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学时建筑与音乐结业作业1.docx
- 文档编号:23121465
- 上传时间:2023-05-0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12.61KB
36学时建筑与音乐结业作业1.docx
《36学时建筑与音乐结业作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学时建筑与音乐结业作业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6学时建筑与音乐结业作业1
建筑与音乐结业作业
院系:
动力与机械学院
学号:
2009301360001
姓名:
戴靖秋
一.建筑历史的特征(详见文字叙述)
宏观历史时期
建筑风格
音乐风格
历史背景
评述
古希腊
古罗马时期
古代埃及
拜占庭
哥特式建筑
文艺复兴时期
巴罗克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
现代主义时期
古希腊
建筑风格:
希腊的建筑结合了拓扑的和直交的特征,使得城市总体上的直交系统获得了功能上的自由,具有多元化的空间倾向。
音乐风格:
音乐具有伦理道德的性质,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性格、行为和思想,不同的调式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都认为音乐具有教化作用,进而肯定了音乐的社会作用。
古希腊音乐是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类型以及自然音与各种变化音(半音或小于半音)混合的旋律风格,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可以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
历史背景:
希腊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直到公元前800年,新的希腊文明才诞生。
当时的希腊城邦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成功地抵制了波斯人的入侵,并最终发展了璀璨的希腊文化。
评述:
希腊是一个自由,理想的国度。
古罗马时期
建筑风格:
券拱技术;柱式的发展;大型建筑的出现。
音乐风格:
在继承古希腊遗留下来的音乐传统的同时,又发展了一些音乐形式,主要表现在实用性与享乐性两方面。
由于征战的需要,军乐得到了发展。
历史背景:
从公元前8世纪罗慕路斯建城开始,500年中,古罗马这个台伯河畔的蕞尔小国,用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东征西讨,最后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古罗马人在推翻王政之后,选择了共和政体,这可以算作最早的“民主体制”了。
即元老院、执政官、民众大会“三权分立”[2]。
执政官是最显贵的职务,定员两人,由民众大会选举产生,元老院批准后上任。
正是这种体制保证了古罗马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和平共处,也为古罗马之后可能踏上大规模的对外扩张道路奠定了基础。
从公元前5世纪至3世纪中期,古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上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扩张,最后通过他林敦战争,完成了对整个意大利半岛的征服。
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古罗马取得了西部地中海霸权。
此后,古罗马利用外交手段和军事力量,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就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区,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国。
评述:
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两千年来仍在使用;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建筑的实践经验;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设计的原理;最后,按古希腊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的结合,论述了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古埃及
建筑风格:
古埃及建筑体现出四种综合倾向——一个埃及的宇宙被围合的“绿洲”,经久不变、巨石造就的体量,直交的秩序,以及路径或轴线。
音乐风格:
音乐是单声部的,音域不超过两个八度;音乐分声乐和器乐两大类,但以声乐为主;声乐有独唱和齐唱,歌曲的节奏服从诗词的音节和韵律;器乐主要用来伴奏,但也出现了纯器乐曲。
乐器包括管乐、弦乐、打击乐等不同种类和样式的乐器。
在题材内容和体裁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世俗的,也有宗教的,但以世俗为主;存在着多种音阶调式,各有其不同的表情意义。
调式基础是下行的四音音列,两个四音音列按音高顺序衔接,构成一定的音阶调式。
历史背景:
埃及位於非洲的北部,撒哈拉沙漠以东.和许多古老文明一样,埃及文明由一条大河-尼罗河-所孕育.尼罗河河谷称为上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称为下埃及.在河谷中,悬崖峭壁举目可见,之外就是沙漠.三角洲则平坦无际.由於自然环境不同,上,下埃及发展出不同的文化与信仰.因此,自古以来埃及人和邻近民族都称埃及为「两地」.而尼罗河是两地之间联系的要道,也是维持埃及文明整体性的命脉。
评述:
