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讲师和授课要求知识讲解.docx
- 文档编号:23106275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8.91KB
培训讲师和授课要求知识讲解.docx
《培训讲师和授课要求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讲师和授课要求知识讲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训讲师和授课要求知识讲解
培训讲师和授课要求
第一节 培训讲师素质要求
讲师素质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员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讲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的成败起着主要作用,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到学员能否顺利发展。
讲师素质在结构上,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讲师的教学素质和讲师的心理素质。
一、讲师的教学素质
(一)讲师的知识结构
讲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应包括丰富的学科知识、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
1.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就是讲师向学员传授的知识。
讲师的学科知识一定要丰富,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员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员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讲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还要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在本学科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学者的生平事迹要有所了解。
2.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
知识渊博的讲师能赢得学员的信赖和爱戴,讲师对学员施加的影响既全面又有力度。
讲师为了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就应该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体音美”等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
3.教育学知识
讲师的学科知识必须通过恰当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因此教育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讲师应不断地钻研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关注国内外教育的新方法、新理论,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水平。
4.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知识是讲师有效地探测学员学习和心理发展变化的金钥匙,是对学员心理发展施加干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法宝。
(二)讲师的组织能力
讲师的教学活动是一项多系统、多因素的实践活动,需要讲师认真组织实施。
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是不会自然产生的,必须通过讲师培养班级骨干、组成班集体,形成集体舆论,提出切实的班级计划。
组织课外活动、协调团队也是讲师的工作范围。
课外活动失去讲师的组织与指导,任学员的兴趣奔驰,脱离现实的可能性,会使学员一无所获。
讲师对团队工作的指导是多帮助他们出些点子,多当参谋,不要加以操纵和控制。
(三)讲师的表达能力
讲师的表达能力是指讲师把自己的思想、知识、信念和感情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向外表现的能力。
讲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交流沟通,讲师的表达能力是讲师的一种特有的能力,它是讲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员的主要手段,也是讲师的心理品质之一。
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讲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讲师来说,言语的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因此,讲师的语言要简明易懂、符合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要有丰富的语调感,汉语方言地区的讲师要讲普通话。
2.表情动作的表现能力(非言语表达能力)
姿势和表情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方式。
人的面部表情、手势、体态,都可以传递信息,反映一个人的情绪。
讲师在言语过程中伴以适当的表情动作,能够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使用现代化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
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讲师具备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通过制作教学软件,如幻灯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把复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直观化,让学员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人类创造发明的高科技产品,这样,学员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创造力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
(五)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
