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173640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11.40KB
浙江省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浙江省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普通高中届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2014.04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剽悍(piāo)好莱坞(wù)潜力股(qiǎn)
B.朴刀(pǔ)畏葸(xǐ)供销社(gòng)入场券(quàn)
C.反刍(zhōu)道行(héng)盖然性(gài)瓦楞纸(léng)
D.髌骨(bìn)画片(piàn)揩油(kāi)重创(chuā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晃神,一转眼,我们就这样垂垂老去。
雨淋过天气,疲倦的人心,记忆里的童话早已慢慢地融化。
跟着时间走,忘了自己的来路,散了自己的执意。
B.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就证明,反对“四风”、把八项规定变成“铁八条”,关键正在于从小处抓严、抓实。
因此,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也须及时检视细枝未节,防范小积弊拖成大问题。
C.过去三年,直播前绝对保密的短片,现场提问嘉宾举起的哭脸牌,问政嘉宾接踵而至的麻辣点评和市民代表随手按动的表诀器,让不少官员坐立不安。
D.惟其如此,方能让人们真切体悟到真善美就在身边,逐步涵养传递爱与善的自觉,激发见贤思齐、明德惟磬的正能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住房问题牵扯面广,如何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如何看待住房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等都是需要破解的方向性问题。
B.该镇距县城不远不近,没有优势,没有特色,再怎么想发展,面临的局面却总是让人不尴不尬,无论是目标招商还是外出引资,总是底气不足。
C.由于发生了那件事以后,我变得乐观了许多,也坚强了许多,因为它告诉我:
只要你迎难而上,毫不气馁,再大的困难也会向你低头。
D.其实文学有“公约数”,大家都关心人类及人性的问题,尽管类型文学和纯文学在现形态上判若云泥,但在描写人性的方面其实是一样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山的北方,那带着草原和马奶酒的腥烈以摧毁山川的震撼响彻苍穹,山挺起了脊梁。
B.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努力,坚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大方向,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加强互信、合作、对话,推动着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C.央视评论员钮文新认为,余额宝严重干扰利率市场,严重干扰市场流动性,严重拉高实业企业融资资本,从而加剧了金融和实业之间的恶性循环。
D.推开雕花的阁楼木窗,就看见高高低低的青山、白墙黑瓦的古民居和房檐下大大小小的燕巢,让人叹为观止。
5.请你参照选修课《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浅深》的宣传介绍,为另一门选修课《新闻故事背后的探讨》写几句介绍性文字,要求语言精炼。
(3分)
《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浅深》:
欣赏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感知巧妙灵活的表现形式,了解博大精深的作品内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新闻故事背后的探讨》:
6.依次填入下面的空格处:
(填序号,4分)
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
它们那天然的野趣,,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
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
每隔一段日子。
我就要渡湘江而西,。
①毕竟仍是书院的那一方清池②当然也引人注目流连
③去它的身边小坐④自然更愿一塘春水或秋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
7.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给漫画你写一个合适的题目(不能以“无题”为题目),并指出漫画的寓意。
(5分)
题目:
寓意: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荀子和韩非子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在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二者却分道扬镳,荀子对“好利”做出了“恶”的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是对“好利”进行事实描述,不做价值评价。
荀子的人性论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他把人的自然欲求看作人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并将这种欲求归纳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
同时,荀子对其社会危害做了详细描述: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荀子·性恶》)在荀子看来,人的好利之心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导致争斗与社会动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恶”。
由此,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荀子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最终对人性做了“恶”的价值判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韩非子继承了荀子以利欲为人之本性的观点,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因此,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
但是,与荀子直接将人性的“好利恶害”界定为“恶”不同,韩非子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
对于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韩非子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不作道德评价,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表现出价值中立的立场。
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荀子与韩非子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处理方式。
荀子提出“逆性”的观点,主张对人性加以改造,“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要通过“礼义”、“法度”,对人的自利本性进行“正之”、“导之”。
在人性由恶向善的“逆性”的过程中,荀子特别强调人为即“伪”的作用,他提出了“化性起伪”的观点,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道德修养与践行,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
面对不变的人性,韩非子提出了“顺性因情”的主张。
既然人性自利是人的自然本性,又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那么就只能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
进行赏罚、制定政策、严肃法纪必须以人的自利本性为依据,要因循它,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荀韩二人对人性的阐释都是着眼于为他们的治国理念寻找最有力的人性论支持。
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礼治”的治国体系,而韩非子则在性私论基础上找到了“法治”的治国之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8.下列关于人性“好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韩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两人在对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荀子做出的是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进行了事实描述。
B.荀子主张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对人性作的价值判断。
C.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主张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这种观点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
D.韩非子以一种中立的态度分析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这是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主张通过“礼义”、“法度”,对人性加以改造,这是一种将人性由恶向善引导的“逆性”观点。
B.韩非子在分析人性的时候,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
C.在人性处理方式上,荀子与韩非子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韩非子认为,人性是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的。
D.韩非子“顺性因情”的主张,强调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10.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展开具体分析的?
