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范例.docx
- 文档编号:23146478
- 上传时间:2023-05-08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20.94KB
工法范例.docx
《工法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法范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法范例
建协[2007]5号
关于印发《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筑业协会(联合会、施工行业协会),有关行业建设协会,国资委管理的有关建筑业企业:
为规范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和申报程序,指导建筑业企业编写国家级工法,根据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精神,我们编制了《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并经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审查同意,现予以印发。
附件:
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
二○○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抄报:
会长、副会长
抄送: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山东省、江苏省建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
为指导建筑业企业编写国家级工法,规范国家级工法的编制内容和申报程序,根据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制定本指南。
一、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原则
建筑业企业在编写国家级工法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
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2.国家级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3.工法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编写。
工法的编写顺序是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在前,最后引用一些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二、国家级工法的选题分类
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3.对类似现有的国家级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三、国家级工法编写内容
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项。
1.前言:
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工法特点:
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适用范围:
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4.工艺原理:
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
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
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2)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
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
对于构件、材料或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流程变化,应当有所交代。
6.材料与设备:
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
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7.质量控制:
说明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和检验方法,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要列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8.安全措施:
说明工法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警事项。
9.环保措施:
指出工法实施过程中,遵照执行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中所要求的环保指标,以及必要的环保监测、环保措施和在文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0.效益分析:
从工程实际效果(消耗的物料、工时、造价等)以及文明施工中,综合分析应用本工法所产生的经济、环保、节能和社会效益(可与国内外类似施工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另外,对工法内容是否符合满足国家关于建筑节能工程的有关要求,是否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配套技术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也应有所交代。
11.应用实例:
说明应用工法的工程项目名称、地点、结构形式、开竣工日期、实物工作量、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并能证明该工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一项成熟的工法,一般应有三个工程实例(已成为成熟的先进工法,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推广的可适当放宽)。
对于在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材料与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中涉及技术秘密的内容,在编写工法时可予以回避。
申报国家级工法时,须在申报材料中加以说明,但有关部门在审定时,应当按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秘密加以保护。
按上述内容编写的工法,层次要分明,数据要可靠,用词用句应准确、规范。
其深度应满足指导项目施工与管理的需要。
四、国家级工法文本要求
1.工法内容要完整,工法名称应当与内容贴切,直观反映出工法特色,必要时冠以限制词。
2.工法题目层次要求:
工法名称
完成单位名称
主要完成人
3.工法文本格式采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的格式进行编排。
(1)工法的叙述层次按照章、节、条、款、项五个层次依次排列。
“章”是工法的主要单元,“章”的编号后是“章”的题目,“章”的题目是工法所含11部分的题目;“条”是工法的基本单元。
编号示例说明如下:
章节条款项
(2)工法中的表格、插图应有名称,图、表的使用要与文字描述相互呼应,图、表的编号以条文的编号为基础。
如一个条文中有多个图或表时,可以在条号后加图、表的顺序号,例如图1.1.1-1,图1.1.1-2…。
插图要符合制图标准。
(3)工法中的公式编号与图、表的编号方法一致,以条为基础,公式要居中。
格式举例如下:
A=Q/B×100%(1.1.1-1)
式中A—安全事故频率;
B—报告期平均职工人数;
Q—报告期发生安全事故人数。
4.工法文稿中的单位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统一用符号表示,如m、m2、m3、kg、d、h等。
专业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如使用专用术语应加注解。
5.文稿统一使用A4纸打印,稿面整洁,图字清晰,无错字、漏字。
五、国家级工法的申报
1.国家级工法申报必须经省(部)级工法的批准单位向建设部推荐。
2.申报国家级工法应提交以下资料:
(1)国家级工法申报表;
(2)工法具体内容材料;
(3)省(部)级工法批准文件复印件;
(4)关键技术审定证明或与工法内容相应的国家工程技术标准复印件。
工法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尚没有相应的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其关键技术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国务院主管部门(全国性行业协会、国资委管理的企业)等单位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审定。
(5)三份工法应用证明和效益证明:
工法应用证明由使用该工法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提供;效益证明由申报单位财务部门提供。
(6)当关键技术属填补国内空白时,应有科技查新报告。
科技查新报告由技术情报部门提供。
(7)关键技术专利证明及科技成果奖励证明复印件。
(8)反映工法实际施工的录像光盘(重点是反映工法工艺操作程序),2005~2006年度国家级工法申报可提供反映工法施工工艺操作程序中关键点的照片(以powerpoint格式报送,不少于10张照片)代替施工录像。
3.已批准的国家级工法其有效期已超过六年,但工法内容仍具先进性并符合国家级工法的申报条件,可重新申报国家级工法。
4.国家级工法申报材料必须齐全且打印装订成册。
5.申报前工法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的排序有争议,且争议尚未解决的工法不予受理。
六、国家级工法评审及公告时间
