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盐城二模语文九.docx
- 文档编号:23159709
- 上传时间:2023-05-08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49KB
南京盐城二模语文九.docx
《南京盐城二模语文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盐城二模语文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盐城二模语文九
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九)
语文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很多人看来,纪检干部________,“老纪检”的脸上却总挂着笑容。
经他查办的大案要案很多,有些至今还被业内同行________。
“老纪检”说,诱惑时常有,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可________,既然选择了纪检事业,就不能有发财的念头,与民争利的事更不能干。
A.不苟言笑 啧啧称奇 出水才看两腿泥
B.谨言慎行 啧啧称奇 锥子没有两头尖
C.谨言慎行 津津乐道 出水才看两腿泥
D.不苟言笑 津津乐道 锥子没有两头尖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就社会效果而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不仅带动了《诗经》等传统文化类图书阅读升温,还引发了同名书籍的持续热销。
B.工商资本下乡,应该带动农民而不是代替农民,把“老板”与“老乡”的优势结合起来,让农民通过土地等资源获得应有利益。
C.2017十大媒体流行语近期发布,这十个词条概括了一年中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事、世情、民心,描述了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D.长期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受到地震、海啸、洪水、风暴潮等诸多自然灾害,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来提高自身的减灾应对能力。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七月》是一份集体的、或曰“大我”的回忆。
因为是回忆,所以思绪是流动的,叙述是跳荡的。
一根或起或伏、若明若暗的线,牵绾起活泼的思绪、跳荡的旋律。
________。
《七月》追述春夏秋冬的故事,却不是记录春夏秋冬的《月令》;铺叙一岁耕桑的苦乐,却不是安排耕种与收获的农书。
________。
因为是“大我”,所以它可以包容无数的“小我”。
________。
它是阳刚的,却不妨阳刚中有阴柔。
它尽可以在一个大结构中,细心经营一个一个的小结构。
《七月》为平平常常的劳作注入了生命,________。
①它是鲜活的诗,也是永久的史②它可以散漫开,又可以归拢来
③它是写实的,却不为“实”所缚④它是粗放的,却不妨粗放中有细腻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②③④①
4.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项是(3分)( )
A.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
(文庙)
B.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书房)
C.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
(宗祠)
D.法云广荫无遮会,慧日高悬有相天。
(寺院)
5.为右边的公益广告图拟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美德点亮生活
B.携手创造光明
C.节能人人有责
D.科技驱散黑暗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
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
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
“凡兵务精不务多。
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
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
”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
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
由是士卒精强,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轻骑深入,无藩篱之限,郊野之民每困杀掠。
言事者称深、冀之间有胡卢河,横亘数百里,可浚之以限其奔突。
是月,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筑城于李晏口,留兵戍之。
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
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
“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
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
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
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
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磬钹铎之类听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上谓侍臣曰:
“卿辈勿以毁佛为疑。
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
彼铜像岂所谓佛邪!
且吾闻佛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
(选自《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 劝:
勉励
B.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 尤:
杰出
C.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 副:
符合
D.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差:
差错
7.对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藩镇所蓄 ②可浚之以限其奔突
③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 ④帝以县官久不铸钱
A.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B.①④不同,②③不同
C.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周世宗的哪些举措体现出他是一位明君?
请加以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2题。
满 庭 芳
苏 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
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
三十三年,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
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
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
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
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
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
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
家何在?
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10.上阕写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赏析词中“巉巉”的表达效果。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阕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5)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6)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7)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8)历览前贤国与家,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咏史》)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老 屋
[苏联]佛洛伦斯·简索·曼
看着房地产广告,她的眼睛被一行字吸引住了——“幽静的凉台”。
她一直向往着有一个凉台。
她这会儿把广告从头至尾读了一遍:
“出售房屋。
八个宽敞房间,两间浴室。
树荫掩映草坪。
幽静的凉台,安谧而迷人。
价格从优,情愿牺牲。
”后面是经纪人的姓名。
这对我们太理想了!