请简要回答。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村庄祭
刘汉斌
人一到三十岁,莫名就喜欢上了怀念,怀念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我常常会禁不住想起
炊烟、泉水、柴垛、梯田、沟壑、草以及粮食,还有在村庄里繁衍生息的生灵们。
它们就像
是先前藏匿于多处角落里的一些碎片,将它们收拢,复原,却是我的村庄。
怀念于我,就像生命中的盐,而封存于记忆中的村庄,就是一块永不磨灭的盐雕。
逝去
的时间塑造了记忆,未来的时间将要消磨掉我的全部记忆,还有生命。
我再回到村庄里的时候,村庄已是面目全非。
等待着我出生,陪伴着我长大,等我长到
狂妄的年龄并决意离开的那个村庄,仿佛已经完成了它留存于世间的使命。
坍塌的半截老墙是我的村庄存在过的证据,也是我的村庄正在消失的标志,高大的瓦房,院墙、窑洞都坍塌了,散落了一地的木头、砖瓦和泥土,野草从下面钻出来,泥土就沉积下去了,野草就高过了破败的砖瓦和腐朽的木头。
看到满目疮痍的村庄,我才坚信,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上,不会有永恒的村庄,不会有永恒的植物,更不会有永恒的人。
只有大地才是永恒的,它无欲无求,既能享受大地上的所有欢乐、旺盛和沸腾,也能承受大地上所有的忧伤、寂静与苍凉。
我的根植于大地的村庄此刻正在像享受着它曾经的烟火旺盛一样承受着它隐身草木之
中悄然的衰败。
一座村庄,从茂密的草丛里低矮下去,就永远地消失了。
而先前藏匿于土壤中的千年种子和没有放开来生长过的植物的根系,伺机扎根于村庄扎根过的土壤中,在村庄腐朽了的根系上站立起来,成为这片土地上新的子民。
灰条、鸡冠草、甘草、车前草,芨芨草,蒲公英,茵陈,冰草,秦艽,刺蓬、骆驼蓬以
及一些不知名的野草杂居而生,覆盖了村庄,覆盖了我自出生以来的所有忧伤和欢乐,我用泪水浇灌过的村庄的根系业已腐朽,而我依然禁不住将泪水复又洒在这片土地上,浇灌了恣意生长着的野草,任凭它们蔓延,掩盖了我的村庄,荒芜了土地。
村庄已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村庄了,记忆中的村庄,青堂瓦舍,窑洞林立,黄土筑造的
院墙拔地而起,气势恢弘,我们用黄土将自己圈起来,黄土筑造的庄院便因为人在里面而显得生机盎然,树木围着庄院而生,四通八达的道路联络着庄院,路边上镶满着杂生的草,村庄里的每一条路上,都有我成长的脚印,通往每一处院落的路上,都洒满了儿时无尽的欢笑或泪水以及成长中的烦忧和喜悦。
过去的一切,被迫不及待破土而出的野草覆盖了,已找不到踪迹,草木毫不留情却又合情合理地覆盖了往昔的一切。
在茂密的荒草滩上,固守着村庄的几户人家,七零八落地散布着,被四处蔓延的野草逼
到了荒草滩的边缘上,他们之间仿佛好就都不用道路来联络了。
庄院与庄院之间的路,被野草覆盖了,野草仍在蔓延,向着留守的年迈的老人的老房子蔓延,向着大门上那一把生锈了的铁锁蔓延,野草漫过了道路,漫过了窑洞,就连粗壮的树干上也挂满了牵牛子的茎蔓,庄院的院墙上爬满着毛茸茸的苔藓,蒿草高过了院墙,伸出枝叶,遮蔽了庄院的生机。
这里的所有植物正在尽情的生长,发挥着植物自由生长的天性,最大限度地挥霍着这片土地的肥力,矮下去的村庄,隐匿于草木之间,化为了土壤。
村庄里残存的断壁残垣已不足以完全呈现昔日村庄的面貌,几处散落的庄院也阻止不
了一个村庄的衰败。
不必去村庄里寻找可以勾起回忆的事物,不如在记忆中寻找村庄。
我的村庄正在消失,消失在它曾扎根的土地上,被一茬又一茬的植物掩盖着,这便是
大地用自己的方式对逝去的村庄的隆重祭祀。
我已经不在村庄里,而村庄却一直在我的心里。
11.文章开头写了什么内容?
