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 文档编号:23121028
- 上传时间:2023-05-08
- 格式:PDF
- 页数:24
- 大小:1.36MB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CS65.020CCSB65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532.12022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第1部分:
通用要求SpecificationofdemarcatingandmarkingboundaryfornatureprotectedareaPart1:
Generalrequirements2022-09-27发布2022-10-27实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3/TXXXXXXXXI目次前言.I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4一般要求.45准备工作.66踏勘与测量.87边界线更新与标绘.88成果编制与检查.89立标.910数据入库.10附录A(资料性)边界点成果台账表.12附录B(资料性)定标点登记表(样表).13附录C(资料性)自然保护地勘界报告大纲(示例).14附录D(资料性)边界走向说明(示例).16附录E(资料性)边界附图图式(示例).17附录F(资料性)标识制作要求.18DB33/T2532.12022II前言本部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部分是DB33/T2532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的第1部分。
DB33/T2532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安吉县自然资源保护中心、安吉县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丽水市莲都区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杨绍钦、诸葛刚、陈锋、彭涛、许澄、沈刚、范学东、杜群、李佐晖、陶晶、王翔、李柏、蒋江生、姚鸿文、廖艳燕、俞立鹏、余著成、王欣凯、杨燕、兰朋涛、刘云波、胡伟、谢尚微、郑伟成、刘菊莲、李楠。
DB33/T2532.120223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第1部分:
通用要求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的一般要求、准备工作、踏勘与测量、边界线更新与标绘、成果编制与检查、立标、数据入库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勘界及立标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部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
GB/T16900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总则GB/T16903.1标志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第1部分: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计原则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025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358222018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GB/T39740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CH/T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LY/T19532011自然保护区设施标识规范LY/T31902020国家公园勘界立标规范LY/T32162020国家公园标识规范建标1952018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DB33/T5522014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管控区controlzone根据自然保护地管理目标和资源分布特点,对自然保护地范围进行合理分区,以用途或管控强度为基础,实行差别化用途管制的空间单元。
3.2功能区functionalzoneDB33/T2532.120224按自然保护地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功能,在管控区下细分的具有不同主导功能、实行差别化保护管理的空间单元。