她抬起头,凝望着丈夫。
乔正坐在对面埋头看书,他把一天中的这个时间称为“缓冲时刻”。
两个孩子睡着了,他也能够松弛一下。
看到乔神色倦怠,萨拉心中一阵触痛。
她把目光从他身上移开,环视着这座老式房屋。
所有房间都很宽敞,也就是这一点,还有那间巨大而不实用的厨房,常常成为她和乔之间争执的话题。
他喜欢它啊——这幢老宅从祖上到他传了三代了。
但她不喜欢,因为没有帮手,要管理这么大个家的确是件操心费力的苦差事。
每逢谈及搬家,他就会把它称作“妙不可言的老房子”,眼里闪着光;而她则称它为“旧仓库”。
现在,她要把这条广告念给他听听,可他那瘦削的脸上泛起的倦容,使得她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萨拉叹口气。
有时她真想听到他吐出一些美丽动听的话。
他深爱着她可并不溢于言表。
这是他的天性。
她使自己从臆想中摆脱出来,重新研究着广告。
“情愿牺牲。
”这意味着是桩好买卖。
如果那房子像广告上说的那样而且价格公道的话,乔看了或许会……她被突如其来的兴奋攫住了。
明天得找人来照看一下孩子,我要去看看那所房子。
第二天,在房地产办公室,西姆斯太太向她道歉说,这条广告“被搞错了”,她说:
“它本应该下星期才刊登出来。
但我可以带你去看看别的房子。
”
在后来的一个小时里,萨拉情绪低落,在一个新区,她看了三幢由设计师构思布局的“摩登之家”。
房子还漂亮,可房间给她的印象似乎是太……太窄了,她想,仿佛一位吝啬的建筑师一寸一寸地算计着,好把这些方块都挤在一起。
在一间被称为“大师卧房”的屋子,她不由得感叹道:
“他真的是一个矮子大师。
”
“我带你去另一处。
”西姆斯太太说。
但在开车前往另一处新住宅区之后,萨拉更泄气了。
一幢幢房屋紧挨在一起,前面一棵树佝偻着身子,房间的天花板低矮得给她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看到她的沮丧表情,西姆斯太太突然说:
“我可以带你去看看你感兴趣的那座房子,不过,只能在外面看。
”
“哦,太好了!
”萨拉说。
她们驱车向城市另一方驶去,直到车开上一条宽宽的林荫路时,她才回过神来。
“瞧,就是它,”西姆斯太太说,“很可爱,不是吗?
”萨拉望着这座漂亮的红砖小楼,它前面是一大片草坪和两株悦人的古树。
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
“不错,很可爱。
”她说着并缓慢地下了车,“多谢您啦,西姆斯太太。
我住得离这儿不远,我可以走回去。
”
车开走了,她茫然若失地站在人行道上。
过了一会儿。
她迈步踏上了门前长长的甬道,拿出钥匙,打开房门,静静地站着,环视着四周,听着后院传来的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一种新奇之感悄悄地袭遍全身。
还是老房子高大、宽敞、空气畅通!
她看到宽大的门厅,雅致的楼梯,起居室里可爱的窗户——从中望去,一幅树影婆娑、枝叶依依的景色映入眼帘。
一切似乎都是以前没有见过的。
“安谧而迷人。
”她想着广告上的词儿,心里好像被什么触动了,眼中放出异样的光彩。
晚上乔回到家。
“我今天干了件荒唐事,”她说,“我去应征那家出售自己房子的广告了。
”
他默默地凝视着她,然后说道:
“那应该在下星期登出来!
在你生日那天!
”“经纪人已经道了歉,”她扬起眉,“告诉我,咱们的凉台在哪儿?
”
他脸红了,说:
“就是艾米房间外面的那个。
”她吃了一惊,大叫起来:
“你是说那个小木头平台?
”“是啊,它也算是一种凉台。
我是想吸引买主。
”他嗫嚅着,“我知道你十分讨厌这个旧仓库。
”
“不,它不是旧仓库!
”蓦地,她喉头一阵刺痛,“它有很多地方让人依依难舍!
”她颤声说,“那篇广告一定费了你很多心思。
”
一阵沉默,他们目光相遇了。
房子那一边传来一阵孩子们的尖叫声,随后又远去了。
他蠕动着嘴唇:
“我是想让你高兴。
”“情愿牺牲。
”她想起来了。
走上前,她依偎在乔的怀里并低语:
“我就待在这里,真的,哦,乔,我爱你。
”
他把她紧紧地揽在怀里。
多美啊,她想。
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要他跟我说甜言蜜语。
不错,那天她看过的几所漂亮木楼和她的梦想大相径庭。
如果她的“梦中之屋”只是一个梦,那么它似乎再也无关紧要了。
她将拥有她的天地——吱嘎作响的地板,不合时宜的厨房,所有额外的活计——一切。
“情愿牺牲”又浮现在她脑海里。
这句话似乎很奇妙,将他俩融化在一片温馨之中。
(有删改)
14.简要概括文中乔的形象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理解文中加点词语“说不出的滋味”的含义。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说中两次描写孩子的声音,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意蕴。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瞎子摸象
陈乐民
据说欧洲的启蒙时期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这则“佳话”的来源是法国的传教士。
这些传教士受命于法王路易十四,意在到东方去用基督教感化那里的异类。
他们钻到了康熙皇帝的左右,从这位有道明君身上看到路易十四所缺少的雍容大度和好学不倦的风范和品性。
结果是,康熙和他的左右不曾被基督教化,传教士们却被“儒化”了。
传教士之一李明居然认为基督教义几乎都能在中国古书里找到。
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见闻和良好印象通过两条渠道扩散开来了。
十八世纪初,教廷组织批判了那些维护中国传统礼法的传教士,“亲华派”被推上了批判席。
批判的结果自然是李明等“败诉”。
然而李明等的主张却不胫而走。
李明的厚厚一本《中国现状回忆录》虽因而遭禁,后来却实实地成了畅销书。
到了欧洲启蒙前期,那些渴求新知的哲人们发现“中国哲学”对于他们匡正时弊有用,康熙皇帝又如此英明,他明明不相信基督教,却能容忍它在古老的中国传播。
身处逆境的伏尔泰因而把中国和康熙皇帝一起理想化了。
