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3159688
- 上传时间:2023-05-08
- 格式:DOCX
- 页数:54
- 大小:68.48KB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docx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反思.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目录
三月份
1、《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张淑平)3
2、《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张淑平)3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赵艳文)4
4、《木兰诗》(第二课时)课后反思(赵艳文)7
5、学案的使用反思(赵艳文)8
6、《藤野先生》教学反思(张晓芳)8
7、《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张晓芳)8
8、《雷电颂》教学反思(朱晔)9
9、《海燕》教学反思(朱晔)9
10、记叙文阅读复习教学反思(李淑慧)9
11、文言文应重视落实字词的教学(李淑慧)10
12、中考第一轮复习反思(陈文艺)11
13、《中考作文复习》反思(陈文艺)12
四月份
14、《安塞腰鼓》教学反思(张淑平)13
15、《竹影》教学反思(张淑平)13
16、《邓稼先》教学反思(赵艳文)14
17、《观舞记》教学反思(赵艳文)15
18、巴金《日》教学反思(张晓芳)16
19、《组歌》教学反思(张晓芳)16
20、《送东阳马生序》(第五单元)(朱晔)16
21、《诗词曲五首》教学反思(朱晔)17
22、《九年级语文复习•病句的复习》教学反思(李淑慧)17
23、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课教学反思(李淑慧)18
24、初三语文“写作复习”教学反思(陈文艺)19
25、现代文阅读教学反思(陈文艺)20
五月份
26、《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张淑平)22
27、《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反思(张淑平)22
28、赴杜郎口中学学习体会及反思(赵艳文)23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赵艳文)28
《口技》教学反思(赵艳文)28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反思(张晓芳)30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张晓芳)30
《敬畏自然》教后反思(张晓芳)31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朱晔)31
《大雁归来》的教学反思(朱晔)32
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李淑慧)32
文言文复习教学反思(李淑慧)33
文言文复习课教学反思(陈文艺)33
中考复习反思(陈文艺)34
六月份
《斑羚飞渡》教学反思(张淑平)36
《华南虎》教学反思(张淑平)37
《猫》教学反思(赵艳文)37
《斑羚飞渡》教学反思(赵艳文)38
《华南虎》教学反思(赵艳文)39
《马》教学反思(赵艳文)40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张晓芳)42
《喂---出来》教学反思(张晓芳)42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朱晔)42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朱晔)43
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复习课教学反思(李淑慧)43
议论文复习(李淑慧)44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陈文艺)45
从中考复习中反思语文教学(陈文艺)46
三月份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
张淑平
这篇小说的教学要求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因此,课前我划出课文主要的层断,上课时师先范读,学生再跟读,最后到个别读,效果还不错,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对自己的亲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写得而不露。
”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父亲对“我”上学偷懒的惩罚,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情,那就是严厉但不失爱心,情节是:
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惩罚,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仍然坚持要她上学,不过拿了五大枚铜板,破例让她坐洋车上学,她上学时忘了穿上花棉袄,爸爸拿着送到学校来,还给了她两个铜板。
事情不大,却充分表现出爸爸是十分爱她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父亲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这些上课过程我都较好地处理了,也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另外的教学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文章的两条线索:
一线是爸爸爱花,另一条是毕业典礼。
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后者是画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对于线索的把握,学生较容易把握,但书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亲情你们能谈谈吗?
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学生虽然有个别发言的,但不够热烈,也就是说在拓展延伸这方面,老师引导的不够深入,学生还不能从课文中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这样的口头禅作文说好,是否前面变布置,也许效果好些,假如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会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
张淑平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并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的入情入境。
我在课前安排播放了歌曲《生我养我的土地》,使学生很快对土地产生了热爱之情,接着在导入新课后我安排了课文视频《土地的誓言》。
当我打开视频时,学生很快就被声、光、图片、动画、文字所震撼,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还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向高潮。
尤其是那组日本飞机轰炸东北三生的照片,更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仇恨,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当学生在写作时,我把艾青《我爱的土地》当作背景音乐,音乐的旋律不仅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也使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
这样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在课堂体现呢?
