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通讯三巨头.docx
- 文档编号:23165257
- 上传时间:2023-05-1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6.08KB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通讯三巨头.docx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通讯三巨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通讯三巨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通讯三巨头
WTDstandardizationoffice【WTD5AB-WTDK08-WTD2C】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通讯三巨头
企业战略管理作业
(一)“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通讯三巨头
波特五力模型概念及介绍
波特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他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
五种力量分别是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MBA、CEO必读12篇及EMBA等商管教育教材均将其作为一种用来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有效工具。
波特五力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
竞争战略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源于企业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
任何产业,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无论生产产品的或提供服务的,竞争规律都将体现在这五种竞争的作用力上。
首先我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移动公司
(一)现有公司间的争夺。
中国移动一直在国内移动通信业中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
究其原因,首先其前身为中国电信移动通信局,最早涉足于中国移动通信行业,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模拟移动通信运营,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数字移动通信运营。
直至2001年中国联通成立前,其在国内移动通信行业内长期保持着垄断的地位。
其次,中国移动在早期的经营中快速积累了移动通信运营经验和资本,抓住了最早期的高端客户,由于移动通信用户的黏性较大,转网成本较高,更使得中国移动的大量客户资源得以保存。
最后,中国移动借其实力,不断优化网络,提高服务质量,给以了其他运营商极其有力的打击;中国联通成立之初就遭遇中国移动如此强大的
对手,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其两张网战略更是让联通顾此失彼,由于自身实力有限,甚至无
法投入足够资金在通信网络建设上,导致其网络质量常常为用户所诟病。
作为移动通信服务最基本的通信质量都无法保证,其用户服务能力可见一斑。
因而,中国联通一直采取的是争夺低端用户的竞争战略,用低价吸引客户作为手段,虽然赢得了部分客户,但是基本上还是无法和中国移动相抗衡。
中国联通的转折发生于2008年同中国网通合并,并于2009年初获得WCDMA的3G牌照之后。
WCDMA是当前最为成熟,最为先进的3G制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应用,拥有最多的优秀设备供应商和优秀终端供应商。
中国联通凭借获得WCDMA牌照的机遇,大打3G牌,争取到了大量3G高端用户,其与苹果公司的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给中国移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不过,由于对3G用户的巨额补贴,让中国联通遭遇了比较严重的短期财务危机,查看其上市公司,近两年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其主营收入虽然高速增长,但是净利润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中国电信借收购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和获得CDMA2000的3G牌照终于实现了长久以来重回移动运营商阵营的愿望。
但是,据统计其接手CDMA网络后在网用户却逐步下滑,并且其3G业务在移动和联通的压制下进展非常缓慢,目前只好联合其固网业务打出低价牌,争取其固网用户和低端用户,似乎又要重走多年前中国联通的老路。
(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行业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巨头所垄断,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格局将不会发生改变。
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民间资本和国外运营商尚无法进入我国移动通信领域,这无疑为三大运营商提供了无形的保护伞,为其获得大量的垄断利润创造了条件。
但是,若有一天这种保护政策消失的话,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优秀的运作能力、人性化的客户管理和价格优势的国外运营商,必然会给国内运营商带来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三)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在语音业务方面,主要的替代产品为网络电话;在短信业务方面,主要的替代产品为及时通讯软件。