3.3界址标识boundarymarker沿自然保护地范围界和管控区界按一定标准设立的标桩标牌等地界性标志物,可分为界碑、界桩、标识牌以及特殊界标。
4一般要求目标和任务4.14.1.1目标应对自然保护地界线的位置和走向等信息的进行分析确认,勘定并立标在现地准确清晰地识别的自然保护地边界与管控区界。
4.1.2任务主要任务包括准备工作、边界点和定标点预设、定标点测绘、边界线更新、边界附图与走向说明编制、成果整理、报告编制、成果确认、立标和数据库建设等。
数学基础4.2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数学基础如下:
a)地理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b)高程基准:
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期),采用正常高系统;c)投影与分带: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标准3度分带;d)平面坐标与高程单位为“米”。
地形图比例尺4.34.3.1工作底图陆域地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
2000,或者更大比例尺。
海域一般采用海图。
4.3.2边界附图边界附图比例尺视情况选用,原则上:
a)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0000公顷的,宜选用1:
10000比例尺;b)总面积20000公顷且1000公顷,宜选用1:
5000或1:
2000比例尺;c)总面积1000公顷且200公顷,宜选用1:
2000、1:
1000、1:
500比例尺;d)总面积200公顷或河流等线状(条带状)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宜选用1:
1000或1:
500比例尺。
精度指标4.44.4.1平面精度DB33/T2532.120225实测定标点平面精度适用表1,总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2.0米。
表1实测定标点平面精度要求及适用范围类别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米)适用范围中误差限差一0.150.30观测条件良好的定标点二0.601.20位置隐蔽、观测条件不佳的定标点三1.202.40测量条件不良,采用高清影像辨读确定的定标点4.4.2高程精度实测定标点高程采用省级大地精化水准面计算高程异常值。
高程精度要求适用表2,总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2.0米。
表2实测定标点高程精度要求及适用范围类别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米)适用范围中误差限差一0.150.30观测条件良好的定标点二0.601.20位置隐蔽、观测条件不佳或位于高山上的定标点三2.004.00测量条件不良,采用高清影像辨读确定的定标点4.4.3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2位小数。
4.4.4记录格式经纬度记录格式采用度分秒,测量记录为“.”,输出结果为“.”。
技术流程4.5应用航测遥感、GNSS和地理信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收集自然保护地边界、基础测绘、行政区划界和国土调查等成果,制作勘界工作底图,预设边界点和定标点,实地踏勘测定定标点,确定边界,绘制边界附图,编写边界走向说明,通过边界成果确认、公示和论证后,进行现场立标,按全省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数据标准建立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数据库。
具体流程见图1。
DB33/T2532.120226图1勘界立标技术流程图5准备工作资料收集5.1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前应收集准备以下数据资料:
a)自然保护地申报、批复相关文件、已有界线等资料;自然保护地界线国土调查成果基础测绘资料分析与处理制作勘界工作底图坐标转换、数据融合、拓扑检查边界内业修正准备阶段标绘边界点控制边界线的基本走向预设定标点套合影像、修正边界踏勘与定标点测量踏勘、定标、测量、拍照、记录勘界阶段报告编制包括边界附图、走向说明勘界论证合理性检查及专家论证成果公示与检查权属者认可、测绘成果专项检查兼顾重要性、密度、成本立标阶段数据入库立标及登记公布省政府或省自然保护地主管部门埋设、测量、拍照、登记DB33/T2532.120227b)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前述规定的比例尺地形图和海图;c)优于0.2米的航空正射影像或其它优于1米的高分遥感影像;d)村级及以上行政界线数据资料;e)最新的国土调查成果及林地、海洋等专项调查数据;f)交通、水利、矿业、农业和渔业,以及空间规划、防洪防汛、防潮和防止海水入侵等相关规划和数据资料。
资料处理5.2资料处理应做好以下几步工作:
