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134746
- 上传时间:2023-05-0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69.54KB
江西省奉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奉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奉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奉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卷面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学校和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地方。
3.所有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卷上交,将本试题卷自己收存好。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精悍攻讦刊印 干细胞 宵衣旰食
B.雇佣怂恿踊跃捅娄子始作俑者
C. 呵责 糊弄 吆喝 和稀泥 涸泽而渔
D. 譬如宁谧媲美汨罗江刚愎自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B.苏轼怎么也没有想到,灾难会如期而至:
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
苏轼坦然接受了,他两次游览赤壁,创作了光照千古的“两赋一词”。
C.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名家名作大量涌现。
当时,贾平凹写了很多部畅销小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扫眉才子。
D.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这是弘一法师所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庆长假期间,出现了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人满为患、人败景致。
因此有不少网友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B.一只从荷兰出发、去11个国家15个城市“游历”的大黄鸭突然风靡全球。
不少专家纷纷表示,大黄鸭的风靡,和炒作无关,和童年有关。
大黄鸭与《致青春》可以说是同期走红,看似巧合,却都客观验证了创意本身最朴素的真谛,即创意是“人性的艺术”。
C.近日,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3年度“全球最具权力女性榜”显示,德国总理默克尔连续三年问鼎冠军,包括彭丽媛在内的9名中国人榜上有名。
D.奥运游泳冠军孙杨因无证驾驶汽车,昨天下午被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罚款,并被行政拘留7天。
孙杨表示,经过此事,他会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学习,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也希望大家能以此为警戒并给他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
6.下列各项中,有关名著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的保姆佩葛蒂虽然长得皮肤黝黑,声音男性化,两道浓眉连在一起,她的钢制钱包合上的时候,“咔哒”一声,像是狠狠地咬准一口;但她心地善良,也很能干,对大卫的爱是那么真挚、质朴。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B.孔子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地位贵贱,家境贫富,天资贤愚,地域远近,品质优劣等,只要诚心求学上进,他就一视同仁,耐心教导他们。
(《论语》)
C.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加上贾环搬弄是非,令贾政惊气交加而欲将宝玉“立刻打死”,而且亲自操板。
直到贾母前来,以言语相激,贾政才罢手。
(曹雪芹《红楼梦》)
D.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
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七放孟获。
孟获起誓:
以后将不再谋反。
(罗贯中《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泛娱乐化伤害了谁?
抗日剧化身雷人武侠剧、历史剧成了穿越剧、宫斗剧成了现代职场指南、网络玄幻小说受到热捧、段子成了历史著作新写法、选秀节目多到令观众以为遥控器坏了、恶搞打分成了网络新潮流……种种现象表明,泛娱乐化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一个倾向。
虽然学者们对泛娱乐化的内涵究竟如何说法各异,但概而言之,所谓泛娱乐化就是以娱乐化心态对待一切。
在娱乐化心态里,一切严肃的都被搞笑、一切高尚的都被消解、一切深刻的都被戏谑。
是否具有娱乐性成为评判的唯一指标。
表面看来,泛娱乐化打破了一本正经、打破了高高在上、打破了主流权威,给人一种众生平等、集体狂欢的美好感受,但实际上,泛娱乐化遮蔽了对重大问题的深入探究,破坏了对严肃问题的深刻思考,使整个社会在知识上和审美上都趋于浅薄和平庸。
一位传媒学者为了寻找资料,在打开某网站的传媒频道之后,发现绝大多数内容竟然是明星绯闻。
也许在网站编辑看来,这些东西才是传媒应该关注的内容。
在海南发生校长带小学生开房的恶性事件后,有的人打出“校长,开房找我”的招牌,看似表达了愤慨,但最终却使一个反思校园安全和师德建设的契机,演变成了一场引人围观的闹剧。
要知道,事件的核心是那些不幸的孩子,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
可如今,读者的眼球被这些看似充满正义感的举牌者所吸引,他们反倒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
重大社会问题就这样被变成了娱乐新闻。
再以不久前遭到舆论猛批的抗日雷剧为例,一场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成了表现主人公风花雪月、盖世神功、侠骨柔肠的大背景。
许多人说这是因为编导们缺少历史常识和正确的历史观,但显然娱乐性才是这些剧首先考虑的因素。
正是为了增加娱乐性,才导致雷人剧情的集中爆发。
而历史真实就是在这浓浓的娱乐氛围里消解殆尽。
我们并不否认,丰富多彩的娱乐是中国社会日益开放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告别贫乏苍白的激进年代的一个武器。
但是过犹不及,一旦做过了头,娱乐就变成了愚乐。
文化具有娱乐功能,但显然娱乐不等于文化的全部。
教化与审美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职能。
把娱乐视为文化的全部不仅仅是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更是在行动上以商业利益取代社会利益的根本原因。
正如美国学者尼尔·波斯曼在《娱乐致死》一书中所写: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
因此,面对今天的泛娱乐化问题,文化与传媒工作者应树立责任意识,警惕泛娱乐化心态,以自己高质量的工作向社会传达“认真的思考、严肃的生活、健康的娱乐”。
