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3168570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86.92KB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安阳市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高一下学期4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育变革为什么步履艰难?
对于教育,大家都或多或少存在不满意。
事实上,不仅中国人不满意,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也不满意,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对自己国家的教育是完全满意的。
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布了无数报告,呼唤变革教育。
许多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希望改变教育。
在互联网改变一切的时代,人民更是期盼互联网能够成为变革教育的神器,正像互联网颠覆了商业模式一样,来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
的确,互联网已经在改变世界。
而教育和互联网的结合,远远早于商业。
上个世纪60年代计算机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就提出机器教学,就提出“学校消亡论”了。
互联网出现以后,利用网络改变教育的努力与投入,力度也远远大于商业。
但是,一直到今天,教育的变化也是非常小的。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教育学院发布的《理解和改进全日制网上学校》报告表示,美国有25万名中小学生在全日制网上学校上学。
美国各州网上学校总共提供53.6万门课程(每门课程都为一学期),有180万名中小学生至少选择一门网上课程。
网上课程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学生的教育需求,特别是满足了学生在家上学的需求。
据统计,全美共有240万名学生在家上学。
无疑,这也只占了全部学生人数的很少一部分。
据说,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乔布斯之问”:
“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2011年9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给出了答案:
原因在于“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
工具与技术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学校形态的改变。
电化教育、PPT课件等都是工具与技术层面的变革,慕课、翻转课堂等是教学模式的变革,如果学校形态不发生深刻的变革,教育结构不发生相应的变化,教育的变革是非常困难的。
教育变革的困难,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教育的科学基础发育不成熟。
教育有两个重要的学科基础:
心理学与社会学。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
。
人类认识世界的历程是由远及近的,天文学是科学家族的老大哥,伽利略的天文学之后,是牛顿的物理学,人类开始探索物理现象与规律。
现在,我们刚刚进入生物学的世纪,开始关注生命现象。
但是,总的来说,人脑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黑匣子,人类要真正认识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教育作为一种国家行为,还有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变革受到的制约就更加多一些。
这就是教育变革为什么步履艰难的原因所在。
总之,教育要想解决人的问题,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要指望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的革命就能把教育问题解决
了。
这是不可能的,不切实际的。
(节选自朱永新《未来学校发展的方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上课程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美国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学生的教育需求包括学生在家上学的需求。
B.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发布了呼唤变革教育的报告,许多政府出台了改变教育的政策,但是教育的变化却非常小。
C.对于教育,事实上,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不满意,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对自己国家的教育是满意的。
D.互联网出现以后,利用网络改变教育的投入远远大于商业,但从变革的效果看来,后者却比前者显著。
2.下列哪项不能回答“教育变革为什么步履艰难”这个问题?
(3分)
A.教育是一种国家行为,不能不受到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问题的影响和制约。
B.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革命性发展并非必然能促成教育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C.教育的科学基础,包括心理学与社会学发育还不成熟,人类对自身大脑的研究了解还很不够。
D.教育和互联网的结合,远远早于商业。
计算机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就提出“学校消亡论”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相信,互联网既然能颠覆商业模式,也就能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
B.作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学校形态的变化既是教育变革的标志,又是教育变革的条件。
C.作者相信,在生物学世纪,人类一定能真正认识自己,解决教育变革的问题。
D.作者引用数据和邓肯的回答,意在证明2011年之后,美国教育已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2、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翻译奇人许渊冲
邓郁
“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
我是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
”93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
8月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
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
“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
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
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
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
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
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