国家级工法每两年评审一次,一般在单数年度内进行申报和评审。
申报时间:
单数年度内年初发布申报国家级工法的通知,申报截止日期一般在5月或6月底。
评审时间:
一般在申报年度内的10月。
评审结果公示时间:
一般在申报年度内的11月,刊登在建设部网和中国建筑业协会网上,公示期限为10个工作日。
评审结果公布时间:
一般在申报年度内的12月。
附件:
1.国家级工法申报表;
2.国家级工法文本范例。
附件:
国家级工法申报表
(年度)
工法名称
申报单位
推荐单位
申报时间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制
申报资料目录
一、国家级工法申报表
二、工法内容材料
三、省(部)级工法批准文件复印件
四、关键技术审定材料复印件
五、3份工程应用证明原件(特殊情况例外)
六、经济效益证明原件
七、关键技术获专利证书和科技成果的奖励证明复印件
八、科技查新报告复印件(当关键技术属于填补国家空
白时提供)
九、反映应用工法施工的工程录像片或照片
国家级工法申报表填写说明
1.“申报单位”栏:
必须是申报表中所填写的主要完成单位。
2.“主要完成单位”栏:
最多填写3家,并应当与“主要完成单位意见”栏中的签章一致。
3.“通讯地址”及“联系人”:
指申报单位的地址和联系人。
4.“主要完成人”栏:
最多填写5人。
5.“重新申报项目”指该工法已批准为国家级工法,但批准年限超过六年,其内容仍符合国家级工法申报条件的工法项目。
6.“工法应用工程名称及时间”栏:
最少填写3项工程,如工程应用少于3项,应填写申报表中“工法成熟、可靠性说明”栏。
工法名称
主要完成
单位
1、
2、
3、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人
电话
主
要
完
成
人
姓名
职务
职称
工作单位
工法应用的工程名称及时间
1、
2、
3、
工法关键技术名称、组织审定的单位和时间
工法关键技术获科技成果奖励的情况
原工法名称、完成单位、国家级工法批准文号及工法编号(重新申报项目填写此栏)
工法内容简述:
关键技术及保密点(如有专利权,请注名专利号):
技术水平和技术难度(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水平比较):
工法成熟、可靠性说明(当工法工程应用少于3项时填写):
工法应用情况及应用前景: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节能和环保效益):
主要完成单位意见:
第一完成单位签章第二完成单位签章
年月日年月日
第三完成单位签章
年月日
推荐单位意见:
1、如工法应用工程实例少于3项,对该工法关键技术可靠、成熟性提出意见:
2、推荐意见:
(签章)
年月日
附件:
国家级工法文本范例
导洞施工防护隔离桩墙施工工法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马锁柱王先堂
1.前言
在城市修建地铁,不可避免地要在地面建(构)筑物附近穿过,为了争取最好的线路运营方案,也需选择从地面建筑物附近穿过,这不仅需要保证隧道工程本体施工的安全,还须妥善地解决隧道工程对附近既有建筑物的影响问题。
北京城铁13号线14标区间为下穿高层楼房的浅埋隧道,需防止隧道暗挖施工引起地层移动和地表下沉,防止地表及周边既有建筑物发生过量变形与破坏是一具有相当重大的技术难题。
中铁隧道集团联合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了科技创新,取得了“导洞——隔离桩墙防护技术”这一国内领先、国际首创的新成果,于2002年通过北京市建设委员会鉴定,获得了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同时,形成了导洞施工防护隔离桩墙新颖的施工工法。
由于在处理地层与结构、隧道施工与既有建筑物相互作用方面效果明显,技术先进,故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工法特点
2.1利用地下导洞施作钻孔隔离桩,并将隔离桩与导洞衬砌连接在一起,能有效地保护邻近既有建筑物,使地下工程的施工中对它的影响非常之小。
2.2采用新的“地下基坑”围护结构分析模型和解析方式,用简单的代数运算即可预测地层沉降和水平位移值,与实测值相比在同一数量级上。
2.3将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技术应用于施工,利用监控量测指导施工,动态修正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快速。
2.4将地表作业转入地下,使施工对城市地面、路面的占用和交通影响极小,能满足城市地下施工的高环保要求。
3.适用范围
临近建(构)筑物、地面条件限制、地层构造复杂、富水条件下的暗挖地下工程施工。
4.工艺原理
采用“地下基坑”围护结构分析模型和解析方式,在主体隧道两侧与贴近既有建筑结构基础的地下各设计施作一导洞,在导洞内施作钻孔灌注桩,桩顶与导洞格栅连接,将各根钻孔桩连接成为一道整体性较好的桩墙,而导洞之间的未被开挖掉的土体则成为两道桩墙间的横撑,从而成一个稳定可靠的“地下基坑”的围护结构,承受因开挖双连拱隧道(犹如基坑内挖土)而产生的土体的侧向压力,并限制桩墙外土体的竖向变形(沉降)。
同时,对富水地层进行洞内水平降水。
在导洞-隔离桩墙防护下,区间隧道施工以新奥法为依托,采取加密超前管棚、加强超前注浆、初支背后注浆加固、增设临时仰拱等支护方法,控制地表下沉,通过全过程的施工监控量测,监视土体及结构的稳定,随时调整支护参数,使主体结构能安全顺利地建成。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导洞施工→隔离桩墙施工→洞内水平降水施工→隧道开挖及初支→隧道结构施工。