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1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3.文中的野草具有什么特性?
作者为什么要写野草?
(3分)
1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分)
15.作者记忆中的村庄为什么正在消失?
请简要探究。
(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完成16-20题。
(19分)
文明王皇后,讳元姬,东海郯人也。
父肃,魏中领军、兰陵侯。
后年八岁,诵《诗》《论》,尤善丧服。
苟有文义,目所一见,必贯于心。
年九岁,遇母
疾,扶侍不舍左右,衣不解带者久之。
每先意候指,动中所适,由是父母令摄家事,每尽其理。
祖郎甚爱异之,曰:
“兴吾家者,必此女也,惜不为男矣!
”年十二,郎薨。
后哀戚哭泣,发于自然,其父益加敬异。
既笄,归于文帝,生武帝及辽东悼王定国、齐献王攸、城阳哀王兆、广汉殇王广德、京
兆公主。
后事舅姑尽妇道,谦冲接下,嫔御有序。
及居父丧,身不胜衣,言与泪俱。
时钟会以才能见任,后每言于帝曰:
“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会后果反。
武帝受禅,尊为皇太后,宫曰崇化。
初置宫卿,重选其职,以太常诸葛绪为卫尉,太仆刘原为太仆,宗正曹楷为少府。
后虽处尊位不忘素业躬执纺绩器服无文御浣濯之衣食不参味而敦睦九族垂心万物言必典礼浸润不行。
帝以后母羊氏未崇谥号,泰始三年下诏曰:
“昔汉文追崇灵文之号,武、宣有平原、博平之封,咸所以奉尊尊之敬,广亲亲之恩也。
故卫将军、兰陵景侯夫人羊氏,含章体顺,仁德醇备,内承世胄,出嫔大国,三从之行,率礼无违。
仍遭不造,频丧统嗣,抚育众胤,克成家道。
母仪之教,光于邦族,诞启圣明,祚流万国,而早世殂陨,不遇休宠。
皇太后孝思蒸蒸,永慕罔极。
朕感存遗训,追远伤怀。
其封夫人为县君,依德纪谥,主者详如旧典”于是使使持节、谒者何融追谥为平阳靖君。
四年,后崩,时年五十二,合葬崇阳陵。
(选自《晋书·列传第一》,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持不舍左右舍:
离开B.其父益加敬异益:
更加
C.后事舅姑尽妇道事:
侍奉D.会后果反果:
结果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衣不解带者久之吾得兄事之
B.后每言于帝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以太常诸葛诸为卫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太仆刘原为太仆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王皇后八岁时,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尤其是精通丧服礼仪。
祖父王朗非常喜爱她。
B.皇后总是严格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事,举止行为适当,因此父母让她管理家事。
C.当时钟会因有才能受到任用,皇后认为钟会见利忘义,常常提醒文帝对钟会不要过分宠幸。
D.皇后使宗族亲属都亲善和睦,她关心天下百姓,讲话符合礼制,谗言诽谤从未有过。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后虽处尊位不忘素业躬执纺绩器服无文御浣濯之衣食不参
味而敦睦九族垂心万物言必典礼浸润不行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曰:
“兴吾家者,必此女也,惜不为男矣!
”
(2)及居父丧,身不胜衣,言与泪俱。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满江红
王清惠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
千古恨,凭谁说?
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
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
王清惠,宫中昭仪(女官)。
南宋灭亡后,作俘北上。
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遂在驿站墙壁上题写本词。
21.这首词中的“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句写出了元兵到来后,宫中的一朝繁华烟消云散,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22.“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句中最富感染力的两个字是什么?