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
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
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
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
可谓在“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
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内外公认。
自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
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
“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
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
1958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
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
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雪》,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
“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
”
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北联大。
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
闻一多讲《诗经》,刘文典讲《史通》,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
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自于朱光潜和钱钟书的影响。
受朱光潜的熏陶,他奠定了诗译的理论基础:
不但要写景,还要传情;不仅存义,而且存音。
他屡次写信向钱钟书请教诗词翻译中的问题,后者都不吝回信点拨,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
北大畅春园的许家,一套70平米的简陋居室。
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书架。
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
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比起奖杯,许渊冲更亲近的是书桌上的绿格白底稿纸、放大镜,和一台看不出年代的长城台式电脑。
“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
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
如今他的作息如钟表一样规律:
早9点到阳台做操,早饭后翻译《莎士比亚集》,午睡后看看报纸
,晚7点收看《新闻联
播》,饭后接着翻译,直到深夜。
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
晚年的许渊冲爱读《参考消息》,常看《海峡两岸》。
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现在被包裹在一颗浓烈的爱国心里。
他心里时刻怀揣着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
他引用杨振宁的话:
“‘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最强项,中国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比美,这也可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了。
”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
(节选自2014年第9期《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译联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②杨振宁、王希季都是许渊冲西南联大时期的同窗。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许渊冲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既表明了对杨振宁观点的赞同,也表现了他自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B.许渊冲的“优势论”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这也使得他的翻译成就直达2014年获“北极光奖”才被认可,可谓大器晚成的代表。
C.“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
翻译家许钧的话说明他虽公开和许渊冲唱过反调,但并不影响他对许渊冲的认可。
D.许渊冲翻译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西南联大老师们的影响。
他曾屡次向钱钟书当面请教翻译问题,后者更是悉心点拨,给了他无穷的动力。
E.许渊冲把“北极光”奖杯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可见,许渊冲并不在乎这个奖,更关心他的翻译事业。
5.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
“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许渊冲“奇”在何处。
(4分)
6.许渊冲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成功的原因。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就要那棵树
伍中正
米唐的门口长着一棵树。
树是樟树,枝繁叶茂,像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
米唐常常对那棵树一望好半天。
她在树下唱歌,在树下写字,还在树下跳舞。
米唐娘看见了,说,米唐不唱了,该吃饭了。
米唐就不唱了。
米唐娘说,不写字了,该去撒把鸡食。
米唐就不写了。
米唐娘还说,米唐,不跳了,该去园子里剥些菜叶来。
米唐就蹦蹦跳跳去了菜园。
米唐考进了城里的学校。
那棵树成了米唐学费的一少部分。
凑学费的那些日子,米唐娘就想到了门前的樟树。
当米唐娘的身后跟着几个肩背锄头手拿斧锯绳索的人时,米唐就知道,再怎么挽留这棵树也迟了。
那一大团无法握住的云倒下来的时候,米唐远远地站着,买树的人也远远站着。
①树一倒地,米唐抓着一根枝就哭起来。
买树的人见了,劝她:
米唐,别哭了,不就一棵树么?
那些挖树的民工也跟着帮腔:
再说,树就栽在离你学校不远的地方,你还可以去看!
米唐就渐渐地住了哭。
买树的人示意那几个人锯断了一些树
枝。
树枝脆裂的声音很响,响在米唐空旷的屋前。
树让一家工厂买走,那家工厂在城里。
米唐看见那棵脱光了衣服的樟树走上了去城里的路。
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又开始唱歌。
米唐娘听了,说,米唐,不唱了,你比娘幸运,树到了城里,你还在城里能看见,娘就真的看不见了。
②娘的话,又说出了米唐的眼泪。
米唐沿着那棵树走过的路,进了城。
米唐念书的学校,隔那家工厂不远,也就是隔那棵树不远。
米唐下了课,就对那家工厂望,就对那棵树望。
星期天,米唐就去看那棵樟树。
米唐看见樟树栽在厂门口。
厂子里的人很讲究,还为樟树搭了远看近看有点黑的凉棚,树很快就活了过来。
米唐还看见有一个人还在为树浇水。
渐渐地,米唐就跟浇水的那个人熟了。
浇水的是老魏。
米唐每次走的时候,就跟老魏说,魏叔,很感谢你,过几天来看你。
说完,米唐就默默走开。
再出去,米唐邀了个有照相机的女生。
在树下,那个女生为米唐照了好几张照片。
米唐回到家。
米唐就高兴地对娘说,娘,那棵树长得好好的,还发了芽。
说完,米唐还拿出了在树下照的照片。
娘听了看了跟着高兴。
米唐说,娘,往后,我还要买回那棵树!