埃及是个历史悠久的古文民国,他们拥有建筑的才能和制作木乃伊的本领,他们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男女不平等,而我们是男女平等,他们的信仰也跟我们不一样。
拜占庭
建筑风格:
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色彩灿烂夺目。
音乐风格:
这种音乐无伴奏合唱,内容以唱诗为主,歌词来自圣经之诗篇和教会作家的颂诗。
音乐曲调固定,即反复出现相同的乐调,或变调或和声,逐渐形成规律唱法。
其基本形式为两重唱,高音声部多为领唱,声音华丽委婉,旋律变化多,低音声部舒缓平和,基本没变化,为领唱制造和谐的背景音乐。
历史背景:
从罗马分裂时起,首先从军事领域,两个国家出现了分歧,西罗马一直在沿用着守旧的步兵为主力的作战方式,而东罗马则开始探索骑兵为主力的作战方式。
两个同源的国家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且还展开过对抗。
西罗马军队败多胜少。
拜占庭帝国或东罗马帝国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
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
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评述:
拜占庭帝国在将经典知识传递给伊斯兰世界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最重要的印象却是他的教会。
早期拜占庭的传教士将东正教传给了许多斯拉夫人。
到今天为止,大多数斯拉夫人以及希腊人信奉东正教。
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年代和灭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义为中世纪的开始和结束。
拜占庭人使古典文化适合于中古社会生活,形成古典文化的特殊形式。
拜占庭文化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在文化发展缓慢的中古欧洲发挥积极作用,直接促进斯拉夫世界的文明化,加速斯拉夫各民族国家的发展,并形成以东正教为核心的东欧世界。
哥特式建筑
建筑风格:
哥特建筑与具有道路网的城镇,中世纪晚期的聚居地:
不规则的,如画的,是基于象征的组织法则。
中世纪的城镇就像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具有一分为四的平面的基础。
音乐风格:
哥特音乐追求的是黑暗和死亡美学,男声主唱极尽压抑与爆发之所能,把暗夜里的绝望挣扎表达的淋漓尽致;背景中圣咏式的女声往往带有浓厚的悲天悯人的气质,而器乐则是黑夜中呜咽的风声、月影里的狼嚎和鲜血滴落在泥土里的声音。
哥特音乐还有另外一个特质,那就是它所崇尚的死亡美学。
哥特音乐的死亡美学不仅表现在音乐风格上,也体现在其视觉效果和行为艺术上。
惨白的面孔,夸张的五官,麻木的表情,凌乱的长发,复古的着装和冰冷的金属装饰,这些都已是哥特族的经典特征。
历史背景:
元10世纪以后,西欧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日益活跃,在一些重要的公路关隘、渡口、教堂及城堡附近,逐渐形成了许多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的城市。
到公元12世纪前后,这些城市大多通过赎买或战斗,从当地领主或教会手中取得不同程度的自治权。
与此同时,法国的中央王权也逐渐加强,同封建分裂状态作斗争,是当时中央王权执政者的主要任务。
评述:
“哥特”本意为蛮族的或半开化的,哥特式可以说是建筑艺术与技术的较大突破,甚至完全可以和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相抗衡。
英国建筑理论家拉斯金对哥特式建筑的归纳,是:
野性或粗犷的性格、爱变化、喜好自然,紊乱激荡的幻想、顽固不化、豁达豪爽。
人们常说,古典建筑光荣于希腊,伟大于罗马,哥特式能和它们相媲美,可见它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哥特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罗马,的影响,它在世俗建筑中,布局与体态自由,体现着很大的自发性,生动活泼,淳朴愉快,但它在宗教建筑中,则比较规整。
文艺复兴时期
建筑风格:
追求所谓合乎理性的稳定感,半圆形券、厚实墙、圆形穹窿、水平向的厚檐。
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柱式。
音乐风格:
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与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抒发与表达,世俗复调音乐进一步发展,宗教复调音乐也进行了诸多的变革,声乐与器乐逐渐分离而各自独立发展,小节线的运用与五线谱的完善。
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
意大利面临地中海,海上贸易促使航海事业进一步发达,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等沿海城市,都是西欧和东方贸易的枢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新兴的资产阶级集聚成一股强有力的社会势力。
评述:
这种新建筑一方面表现为古典建筑的复兴,另一方面表现为新兴自然科学知识用于新建筑中,同时,新建筑理论相继崛起。
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建筑是新兴实名阶级代表其世界观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该时期人文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艺复兴建穿搬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冈榴'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匕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他们—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次胆创新甚蛩睁舢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起。
