看不见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分子和固体小颗粒的区别,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分子是看不见的。
2.(2019•日照)下列名句或短语,从物理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凝固过程吸热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子的运动导致“花气袭人”
【分析】
(1)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水凝固放热;
(3)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4)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
【解答】解:
A、破镜难圆,是由于分子之间的距离太大,引力太小无法合在一起,故A错误;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凝固过程放热,故B错误;
C、”扬汤止沸”的道理是:
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且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相对于空气是流动的),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液体温度降低,低于沸点,液体不能沸腾,起到止沸的效果;“釜底抽薪”道理是:
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如果不“抽薪”,水会一直沸腾,但水的温度不会上升,说明沸腾需要吸热,故C错误;
D、“花气袭人”是一种扩散现象,是香气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运动论,以及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
3.(2019•大连)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铁锤敲打铁钉,铁钉变热
B.饮料放冰箱里,饮料变凉
C.勺子放热汤里,勺子变热
D.嘴向手“哈气”,手变暖和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个:
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对照选项中的事例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
A、铁锤敲打铁钉,在打击的过程中,对铁钉做功,使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A符合题意;
B、饮料放冰箱里,饮料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合题意;
C、勺子放热汤里,勺子从热汤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合题意;
D、嘴向手“哈气”,手变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者是等效的,但其实质不同,前者是能量的转化,后者是能量的转移。
4.(2019•呼伦贝尔)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分析】
(1)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
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2)水分的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即蒸发吸热。
【解答】解:
A、炎热的夏天,在室内地面上洒水,水蒸发时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使人感到凉爽,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A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故B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或降低的温度少,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的应用,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了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属于中考热点问题。
5.(2019•滨州)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用同样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乙物质的沸点一定是40℃
B.0﹣6min甲比乙吸收的热量多
C.8﹣10min甲和乙继续吸热,虽然温度各自保持不变,但甲和乙的内能都不断增加
D.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分析】
(1)根据甲乙可能的状态分析;
(2)用同样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3)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变大;
(4)根据公式Q=cm△t分析比热容的大小。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甲和乙的末温保持不变,但可能处在熔化过程中,也可能处于沸腾过程中,此时的温度不一定是沸点,故A错误;
B、实验中用同样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则在0﹣6min内两物质吸收的热量都是相同的,故B错误;
C、8﹣10min甲和乙继续吸热,甲和乙的内能都不断增加,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0﹣6min内,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甲的温度变化快,且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根据Q=cm△t可知,甲的比热容小,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6.(2019•日照)如图,烧瓶内水上方存在着水蒸气,瓶口用软木塞塞住,用小打气筒缓慢向瓶内加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塞子跳起来,瓶内出现白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出现白雾,是因为瓶子外部温度低
B.出现白雾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
C.该实验能说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D.这个实验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分析】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对物体做功、热传递。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称为液化。
【解答】解:
A、瓶内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出现白雾是水蒸气放出热量发生液化产生的小水滴,是放热过程,故B错误;
C、瓶口塞子跳起来的过程中,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
D、实验中向瓶内充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气体对塞子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汽机是用燃料加热水,利用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图中实验不能展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方法(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液化知识,知道白雾是液态、知道其形成过程是本题的关键。
7.(2019•南通)下列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弯折铁丝发烫B.
臀部摩擦发热
C.
蒸汽顶起壶盖D.
压缩点燃棉花
【分析】生活中存在很多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的现象。
内燃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等等。
【解答】解:
A、弯折铁丝发烫,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臀部摩擦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烧水时蒸气把壶盖顶起,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C符合题意。
D、压缩空气引火,一是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正确理解生活中的能的转移和转化。
8.(2019•兰州)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
B.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
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
【分析】
(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2)任何物体都有内能。
(3)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
(4)物质吸热,内能变大。
【解答】解:
A、发生热传递是因为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所以内能少的物体的温度可能比内能多的物体的温度高,所以内能少的物体可以把热量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故A正确;
B、任何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不为零,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表示,故C错误;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知道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并能利用上述关系解释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9.(2019•阜新)小亮测得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是45℃和7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水的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分子运动剧烈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内能小
C.乙杯中水的热量一定比甲杯水的热量多
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少
【分析】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物质量和状态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能量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解答】解: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乙的温度比甲的高,所乙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甲杯中的剧烈,故A错误;
B、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物质量和状态有关,两杯水质量关系不知,无法判断内能关系,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不能比较热量的多少,故C错误;
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内能变小,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内能的理解,关键是要掌握: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物质量和状态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10.(2019•赤峰)“母亲节”到了,小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美食,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关于烹饪食物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C.拌菜时,要通过搅拌才能更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D.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
【分析】
(1)金属的物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2)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
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A错误;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故B错误;
C、拌凉菜能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炖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菜的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以烹饪食物为背景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
11.(2019•东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B.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
C.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D.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分析】
(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