网络电话因其低廉的通话成本,正在逐步瓜分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语音业务市场份额,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带来不小的挑战。
对此,各运营商唯有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来应对。
及时通讯软件对短信业务具有非常大的替代作用,各运营商除了采取价格上的战略,还可以利用自身网络和客户优势积极涉足该领域,例如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业务,就很好的将自身的产品与替代产品相结合起来。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网络电话还是及时通讯软件,都必须要求用户的一方或双方登陆在互联网上,与之相比,移动通信则具有更大的便捷性,移动通信运营商可以以实时性和便捷性为切入点,来应对替代产品的威胁。
(四)供方侃价能力。
移动运营商的供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信网络设备供应商,一是终端设备供应商。
通信网络设备供应商主要有爱立信、诺西、北电、中兴、华为等。
通信网络设备市场,各移动通信运营商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在争取低价采购的同时,各运营商更要多加考虑通信网络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
对于终端设备供应商,各运营商更加应该注重的是合作带来的双赢。
中国联通通过与苹果公司的合作,采用对用户补贴的政策,在3G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的案例值得其他运营商借鉴。
(五)买方侃价能力。
以前,运营商的客户只能选择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并且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导致买方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加之移动通信服务的买方大部分为个人用户,直接导致了买方议价能力低下。
“霸王条款”、高额通信费、低质服务和资费黑幕等字眼长期存在于中国移动通信行业领域。
而随着如今中国联通借3G崛起,和中国电信的加入,买方具有相对来说更大的选择余地,买方的侃价能力也随之增强。
合理的资费水平和增强服务质量成为各运营商争夺用户的必然选择。
其次我利用波特五力模型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
潜在威胁主要来自广电网络、被禁止提供公众电信服务的专用网络(公司)、跨国公司以及虚拟网络运营商。
“三网合一”是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电信网络,是以光纤传输网和IP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互联网、电话网(PSTN)、移动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全面融合的网络,Internet将是下一代网络的主体。
被禁止提供公众电信服务的广电网和其他专用网加入电信市场竞争指日可待。
此外,加入WTO后,跨国公司进入威胁正在变成现实。
虚拟运营商是又一个潜在进入者。
虚拟运营商是指没有基础网络而经营电信或者电信增值业务的厂商。
虚拟运营商利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设施或产品,将业务细化、个性化,通过业务代理或分销等方式向用户提供各种电信增值业务。
比如一些小型科技公司对电信运营商的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将这些软件搭载到一些电信业务中去。
1.进入障碍
a规模:
电信服务是一个投资巨大,讲究规模的行业,而且随着产品规模的扩大(体现在客户数的增加)单个产品的成本会降低(客户越多,毛利越高)。
大量的投资会使潜在进入者望而生畏;如果以小的生产规模进入,又使得产品成本过高造成竞争劣势。
两种结果都会对新入者不利。
b产品差异优势:
原有企业通过长期的广告宣传、用户服务和产品质量等获得一定的市场信誉和用户忠诚度。
在2G时代,移动的信号明显要比联通好,造成一定的产品差异优势使得联通业务发展举步维艰。
c资金需求:
新进入者想要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并在竞争中获胜,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需要冒失败的风险,由此形成了进入障碍。
通信服务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使一般企业难以进入,市场主要是移动、电信、联通三家竞争。
d销售渠道:
以前移动和联通的销售渠道主要通过自建营业厅,现在联通与国美苏宁都签订了合作协议,利用国美苏宁众多网点弥补了自建渠道不足的缺陷,与苹果合作则带来的大量稳定的高端客户源,试想,谁买了IPONE4后还会用2G呢。
e转换成本:
电信服务的转换成本很高,不过可能正式推出的携号转网业务则对联通有利,联通在3G业务的发展上已经领先于移动、电信,移动和电信的3G网应用贫乏,远远比不上WCDMA,现在很多水货3G终端用的还是2G网,多数甚至是移动公司的2G用户,但
是一旦联通WCDMA上了轨道,谁能说这些用户不会转到新联通,直接使用新联通的3G业务呢?
f与规模经济无关的固有成本优势
这一点在电信服务业中主要指运营牌照,在烟草、金融、电信和某些战略资源行业,国家规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不是有资本有技术就可以进入的。
2.现有企业的反击程度
a、移动企业资源还是很强大的,在2G时代,要挑战移动的垄断地位无论是电信还是联通都
b、电信服务业的退出壁垒很高,资产的流动性低,如果投资失败很难退出或翻身。
联通剥离不赚钱的CDMA体现了国家对联通的扶持,至于让电信而不让移动接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c、在行业内,原有2G市场增长已经到了瓶颈,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把蛋糕做大则人人有份,3G则处于一个基本空白的市场当中,未来运营商的竞争主战场当在3G。
结论:
联通所处的行业具有强大的进入壁垒,外来资本基本不可能对现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威胁。
(二)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1.同业企业的数量和力量对比
在同一个行业中,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电信服务业的竞争态势比较明确,移动网主要就是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在竞争,其中联通和电信在固网方面也存在竞争关系。
2.行业发展的速度
中国的电信服务行业的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其发展速度比较快,由于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企业生存空间的加大,每个企业都可以较容易地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集中精力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自己,而不会过多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不存在你死我活,三分天下是将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局面。
3.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与用户的转换成本
在2G移动网,移动GSM一网独大,联通GSM网只能凭优惠的价格获取移动的残汁冷羹,电信接收CDMA网的目的在于运营CDMA2000(用户可以直接从2G升级到3G),所在在2G网领域并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搞营销和建设,营销的重点主要在3G网。
在3G移动网,联通拥有最成熟的技术和应用,最好的网络质量,虽然目前是亏损运营,但是前景看好;电信的营销声势浩大,短期内可能会取得比较辉煌的成果。
但是长期看由于美国高通一贯的技术垄断和封闭,使得UMB技术没有取得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更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规模,发展前景不如联通。
4.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
电信服务业的固定成本主要是网络建设和维护费用。
联通目前在三大运营商里面力量最弱
小,所以只能集中力量发展3G,3G战略攸关联通的存亡。
5.行业内生产能力的增加幅度
以当前的数据看,移动在2G移动网的优势仍在不断扩大,即使是3G客户增加数也在三大运营商,电信作为新入者来势汹汹,用强大的营销投入取得了不错的增长,联通积弱难返,3G也在亏钱运营阶段,虽然前景最好,但是要取得实际的盈利尚待时日。
三大运营商目前都在增加投资,建设网络,由于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不存在生产力过剩的问题。
6.退出障碍
因为具有高度专门化的资产,大量的员工和相关产业众多,所以电信运营商退出成本高昂,出于战略考虑,即使经营不善,国家也不会允许联通以破产清算的方式退出该产业,而会采取相应的重组措施扶持联通发展。
结论:
综合考虑,在行业内移动的综合竞争力现在排名第一,电信和联通在伯仲之间,短期内联通竞争处于劣势,长期看有可能由弱转强,挤占移动份额。
3G发展生死攸关,将来的竞争电信对联通的威胁更大。
(三)替代品的威胁
无线市话由于价格低廉并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移动需求,对一部分移动业务具有替代性。
目前无线市话通话质量与移动通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小灵通不具备漫游功能。
因此,对移动业务的替代有一定的局限性。
能够成为替代品的往往在某些方面具有超过原有产品的竞争优势,比如价格低、质量高、功能新、性能好等。
在电信服务业,移动对固话的替代更基于此,随着移动网络越来越完善,这种替代趋势更是不可逆转。
从数据看电信和联通的固话业务一直在萎缩,联通的固话客户流失尤为明显,联通如果采取象电信那样的e家捆绑销售模式只会徒增客户的反感,与其固守2G和固话业务联通不如将主要精力放在代表着时代潮流,具有很强的市场吸引力的3G业务上,至于2G向3G过渡的问题,联通因为手握WCDMA网具有移动、电信都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联通3G对2G替代的主要障碍恐怕就在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上。
勤劳简朴的中国人对消费品的要求大多停留在够用就好的层次,和GSM替代模拟网不同,当年的模拟网通讯质量差得令人发指,终端又没有成本优势,所以很快被GSM替代。
现在GSM终端众多且便宜,
网络通话质量尚可,偶尔用来上Q聊天浏览网页也是够用的,在消费水平不是很高的中国农村和二三线城市还是有比较稳定的市场的,现阶段3G的使用成本还比较高,大部分GSM的使用者是低端客户,缺乏升级到3G的欲望,所以2G和3G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
(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由少数几家公司实行高度集中控制,并且由它们向分散而众多的企业提供产品时,供应商就很容易联手操纵市场,供应商处于强势地位,他们会迫使购买者在价格、量、付款条件和交货方式等方面接受有利于供应商的条款。
原本电信运营企业由于大批量定制和采购会占据强势地位,但是近年苹果在智能手机上的强势改变了这个游戏规则,现在的苹果对任何一
个电信运营商而言都是重要的客户,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中国三大运营商为了尽快上3G争相和苹果联合,最终苹果选择了联通。
联通和苹果的合作协议看上去就象是联通在亏本赚吆喝。
运营商向下整合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可能性不大,想改变这个局面只能寄希望于HTC,诺基亚,黑莓和三星能强大起来,打破苹果在智能机上的垄断地位。
(五)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
电信运营企业的顾客就是个人消费者,一般来说,个人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都不高。