教学检查评价的能力是指讲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资料,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以判定讲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员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补救或改进教学工作的能力【3】。
讲师能经常、全面地研究、评价学生,必须考虑到采取各种形式的方法评价学员,以保证获得关于学员学习实际的全部基本成分的多方面信息,以动态的观点对待个性的评价。
讲师通过种种检查、评价,既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又了解学员学习可能性的各个方面,如学习的技能、技巧、实验水平、思维发展水平等;同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在检查评价中暴露出来的学员学习中的缺陷,使学员的创造性在讲师耐心的引导下向成功的方向发展。
二、讲师的心理素质
讲师应具备不同于其他人的心理品质:
善于体察学员的心理世界和内心变化,热爱学员的情怀和渴望学员尽快成材的强烈愿望。
讲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对讲师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有重要作用,这不仅是讲师素质水平的体现,还是讲师不断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要条件。
(一)讲师的情感素质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讲师自身的情感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因素,它直接影响学员的情感,影响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讲师的情感应该是成熟而稳定的。
成熟而稳定是讲师情感在形式上的特点。
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行为自发地形成的动力,因此它需要人们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控制。
许多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表明,成熟而稳定的情绪是讲师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讲师特定的职业活动决定讲师需要有成熟而稳定的情绪,也就是要有较强的控制情绪的能力。
讲师每天要和许多个性迥异的学员接触,在授课和教育活动中可能出现与活动进程要求不符的偶发事件,甚至是讽刺挑衅。
面对种种难堪的情境,讲师的情感如果不成熟、不稳定,缺乏情绪的控制能力,那么就会不知所措,会发生自我失控、急躁的现象,有时甚至会不分青红皂白,用惩罚的手段对待学员,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
所以讲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沉着镇静,能够控制情绪的激烈反应,对消极情绪的产生有较强的控制力。
(二)讲师的意志素质
讲师在对学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抓工作要自觉主动,对个人欲望、激情和行动有自制能力,不管遇到什么干扰、困难与障碍,都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努力。
这些表现本身可以获得学员的敬佩和赞扬,成为学员学习的榜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于讲师工作的对象是兴趣广泛、性格不同的学员,因此,讲师必须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偶发事件进行恰当、迅速、果断的处理,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讲师缺乏教学决策的果断性,在变化了的情况和偶发事件面前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或手足无措,将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产生不良的教学后果。
在教学过程中,讲师与学员处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师生间认识上的差别乃至矛盾普遍存在,讲师在对待和处理这些矛盾时,从培养目标出发,充分认识到讲师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考虑教育效果,发挥意志的自我控制机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言论与行为,特别要注意控制消极的情绪和由此引起的冲动行为。
当学员不爱学习、不守纪律或干了坏事令人生气的时候,讲师应控制自己情感的冲动而不发脾气,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可以使学员心悦诚服,产生改正缺点的愿望和决心
(三)讲师的个性特征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讲师个性特征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讲师的个性品质与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讲师要帮助学员确立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的生活方式,发展学员丰富多彩的个性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
讲师的个性品质影响讲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同样的教学内容,个性品质不同的讲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会不相同。
讲师的个性品质还直接影响教学的进行。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它还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
讲师通过他的个性品质吸引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造一种恬适、宽松而活跃的学习气氛。
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潜意识作用,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果一位讲师性格开朗、活泼大方、温和友善,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他,上课时也会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如果一位教师性格抑郁、不愿与人接触、沉默寡言,那么,上课时,课堂气氛就会沉闷压抑,学员兴趣不高。