对社会公众而言,也应认识到,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不是娱乐。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0日)
7、下列关于“泛娱乐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泛娱乐化表面是对一本正经、高高在上的主流权威的一种挑战,且能给人一种众生平等、集体狂欢的美好感受。
B.泛娱乐化是指以娱乐化心态对待一切,严肃、高尚、深刻的东西都被搞笑、消解、戏谑,娱乐性成为评判的唯一指标。
C.抗日神剧、宫斗剧、网络玄幻小说、选秀节目等大行其道的现象表明,泛娱乐化早已成为中国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一个倾向。
D.泛娱乐化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是一种遮蔽,同时,泛娱乐化的倾向导致整个社会在知识上和审美上都趋于浅薄与平庸。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某些网站的传媒频道,绝大多数内容竟为明星绯闻,海南校长带小学生开房事件,在某些媒体上竟成为一场引人围观的闹剧。
B.泛娱乐化的流行,导致了雷人剧的集中爆发,而严肃的历史真实,在娱乐圈的消解、戏说、穿越中丧失殆尽。
C.曾遭到舆论猛批的抗日雷剧,竟然将一场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演绎成为表现主人公风花雪月、盖世神功、侠骨柔肠的大舞台。
D.“校长开房”后“校长,开房找我”招牌的出现,在表达愤慨及深沉的忧患的同时,也使重大的社会问题成为娱乐新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
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
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
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曰:
“李沆、宋湜,皆嘉士也。
”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
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
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
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
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
“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
”问其人,曰:
“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
”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
沆对曰:
“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
”真宗曰:
“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
“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其议遂寝。
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
“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
”对曰:
“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
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
旦叹曰:
“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
”沆曰:
“少有忧勤,足为警戒。
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
”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
“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
”旦未以为然。
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
沆曰:
“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
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
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
“李文靖真圣人也。
”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
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
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
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
“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
”言终又泣下。
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
“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
封泰山、祭汾阴。
②蒐:
(sǒu),同“搜”。
③坠典:
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除右补阙、知制诰除:
罢除B.同知贡举知:
执掌
C.沆待漏将朝漏:
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D.趣驾再往趣:
急忙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李沆、宋湜,皆嘉士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然久之自败。
之二虫又何知
C.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
(4分)
译: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4分)
译: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馋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4分)
译: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凌万顷之茫然。
,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4),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李清照《声声慢》)
(5),与佳期兮夕张。
,罾何为兮木上。
(屈原《湘夫人》)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暗影生异彩
季 季
①我跟一群十七岁的女孩子聊天,她们问起我平时有些什么娱乐,当时我几乎愣住了。
当我提到我的娱乐包括了“暗中静坐”时,那些十七岁的女孩子差不多都睁大了眼睛:
仿佛充满了疑惑和惊骇,同时掺杂着一种想要探索真相的兴味。
②其实,不能心领神会暗中静坐的乐趣,是十七岁女孩们的一种本分。
她们的生活本就瑰丽多姿,哪知道生存的背后尚有暗影呢?