首先要创设情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读,还要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去亲身朗读体验,特别是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
我尽量多设计一些学生活动。
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组内交流更体现了这一点。
教师要讲到“点子”上,要让学生化被动学为主动地学,化“填鸭式”为主动索求。
教师在这时要适当地作调拨。
然后,让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创作的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三、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情,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而爱国情感不是感性的说教,它务必在教学中有个实实在在的载体,那就是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切己体察,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学生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来。
为了让今天的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我还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当年日军轰炸东北三省的图片,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形象感受,那一声声爆炸,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心。
还通过课外搜集一些关于土地的诗歌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赵艳文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虽然总体看,教学效果是好的,但是,教完了之后,发现许多环节还没有尽善尽美,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要把反思写一写,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也希望在教学之路上能够钻研得更深入。
1、反思备课
一直以来,我的备课十分认真,这节课也一样,我把知识点备得十分详尽,按照课文的组织顺序,从作者、题目入手,一滴不漏地进行讲解。
由于课文写的十分吸引人,所以学生也十分爱学,刚讲完时觉得还不错,可是课后在回顾时就发现了问题,因为这一课可以挖掘出许多外延,培养他们综合探究的能力,而且,整节课也可以一线串珠地完成。
在知识内容的学习上,可以更多地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教法上,也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在研究学情上,忽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薄弱,以至于字词夯的不实。
总之,深刻地钻研一节课,发现了许多可以改进的内容,这其中有很多都源于备课时的考虑欠周到。
2、反思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对比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写景的方法;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这个目标注重了知识的学习,但是,经过反思发现,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本文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学习如何增添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学习写景的方法;从写景中领悟作者热爱留恋百草园的思想感情;以点带面,以课本为基础,跳出文本之外,深层挖掘,从文章中领悟鲁迅成为伟人的原因等。
3、反思教学设计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是配图片介绍作者,但是,图片没有起到作用,然后是介绍这组散文,介绍三味书屋的三味,在就是感知课文,分析课文,分析的过程也是按照由课文顺序进行。
反思后,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设计忽略了检查字词这个环节,因为课文较长,所以设计时就没有想学习字词,但是,在读文章时就发现了问题,也使我明白了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教师都要重视,学生毕竟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的。
而且,介绍作者的图片也应该用上,否则,只是浪费,毫无意义。
最主要的是课程的进行未必非要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可以重新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关联的整体。
而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上,课前的考虑也不充分。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育人功能。
4、反思学情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和认知水平,要切实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本节课中,词语的字音和字形这个问题上,我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考虑到学情。
5、反思组织教学
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这节课还算没有大的问题,但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做得更吸引学生。
6、反思教法、学法的设计
我的教学,没有真正做到放手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如果在教法上下功夫,完全可以还课堂给学生。
7、反思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出现了下列误区:
(1)、表面热闹、一问一答,美名曰:
师生互动。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
通过这种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我们要求找出和分析“雪中捕鸟”一段的动词,这时,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表面上很热烈,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
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发挥教育机智,而是僵化地照搬教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课堂上的问答也只是限于几个学生,对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理解得不透。
(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
如只关注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
(3)、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针对以上所谈到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再教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对比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学习如何增添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分析文章写景的方法;从写景中领悟作者热爱留恋百草园的思想感情;以点带面,以课本为基础,跳出文本之外,深层挖掘,从文章中领悟鲁迅成为伟人的原因;理解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看图片,了解作者(提问),他的外貌如何形容?
想知道鲁迅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吗?
下面让我们沿着童年的足迹,从少年鲁迅的学习过程中追寻他成为伟人的秘诀。
二、解题
1、文章的题目为什么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当鲁迅四十多岁时在回忆这段生活,一定有什么令他难忘的,为什么难忘?
什么地方难忘?
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他晚年时又写童年。
(进一步激发兴趣)我们按照两地的景、人、事来分析课文。
三、赏析课文
(一)1、归纳百草园的景(提示:
从句式、内容、顺序上分析)。
提问。
2、探究:
从遣词描写来看,这段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这些词语又体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
如果不用形容词会这样?
(完成目标三)
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节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3、理性思考:
你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生总结写法)
4、思考:
鲁迅是一位文学大家,通过这段景物描写,我们是否能够透视少年鲁迅的哪些行为习惯,对他日后成为作家有积极影响?
(观察)
(二)1、三味书屋内的环境是怎样的?
2、三味书屋内有什么人?
(三)、对比思考:
1、百草园内有什么人?
