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就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答记者问.docx
- 文档编号:23106048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80KB
银监会就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答记者问.docx
《银监会就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答记者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监会就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答记者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监会就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答记者问
银监会就“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答记者问
近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流贷办法》和《个贷办法》)。
这两个办法与之前已经施行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并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以下统称贷款新规),初步构建和完善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将作为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
日前,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贷款新规的发布实施和贯彻执行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
为什么要制定贷款新规,或者说出台贷款新规有什么意义?
答:
贷款新规是我国银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一部分,也是银监会实施依法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台贷款新规,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有利于银行贷款风险监管制度的系统化调整与完善,促进贷款业务的健康规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理念得以更新,风险管理工具也得到应用,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了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从近几年的金融实践看,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经营管理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经验和做法,需要通过立法形式予以明确和提升。
同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模式在经济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相对粗放的地方,信贷文化还不够健全,尤其是贷款支付管理较为薄弱,在实际贷款活动中存在贷款资金不按照约定用途使用的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借款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影响到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与安全,需要进行立法加以引导和改善。
面对近年我国金融资产显著增长,信贷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状况,如何保障贷款资金的安全,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已经成为银行日常经营和银行监管的重要责任。
为履行好这些责任,银监会自成立以来就以系统化、规范化为指导致力于逐步建立健全各类风险监管制度规章,贷款新规是一揽子贷款业务监管法规修订与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贷款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公平竞争和科学发展。
贷款新规借鉴了境外银行贷款业务的通行做法,从加强贷款全流程管理的思路出发,要求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贷款各操作环节的考核和问责机制,实现贷款经营的规范化和管理的精细化。
同时,以贷款资金向交易对象支付的“受益人原则”为抓手,重点强调贷款资金交易的真实性,防范和杜绝贷款用途的虚构和欺诈。
此外,贷款新规力求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市场特点、法律环境和交易习惯等,在充分考虑公众接受和公众利益的基础上,尽量兼顾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管理差异和经营实际,鼓励和尊重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创新和科学发展。
第三,有利于规范和强化贷款风险管控,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支持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银监会成立以来,倡导以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明确监管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
贷款新规的出台,将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更新风险管理理念,应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架构体系,进一步提升贷款风险管理水平,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管理质量,保障贷款业务安全运行和长远发展。
同时,贷款新规通过必要的操作流程及内部控制等手段,规范商业银行贷款支付行为,确保贷款资金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防止借款人资金被挪用,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贷款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此外,新办法在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获得快捷、方便的银行金融服务方面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问:
《流贷办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
《流贷办法》共分八章四十二条,包括总则、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与审批、合同签订、发放和支付、贷后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等,主要从贷款业务流程规范的角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监管要求,是对现行流动资金贷款监管法规的系统性修订和完善。
《流贷办法》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测算借款人的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的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并据此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超额放贷。
另一方面,强调对流动资金的支付和贷后管理,加强对回笼资金的管控,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借款人所属行业及经营特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分析借款人经营、财务、信用、支付、担保及融资数量和渠道变化等状况,掌握各种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风险因素等。
问:
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是《流贷办法》的要义和精髓,能不能谈一谈起草思路、主要规定和测算方法?