我也曾经十七岁,曾经活得喧哗多姿,曾经充满了泡沫般华丽飞扬的梦幻,而那些,终于都在生存的这条路上渐次挥发,终而远离了。
③我幼时住在乡村,最能领略先作垃圾再作泥土的过程之艰辛与庄严。
乡村的农家,大都有一间作堆肥的房子,他们把所有会腐烂的垃圾都堆在那仅有一扇门可供出入的房子里。
过了一段时日,垃圾都已腐烂,他们就装进牛车,运到田里去施肥。
到了那个时候,它们的身份和价值有了奇异的变质:
它们不再是垃圾,不再是堆肥;它们化为泥土,而且化为沃土,使地上的生命因而活得腰杆更直,收获更好。
它们消失了本来的自己,但是它们成为能滋养生命的泥土了。
④在我的生命发酵和腐烂的那段时期,我时常想起垃圾、堆肥、沃土之间的逻辑关系。
那段时期,我承受高温和沼气的煎熬几至窒息,但是我深知更多的垃圾可以作更多的堆肥,而更多的堆肥可以造就更广阔深厚的沃土。
这种逻辑关系看似十分浅显,然而蜕变的过程却是艰辛无比的:
那是一种长久的窒息,是只剩一口气的苟延残喘。
然而,我自那无窗的、满是恶臭的房子走了出来,在生命这片土地上寻得一处安身的泥土。
我依赖这泥土重新滋长我自己,滋长我的儿女;更重要的是,许多过去被窒息了的欲望,又在这滋长的过程中伸出了敏锐的触角。
这些触角时常在我脑海里张牙舞爪,跟我的脑子争辩。
它们总是跟我的脑子说为什么我在你的生活里长时扮演抽象的角色?
为什么我不能在你生存的那方泥土中扎根成长为一种具体的生命?
面对那样的抗辩,我只能说:
我赖以生存的这方泥土太小了,或许,也太贫瘠了。
这方泥土滋长我自己和我的儿女都还嫌贫瘠,怎么再容得下那许多欲望的触角扎根成长呢?
⑤细究起来,这些欲望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的生命共存亡的。
它们起先也许很小、很少,然而,岁月、情感、天象、知识逐日滋润它们,使它们渐次壮大、日益增多。
它们不是蝼蚁,不能一脚就可踩死;它们也不是游鱼,离水即成涸辙。
它们是不死的精灵,是固执的恋人:
纠缠着你、苦恼着你,却还让你感觉到生命的丰硕和甜美。
我于是顿悟了:
若连这些欲望都没有,我的生命或将更为庸俗贫乏吧?
从这个比较宽容的角度来面对那些挥之不去的欲望,我对它们竟只有心存感激了。
天涯觅知音,与君共生死,这偕行的路途是何其庄严啊!
⑥从小我就向往一个比教科书更宽阔渊博的知识的世界,我向往那个静态的世界所呈现的动态世界的相貌。
我向往高山大河、波涛壮阔;向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和草原上的牧人;向往神游太空,伸手摘星,翻掌覆雨;向往大博物馆的阴凉、古朴、丰盛;向往原始森林的小径和荆棘。
我尤其向往的是许许多多在我内心中澎湃不已的人间角色:
小贩、农民、工人、推销员、艺人、精神病患、孤儿……我渴望进入他们的生活,和他们闲话家常,了解他们的爱憎悲喜。
我挚爱这些坚忍或者沉默的手足同胞,他们在我内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一个大政治家或大企业家。
⑦我的欲望如许多,而今我却为卑微而繁琐的现实生活所禁锢。
我不能出走,不能挥洒自如地去接近那些向往已久的事物,去和我的欲望合而为一。
就在这样的困顿无奈中,我终于自寻出路,和我的欲望取得了另一种妥协。
白日已尽,俗缘暂失,我在暗中静坐:
只见得那许多欲望的精灵都化作实实在在的生命,在我眼前歌咏不止。
暗影幢幢,我竟得和它们玲珑相见,灵犀互通了。
它们不再仅是脑中的幻影;它们是嶙峋高山,是我航行过的大海,是绿得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是故宫,是荆棘,是一群群劳动者疲乏的脸和枯涩的眼神……我不仅看见,而且我还倾听:
草原风声、浪涛击岸、林中猿啸、民歌悠远、牛羊哞哞……这是一片大好风景,一片在暗影中更显得清晰的异彩。
只在这时,我才真正地无虞匮乏,充满喜乐;攀登高山,乘风破浪,仿佛都一蹴可就。
人生至此,尚复何求呢?