一是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降低温度、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二是做功,对物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气体膨胀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3)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体积、体积和物质的量有关。
【解答】解:
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故A正确;
B、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燃烧,故B正确;
C、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因此单凭温度,不能判断内能一定大,故C错误;
D、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改变内能的方法的理解,是中招的热点,热学的难点,要注意区分。
12.(2019•福建)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
比热容/(J•kg﹣1•℃﹣1)
4.2×103
2.1×103
2.1×l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分析】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状态不变)比热相同,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
(2)由Q=cm△t可知: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的多;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
【解答】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也有的物质比热容相同,如煤油和冰,故A错误;
B、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其比热容是不同的,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也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因铝的比热容大,则根据Q=cm△t可知铝吸收的热量更多,故C正确;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根据Q=cm△t可知水升高的温度少,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热容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根据这个知识点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比较物理量大小关系时,可用相关的公式进行分析。
13.(2019•烟台)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
(1)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2)晶体熔化、凝固以及液体沸腾过程温度不变的特点;(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
A、在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的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若物体的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即发生热传递,也可能是由于其它物体对它做功造成的,故B错误;
C、对于同一物体来说,其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故C正确;
D、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内能增加,其也可能表现在体积的变化上,即不一定温度升高,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也进行了检测。
14.(2019•淄博)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
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
B.乙图:
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
C.丙图:
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丁图:
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分析】
(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小;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有能量转化,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汽化是从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是从气态变为液态;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
A、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由于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其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相类似,故A正确;
B、乙图中,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故B错误;
C、丙图中,上方的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可能是扩散现象,但也可能是重力的作用,故不能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C错误;
D、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而不分开,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也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了解液化现象,熟知扩散现象的实验,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等,可顺利解答此题。
15.(2019•自贡)下面实例采用做功方式使划横线物体之内能逐渐减小的是( )
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
B.水蒸气冲开水瓶塞子
C.电炉通电后,电阻丝逐渐变红
D.汽油机压缩冲程中燃料混合物的温度发生变化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其自身的内能会减小,温度降低。
【解答】解:
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使茶杯的内能增加,故A不合题意;
B、水蒸气冲开水瓶塞子,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则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故B符合题意;
C、电炉通电后,电阻丝逐渐变红,是通过电流做功使电阻丝的内能增加,故C不合题意;
D、汽油机压缩冲程中,压缩混合气体做功,使燃料混合物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D不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了解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能结合具体应用做出辨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019•广西)小明通过观察妈妈“煲汤”的过程联想到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煲汤”是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B.汤锅上方“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汤的温度越高香气越浓,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喝热汤时先要吹一吹,是利用蒸发吸热可以降温的道理
【分析】A、煲汤过程是汤吸收了燃料所放出的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该过程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B、“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汤锅中冒出的水蒸气在空气中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D、喝汤时候先吹一吹,吹的过程加快了汤表面空气的流速,使表面的汤蒸发速度加快,蒸发可以吸热。
【解答】解:
A、煲汤过程是汤吸收了燃料所放出的热量,汤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该过程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正确。
B、“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汤锅中冒出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汤温度越高香味越浓,说明扩散现象越明显,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喝汤时候先吹一吹,吹的过程加快了汤表面空气的流速,使表面的汤蒸发速度加快,蒸发吸热可以降温,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场景,考查了学生分子动理论以及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
17.(2019•绵阳)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
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分析】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解答】解:
如图,向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气体的压强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塞子从瓶口冲出,此时气体对塞子做功(即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
C。
【点评】这是课本上的一幅图,最近几年中考从课本插图入手,从插图考查物理知识,所以要重视课本。
18.(2019•威海)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分析】
(1)热量是过程量,就是说,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2)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
做功和热传递。
(3)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不是存在内能差;
(4)发生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解答】解:
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A错误;
B、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
C、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不是存在内能差,故C错误。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量、热传递的条件、及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理解,是中招的热点,热学的难点。
二.填空题
19.(2019•鄂尔多斯)小玲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用酒灯给初温20℃,质量100g的水加热7min,共消耗了
4×10﹣3kg酒精,此过程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若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30%被水吸收(假设水质量保持不变),则水的末温为 100 ℃;实验后小玲感叹到:
“70%的热量都被浪费了,还污染环境!
”为提高加热效率,请提出一条建议 保证足够的空气或加大燃料燃烧的面积等(合理即可) 。
(q酒精=3.0×107J/kg,c水=4.2×103J/(kg•℃),标准大气压环境)
【分析】
(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通过能量转化改变内能的,热传递是通过能量转移改变内能的;
(2)利用Q=mq可求酒精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再根据Q吸=cm(t﹣t0)求出水的末温;
(3)提高加热效率的方法有:
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少热量的损失。
【解答】解:
(1)酒精燃烧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的;
(2)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4×10﹣3kg×3×107J/kg=1.2×105J;
已知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30%被水吸收,
则由Q吸=cm△t可得:
30%×1.2×105J=4.2×103J/(kg•℃)×0.1kg×△t,
解得△t=85.7℃,
则t=△t+20℃=85.7℃+20℃=105.7℃,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水的末温为100℃;
(3)提高加热效率的方法有:
保证足够的空气;加大燃料燃烧的面积;减少炉体热损失;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等。
故答案为:
热传递;100;保证足够的空气或加大燃料燃烧的面积等(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热量的计算以及热机的效率,对公式的把握和运用是关键,只要读好题,总体来说本题难度不大。
在利用公式时,要注意每个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20.(2019•常德)有一个饮料包装盒,上面标明容量500mL,若饮料密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物理 二轮 复习 直击 章节 精练 十三 内能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