他们还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白勺]眶聪咐靼辩事运用到建巍斟怍实践中去。
巴洛克时期
建筑风格:
巴洛克风格提供了选择是“多元的”,包含了“人文主义时代”的时期。
文艺复兴建筑是以古典的神人同形同性论的柱式构成的。
巴洛克时代人们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肉体和灵魂也被理解成一个的动态整体内的两部分。
艺术集中在对环境,现实以及超现实的生动描绘。
音乐风格:
中世纪的多种教会调式完全解体,被大小调式所取代。
同时,歌剧、组曲、奏鸣曲、协奏曲等体裁初步形成,这为古典时期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背景:
公元17世纪,意大利经济处于衰退之中,唯独罗马教廷因从西班牙等国获得巨额贡赋,而使罗马城撑持着表面的繁荣。
各地艺术家和学者们纷纷向罗马集中。
为炫耀教延的兴盛,于是在罗马掀起了一个修建中小教堂和城市广场的热潮。
评述:
通过形体的一些不稳定的元素综合在~起.从而产生了一种动荡和虚幻的感觉。
其次从装饰手法上来看,一般巴洛克建筑最喜欢的就是通过壁画以及雕塑来制造一种璀璨、奢华、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古典主义时期
建筑风格:
不太强调地方风格,主要是谨遵古典法式,柱式必须严格恪守古罗马规范。
在总体布局、建筑的平面和立面构图上,都极力强调轴线对称,分清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采用规则的几何形体。
立面造型强调统一与稳定,通常都用纵横各三段的象征平稳而安定、主从分明的构图手法。
它强调外形的端庄与雄伟,借以显示君权的实力雄厚与至高无上;内部装修和陈设则极尽奢侈与豪华之能事,在空间处理上,吸取了巴洛克的不少特征。
音乐风格:
主调音乐取代了复调音乐,成为创作的主流:
音乐体裁更为丰富,交响曲、室内乐、歌剧与奏鸣曲等更为完善与规范;现代管弦乐团的编制基本得以确立。
历史背景: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法国军队几次入侵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地区,国王十分倾心于那里正在兴起的文艺复兴文化,带回了大批艺术品,也带回来一些工匠和建筑师。
16世纪20年代,法国在致力于民族统一方面取得进展,中央王权进一步加强。
评述:
古典主义时期是知识大众化的时代。
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开始面向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公众。
小说、戏剧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音乐家也走出宫廷深院的大门,为音乐会的听众构思创作,于是音乐的愉悦性、易解性和动人等品质,成为音乐美的准则。
在启蒙运动的人道主义思想影响下,欧洲形成了一个开明君主的统治时期。
社会改革的同时,文化艺术获得发展。
浪漫主义时期:
建筑风格:
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古典主义艺术抗衡。
在建筑上往往表现为追求超凡脱俗的修道院趣味和丰富多彩的异国建筑情调。
音乐风格:
更注重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与主观感情,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愈加突出,认为音乐不仅要唤起听者的兴趣,更要激起他们的共鸣。
创作上对民族和民间音乐的利用更加重视与频繁,以至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以振兴本民族音乐为己任的民族乐派。
在音乐体裁上出现了新的器乐独奏体裁,如夜曲、即兴曲、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与无词歌等,并产生了单乐章的标题性交响诗.艺术歌曲更加蓬勃发展,管弦乐团编制进一步扩大,提高了音乐的表现力。
历史背景: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活跃在欧洲文艺领域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建筑创作上的反映。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30年代为第一阶段,称先浪漫主义时期。
先浪漫主义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趣,以满足在资本主义建立政权后,一些小资产阶级感到失望的心理渴求。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或称之为浪漫主义的成熟期。
评述: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
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现代主义时期
建筑风格:
实事求是地去掉无谓的浮饰,把人类从繁琐的装饰中解放出来。
住宅墙面平整光滑,无突出的柱式或线脚,窗子用大片玻璃,并且不加窗板,干净利落,与传统古典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开一代新风。
新建筑具有的五个特色:
①房屋底层透空,设独立支柱,把地面留给行人;②屋顶建花园;③平面不受承重墙限制可自由分割;④用横向长窗替代单个小窗;⑤自由的立面。
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的变迁决定了音乐内部各个组成要素的创新。