讲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作风、意志品质,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员对讲师的态度、对学习的态度和学员学习的质量效果。
(四)讲师的教育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的主观判断与期望。
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讲师根据对自身的知识与技能的确定性,来预测自己对教学的胜任度。
讲师如果既不相信自己能够教好学员,更不相信学员普遍能发展,这就是缺乏自我效能感的表现【1】。
在教育情景中,讲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教育效能感。
讲师的教育效能感包括两个方面:
即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育效能感。
所谓个人教育效能感时指讲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一般教育效能感反映了讲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员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
讲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随着其教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教育效能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表现出上升趋势。
(五)讲师心理调节能力
讲师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关系学员的健康发展。
因此,讲师不仅要做学员的心理辅导员,而且也应了解自身的一些心理问题,如讲师的不适应问题、心理异常问题,都应该引起重视,同时学会对自我心理进行调节,缓解和减轻心理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讲师的以下行为,大多会引起不良的后果。
(1)对家庭、工作背景各异的学员采取不同的态度,不能一视同仁。
(2)做观摩课失败后,把责任推到学员身上,迁怒于学生,批评斥责没让老师“露脸”或让老师“出丑”的那些学生。
(3)对回答不上问题、学东西慢、做事经常遇到困难的学员,有的讲师常说“你真笨”一类的话。
(4)有的学员举了手却没有回答上问题,老师不是鼓励其发言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而是说“你就会瞎举手,你什么都不行”。
(5)对因想到答案便大声说出或“接下碴”打断了老师的讲话的学生,寻找机会提出高于学员知识面的问题,使其回答不上来,羞辱他,损其自尊。
(6)怂恿班里的学员攻击某一不遵守纪律的学员,或让全班不理睬某个学员,隔离孤立,使他渐渐脱离集体,丧失自信。
(7)有的讲师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许愿不实现,搪塞学员。
(8)对听话、守纪律的学员的作业给分稍高。
(9)对不注意听讲的学员给分较低,对平日行为不检点者,想办法扣分或挑剔。
(10)对不同学员同样的违纪行为,处罚有差异。
(11)学员上课不专心听讲,就将学员赶出教室,并且说:
“你不愿意听就给我滚出去。
”
(12)学员上课稍微分心,教师就大声斥责:
“×××,你给我站起来。
”
(13)讲师不在教室时,让小组长记下不守纪律学员的名字,课后交给老师。
(14)上课秩序不佳就罚全班,或用“连坐法”,少数人的不守纪律招致全班受处分。
(15)上课时只照课本念,声调平淡,速度太快。
(16)上课时大声吼叫或用教鞭之类的东西拍桌子,来阻止学员的吵闹。
(17)学员不可反驳老师的意见,老师的一切都是好的,任何事情都以老师为依据。
(18)老师如发现自己有问题时,如自己所教课程或所教班级考试成绩不理想,便迁怒于学员,或向学员散布对其他讲师的意见。
(19)老师的尊严丝毫不能受到损害,如有冒犯,便吹毛求疵,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20)性格狭隘,对学员的差错耿耿于怀,伺机报复。
上述列举的讲师的不适当行为未尽全面,但已足以引起讲师的重视。
第二节 试讲和授课
试讲是了解任课讲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试讲,可以了解讲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了解讲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及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一、试讲的对象和要求
(一)试讲对象
1.首次开课的讲师;
2.副高以下职称开新课的讲师;
3.因不具备讲师岗位条件停止上课,申请重新上课者;
4.其他需要试讲的人员。
(二)试讲要求
试讲内容既可以由试讲者自行确定,也可以由培训机构根据课程设置指定有代表性的章节。
试讲者准备的试讲内容不少于一节课。
试讲时间由培训机构同试讲者商定。
试讲者在试讲前应向组织者提交备课笔记或讲稿。
二、试讲的评议
试讲一般最多组织两次,仍未通过者不得上课。
试讲后应当进行评议。
试讲者试讲完毕,组织者可对其试讲内容或其它专业知识进行提问,然后由全体听课人员进行评议。
参加听课的人员应做好记录,并客观公正地反映个人意见。
试讲者不参加评议,事后由试讲组织部门将评议意见转告试讲者。
培训组织机构应将评议情况汇总存档。
评议可参照以下要求进行评价:
(1)教学态度认真,教案书写整体符合教学要求。
(2)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处理得当,讲课重点突出,难点讲解透彻,时间分配合理。
(3)教学方法运用恰当,教学组织得当。
(4)概念表述准确,讲课条理清楚,理论联系实际,举例生动贴切。
(5)用普通话授课,口齿清楚;语言准确、生动,有较好的表达能力。
(6)板书、板图布局合理,书写工整。
(7)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教态自然。
(8)使用多媒体或其它教具授课,操作熟练。
三、试讲注意事项
1.试讲者要谦虚
有些讲师试讲前可能是一些单位或部门的权威人物,但在培训机构试讲时一定要撇开原来的身份,保持一颗平常心,课前先做自我介绍,上课时要将手机关机,决不能接电话。
如果忘了关,别人打来最好及时关掉,不要让别人又打来骚扰课堂。
2.课堂要有重点
试讲时间一般较短,想方方面面都说到,只能是蜻蜓点水。
平均用力,既不能突出重点,也不能显示你的特长,一举两失。
所以一定要舍得略讲或是放弃一些不重要的知识点。
3.讲课要有激情
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说话写字速度不能太慢,要有师生互动,决不能满堂灌。
四、讲授方法
(一)讲授方法的作用
讲授法是讲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员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是讲师向学员传授知识、技能的重要方法,从学员角度讲,听讲是获得间接知识的重要途径。