2、长妈妈给鲁迅讲的这个故事,鲁迅成年后是否从中挖掘出了一定的人生道理?
3、从鲁迅“及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一句,你看出少年鲁迅有怎样的心理?
4、闰土父亲教会了鲁迅捕鸟的同时,鲁迅是否能从中学到什么做事的道理?
(耐心、细心)
5、你从“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者撞着的”和“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这些内容里读到了什么?
(残忍。
要敬畏生命,不要滥捕滥杀生灵,这是我们现在最起码的生态意识。
)
6、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
7、说出你认为应该有怎样的儿童教育。
(或谈对三味书屋生活改革的看法)
8、旧时读书跟现在有哪些不同?
我的这个教学设计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并且在以教材为根本的同时,时常跳出文本之外,把整篇文章的教学贯穿起来,处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走进了课堂,成为主宰。
总之,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发现这节课有何收获,有失误,方法上有改进,我想,只要我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就能在再教时有些创新,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
我们的素质必然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就必然得到提高。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看来是十分必要的。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赵艳文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一直以来,都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
在本课设计时,力争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体现我组专题研究——语文六环节教学模式,注意创设情境,注意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反映出了以下方面的不足:
比如:
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够宽,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朗读不充分,没有通过有感情地读进一步体会课文。
拓展环节课外文言文阅读应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不要一刀切。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时,气氛还不够热烈,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增强等,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学案的使用反思
赵艳文
今天组内公开课我讲授了《木兰诗》,首次使用了导学案,我设计的导学案。
教学包括,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利用学案学习,学案上既有自学提纲,又有学法指导,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习;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动笔勾勾画画,真正在学习,学生能动脑筋思考问题,全体学生能够参与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够有所得。
学案设计的方法指导太多。
学案设计应该简明,突出重点。
《藤野先生》教学反思
张晓芳
总体来说,本课的设计及实践本人认为还是可以的,因为纵观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篇幅较长,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住学生。
应如何短时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思量了许久,后来本人避开了对文章深层主题—爱国的教学,转向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对事例自行剖析,抓住典型事件的作用,扣住文章线索的基础上完成。
这样,就实现了难文浅教,使学生能理解文章的精髓,加上关于文章的线索之争是学生自发的,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后的收获可以从恍然大悟的感叹声中听出,这正是本人所追求的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张晓芳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在对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
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适当在文章的写作背景上多介绍一些,并注重对学生感情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问题探究”和“畅所欲言”两个环节中,欣喜的感觉盈满心间。
真的没想到,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阅读体验的学生,一旦给他们机会唤醒与文本主动对话的欲望,他们的表现是多么出色!
当学生的问题一个个报出时,我看到了提问题同学的骄傲和尚未习惯于“发问”的那部分学生脸上的惊羡!
当问题报完,请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答案时,大部分学生兴趣浓厚,发自内心地开始探究起来。
那一刻,我在课堂中,仿佛听到了田间禾苗在阳光下生长的声音
《雷电颂》教学反思
朱晔
上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课文创作背景、主要人物等,并在学习正文前交流介绍出来。
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于课前即对课文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又主要采用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感受、领悟人物的内心情感,品味、欣赏文章语言的机巧与犀利。
既做到了学习的循序渐进,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既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教会了学生边读边思、读后再思、思后再读的学习方法。
同时,在评价方面还注重了学生互评为主,辅以老师点拨的评价方法,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最后的“语文实践”更是将课内与课外、文字与表演结合了起来,在扩展文字运用、激活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海燕》教学反思
朱晔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根据《海燕》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
“读”就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象征、对比的写作手法与众多的修辞格也是朗读时必须掌握的知识;体会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形象的作用,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学反思
李淑慧
今天又复习了一下记叙文阅读,主要是如何分析关键词句的含义与作用,一节课下来反思一下,感觉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还可以再多想些办法。
例如词语的解释理解的操作性可以更强,要抓住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概念,引导学生去领会表面意义下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这一点其实在试教过程中是体现了的,但在教学中为了突出解题思路的系统性和语言的简明性反而忽略了。
此外,解题思路的归纳还可以让学生多讨论归纳,让他们自己消化效果应该会更好。
甚至可以多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他思考作为命题者会怎么出题,哪些句子与文章立意联系紧密。
这样对于层次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他更好地训练语文能力。
而对于整个阅读复习来说,还是要整体把握文章。
上复习课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学情,有针对性,让学生动手去做,问题从学生中来,精讲多练才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以后再上这样的课的话,是要注意这些的,我相信只要多钻研,多尝试,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的!