答:
是的,对流动资金贷款进行需求测算是《流贷办法》的核心指导思想。
这主要是考虑流动资金贷款支付频繁,周转速度快,支付管理控制的成本较高,但影响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的因素相对较为明确,流动资金需求可进行合理测算等因素,同时实践中流动资金贷款挪用也多是源于贷款人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金额超出借款人实际流动资金需求。
所以,《流贷办法》的规范重点之一定位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贴近借款人实际,合理测算借款人的流动资金需求,进而确定流动资金贷款的额度和期限,防止超额授信。
《流贷办法》希望通过对流动资金贷款的合理测算,做到既有效满足企业正常经营对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同时又有效防止因超过实际需求发放贷款而导致的贷款资金被挪用。
基于以上考虑,《流贷办法》主要从以下方面对流动资金贷款资金需求测算提出要求:
一是要求贷款人应合理测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流动资金贷款的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二是在尽职调查环节上,要求贷款人应调查借款人营运资金总需求和现有融资性负债情况,以及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真实财务状况等要素;三是在贷款风险评价与审批环节上,要求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经营规模、业务特征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资金循环周期等要素测算其营运资金需求,综合考虑借款人现金流、负债、还款能力、担保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结构,包括金额、期限、利率、担保和还款方式等;四是在贷后管理上,要求贷款人应评估贷款品种、额度、期限与借款人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的匹配程度,作为与借款人后续合作的依据,必要时及时调整与借款人合作的策略和内容。
为了进一步明确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的测算方法,《流贷办法》附有《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明确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主要是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确定。
在实际估算过程中,总的思路是首先考虑借款人用于日常经营的营运资金需求量,再扣除其现有融资和能够投入到日常经营的自有资金,缺口即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在估算营运资金需求量过程中,还要结合借款人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状况,合理预测各项资金占用;同时考虑小企业融资、季节性生产、订单融资等情况。
总之,充分体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客户实际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控制金融风险的要求。
问:
在对流动资金贷款进行合理测算的基础上,《流贷办法》对流动资金贷款支付和贷后管理有什么要求?
答:
在对借款人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进行合理测算的基础上,《流贷办法》对流动资金贷款支付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同时严格对贷款资金使用的监控,加强贷后管理。
主要要求体现在:
首先,《流贷办法》明确贷款的具体支付方式和标准主要由当事人约定。
《流贷办法》规定由借贷双方在合同中约定贷款资金的支付方式和贷款人受托支付的金额标准,要求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的行业特征、经营规模、管理水平、信用状况等因素和贷款业务品种,合理约定贷款资金支付方式及贷款人受托支付的金额标准。
特别地,对与借款人新建立信贷业务关系且借款人信用状况一般、支付对象明确且单笔支付金额较大,以及贷款人认定的贸易融资等其他情形,《流贷办法》要求原则上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其次,《流贷办法》进一步严格支付管理的相关要求。
一是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贷款人应根据约定的贷款用途,审核借款人提供的支付申请所列支付对象、支付金额等信息是否与相应的商务合同等证明材料相符。
审核同意后,贷款人应将贷款资金通过借款人账户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象;二是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人应按借款合同约定要求借款人定期汇总报告贷款资金支付情况,并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或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三是贷款支付过程中,借款人信用状况下降、贷款资金使用出现异常的,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协商补充贷款发放和支付条件,或根据合同约定变更贷款支付方式、停止贷款资金的发放和支付。
第三,《流贷办法》加强对流动资金贷款的贷后管理要求,要求贷款人应动态关注借款人经营、管理、财务及资金流向等重大预警信号,及时采取提前收贷、追加担保等有效措施防范化解贷款风险;要求贷款人应评估贷款品种、额度、期限与借款人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的匹配程度,作为与借款人后续合作的依据,必要时及时调整与借款人合作的策略和内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流贷办法》要求贷款人通过合理设定贷款业务品种和期限、设立专门资金回笼账户、协商签订账户管理协议等方式,加强对回笼资金的管控:
一是要求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规模和周期特点,合理设定流动资金贷款的业务品种和期限,以满足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实现对贷款资金回笼的有效控制;二是要求贷款人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由借款人承诺,贷款人有权根据借款人资金回笼情况提前收回贷款;三是规定贷款人应通过借款合同的约定,要求借款人指定专门资金回笼账户并及时提供该账户资金进出情况。
贷款人可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融资情况等,与借款人协商签订账户管理协议,明确约定对指定账户回笼资金进出的管理。
贷款人应关注大额及异常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加强对资金回笼账户的监控。
问:
《流贷办法》对流动资金贷款用途有何限制?
答:
鉴于目前实践中存在流动资金贷款被挪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等其他用途的情况,为强化贷款用途管理,《流贷办法》明确规定,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用途,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
同时,流动资金贷款不得违规挪用,贷款人应按照合同约定认真检查、监督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情况。
问:
《流贷办法》如何防范超额授信风险?