讲授的实质是以讲师的理解帮助学员理解,但不能代替学员的理解。
讲授的这种作用,一方面是以讲师对教材的理解帮助学员克服理解上的困难,将教材上大步子的联系分解为小步子的联系,为学员认识事物或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建立阶梯,使学员见到他所未能见到的联系;另一方面是讲师以自己理解问题的方法去指导学员学会理解,即不仅帮助学员理解具体的知识,而且使学员掌握理解的方法,增强学员独立理解的能力。
因此,讲授的效果实质上取决于讲师如何运用自己的理解以达到学员的理解,它是由前一种理解转化为后一种理解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传递和注入。
(二)讲授内容的处理
讲授方法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内容的处理,二是内容的表达。
所谓讲授内容的处理,是指根据课堂讲授的特点对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和组织,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制订。
对讲授内容处理的基本要求有如下几点:
1.讲授内容应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不论是确定一门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还是选择与组织其讲授的内容,都不应离开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且应对培养目标逐层分解,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
2.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应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任何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具有确定性的一面和不确定的或局限性的一面,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科学具有探索的性质,并得以不断地发展。
在教学中主要是讲授确定性的一面,包括最新的科学成果,但也应指出还存在的尚未克服的矛盾,以及在解决这些矛盾中的不同观点、不同学派,使学员看到科学中不确定的需要继续探求的一面,以激励学员的创造精神,懂得科学性的更深刻的含义,同时也应允许讲师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观点。
这样就能在讲授中把掌握已知与探索未知结合起来。
3.讲授内容要有思想性
教学中的思想性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人民服务、为科学献身的人生观,良好的心理品质与作用,文明、道德的行为习惯等。
在讲授中,应从学科内容的特点出发,贯穿有关的思想内容,为此,一方面要注意教材思想性的挖掘,一方面也要防止“离题”与附会。
另外,讲师要做到言传和身教的统一,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4.讲授内容应是以教材系统为依据的重点讲授
由于学员大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和专业背景,因此没有必要按教材内容面面俱到地进行讲授,而主要是在重点上深入和扩展,以及难点的突破。
科学有严格的体系,因此科学知识的传授必须讲求系统性,而重点讲授同系统性是不矛盾的。
其一,讲授重点的选择和确定,是以教材的系统性为依据的,所谓重点实际上就是教材系统的中心内容及各种内在联系的关节点,它不是脱离教材系统而存在的,恰巧是掌握教材系统的突破口;其二,重点讲授本身也应是有逻辑系统的,这种讲授的系统性,不仅要考虑教材的系统性,而且必须与学员认知心理过程的特征相适应,以便更加有效地在学员头脑中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问、思路与思路之间的联系。
(三)讲授方法的运用
讲授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以下四点,即激发动机、同步思维;结构严谨、说理深刻;虚实结合、表述生动;注意反馈、及时调整。
根据以上基本要求,可以采用下列一些对应的方法:
1.运用问题法
要激发学员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使学员对讲师的讲授引起共鸣并达到同步思维,就要善于设疑和释疑,使讲授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使学员的思维活动处于不断地出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之中。
设疑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知识本身内在的矛盾,即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种是学员对知识理解上的矛盾,即估计学员在理解上可能发生的问题。
可以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讲授提纲,讲授时便像剥笋子一样,一层一层剥下去,使学员始终处在一种问题情景之中。
2.运用逻辑方法
在讲授中通常运用的逻辑方法主要是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
比较和分类是形成概念的基本逻辑方法,如果在讲授中善于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就不仅能使学员对讲授的概念有鲜明的印象,而且对相关的概念系统及其种属关系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归纳和演绎是认识过程的两种推理形式。
在教学中,一般运用演绎法比较多,往往是从定义、公式、原理入手,然后再据此说明具体事物,而运用归纳法比较少,应引起重视。
归纳法与演绎法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应交替使用,并使学生受到这两个方面的训练。
分析和综合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渗透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之中。
一般在备课时,是先对教材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然后综合成整体的认识,形成讲授纲目的整体结构,而在讲授时,往往是倒过来,按综合的纲目进行分析论证。
在分析论证时,可以先提出概念,然后进行分析,也可以先提出问题,从分析人手,然后综合出结论,这要从具体内容的特点出发来考虑。
3.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及直观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首先是讲明理论产生的实践根据或实验根据。