这可以叫作“托华改制”吧。
伏尔泰曾嘲笑莱布尼兹犬儒主义式的乐观主义。
然而,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他和莱布尼兹却是一致的。
只是莱布尼兹比伏尔泰更深一层。
伏尔泰是从为什么法国不能出个康熙皇帝的角度来对待中国的。
莱布尼兹是用自己的哲学“格义”消化中国哲学。
莱布尼兹似乎有一种通汇天下学问的本领,一个“先定和谐”、一个“异教相通”,就把天下一切格格不入乃至对立的东西都消化掉了。
就这样,传教士了解的那点中国学问就被放大了,似乎在遥远的东方真的有那么一个理想的“天国”,那里的一切都值得刚刚走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仿效。
久而久之,有的人便得出一个说法,似乎欧洲的启蒙运动是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启示。
其实这两点都有错觉和幻觉。
前者,罗马教廷的霸道作风反提高了中国在欧洲社会的声望。
后者,则是欧洲的哲学家们“为我所用”地从传教士们那里摸到大象的一条腿或一只耳朵或一根尾巴……然后加以“格义”。
延伸开来,便成了欧洲的启蒙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而陶醉。
中国文化自有其博大精深之处,它不必因其“启发”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才显现其伟大。
启蒙早期的欧洲人文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实用主义地“引进”中国哲学,绝不意味着中国哲学真的被理解了,也不意味着中国哲学真的起了那种作用。
那时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只能是微乎其微的。
到黑格尔时期,对中国的盲目歌颂来了一个反动,那是另一个极端,摸到了大象的另一个部位。
然而,中国启示的神话并没有被黑格尔破除干净,因为印象已经造成了。
当然,让这种“佳话”式的自我陶醉留下来也无伤大雅,虽然它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欧洲人、中国人都想找些维系感情的话题,那就摆摆龙门阵、过过瘾吧。
反正科学的态度是另一回事。
(有删改)
18.第二段中“两条渠道”指什么?
请依据文本加以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瞎子摸象”在文中指什么?
有什么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对于“中国启示的神话”,科学的态度是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没有人对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
你自己不会说“不”的时候,也是长不大的。
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九)
语文附加题
(时间:
30分钟 满分:
40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
五言以来,六朝之谢陶,唐之陈子昂、韦应物、柳子厚最为近风雅。
自余多以杂体为之,诗之亡久矣。
杂体愈备,则去风雅愈远,其理然也。
近世苏子瞻绝爱陶柳二家极其诗之所至诚亦陶柳之亚然评者尚以其能似陶柳而不能不为风俗所移为可恨耳夫诗至于子瞻而且有不能近古之恨后人无所望矣!
(节选自元好问《东坡诗雅引》)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23.“六朝之谢陶”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两位诗人。
(2分)
24.作者为什么发出“诗亡”的感慨?
请概括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端午节》刻画了方玄绰的表里不一:
对太太买彩票的提议,他口头责备,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却颇为动心。
B.“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诗歌吟咏的是,诸葛亮为报先皇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不遗余力地辅佐幼主刘禅。
C.天宝大佬过溪时同祖父谈话,说他以后想为翠翠唱歌,但又觉得翠翠太娇了,不能做茶峒女子做媳妇的一切正经事。
祖父又喜又愁。
D.“即使把我关在一个果壳里,我也会把自己当作一个拥有无限空间的君王。
”体现了哈姆莱特要与腐朽黑暗的势力抗争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E.欧也妮让格拉桑代表自己去巴黎,把夏尔所欠本金和利息全部还清。
夏尔拿到收据并得知欧也妮有一千七百万法郎的财产,惊呆了。
26.简答题。
(10分)
(1)《红楼梦》中香菱的咏月诗云“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其中影射了香菱怎样的人生遭际?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中琴小姐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请写出她的矛盾表现。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中国文论一面讲诗言志,言为心声,好像语言一定表达真情实感,另一面又强调正名,要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 盐城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