5.2操作要点
5.2.1导洞施工
导洞断面大小由施工工艺、围岩条件、采用设备等因素确定,可为拱形直墙或曲墙。
视情况可采用全断面或上下台阶法施工(导洞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5.2.1-1,导洞-隔离桩墙断面结构示意参见图5.2.1-2),施工中的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图5.2.1-1导洞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2.1-2导洞剖面示意图
1、严格控制导洞线路精度,确保导洞与结构关系。
2、喷混凝土封闭后开挖前排设超前管棚,间隔一个作为超前注浆管,于开挖前超前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3、严格控制开挖进度,每次开挖一榀,并留核心土,严禁多榀一次开挖。
4、遇到导洞上方存在人工杂填土,开挖过程出现不良地质情况及时对开挖面进行网喷封闭,进行加固处理后再施工。
5、严格控制钢支撑间距,网构钢架应精确定位,注意“标高、中线、前倾后仰、左高右低、左前右后”等各个方位的位置偏差,钢支撑保护层临土侧50mm,背土侧30mm。
安装允许误差见表5.2.1。
表5.2.1网构钢架安装允许误差
方位
中线
高程
倾斜度
左、右拱脚标高
左、右钢架里程同步
允许误差
2cm
+2cm-0
≤2°
±2cm
±2cm
6、按设计施工双层满铺钢筋网,将纵向联接筋、钢筋网与网构钢架连接牢固。
7、滞后掌子面5m回填注浆一次,浆液为纯水泥浆,在楼房段注意控制注浆压力,避免破坏楼房地下室。
8、导洞施工过程中,加强量测频率,及时反馈量测结果,以便根据量测结果及时修正支护参数,确保安全。
5.2.2隔离桩墙施工
依据测量控制桩点及设计图纸定出桩孔平面位置,选择满足地下导洞狭小空间和钻孔深度要求的钻机。
钻孔灌注桩采取1、4、7跳格法施工,成桩后将桩顶与导洞支护结构结为整体。
隔离桩墙施工工艺流见图5.2.2。
图5.2.2隔离桩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5.2.3水平降水
先在已施工隧道底板施工作水平降水基坑,在水平降水基坑内用水平钻机成孔,埋设水平降水管,超前将隧道施工范围内地下水降至隧道底部仰拱以下1.0m左右,保证后续开挖初支在无水条件下施工。
1、施工方法
根据水平抽水钻机工作空间确定工作坑尺寸,施工后安置水平钻机。
采用Ф89mm钻头打孔清水钻进,Ф89mm套管跟进。
将套管打到预定长度后,停止钻进冲孔。
从套管中放进Ф60mm/Ф50mm螺旋打眼缠丝PVC滤水管,拔出Ф89mm套管,将PVC滤水管留在土层中,封孔口使地下水从PVC滤水管中自动流出。
2、降水要求
采用坡度降水,控制成孔时的砂土流失和水量(抽水含砂量<1/200000,水位保持至设计标高),避免抽水过度引起地表下沉。
5.2.4隧道施工工艺的改进
1、增设临时仰拱,及时封闭,步步成环
大跨度隧道分台阶开挖,从拱部开挖至底部仰拱封闭历时较长,不利于掌子面的稳定,易造成拱顶及地表沉降。
遵循浅埋暗挖及时封闭步步成环的原则,增设上半断面临时仰拱,使上半断面及时封闭。
同时,利用临时仰拱形成上部施工通道,避免上下施工干扰,缩短施工循环时间。
布纵向拉结筋规格φ22500
2、仰拱基底换填碎石和注浆
受降水时间限制,仰拱部位有滞留地下水,基底粉细砂层在水浸泡和人工扰动后液化软弱。
为控制沉降,增加基底承载力,在仰拱基底换填一层碎石,喷混凝土封闭后及时注纯水泥液浆加固。
3、加密拱部超前管棚、增设边墙超前管棚及锁脚锚杆
进行地面、地下降水后,开挖后掌子面自稳性差,围岩可注性差。
为有效控制掌子面土体稳定和地层沉降,环向和纵向加密拱部超前管棚,增设锁脚锚杆。
4、加强超前注浆和背后回填注浆
1)施工方法
拱部开挖前将超前管棚间隔一个作为注浆管超前注入水泥浆,滞后掌子面几米在初支背后进行回填注浆,以有效地保证自稳性差的开挖面及周围地层的稳定。
2)超前注浆参数
注浆管:
Ф42,L=2m@300,每榀布置
外插角:
10°~20°,围岩可注性差时取小值
布置范围:
拱墙
浆液: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浆液配比:
水泥浆∶水玻璃:
1∶0.5
水泥浆水灰比:
1∶1,水玻璃为35Be′
注浆压力:
0.4~1.0MPa,可注性差时取大值
注浆结束标准:
达到设计注浆量或达到设计压力保持20min。
3)背后回填注浆
喷混凝土完毕后进行拱墙、底部背后注浆,以起到充填空隙、加固地层的作用,使隧道结构与周边土体密实,有效控制地表沉陷。
背后注浆滞后初支封闭成环后3~5m进行,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
5、及时稳定开挖面
分部开挖工序多,完成一循环时开挖面暴露时间较长。
除采取留核心土外,还需及时挂网并初喷较厚的一层混凝土,才能保证及时稳定开挖面。
5.2.5监测技术与分析
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的关键是全过程监测隧道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化情况,及时测量各主要工序施工阶段引起的动态沉降数值,并与分析计算值比较,及时反馈指导设计和施工。
主要的监测内容参见表5.2.5。