特别是在中国,虽然消费者非常关注与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电信资费调整(由国家统一调整),对电信运营企业的服务意见也较多。
但是三大运营商因为有国家撑腰和垄断都很牛气。
最后我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中国电信公司
(一)现有竞争者
现今中国电信市场有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在基础电信领域,包括国际、国内长途、本地、移动等各类主要业务,都有两家以上运营商竞争;在固定电话市场上,中国电信在南方、中国联通在北方分别拥有绝对的市场份额;竞争最激烈的是长途和数据业务市场,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都提供长途和国际电话服务。
其中,在长途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并立;在数据业务市场上,中国电信居绝对优势地位,占据57,81%的市场份额;移动通信市场是双寡头垄断结构,但其中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占70%。
(二)潜在威胁者
潜在威胁主要来自广电网络、被禁止提供公众电信服务的专用网络(公司)、跨国公司以及虚拟网络运营商。
虚拟运营商是又一个潜在进入者。
虚拟运营商是指没有基础网络而经营电信或者电信增值业务的厂商。
虚拟运营商利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网络设施或产品,将业务细化、个性化,通过业务代理或分销等方式向用户提供各种电信增值业务。
比如一些小型科技公司对电信运营商的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将这些软件搭载到一些电信业务中去。
目前中国对虚拟运营的相关政策还不明朗,中国电信虚拟运营处于探索阶段,国内主要的虚拟运营商润讯、TOM、鸿联九五、联想、中关村科技等都是转型而来的。
从业务构成上看,这些虚拟运营商只是在部分业务上存在着竞争。
(三)买方(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买方的竞争方式是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获得更多的服务项目,并且从竞争者彼此对立的状态中获利,这些都将导致企业利润减少。
自从中国电信市场引入竞争以来,电信运营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感受到消费者作为买方所带来的压价的压力。
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提高了中国消费者地位,不断提出要求更高的质量、更低的价格。
日常的电信纠纷和消费者投诉也给电信运营商造成很大的压力。
消费者非常关注与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电信资费调整,对电信运营企业的意见也较多。
(四)供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的供方是通信设备制造企业。
从整个国际大环境来看,通信设备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电信运营企业居于主导地位。
电信运营企业往往以先进的技术、优良的品质、可靠的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作为选择电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主要标准,电信运营企业在设备采购时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扩容性和供应商的后续服务。
(五)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随着技术不断创新,电信业务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不同业务之间的异质竞争日趋激烈,不同
业务之间的替代性越来越强,传统固定长途业务先是面临移动长途业务的竞争,后又被快速增长的IP电话所替代。
IP电话业务价格低廉是其最大优势,因此对国内长途、国际长途、港、澳、台长途的替代最强。
移动电话除对国内长途、国际电话、港澳台长途业务有一定的替代,随着资费的降低,将抢占更多的市场。
(2)通讯市场新的竞争者
苏宁互联
2014年(甲午年)3月6日,已经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苏宁正式宣布成立“苏宁互联”独立公司,进军移动转售业务。
“苏宁互联”将以通信业务为基础,打通社交、购物、娱乐、资讯等多方面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围绕移动互联生活的增值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社交休闲、视频娱乐、线上线下购物、金融理财、智能家居等服务。
苏宁互联(英文名:
SuningMobile),是以通信业务为基础,打通苏宁线上线下社交、购物、娱乐、资讯等多方面资源,为用户带来一系列围绕移动互联生活的增值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社交休闲、视频娱乐、线上线下购物、金融理财、智能家居等服务,是苏宁搭建的从“云”到“端”的移动互联通道。
苏宁互联倡导的是通过O2O在线移动端,为人们创建更加简单、无缝的移动互联生活。
所谓移动转售业务,是指从拥有移动网络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的移动通信服务。
通俗地说,就是苏宁等虚拟运营商把移动、联通、电信等基础电信运营商的业务重新包装成苏宁自身的移动业务,例如“170”号段的部分手机号码、手机套餐可能由苏宁来经营,叫做“苏宁号”,而不是“移动号”、“联通号”。
2013年10月苏宁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两大运营商就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最终签署合作协议。
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也与苏宁签订了移动通信转售协议。
