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docx
- 文档编号:2317426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52.91KB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docx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段烨著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结合ADDIE模型,为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提供必备的原理、模型、流程、方法、工具和案例。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ADDIE课程开发模式的全新升级。
本书依据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结合互联网时代培训行业的发展趋势,分别从分析、结构设计、内容开发、课程呈现与实施、科学评估,以及五大教学模式和互联网时代的培训技术等角度,全面阐释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核心技术。
基于构建主义的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重点在于CADDIE六个核心内容,第一章C(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高屋建瓴、理念先行,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为全书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架;第二章A(Analysis)分析——发现问题、明确任务,运用建构主义的“聚焦问题、任务驱动”,分析问题,确定任务,这是学习设计和课程开发的第一步;第三章D(Design)设计——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为课程进行系统性的结构设计;第四章D(Develop)开发——材料翔实、活动丰富,开发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五章I(Implement)实施——科学实施、精彩呈现,实施整个教学活动,重点在于AGC模式和SSCE模式的操作要点和流程,还有一个全新的三维九步模型;第六章E(Evaluate)评估——系统把控、落地生根,在传统的四级评估基础上,补充基于学员问题解决的“三阶五级”模型;第七章基于建构主义的五大教学模式;第八章移动互联网学习设计的新趋势,主要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PRM微课开发模型以及精品版权课程的开发。
CADDIE课程开发结构图
第一章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高屋建瓴、理念先行
从学习金字塔看学习设计,学习金字塔用数字形式形象阐述了一个结论:
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学习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也不同。
这是一种现代学习方法的理论。
学习效果保有率即学习者学习了两周过后,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
第一种情形:
老师采用单纯的讲授,学习者单向被动听课,学习效果保有率为5%;第二种情形:
学习者阅读,学习效果保有率为10%,比单纯听老师讲更有效;第三种情形:
视听结合,学习者既要听、又要看,视频结合讲解,学习效果保有率为20%;第四种情形:
示范,学习效果保有率为30%;第五种情形:
分组研讨,学习者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保有率为50%;第六种情形:
实践练习,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保有率为75%;第七种情形:
教授他人,学习者教授他人,学以致用,学习效果保有率为95%。
学习金字塔的启示就是教学方法对于学习的效果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一个好的教学方法需要一个先进的思想做指导,学习效率保有率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保有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这些方法采用的就是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以学员为中心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建构+建立+机构,主义=思想+原理+原则。
建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员建立一种有意义的结构,它包括三个要素:
老师引导、学员建构、有意义。
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总结提炼出以下要点:
1个目标、2个关键、3个转变、4个要素、5个原则。
Ø1个目标:
建构主义教学以学院完成有意义的建构作为培训的终极目标。
一切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培训都是谋财害命。
Ø2个关键:
学员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二者缺一不可。
Ø3个转变:
内容变问题、讲授变研讨、答案变共识。
教育部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Ø4个要素:
情景,建构主义需要设计一个情景,让大家一起更好地学习;经验,教学过程中会设计一些场景、运用一些方法工具,唤起学员的经验,共同学习;协作,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有限的,而协作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对话,对话是建构主义教学中,老师实施教学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
Ø5个原则:
平等,老师和学员是平等的,学员之间也是平等的;程序,教学过程要遵循流程并且结构化;强化,老师进行教学设计,让学员的建构不断强化,以确保建构的效果更好;精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开发,吸纳先进的思想、原理、方法、工具,不断地改良,不断地建构,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建构主义的“12345”这几项核心要素,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指导思想,ADDIE是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最常用的模型,接下来,就按照这个模型进行阐述。
第二章分析(Analysis)——发现问题、明确任务
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确定任务,明确学习目标,这是学习设计和课程开发首要进行的环节。
问题实际就是落差或差距,所谓落差就是现实状况和目标状况之间的差距,到达路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因此通常叫解决方案。
乔纳森按照内容和性质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良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非良构问题),所谓的良构问题是指A——现实状况清楚,B——目标状况明确,C——解决方案(到达路径)清楚,结构不良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种状况:
(1)A现实状况清楚,B目标状况不明确;
(2)A现实状况不清楚,B目标状况明确;(3)A现实状况不清楚,B目标状况也不明确;无论哪一种状况都会导致C解决方案不清晰。
培训前的问题收集,其实就是收集结构不良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运用培训或学习的手段解决,业内公认的培训能够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种——ASK,即A:
态度Attitude;S:
技能、技巧Skill;K:
知识Knowledge。
因此,培训能解决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就是态度、技能、知识方面结构不良的问题,那么结合差距,培训能够解决的其实就是知识的差距、态度的差距和技能的差距。
因此,问题的收集和整理就是围绕培训对象,发现他们存在的差距问题,根据这些差距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差距分析法包括岗位胜任力分析法、工作分析法绩效分析法。
Ø岗位胜任力分析法:
从岗位胜任力模型出发进行分析,为企业或组织的格格岗位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标准模型,然后根据这套模型招募、选拔、培养人才。
开发设计这样的课程系统耗时长,成本大,目前使用这种方法的并不多。
Ø工作分析法:
指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学习者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分析、诊断、提炼,归纳出一些重要指标,将此作为工作者发展的标准,找到工作者和岗位标准的差距,从而设计课程。
这是课程开发中一种常见的方法。
Ø绩效分析法:
全程为绩效差距分析法,从绩效的角度,分析出差距,找到其中的问题,从而确定课题。
这是最近几年业内新兴的一种分析方法。
关键任务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关键任务,梳理出岗位素质的基本要求、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绩效的差距所在。
关键任务分析法是目前业内逐渐运用的分析法,关键任务分析法的核心工具是“关键行为事件法”,如果把行为事件当做一个任务,那就和前面几种分析方法一样了,所以关键任务分析法其实就是各种差距分析的共同点。
关键任务分析法就是从关键任务开始,分解任务,发现差距,进行课程设计,首先确定具体的任务,将任务进行分解,最后找到完成各个子任务的差距。
基于关键任务的需求调研,第一步初步确定任务,第二步实施调研,第三步确定内容。
基于任务的三种调研思路,根据任务的性质,把任务分为三种类型:
具体任务、抽象任务、负责任务。
(1)具体任务的调研及设计思路:
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任务,就以任务的推进为思路设计调研,明确一个具体的任务,根据完成任务的先后顺序,设计问题,进行调研。
直接的线索就是时间,针对具体的任务,按照任务推进的方式进行设计,是企业内部开发课程最常用的方式。
具体的任务主要是依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将工作经验科学地归纳总结,就可以提炼出具体的环节、步骤、流程、要素,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找到其中的差距。
(2)抽象任务的调研及设计思路:
抽象任务的调研,需要按照任务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规律进行问题的设计。
抽象任务的调研设计,通常是将任务分解成各个模块,然后针对模块设计问题,进行调研。
对任务进行模块化,需要专业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构,然后依据其内在的规律进行排列,再针对各个具体的模块设计问题,进行调研。
(3)复杂任务的调研及设计思路:
复杂任务包含的内容更多更广,可能是由两个具体任务、多个抽象任务或多个抽象任务与和多个具体任务组成。
需要根据多个维度、多角度进行内容的设计,做到科学的调研。
综合设计最常见的就是,具体任务和抽象任务相结合,时间顺序和单元模块相统一。
总结一下设计调研内容的三种死了:
具体任务按照时间的方式,抽象任务按照内在的规律,复杂任务按照综合的设计。
常用的调研方法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访谈法,这些都是常规的调研方法,结合关键任务介绍一种新的收集问题的方法——案例收集法。
案例收集法是基于关键任务,按照关键行为事件的思路收集学习者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典型案例的一种调研方法。
案例收集法的优点是源于生活,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具体的案例,通过整理加工,提炼成具体的任务,既能激发学习者的参与性,又能真正解决学习者的问题。
案例收集法是基于关键任务的一种配套调研工具,为任务的确定和内容的设置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
案例分析法在内训中最大的挑战是学员不提供案例。
为了便于课程开发的采用,最好将案例按照企业的性质进行分类,形成行业案例储备库。
最后强调的是,无论按照哪种思路和方法收集起来的问题和案例都需要加工、整理,进而开发。
问题收集完毕,就要对问题进行加工、整理,其方向就是围绕任务进行。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员为中心、问题为中心和任务为中心,当围绕学员收集完问题后,就要聚焦任务了。
基于关键任务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就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工作中存在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一些任务为中心,进行设计、开发并实施教学的一种思路和模型。
确定任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问题中心和任务中心教学法最典型的特征。
基于关键任务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就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工作中存在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一些任务为中心,进行设计、开发并实施教学的一种思路和模型。
这里的任务有三种含义:
第一种完全真实的任务,第二种仿真的任务,第三种关键任务。
确定任务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思路:
科学的理论,丰富的经验,专业的调研。
三者是相互关联和交织的,在课程开发的任务确定环节,三者是综合运用的。
基于关键任务的课程设计,相对于其他的课程设计思路,有以下两个特点:
聚焦结构不良的问题,任务的明确性。
设计完整的关键任务,就是将各种结构不良的问题按照某种规律,加工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这个完整的任务要包括学习者面临的相关问题,问题和任务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和任务的关注点不一样,问题只是提出了问题的所在,用问题的方式能引起注意和思考,而任务比问题更具体,更能揭示主要内容,任务其实已经包含了解决方案。
问题变成了任务,课题就非常明确了,主题确定之后,就需要设计规范的课题名称了。
基于任务的课程开发,标题的基本要求是“对象+内容”的模式,即“人和事,什么人完成什么任务”,任务要聚焦。
课程名称不能太长,通常不要超过七个字;名称不能太虚,太虚了大家不知道具体要讲什么;名称不能太极端。
好名称的设计思路包括:
聚焦内容,内容制胜;比喻和比拟的方式,形象化的物体来比喻和比拟;提炼为数字,将核心内容提炼成数字;英文字母简称;综合型,数字+内容,数字+比喻,数字+英文字母。
将一门课程归纳为一个具体的任务后,下一步就是制定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就是通过完成这个任务,解决具体问题,最终让学员达成一定结果。
其中教学目标是从老师或培训师的角度预计课程需要达到的效果,而学习目标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希望能够学到某些具体的内容,包括知识的扩充、态度的转变和技能的提升。
目标制定过程中常见的三个问题:
不够具体,目标大而空;不够量化;目标太大,缺乏可能性。
在目标制定过程中,需要符合通常的目标管理“SMART”原则,尤其是围绕知识、态度、技能三方面进行,通常课程目标的模式为“动词+名词”。
任务确定了,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就要为完成任务、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构主义 学习 设计 课程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