表5.2.5监测项目汇总表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仪器
监测频率
监测目的
1
地表沉降
WILD-N3精密水准仪,铟钢尺
初期:
1~2次/天,后期:
1~2次/3天
掌握隧道及地表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2
建筑物沉降与倾斜
3
地下管线沉降
4
拱顶沉降
苏光DSZ-1水准仪,钢挂尺
初期:
1~2次/天,后期:
1~2次/3天
了解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变位情况及规律
5
结构收敛
坑道收敛计
6
围岩压力
压力盒,频率接收仪
初期:
1次/3天,
后期:
1次/7天
了解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压力、接触应力及结构自身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
7
初支与二衬间压力
8
初支钢筋内力
钢筋计,应变计、频率接收仪
9
二衬钢筋内力
10
混凝土应变
11
地下水位
电测水位计
初期:
1次/天
稳定后:
1次/2天
掌握基坑及暗挖隧道需降水段地下水位情况
注:
可根据施工条件和沉降情况增加或减少观测次数,随时将监测信息报告给现场技术人。
5.3劳动力组织(见表5.3)。
表5.3劳动力组织情况表
序号
单项工程
所需人数
备注
1
管理人员
4
2
技术人员
4
3
导洞施工
48
4
钻孔灌注桩施工
48
5
钢筋加工
15
6
杂工
5
合计
124人
6.材料与设备
本工法无需特别说明的材料,采用的机具设备见表6。
表6机具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单位
数量
用途
1
异型钻机
台
3
灌注桩施工
2
手拉葫芦
st
台
1
钢筋笼吊放
3
正铲装载机
ZL50
台
1
运土
4
卷扬机
3t
台
1
拉直钢筋
5
钢筋弯曲机
GW40
台
1
钢筋加工
6
电焊机
BX-300
台
4
钢筋加工
7
钢筋切割机
GJ40
台
1
钢筋加工
8
搅浆筒
台
2
制备泥浆
9
混凝土喷射机
PZ-5B
台
2
喷射混凝土
10
注浆泵
KBY-50/70
台
1
回填注浆
11
通风机
SDFN0.6.5
台
1
导洞通风
12
混凝土输送泵
HB-30D
台
2
灌注混凝土
13
漏斗及导管
Ф200
套
1
灌注混凝土
14
泥浆泵
TBW850/50
台
2
抽泥浆
7.质量控制
7.1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7.1.1导洞施工质量执行《铁路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导洞允许偏差按表7.1.1执行。
表7.1.1导洞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频率
检验方法
1
中线
±10
每
榀
格
栅
用钢尺
2
标高
±10
用水平仪
3
同步
±30
用钢尺
4
环向闭合
±50
用钢尺
5
垂直度
20
锤球、钢卷尺
7.1.2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执行《城市地下铁道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隔离桩允许偏差见表7.1.2。
表7.1.2钻孔桩成桩允许偏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JTJ071-98附录D检查
2
桩位(mm)
排桩
50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方向
3
钻孔倾斜度
直桩
1%
查灌注前记录
4
沉淀厚度(mm)
支承桩
不大于图纸规定
查灌注前记录
5
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
±50
查灌注前记录
7.2质量保证措施
7.2.1导洞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支护结构,断面不得欠挖,严禁一次开挖进尺超过设计值。
7.2.2应根据现场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如初喷混凝土等)防止塌方。
对意外出现的超挖或塌方应采用喷混凝土回填密实,并及时进行回填注浆。
7.2.3成环后在滞后掌子面几米处及时进行回填注浆。
7.2.4隔离桩钻孔时,必须严密注意地层地质变化,及时调整钻杆速度和钻压。
严格控制护壁泥浆的比重、含砂率和pH值。
7.2.5隔离桩成孔后必须进行孔径、孔深、孔斜率及沉碴厚度的检测,下钢筋笼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复测沉碴厚度,确保满足规范要求。
7.2.6下钢筋笼应缓慢进行,防止刮碰孔壁,水下混凝土应一次灌注成桩。
7.2.7隔离桩施工必须按隐蔽工程要求做好施工记录。
8.安全措施
8.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条例,结合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和工程的具体特点,组成专职安全员和班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