米唐还到那棵树下去。
接纳城市的阳光和雨水,樟树完全活过来了,再没有那黑黑的凉棚遮盖它美丽的身躯。
米唐站在树下,老魏还在为那樟树浇水。
只是那些从厂里出来的人,边走边说,有的人说到了树,说到了厂长,说厂长不应该拿职工要发的福利去买树,说这厂弄不好就要垮了。
老魏看看他们走远,才对米唐说,米唐,这厂子怕不行了。
米唐问,魏叔,厂里的人往后会不会对这棵树起坏心?
老魏说,工人情绪不稳,说不定哪。
米唐“啊”了一声。
米唐很艰难地从那棵树下走回了学校。
米唐从那所学校毕业后就恋爱了。
米唐领着男友走向那棵树。
站在那棵树前,米唐停下步,用手指着那棵树枝说,你看你看,那棵枝上还歇了一只黑鸟。
男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
米唐说,你多看一眼,就不行?
男友说,行。
男友就紧紧地盯着那棵树。
那树上的一只鸟让他盯飞了。
这个时候,米唐很幸福,也很沉醉。
③这个时候,米唐的眼里就有一些晶亮的泪水。
城市这么大,这么繁华。
米唐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那棵树下。
她经常把男友带到那棵树下。
她看见那些从城市吹来的风,一阵一阵地翻看樟树的叶片;她看见那些枝头落下的叶片很眷恋地飘向大地;她还看见老魏很坦然地在树下做最后的守望。
男友说,米唐,恋爱的地方多着呃,你再换个地方行不行?
④米唐的眼里浸着泪水说,这棵树就是我家原来门口的那棵树,我想让她回家!
男友说,行。
米唐门口的樟树又回来了。
米唐也请人给那棵樟树搭了凉棚。
她还对娘说,娘,有空的时候,给树浇上水。
米唐走后,村里有人和米唐娘坐在屋里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门口的樟树:
米唐娘,你家米唐能耐呃,那棵你舍不得卖的树,又给你弄回来了!
米唐娘说,当日挖门口的樟树时,我家米唐还在树下哭呃。
我就晓得她舍不得,说不定她还要把这棵树要走呢。
米唐娘说完,两行泪径直往下落。
(选自《就要那棵树》,有删改
)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采用比喻的形式,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樟树的繁茂,也为下文卖树为米
唐凑学费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小说善于在细节处刻画人物,男友“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看”“紧紧地盯着那棵树”
这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他只是顺从米唐,并非理解她。
C.小说反复提到米唐在樟树生长的地方唱歌,是为了突出强调米唐对樟树的依恋,
也衬托了米唐内心的喜悦。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写了陪伴树、卖掉树、看望树、买回树等内容,情节脉
络清晰,于平淡之中充满了温暖的诗意。
E.小说在写樟树由农村到城市,再由城市到农村的变迁历程的同时,着意写出了时
代的变迁,从而深化了小说落叶归根的故乡情结主题。
8.文本多次写到米唐的“哭”,每次“哭”的心情都不一样,请就画线部分任选两处做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中的“那棵树”意蕴丰富,你认为有哪些内涵?
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5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承晖,字维明。
好学,淹贯经史。
章宗即位,迁近侍局使。
孝懿皇后妹夫吾也蓝,世宗时以罪斥去,乙夜,诏开宫城门召之。
承晖不奉诏,明日奏曰:
“吾也蓝得罪先帝,不可召。
”章宗曰:
“善。
”惠民司都监余里痕都①迁织染署直长,承晖驳奏曰:
“痕都以荫得官,别无才能,前为大阳渡稽察,才八月擢惠民司都监,已为太优。
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
况痕都乃平章镒之甥,不能不涉物议。
”上从承晖议。
改知大兴府事,豪民与人争种稻水利,不直,厚赂元妃兄左宣徽使李仁惠。
仁惠使人属承晖右之,承晖即杖豪民而遣之,谓其人曰:
“可以此报宣徽也。
”山东盗贼起,承晖言:
“捕盗不即获,比奏报或迁官去官,请权行的决②。
”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穴间。
按察司请发数万人刊除林木,则盗贼无所隐矣。
承晖奏曰:
“泰山五岳之宗,故曰岱宗。
王者受命,封禅告代,国家虽不行此事,而山亦不可赭也。
天下之山亦多矣,岂可尽赭哉!