在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组织结构法等各个方面,现代音乐都作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现代音乐出现的征兆是音响的不协和性。
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因受战争破坏,经济状况不佳。
在建筑创作上,迫使建筑师们讲求实效,禁绝浮夸,抑制了大战初期在许多国家尚在流行的古典建筑手法的蔓延。
评述:
现代主义建筑基本起源于欧洲和美国,随后以欧美为中心影响到全世界。
现代主义建筑起源期是传统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之间不可或缺的过渡,是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建筑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现代主义建筑起源期形成了与之前的建筑完全不同的技术观念、功能主义建筑思想、新建筑时空观念等特征,这些基本特征也为现代主义建筑所继承,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建筑起源的物质基础就是新工程结构技术、新建筑材料和结构科学,这也是新时代的建筑不同于凭借经验进行建造的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
西方古代建筑将不同空间分别分隔,各空间之间并不具有联系
二、听完音乐《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之后,写一篇关于表现音乐视频的脚本,并附上一副图片。
此部作品描写了一位美国游客在巴黎城里溜达,他听到各种街道嘈杂声并感受到法国生活气氛时所获得的印象。
第一幕(00:
:
00~06:
18):
:
描写一个美国人漫步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时无忧无虑的神态。
可以听到怒气冲冲的喇叭声,生动地表现出巴黎街头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一阵当时法国流行音乐的曲调在长号上响起,暗示出有一所咖啡馆就在附近,但美国人没有进去。
第二幕(06:
19~12:
24)主人公经过了一座教堂,音乐变得轻柔、端庄。
随着同样富于节奏而精力充沛的单簧管鸣响
第三幕(12:
25~16:
00)一个妇女以蹩脚的英语与美国人交谈了几句后,这个美国人便走进了一家咖啡馆,露出了他的思乡之情。
接着他遇见了一位同胞,一个热情、欢乐而自信的查尔斯顿人,两人相谈甚欢。
音乐上开始是独奏的小提琴,然后独奏小号的一曲呜咽的真正的布鲁斯,接下来有是两支小号奏响一个令人振奋的查尔斯顿主题,音乐又恢复了先前得姿态。
第四幕(16:
01~18:
23)主人公又开始在喧嚣的巴黎大街上自由漫步。
布鲁斯主题再现,受到了这种情绪的感染,悲伤呜咽的音调变成了欣喜之情。
“散步主题”出现了,他们伴随着布鲁斯,以及巴黎的喧嚣,将音乐导向结束。
三、谈谈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以及对本课程的建议和想法(2000字左右)
1.建筑与音乐带给我的启示
生活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得承认自己是个物质的集合体。
我是一个不懂艺术的人,也许正上认识到这样一点对于我人生的可悲性,于是乎就选修了这门课。
大半个学期下来,倒还真的发现自己有了不小的改变,思考问题不会在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上。
平时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也增添了很读新鲜的元素。
在纯音乐中感情的体现,并不是通过思想,并不像在大多数其他艺术一样,必须通过思想。
音乐由于它特有的优越性,给予我心灵上的充实。
音乐有一种最高的性能——它能够不求助与任何别的方式,而复制出内心运动来。
音乐能同时既表达感情的内容哟表达感情的强度。
它是具体化的、可以感觉得到我们心灵的实质。
如果说音乐被人称为最崇高的艺术,那汉族要是因为音乐是任何不假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
感情在音乐中的独立存在,也不依靠思想和情节的媒介。
在这里感情已经不再是泉源、起因、动力或起知道和鼓舞作用的基本原则,而不是通过任何媒介的坦率无间的、极其完整的倾诉。
可以说,有了音乐,在艺术的世界里你就有了全世界。
应该强调的是,各种不同的艺术,对于其中所反映的现实的不同方面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一切艺术都从现实中汲取自己的“客体”、自己的“内容”,但是,每一种艺术都是突出现实的不同方面,而这正是社会发展过程产生的艺术多样性的社会意义。
一些艺术直接为我们展示出现实的某一些因素,而另一些艺术则是通过间接的途径。
音乐先是直接表现运动的某些因素,然后再通过它,以间接方式展示出视觉因素。
建筑也是,尤其是雕塑,通过这一种间接的方式展示给我们不只是静止,更多的是运动。
不仅是身体上,更重要的是心理上。
对音乐运动的感受能使我们构想出这些音乐本身所不能直接提供出来的东西。
音乐运动的特制,例如旋律、和声,特别是节拍节奏、配器、力度的各种类型。
使我们能够将音运动具体化,也能将这种音运动同某种视觉空间的表象联系起来。
以前对于音乐的理解是空白的,特别是音乐与建筑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去过很多地方旅游,看过不少的希奇古怪的建筑。
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沉淀下来的记忆就是一些或石头或木头的轮廓。
没有任何其他实质性的东西。
而通过对这个课程的学习,基本上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事实上,差不多所有的建筑,无论是在水平上还是在垂直上,都有他的节奏与韵律。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由下看上去,组下面是有个边平的不显著的月台,上面是两层大致同样高的重叠的须弥座;再上去就是一周小挑台,转有名词叫做平坐。