其次是运用实例来阐明理论,或运用理论分析有关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其三是尽可能地说明理论的实用价值或现实针对性。
在联系实际时要从学科内容的特点出发,避免简单化和庸俗化。
感知是理解的重要条件,要尽可能地运用直观的方法来配合理论讲授,以提高讲授的效果。
直观的方法,包括实物、模型、图片、挂图、电影、电视及多媒体等,也包括教师讲课时的语气直观、板书及图解等。
讲授的内容有的是描述性的,有的是理论性比较强的,有的两者兼而有之。
对描述性的内容,应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要善于运用图解或框图,表现思路及有关问题的逻辑联系,也能起到直观的作用,有助于概念的建立和对原理的理解。
4.教学语言的运用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但并不等于艺术语言,而是科学的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结合。
关于概念与原理的表达不用书面语言不行,但讲课全用书面语言也不行,那就成了念教材,所以大量的讲解还得尽可能地运用讲师自己的口头语言来表达,使学员听来亲切易懂。
教学语言的主要要求是:
干净、准确、生动。
干净就是要少说废话,尽量避免口头禅。
准确就是要保证表述的科学性,在举例或作通俗化讲解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生动,主要表现在要富于感情,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具有语言的直观性,要有一点诙谐和趣味性。
5.注意学员的反馈信息
在讲授过程中,讲师要善于察颜观色,从观察中掌握学员的反应,然后对自己的讲授进行必要的调节,调整输出信息,以引起新的信息反馈,从而使讲授过程处于积极状态。
学员在课堂上的及时反馈,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情绪或表情反映出来的。
例如一种是学员不愿听讲,在课堂上讲话或做别的事情;一种是学员感到疲劳,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思想集中不起来,甚至打瞌睡;一种是学员因讲授不能满足要求,而似听非听表情淡漠;一种是学员注意力集中但面带疑惑,可能是有地方没听懂,或是讲师有地方没讲清楚;一种是学员处于兴奋而轻松的状态,注意力集中,对讲师讲的“心领神会”引起共鸣,以至点头微笑。
讲师面对学生的积极反映,自然会越讲越起劲,如果遇到消极的反应,就应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对策,对讲授内容或方法加以调整,不能听其自流。
6.学员听课方法的指导
讲授方法是讲课方法与听课方法的统一,讲师在运用讲授方法时,不仅应当注意讲课方法的改进,而且必须加强对学员听课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听课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善听,善思、善记。
善听,即善于把握讲师讲授的基本内容,包括讲授的观点(公式、定律、原理),事实与论证的方法或思路。
由于讲授的内容实质上是讲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补充,因此听课时尤其应当注意讲师对教材是如何理解的,以及讲了哪些教材上没有的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
善思,即善于通过自己的思考将讲师对教材的理解转化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要能从讲师讲授的内容中区分出,哪些是过去自己已经理解或掌握的知识,哪些是新的知识,哪些是经教师讲解后被自己理解了或加深了理解的知识,哪些是听讲后仍然不理解或不清楚的知识。
善记,即善于做听课笔记。
记笔记有利于集中听课的注意力,有利于把握讲师讲授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强化思维活动及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因此,录音式的笔记是不可取的,所记的东西应该是教授的要点及其逻辑联系,教材上没有的材料和观点,以及自认为的精彩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四)备课
讲师在讲课前的准备情况如何,对保证课堂讲授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备课的步骤,按其任务大体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在钻研教材、参考资料与分析学员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课时规定,进行讲授内容的选择、加工和组织,并写出讲稿或讲授提纲。
第二步,根据确定的讲授内容进行教学法准备,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与教具的准备。
第三步是临上课前再重温一下教案或讲授提纲,使上课时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第三节 教案编写
教案是讲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通常也称课时教学计划。
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师编写教案,不是对教材的抄录,也不是对教学参考资料的捏合,而是讲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结合有关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的书面记录。
教案编写是否认真,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4】。
一、教案编写的原则
1.教案是讲师以章节或课时为单位编写的教学具体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课时的教学目的、课程的类型、课程的进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作业、师生活动设计)、教具等。
2.编写教案应以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讲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所形成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讲师个性、特点和才华,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案。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训 讲师 授课 要求 知识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