a)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字化、拼接融合、坐标转换、拓扑检查等处理;b)分析界线走向,检查与行政界、地物线、地类界、空间规划线等之间关系,对边界线进行修正。
其中,对于道路、河流、河渠等地物为界时,需明确边界以地物中线为界还是以某一边线为界;c)修正后,与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沟通确认边界。
勘界工作底图制作5.3勘界工作底图宜采用数字底图,内容包括地形图、高分影像、边界线、边界点、定标点以及其它相关数据。
地形图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和注记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等遵循GB/T20257和GB/T35822的要求。
界线修正与分段5.45.4.1界线修正通过高分遥感影像、小比例尺地形图、专项调查数据等对已有界线进行修正,明确走向依据。
走向依据优选现地能明确识别的地貌地物线,现地无明显地貌地物线或不连续的两地貌地物线间则采用直线或拆线;对于靠近住房等建筑的界线应留出适当的间隔距离;涉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以该红线为依据。
5.4.2界线分段将边界按方位、走向分成若干段。
边界点与定标点预设5.55.5.1边界点选取边界点选取的基本原则为控制边界走向。
边界走向因子包括起讫点位置、走线依附、方位角、海拔升降、干支交汇等。
根据界线描述及管理需要,可将边界点细分为拐点、转向点、警示点等。
边界点成果表样式见附录A。
注1:
拐点为同一走线依附的起讫点,一般作为控制界线最小分段。
注2:
转向点为两拐点间对走线更精准控制的点,如界线走向的方位角、海拔升降、干支交汇的变化。
注3:
警示点一般指界线横穿道路交叉点,竖立界桩,起到告之、警示作用。
5.5.2定标点预设结合地形图和高分影像对边界点进行研判,并遵循应测尽测的原则,预设定标点。
定标点预设具体原则如下:
DB33/T2532.120228a)一般陆上定标点间距控制在1000米内,在偏远地段以山脊线或近山脊线的行政界线为依据的边界上可适当放宽,在居民生产生活区附近的边界上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密;b)边界点明显无法立标的情况下,研判周边人为活动多少,确定定标点的设置。
人为活动少的边界点一般不设为定标点,人为活动多的边界点须就近预设定标点,设置的定标点应尽可能贴近边界线;c)拐点落在两条河流交汇点,应按三立界标模式预设定标;d)警示点须预设至少一个定标点。
当该警示点落在高等级公路中线或河流与道路交叉点,应按双立界标模式预设定标点;e)转向点一般不设为定标点。
5.5.3天窗原则上对耕地类型的天窗不进行勘界,不设边界点。
但耕地天窗边界涉及核心保护区应设置边界点与定标点。
对于其它类型的天窗应根据管理的需要确定是否设置边界点与定标点。
注:
天窗指自然保护地范围内因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建成区等原因调出的区域。
6踏勘与测量边界踏勘6.16.1.1边界查验根据修正后的边界线进行实地踏勘,查验走向依据实地一致性、自然保护地管控要求符合性等情况,确认或微调界线。
当存在边界权属不清的情况,应征求权益相关方意见,或邀请相关方实地参与。
对高清影像不明显的界线,应实施走向测量作业。
6.1.2定标点确定一般按预设定标点实地踏勘,充分考虑地形、权属、通视、地质、安全等因素,确定定标点实地位置和标识类型。
边界线现场改动时应重新预设定标点再进行确定。
预设的双立定标点和三立定标点现场确定定标点数量。
定标点测量与登记6.2定标点测量与登记按照GB/T39740执行。
测量采用基于CORS的网络RTK技术进行定标点测量,CORS网络信号较弱的地区可采用单基准站RTK测量技术进行测量,具体测量技术要求按照CH/T2009执行。
定标点登记表样式见附录B。
7边界线更新与标绘将已测定标点标绘在边界地形图后,更新边界线。
边界线标绘按照GB/T39740执行。
8成果编制与检查成果清单8.1一个自然保护地完整的勘界成果应包括以下独立内容:
DB33/T2532.120229a)勘界报告;b)边界点成果台账表;c)定标点登记表;d)边界附图;e)数据库;f)勘界报告编制。
勘界报告编制8.2勘界报告以自然保护地为单元,具体要求见附录C。
边界点和定标点数量较少时,边界点成果台账表、定标点登记表宜编入报告,数量较多时宜单独汇编成册。
边界点位置和边界走向说明是勘界报告的核心内容,编写要求按照GB/T39740执行,样式见附录D。
边界附图编制8.3边界附图可根据形状不同、面积大小等制定分幅方式,要求便于存档与查阅。
制图内容和要求按照GB/T39740执行,图幅格式见附录E,成果图应有参与人手签,并盖单位印章。
数据库编制8.4数据库包括基本信息、区划、测量、标识、相关证明材料等数据以及元数据,编制要求按DB33/T2532.2。
成果检查8.58.5.1检查方式作业单位应对勘界成果进行100%自查(包括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编制技术总结报告,并将完整的成果材料提交自然保护地主管部门检查。
检查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边界合理性审查,二是测绘成果专项检查。