COMEON!
文言文应重视落实字词的教学
李淑慧
从历年来的中考试卷来看,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心得体会,笔者认为教学文言文应该重视落实字词的学习,具体而言:
1、要能准确的指出、解释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如: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被贬官,降职远调
惩山北至塞,出入之迂也。
惩:
苦于
2、要能准确的指出、解释句子中的通假字。
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通“弼”,辅助、辅佐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通“旋”,转身、调转
3、要能准确的指出句子中的出现古今异义现象的词语。
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没有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里面 ,即国内
4、要重视句子中较常见的一词多义的词语,尤其是“而”、“之”“其”、“然”等,教学时新旧知识互相串联,复习巩固。
例如 ,温故而知新 而:
然后
人不知而不愠 而:
然而
面山而居 而:
表修饰限制
黑质而白章 而:
而且教学反思
中考第一轮复习反思
陈文艺
最近,随着课程的全面学习完毕,第一轮语文复习已经悄然开始。
在积极整理复习思绪的过程中,我觉得第一轮复习中,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切合中考2、切合学生3、关注中差生。
切合中考是指教给学生中考考察范围中的内容,对于中考范围之外的内容教师不必讲解,也没有必要详细的涉及。
简单来说,就是中考要考什么,我们就要学习、练习什么。
切合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关注中差生就是教师在这轮复习中要把课堂教学的重心转移到中差生身上,因为本轮语文复习面积较广,而且题型容易,因此,必须做到面向全体。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方法要正确,更要注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的体现
教师对于复习的总体安排是合理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有效性的体现。
一堂课后学生是否掌握教师心里没有底,学生自己也不知道。
教师光凭作业反映的情况是不真实的(特别是中、下游学生的作业情况更难反映他们的实际),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行分析、讲解,其他同学指出错误以及可能要犯的错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有利于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指定他们回答针对他们实际的问题,同时能更有效的关注中、下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下阶段复习注意点
1、重新思考中考复习的“切合中考、切合学生、关注中差生”三个要求,并把三个要求落实到下阶段的复习中。
2、对于中、下游学生还没有掌握的在教材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单元重新复习。
不要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为目标,要把教会学生为目的。
3、注重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
这里的理论指的是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实际指的是具体联系的解题过程。
不要把理论和实际分开,更不能把复习课停留在简单的复述知识点,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联系中提炼出所要复习的知识点。
4、精心备课,多采用变式训练,尽量用问题串的形式把知识点串起来,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益。
5、对于即将开始的第二轮复习建议以解题训练为中心重心应放在怎样分析、从何处入手。
另外要用好近几年的中考试题。
总之,在接下来的语文专题复习中,我会侧重于语法知识以及古诗词和古文的复习和应用,采用试卷和讲解同步的方法,争取给同学们留下一个非常良好的语文印象。
争取在今后的语文复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考作文复习》反思
陈文艺
就学生写作而言,经过训练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文不够流畅,语病太多,很多错别字。
2、中心不够明确。
3、内容空洞,缺少细致的描写,不能突出重点内容。
3、没有将真情实感融入写作当中,缺少感染力。
4、写作缺少对问题深层次的思索,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针对以上问题,复习阶段中的作文训练当注意以下问题:
1.写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就其能力层级而言应该属于“创造”。
文章一旦被写出来,不论其水平高低,只要不是抄袭,都可以看作是同学们的一种创作。
因此,在复习阶段的任何程式化、格式化的训练都有悖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但是文章是有体裁的,虽然没有人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几“要素”来写文章的,可是在必须打好写作基础的初中阶段,应当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
所以我们主张在强调可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环境下,仍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文体感,要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
2.写作不是个纯技巧、纯技术性的操作,写作能力的考查首先是对观察力、想象力的考查,因此,写作训练的基础是观察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在复习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做好素材笔记,就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生的事件,新近产生的感悟,及时记载下来,以便到考场上有比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
3.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因为考场作文是以理解为前提的。
要善于理解分析作文试题中的提示、要求(有的还有材料)的内容,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为写作服务。
可让学生把近期的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自己在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