请简要赏析。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
“盍彻①乎?
”曰:
“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论语·颜渊》)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②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识之,(此处省略6个字)!
”
【注】①彻:
周代的田税制度,十分取一。
②舅:
丈夫的父亲,公公。
23.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2分)
24.根据上面的材料,概括孔子在国家财政分配方面的思想。
(3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野马也,尘埃也,▲。
天之苍苍,▲?
(《庄子·逍遥游》)
(2)▲,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春花秋月何时了?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4)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5)▲,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
(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据国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数据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城市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提笔忘字。
有些网友纷纷吐槽自己已经退化成了名副其实的“键盘手”,多数人成了“失写一族”。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04
1.D(A潜qiánB朴pō供gōngC刍chú行háng)
2.A(B细枝末节C表决器D明德惟馨)
3.B(A应改为“厘清”;B“不尴不尬”形容办事或处境很为难;C应改为“自从”;D比喻差距极大,差别悬殊就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C(A搭配不当,“草原”不能与“腥烈”搭配;B语序不当,应改为“对话、互信、合作”;D结构不当,应改为“这些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5.答案示例:
感触手心手背的血肉亲情,叙说普通人家的咸淡生活,体会平头百姓的善良淳朴,探讨新闻背后的价值取向。
(4个方面,各1分,满分4分)
6.②④①③
7.题目:
“如此包办”(2分)
寓意:
结识了父母过度溺爱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有父母包办,孩子缺乏独立性的社会现实。
(3分)
8.C(“这种观点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错)
9.B(“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无中生有)
10.文章以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为写作中心,分别从价值判断和人性处理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分)
11.文章开头说作者很怀念村庄的一切。
(1分)这一段开门见山,为下文作了铺垫。
(2分)
12.这是作者从眼前所见得出的结论,村庄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村庄了,植物也会随着季节变换而变化,生在村里的人也会因外面世界的诱惑而离开。
(4分)
13.生命力极强,杂居而生,生长迅速。
(1分)作者通过对野草的描述,力图展示村庄已经被荒草覆盖的景象,突出村庄的荒凉,让人产生一种苍凉的感觉。
(2分)
14.①失落,忧伤。
想到儿时村庄的热闹、欢乐,作者生而失落、忧伤之感。
②对农村和土地的依恋和怀念。
作者是由村庄走出的年轻人,他虽然是生活在城市,但村庄里的一切已经融进了他的骨子里,想起儿时的村庄和土地,十分怀念。
(5分)
15.因为村庄中的年轻人因为外面世界的诱惑而离开村庄,去外面闯荡,只有少数老人留在村庄,他们却无力打理村庄,从而使村庄失去了生机,变得寂静、荒凉,所以作者记忆中的村庄正在消失。
(5分)
【注】考生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请酌情给分。
16.D(果:
果然)
17.D18.B(“总是严格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事”错)
19.后虽处尊位/不忘素业/躬执纺绩/器服无文/御浣濯之衣/食不参味/而敦睦九族/垂心万物/言必典礼/浸润不行(3分)
20.
(1)(王朗)说:
“能使我们家兴盛起来的,一定是这个女孩,可惜她不是男子!
”十二岁时,王朗去世。
(兴、惜、薨各1分,大意1分)
(2)到为父亲守丧时,(王皇后)身体羸弱得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一说话就掉眼泪。
(及、胜各1分,大意1分)
2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2分)
22.“惊”和“辗”两字。
(1分)在北上的路上,妃嫔做着可怕的梦,常常夜半惊醒,“惊”字表现了妃嫔被俘北行路上担惊受怕的心理。
(2分)一路上翻山越岭,车轮辗着路上的月影,驶向荒寒的山川关塞,“辗”字形象地展现了万里征途之苦和妃嫔的国破家亡之感。
(2分)
23.苛政猛于虎也(2分)
24.藏富于民。
孔子反对通过加重百姓税收负担来使国家富裕。
一味地加重百姓税收负担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在收成不好的年岁,国君更要平衡好国家用度和税收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保证社会稳定、人口增加,从而使国家富强、百姓富足。
(3分)
25.
(1)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正色耶
(2)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
(3)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4)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恨相见得迟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26.作文(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普通高中 届高三 下学 调研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