8.5.2边界合理性审查内容合理性审查由省自然保护地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组完成,主要审查内容包括:
a)成果材料的完整性和编制规范性;b)边界点和定标点设置的完整性与合理性;c)走向说明的完整性、规范性及准确性;d)边界附图的完整性与规范性;e)数据库的完整性、一致性及逻辑性。
8.5.3测绘成果专项检查内容测绘成果专项检查内容按照GB/T24356执行,并由检查单位出具检验报告。
9立标一般要求9.1标识制作与安装的一般要求如下:
DB33/T2532.1202210a)标识材质应具备防水、防晒、防浊、防冻、坚固等耐用特性,优先选用石材、金属等天然材料,也可选用水泥和玻璃钢等无污染材料;b)标识的形状、尺寸宜根据相关规范、周边环境、制作工艺和美观要求等情况合理设计。
同一自然保护地的标识风格宜尽量统一;c)标识的内容应准确、清晰、简洁。
涉及图形符号时,要直观、易懂、解读性强,并符合GB/T16900表现规则、设计要求的规定,以及GB/T16903.1图形符号设计的规定。
有条件的,标识可附二维码或自然保护地logo,对标牌主要内容进行扩展;d)标识牌文字应规范、正确、工整。
中文一般采用黑体、宋体或宋黑,西文和阿拉伯数字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
文字字号、间距、行距应与标识牌尺寸相协调。
同类标识所用字体要统一;e)标识的色彩既要醒目突出,还要与环境相协调。
基调色为棕色、绿色和蓝色,文字与图案颜色为黑色、白色、红色、黄色等,其中红色多用于禁止性标识,黄色多为警示性标识;f)标识安装采取复位方式,原则上标识中心点应与定标点水平坐标间距离控制在极差(见表1)内。
因立标条件不良,间距大于极差的标识应对定标点登记表进行修改;g)标识的安装应牢固稳定、安全可靠,尽量避免对环境和原生植被的扰动和破坏,不应影响道路交通标志的识别及人员、车辆通行。
标识类型选择9.2界址标识主要有界碑、界桩、特殊界标及标识牌,根据定标点所在位置合理选择标识类型进行布设,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a)界碑可分为区(园)碑和普通界碑两种。
在自然保护地主入口可设置区(园)碑,在出入自然保护地的公路与边界交汇处设置普通界碑;b)界桩按边界性质不同分为外围界桩、管控区桩和共用界桩三类,按尺寸可分为大界桩和小界桩。
大界桩一般设置在人为活动明显区域,其它区域一般选用小界桩;c)特殊界标有地钉、浮标、永久性标志物、电子标识、虚拟电子标识等。
在岩石、构筑物上可设置地钉;在水域中可设置浮标;电子标识含有点位信息储存,多与界桩配合使用;虚拟电子标识可用于海域;d)界址标识牌按展示内容不同可分为简介牌、禁令牌、境界说明牌、禁入警示牌。
简介牌介绍自然保护地概况及展示功能区划图,一般设置于入口和村庄等人员聚集处。
禁令牌明示区内禁止性的人为活动准则,一般也设置于入口和村庄等人员聚集处。
境界说明牌图示边界走向、所在位置及相关警示语,多用于无法立桩,有人为活动的边界明显位置。
禁入警示牌多与核心保护区界桩配合使用;e)界碑、界桩、标识牌制作要求见附录F。
标识测量与登记9.3标识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测量、拍照、登记,完善定标点登记表。
测量位置一般为标识中心点,在登记表中应注明。
10数据入库数据库管理平台10.1DB33/T2532.1202211数据库管理平台应在省林业一张图平台上架构,并满足全省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数据存储、更新、应用与发布。
数据检查入库10.2各自然保护地将勘界立标最终成果数据按要求整理提交,通过检查后入库保存,至此勘界立标结束。
入库数据管理10.3已入库数据原则上不予变动。
当自然保护地发生更名、区划调整、撤销等情况,经主管部门批复同意后,入库数据应及时更新。
涉及区划调整的,需提交调整部分勘界成果。
DB33/T2532.1202212AA附录A(资料性)边界点成果台账表边界点成果台账表见表A.1。
表A.1边界点成果台账表自然保护地名称:
自然保护地代码:
a边界点编号大地坐标高程m其中定标点编号备注经度*.*纬度*.*注:
边界点编号按片区编码(独立片区可省略)+边界类型代码+4位顺序码填写。
填表人:
年月日校对人:
现场见证人DB33/T2532.1202213BB附录B(资料性)定标点登记表(样表)定标点登记表见表B.1。
表B.1(自然保护地名称)定标点登记表所在省区浙江省定标点编号AB035标识类型小界桩相邻定标点间距距036定标点758.2米所在地省市县乡村选点单位选点者选点时间(年月日)-设置单位设置者设置时间(年月日)-观测单位观测者观测时间(年月日)-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1985高程基准大地坐标(经纬度及大地高).;.;.m标识位置略图(以界桩点为中心,在正射影像图或高分遥感整景影像上裁切长宽512512像素大小的图片)实地照片(竖向拍摄实地彩色近景照片)位置及环境说明所处小地名,所处环境及与附近明显地物的相对位置,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地物、植被等。
测量位置及与边界点的相对关系。
备注填表人:
检查人:
现场见证人:
DB33/T2532.1202214CC附录C(资料性)自然保护地勘界报告大纲(示例)大纲以已建自然保护地为基础设计,新建自然保护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勘界报告勘界报告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
(一)位置范围及历史沿革
(二)土地利用现状(三)社会经济活动现状(四)管理机构现状(五)范围与分区区划二、总体要求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二)基本依据(三)技术路线三、三、组织组织实施实施
(一)组织领导
(二)勘界流程四、勘界结果四、勘界结果
(一)勘界后面积及分区区划
(二)界线勘正重点问题说明(含勘界前变化原因及分析等)(三)边界点描述(用表、图、照片等说明)(四)定标点描述(用表、图、照片等说明)五、走向说明五、走向说明六六、有关说明及建议、有关说明及建议阐述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保护对象或重要景观资源变化、界址标识设置建议、自查情况等勘界相关情况说明与建议。
七、附表七、附表拐点成果表,见下表。
DB33/TXXXXXXXX15附表XXX(自然保护地)拐点坐标统计表序号分区编号大地坐标平面坐标坐标来源备注经度纬度XY12注:
按成图顺序(顺时针或逆时针)形成拐点坐标表,确保形成完整边界;“大地坐标”示例或1194831.043,304732.268;“平面坐标”示例X:
3407962.40,Y:
40481683.17,其中Y坐标前2为带号;“坐标来源”标注为原测或转换坐标,保证转换的坐标和原测坐标成图一致;“备注”附其它必要说明。
八、附件八、附件附件1(自然保护地名称)批复和调整文件附件2(自然保护地名称)勘界人员名单附件3(自然保护地名称)测绘成果质量检查报告附件4(自然保护地名称)勘界结果公示、确认等相关材料附件5(自然保护地名称)勘界成果技术审查意见附件6(自然保护地名称)勘界成果论证意见九九、附图、附图附图1(自然保护地名称)分区区划图(勘界前)附图2(自然保护地名称)分区区划图(勘界后)附图3(自然保护地名称)调整图斑图附图4(自然保护地名称)勘界前后土地利用图附图5(自然保护地名称)勘界前后主要保护对象或重要景观资源分布图附图6(自然保护地名称)遥感影像图(勘界后)附图7(自然保护地名称)边界点坐标分布图(勘界后)附图8(自然保护地名称)定标点坐标分布图(勘界后)DB33/T2532.1202216DD附录D(资料性)边界走向说明(示例)某某自然保护区共二片区三核心保护区,二片区分别为片区和片区,片区内有核心保护区,片区内有和两核心保护区。
1、范围界1)片区(A片区)主入口位于保护区北部路。
边界走向自001号边界点逆时针顺序描述。
001号边界点(号花岗岩界碑)位于路(相对地理位置,如山顶处、鞍部上、道路交叉点等),高程为.米,地理坐标为北纬.、东经.。
边界线自001号边界点起,沿山脊线大体向东东北方上行,经AB002号边界点(.米高程点,北纬.、东经.),后下行至3号边界点。
该段边界线长度为.米。
003号边界点(无桩)位于河流.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东经.。
边界线自003号边界点起,沿山谷线大体向南东南方向上行,经过004号边界点(.米处溪流交汇点,地理坐标为北纬.、东经.),后转向西南经005号边界点(小路上,地理坐标为北纬.、东经.,号玻璃钢界桩),至006号边界点。
该段边界线长度为.米。
006号边界点(号玻璃钢界桩)位于农田东北角,高程为.米,地理坐标为北纬.、东经.。
边界线自006号边界点起,沿农田边界绕行至东南向007号边界点。
该段边界线长度为.米。
接着描述007号边界点(边界走向说明应按照边界点进行描述)。
2)片区(B片区)主入口位于保护区东北部路。
边界走向自100号边界点顺时针顺序描述。
2、核心保护区界1)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位于片区东部,边界走向自150号边界点顺时针顺序描述如下。
2)核心保护区DB33/T2532.1202217EE附录E(资料性)边界附图图式(示例)边界附图图式见图D.1。
图E.1边界附图图式DB33/T2532.1202218FF附录F(资料性)标识制作要求F.1区(园)碑F.1.1材质一般采用花岗岩贴面,内部为块石或钢筋水泥。
F.1.2文字与图案正面用黑色或红色的文字印制“自然保护地名称”,在其下方标注英文;下部标注“批准单位:
”、“批准时间:
”。
可在左上角标注自然保护地LOGO,或右上角标注二维码。
背面简要介绍自然保护地概况,包括位置、地理坐标、面积、主要保护对象和范围及分区图等内容。
地理坐标采用度分秒格式,标注到整数秒,面积标注至整数公顷。
一般正面朝自然保护地范围外,背面朝自然保护地范围内进行布设。
F.1.3尺寸长方形,高不小于150cm,宽不小于250cm,厚不小于20cm,另配基座。
F.1.4样例区(园)碑样例见图F.1。
LOGO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 国家 地方 技术规范 自然保护 勘界立标 规范 部分 通用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