”议遂寝。
中都被围,承晖出议和事,与皇太子留守中都。
从容若平日,尽出财物,召家人,随年劳多寡而分之,皆与从良书。
举家号泣,承晖神色泰然,方与安石③举白引满,谓之曰:
“承晖于《五经》皆经师授,谨守而力行之,不为虚文。
”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复还问之,则已仰药薨矣。
是日暮,中都不守。
(节选自《金史·完颜承晖传》)
[注]①余里痕都:
人名。
②的决:
终审判决。
③安石:
指师安石,当时任尚书省令
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B.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C.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D.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山。
B.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称作“禅”。
C.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时。
D.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
的权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完颜承晖坚持原则,是非分明。
当皇上连夜召见孝懿皇后的妹夫吾也蓝时,他认为吾也蓝是先帝的罪臣,因此没有遵照皇上的旨意让吾也蓝进宫。
B.完颜承晖刚正不阿,秉公执法。
他在大兴府任职时,不理会权贵的请托,对无理争夺他人种植水源的豪强施以杖刑,还说你可将结果告知李仁惠。
C.完颜承晖忠于职守,以身殉国。
他不顾个人安危,奉命留守中都,就在城池将要被攻破时,他无力回天,服毒自尽,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
D.完颜承晖临危不惧,从容镇静。
中都形势危急,为了避免殃及无辜,他遣散家中奴仆,将家财全部分给他们,并留下书信希望他们一心向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
(2)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穴间。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
杜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①舍弟:
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杜甫有四弟:
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
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
③错莫:
纷乱昏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
B.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C.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D.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E.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
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
15.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浣溪沙》中“ , ”两句对偶工巧流丽,真挚自然地表现出词人伤春惜春、感叹年华易逝的心境。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4)“ , ”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 )(3分)
①徽州的老房子,除了粉墙黛瓦外,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也似一首歌曲,抑扬顿挫、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独特的韵律。
②在北京大学的求学生涯,俞敏洪不仅在学业上收获颇丰,而且也与同学们结下了了深厚的友谊,尤其是同一宿舍的,简直如手如足。
③语文教师大多非常感性,尤其是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总是爱不释手,根想与学生一起分享,在授课时也总是能上得得心应手,行云流水。
④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⑤有的揶揄是有伤害性的,如起绰号、叫诨名、说不三不四的话,这时候揶揄就会被当作是骚扰、欺凌、精神虐待。
⑥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A.②④⑥ B.②③⑤ C. ①②⑤ 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据人社部消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全部调整到位,全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共一亿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有所改善,部分地区还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B.尽管我国文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但令人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是,多数获奖作品并未进入当下多数国人的阅读视野,因此难以成为传承久远的经典之作。
C.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D.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华民族有着很强的“寻根意识”。
中国人 ① 走到哪里, ② 不忘记寻找自己的“根”。
特别是汉族,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同姓同宗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
由于个人 ③ 家族的迁移,姓氏人口的分布从发源地逐渐扩散到祖国各地 ④ 全世界, ⑤ 人们始终不忘寻找宗脉源流,追求血脉亲情的归属感。
故乡不仅是祖先诞生的地方,更是其姓氏起源的地方。
⑥ ,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找家族文化的过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都
和
或
可
所以
B
无论
也
或
以至
/
因此
C
无论
都
或
甚至
但
因此
D
/
也
和
或
但
所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书籍,可以是生活中的太阳, ① 。
将书籍当做太阳的人,大都在白天读书。
将书籍当做月亮的人,喜欢在晚上读书。
白天读书的人, ②;晚上读书的人,意在将梦想变成守望。
阳光下读书,梦在书外;月光下读书,③ 。
21.下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安阳市 学年 语文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