答:
为防止超额授信,消除贷款资金挪用隐患,《流贷办法》在防范超额授信风险方面,要求贷款人应根据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规律和借款人的有效信贷需求等,合理确定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不得制订不合理的贷款规模指标,不得恶性竞争和突击放贷。
同时,明确了贷款人以降低信贷条件或超过借款人实际资金需求发放贷款的法律责任,银监会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相关条款对其进行处罚。
问:
《个贷办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
《个贷办法》共分八章四十七条,包括总则、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与审批、协议与发放、支付管理、贷后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等,主要从贷款业务流程规范的角度提出监管要求,是对现行个人贷款类监管法规的系统性完善,以促进商业银行提高个人金融服务质量,同时,审慎控制相关金融风险。
其要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贷款的全流程管理,推动商业银行传统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型,提升商业银行个贷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二是倡导贷款支付管理理念,强化贷款用途管理,提升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同时,防范借款人资金被挪用;三是强调合同的有效管理,强化贷款风险要点的控制,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四是强调加强贷后管理,提升信贷管理质量;五是明确贷款人的法律责任,强化贷款责任的针对性,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
问:
《个贷办法》对个人贷款用途有何要求?
答:
《个贷办法》明确规定,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
个人在提出贷款申请时,应当有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
同时,贷款人应就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进行尽职调查,有效防范个人贷款业务风险。
问:
《个贷办法》对个人贷款面谈面签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
《个贷办法》要求执行贷款面谈面签制度。
一方面,贷款人应建立并严格执行贷款面谈制度,对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发放的低风险个人质押贷款的情形,贷款人可以不进行贷款面谈,但至少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定借款人的真实身份。
同时,除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的贷款,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当面签订借款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
强调面谈面签,主要是为了核实个人贷款的真实性,防止出现个人被不法分子冒名套取银行贷款,或借款人的信贷资金被他人冒领挪用,以切实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问:
《个贷办法》在支付管理方面有什么要求?
答:
这是《个贷办法》的核心内容。
《个贷办法》明确规定,除特殊情形外,个人贷款资金应当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向借款人交易对象支付,即由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
并要求贷款人应在贷款资金发放前审核借款人相关交易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在支付后做好有关细节的认定记录。
《个贷办法》关于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例外情形,主要包括:
一是借款人无法事先确定具体交易对象且金额不超过三十万元人民币;二是借款人交易对象不具备条件有效使用非现金结算方式。
上述个人贷款,经贷款人同意可以采取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
此外,考虑个体经营贷款与个人消费贷款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差别,个体经营户在商品生产和交易过程中,通常事先不确定交易对象且现买现付。
对此,《个贷办法》作出以下特别规定:
一是明确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且金额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可以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二是规定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申请个人贷款用于生产经营且金额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可以按贷款用途适用相关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
这样规定,可以满足农村经济和个体商户的实际发展需要。
问:
《个贷办法》的出台,是否会影响个人贷款的申请与使用?
答:
《个贷办法》就贷款流程等方面所作的一些监管要求,没有抬高个人获得贷款的门槛,不会影响个人贷款的申请。
同时,《个贷办法》提出的贷款人受托支付管理理念,已是目前广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通行做法,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现行做法的制度化,因此,不会影响到借款人的资金使用。
此外,《个贷办法》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已就贷款人受托支付作了一些例外规定,小额个人贷款和个体经营贷款的申请和使用也不会受到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个贷办法》不仅不会给金融消费者增添麻烦,相反,其中的一些规定还有利于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如“贷款人对未获批准的个人贷款申请,应告知借款人”、“借款合同采用格式条款的,应当维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并予以公示”等条款,都体现了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的理念。
总之,通过对个人贷款业务的规范管理,可以进一步巩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贷款经营管理的良好基础,为个人贷款业务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问:
《流贷办法》、《个贷办法》是否适用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答:
《流贷办法》规范的贷款人主体,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对《个贷办法》,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参照执行。
这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个人贷款业务,其产品特征和业务运作模式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个人贷款业务类似;二是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组织、技术、管理上存在客观困难,难以全面执行《个贷办法》中的部分规定要求。
问:
贷款新规实施贷款支付管理是否会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成本?