平坐上面是一过栏杆,栏杆上是一个三层莲瓣座,再上去就是塔前本身,高度和两层须弥座大致相等。
在上去就上十三檐子。
按照这个层次和他们高低不同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到很显著的一段节奏。
我们在音乐中所得到的感受,和我们在建筑的相互作用时素得到的感受是完全相同的。
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解释这一种感受。
音乐是通过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方面有组织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声音艺术。
建筑是通过建筑物的形体、结构、空间、色彩、质地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建成供人们居住和活动的场地的一种造型艺术。
音乐与建筑均按照各自的规律和审美要求,创造出既适应人类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又符合审美需要,既有可用性又有艺术性,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时间流动与空间造型的艺术。
黑格尔曾这样提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
“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
”建筑的结构形成于数学和力学的创造,而建筑上的整体美观又与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学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所有建筑师都把比例作为建筑形式美的首要原则之一。
建筑形式中的韵律感,它的形式的和谐同音乐的和谐有共同规律。
毕达哥拉斯测定,音乐的和谐同发声体的体积之间的一定比例有关系。
他推定,音的高低同弦的长短有一定比例关系。
他们把这个发现推广到建筑和雕刻上,认为建筑物的和谐,也决定了它的各部分的大小有某种可以用简单的数值或几何方法测定的比例关系。
因此,作曲家所使用的方法和建筑家所使用的方法相同,能把一些不表达意义的原料(声音)通过一定的比例关系组合成具有意义的表达作者意图的形式(形象)。
一句话概括,就是,生活需要艺术,更加需要艺术在某一种程度上的融合。
2.谈谈对本课程的建议和想法
我觉得开设这门课程十分有必要,尤其是对于日常生活相对枯燥的我们这些工科学生更是十分重要。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不但了解到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欣赏到不同风格的音乐,这使得我们更加受益匪浅。
在美妙的音乐当中学习,实在是一件很爽的事~
然后,对于这门课程的教授方法,我觉得可以更为开放一些,除了让我们了解到各种古典音乐,也应该让我们了解一下当地的现代音乐,让我们在对比中加深影响,这样应该更加能提升我们对音乐的兴趣。
总之,这门课程对我们帮助很大,同时也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我们枯燥的实验生活~
四、结业测验(请回答下面问题)
第一首音乐主题
1.作曲家____________
2.音乐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3.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音乐
1.作曲家____________
2.音乐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3.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首音乐
1.作曲家____________
2.音乐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3.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首音乐主题
1.作曲家____________
2.音乐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3.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首音乐
1.作曲家____________
2.音乐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3.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首音乐
1.作曲家____________
2.音乐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3.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首音乐主题
1.作曲家____________
2.音乐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3.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首音乐
1.作曲家____________
2.音乐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3.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首音乐
1.作曲家____________
2.音乐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3.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6 学时 建筑 音乐 结业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