苏宁将采用170号段为消费者服务,其中“1700”为中国电信的转售号码标识,“1705”为中国移动,而“1709”则为中国联通。
工信部相关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我国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用户将达到5000万,占移动通信市场份额的3%。
随着4G网络时代的来临,这些都会为虚拟运营商提供机遇。
苏宁虚拟运营的市场策略
依托上下游资源、运营商合作优势、互联网布局战略,苏宁在虚拟运营方面将重点从产品、增值、专业、体验四大维度打造苏宁特色服务产品。
提供更加亲民的“资费套餐”。
除了语音、短信、流量等基础产品外,还将叠加增值服务内容。
提供更加广泛的“交叉补贴”。
苏宁将把自身拥有的资源与移动通信业务相结合,继而向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补贴政策。
譬如,针对苏宁易购客户端、PPTV开展购卡赠流量活动,易付宝支付享受话费补贴等增值服务。
确保在视频、音乐等数字化内容需求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下,消费者可通过苏宁以极具性价比的资费观看到PPTV视频、电子图书等相关内容。
供更为专业的“工作手机”。
苏宁与上游供应厂商、物流合作伙伴、合作商户等联合定制“工作手机”,方便合作伙伴随时随地在线查看销售、价格、库存、物流等经营数据,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其企业管理、个性化使用等多样需求。
体验服务方面,提供O2O融合式体验服务。
苏宁全面打通线上线下,实现了O2O模式稳健运营,让消费者既享受到线上便利性,也可以享受遍布全国1600多家门店咨询、售后等优质实体服务。
此外,苏宁还可以通过建设PC网厅、手机掌厅实现7x24小时在线服务,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需求。
苏宁互联的企业定位
是苏宁连接“云”和“端”的智能管道,是苏宁线上线下购物、金融理财、社交休闲、视频娱乐等多项服务整合的桥梁。
连接了用户社交、娱乐、生活、购物、财富等各种世界,在苏宁互联创造的移动互联世界里,随时随地无界互联。
苏宁互联是传统运营商模式的变革者,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模式的创新者,苏宁互联将创建更加简单、无缝的连接。
在发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方面,苏宁拥有三大优势:
1、苏宁作为国内3C产品最大的销售商,不仅在手机等移动通信产品领域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而且与消费者有着有效顺畅的沟通,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有着更为清晰地了解。
2、线上线下资源丰富。
目前苏宁连锁网络覆盖海内外600多个城市和地区,拥有1600多家门店,将逐步设立品牌专区与专柜,安排服务专员为消费者提供开卡、充值、咨询等业务;线上电子商务——苏宁易购位居行业前三,SKU超过300万,会员数量达3000多万,拥有易付宝第三方支付工具、余额理财产品,在线服务便捷。
所以,苏宁以线上线下优势资源为消费者提供购物、金融理财、社交休闲、视频娱乐等多项服务,可以极大增强用户黏性与体验性。
3、苏宁与三大运营商良好合作关系建立已久,在发展过程中,双方已从单纯的产品销售合作向互联网时代多渠道、多业务合作转变,强化渠道、运营商在通讯产业生态圈中的分工协作。
所以,苏宁依托自身庞大的零售业务和互联网产品资源,将打通移动通信与自身会员、积分、视频、金融、支付、数据、物流、客服、供应链等体系资源,催生出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增值服务。
苏宁发布其虚拟运营商品牌,命名“苏宁互联”,全面进军移动转售业务。
据了解,自1月份苏宁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以来,一直马不停蹄进行相关业务筹备工作。
近期苏宁互联已经开始筹备组建电讯客服团队,用以保证其客户服务质量。
据了解,苏宁互联客服中心将负责大陆地区所有客户的相关服务,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并且7×24小时为顾客提供专业、标准的业务咨询、办理、服务建议、回访及电话营销等服务,苏宁互联用户可以拨打服务热线享受贴心服务。
据苏宁互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苏宁互联初步计划组建上百人的客服团队,未来将达到千人规模。
客服中心未来将提供电话咨询、网上自助、短信自助、在线支持、掌中营业厅、Email、云信平台等多渠道接触,结合互联诸多的产品元素,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苏宁互联上述负责人透露,目前客服中心人员已经陆续到位,团队建设基本完成。
苏宁互联将对客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每位客服人员具备专业的客服知识和较高的服务素养,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客户提供精准到位的服务。
分析人士指出,从苏宁积极申请虚拟运营牌照、拿到牌照后发布独立品牌、组建大型客服中心等种种迹象来看,其移动转售业务已经形成蓄势待发局面,先发制人意图明显
蜗牛移动
蜗牛移动将利用虚拟运营商带来的通信资源,服务手游行业和用户,最终打造最好的“手游虚拟运营商”。
蜗牛移动业务的宗旨是将为手游行业打造一个具虚拟运营商基因的渠道平台,让手游玩家和研发厂商或都将从中受益。
2014年4月,蜗牛移动还将推出针对游戏玩家的170手机号段。
半年内全国电话免费打、免费赠送全国流量,还免月租,剩余流量两年不清零!
2014年4月10日,蜗牛移动正式推出170号段的虚拟运营商手机SIM卡“免”卡,这也是中国首张移动语音免费卡。
作为国内游戏行业唯一拿到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企业,蜗牛公司当天正式为蜗牛移动揭牌,同时对外发布了虚拟运营品牌“免”品牌。
“免”品牌的两大核心产品包括“免卡”和“免商店”。
总结
新兴通讯公司的成长,必定会对老牌几家垄断公司带来影响,打破垄断局面,让我们期待,谢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波特 模型 分析 通讯 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