而这样壮观的娱乐,又有什么它物可以取而代之呢?
⑧这样的娱乐,或许要被人讥为“只不过又落入梦幻的陷阱罢了”,而我是不在乎这些的。
那些欲望,对我来说,也不会是永远的幻影。
我不知何时能逐一将它们由幻影化为真实,如今我只知道在每日的暗中静坐里,我能和它们玲珑相见,灵犀互通。
而且我相信在这浑噩尘世里,也有许多人俗缘半生,却也能曲径通幽,在暗沉沉的黑影里,瞧见那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
(选自《海内外华人名家名篇选》,有删改)
16.从全文看,作者的欲望有哪些?
请分点概括。
(6分)
17.第③段写乡村垃圾化为泥土的过程,有什么作用?
(6分)
18.文中④、⑤两段写自己的欲望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4分)
19.有人认为本文无非是咏叹事业、理想的失落,你同意吗?
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在XX时代,什么样的学问似乎都变得不太重要了。
为什么?
因为没有必要。
你在XX上搜一下关键词,一长串的东西全出来了——你记那么多干嘛?
对此你有何看法,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密……………………………封…………………………………线……………………………………………
奉新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周考语文答题卷
一、二、三(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得分
选项
四、(28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译文:
(4分)
(2)译文:
(4分)
(3)译文:
(4分)
14.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1)答:
(4分)
(2)答:
(4分)
15.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2)
(3)
(4)
(5)
五、(21分)
16.答:
(6分)
17.
(6分)
18.
(4分)
19.
(5分)
六、(15分)
200
七、作文(50分)(写在本卷反面稿纸)
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三.10.A(除,授予。
)
【参考译文】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县)人。
李沆年少时爱好学习,器度博大,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
宰相主持考试官员们起草约束边将的诏书,李沆的奏章交上后,宋太宗很高兴,让他出仕史馆工作。
雍熙(宋太宗年号)三年,宋太宗对宰相说:
“李沆、宋湜,都是好官。
”当即命中书省召他们考试,一同升任为右补阙、知制诰。
李沆的职位最低,特地调到最高。
雍熙四年,李沆和翰林学士宋白一同主持科考。
虽然这次考试招来的诽谤很多,但是朝廷没有归咎于李沆。
召进朝廷担任翰林学士。
适逢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
宋真宗回来后,李沆到郊外迎接,宋真宗命他坐下,赏赐酒席,慰劳了很长时间。
宋真宗询问治理国家应该先注意什么,李沆说:
“不选用浅薄好大喜功的人,这是最应该注意的。
”宋真宗又问谁是这样的人,李沆说:
“比如梅询、曾致尧等人就是。
”皇帝曾说到唐朝人结党营私难以制约,最后导致王室衰弱,大概是因为忠奸难以分辨罢了。
李沆回答说:
“奸佞的言语好像很忠心、很诚实,比如卢杞蒙蔽唐德宗,李勉就认为他是真正的奸邪小人。
”宋真宗说:
“奸邪小人的做法,虽然说难以分辨,但是时间长了自然就败露了。
”
一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谕打算册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用蜡烛烧掉了诏书,并告诉使者说:
“就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
”宋真宗的这个决定就取消了。
宋真宗认为李沆从不打秘密的报告,对他说:
“别人都有密奏,只有你没有,为什么?
”李沆回答说:
“我身为宰相,公事公办,何必用密奏?
作为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
”
李沆担任宰相,王旦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半夜才吃饭。
王旦感叹说:
“我们怎么还能坐享太平,天天没事干呢?
”李沆说:
“心中稍微忧虑国事,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
就算天下安宁,朝廷也未必无事。
”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
“好倒是好,但是如果边境上的隐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渐渐的产生奢侈的做法。
”王旦不以为然。
李沆又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叛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
李沆说:
“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
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土木、战争、祭祀的事情也会不断兴起。
”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水,大力营造宫殿,搜寻一些已废亡的典章制度,没有一天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奉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 奉新 一中 届高三 上学 第四 月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