答:
贷款新规在起草过程中,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和讨论修改,充分考虑了境内外做法和各方意见。
特别是在设计支付方式、确定支付标准等有关规定时,在综合考虑借款人特点、承受能力等因素基础上,由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了实际业务测算。
结果表明,贷款新规的贷款支付管理规定能够保证借款人的正常用款需求,也能够保障贷款资金的及时有效支付,还能够降低借款人的利息支出,节约借款人的财务成本。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可能从单笔业务上看会增加某些环节的操作成本,但实际上由于贷款挪用风险的减少,整体贷款质量会得到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体效益也将得到提高。
问:
今后,银监会如何保证贷款新规的贯彻落实,或者说有什么具体的工作计划安排?
答:
银监会今年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把推动落实贷款新规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树立“实贷实付”理念,建立全流程的精细化信贷管理模式,注重从源头上控制信贷资金被挪用风险,为贷款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提高认识,准确理解贷款新规的监管要求。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贷款新规的规定,规范、统一地遵循贷款新规的要求,制定管理细则和操作规程,做好组织架构、信息系统、合同文本修订等准备工作。
银监会将加强督促引导,按照已确定的实施时间表,及时严格推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齐步走”,防止不公平竞争,并结合有关业务的现场检查,加强对落实贷款新规情况的检查,以检查促落实。
其次,我们将严格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贷款新规开展业务,做好对客户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贷款新规实施后,银监会将跟踪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贷款新规的执行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有效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水平。
银监会将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贷款新规的情况作为监管评价的重要参考。
对执行不积极、不到位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银监会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审慎监管要求,严格追责。
第三,进一步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努力使贷款新规深入人心。
银监会将通过多种途径,对贷款新规进行充分辅导和说明,争取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广大金融消费者的理解与支持,为贷款新规的深入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特别是要让广大客户知晓贷款新规对保护其利益的好处,提高执行贷款新规的自觉性。
问:
贷款新规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
贷款新规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实贷实付”,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精髓就是由传统的“实贷实存”转变为“实贷实付”。
即由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
并要求贷款人应在贷款资金发放前审核借款人相关交易资料和凭证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条件,在支付后做好有关细节的认定记录。
通过“实贷实付”,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贷款项目进度和有效贷款需求,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的借款人交易对手的支付过程。
这就从制度上杜绝了虚假交易骗贷、挪用贷款资金现象,确保银行资产安全。
问: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与《贷款通则》有哪些变化?
答: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与《贷款通则》相比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例如《流贷办法》,一是贷款人应合理测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二是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的行业特征、经营规模、管理水平、信用状况等因素和贷款业务品种,合理约定贷款资金支付方式及贷款人受托支付的金额标准;三是加强了对流动资金贷款的贷后管理;四是规定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用途,流动资金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
在《个贷办法》中,一是规定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二是强调面签制度落实,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当面签订借款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防止出现个人被不法分子冒名套取银行贷款,或信贷资金被他人冒领挪用;三是一些规定还有利于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如“贷款人对未获准的个人贷款申请,应告知借款人”、“借款合同采用格式条款的,应当维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并予以公示”等。
贷款新规问题释疑
(一)固定资产:
《固贷》从贷款用途的角度将固定资产贷款定义为“贷款人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机构发放的,用于借款人固定资产投资的本外币贷款。
”
其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沿用了国家统计部门的口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大类。
(二)实贷实付:
所谓实贷实付,就是银行贷款时,将不再一次性进行资金划转,而是根据客户现实的信贷需求,分批分期进行授信。
银监会今年将推动落实贷款新规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树立“实贷实付”理念,建立全流程的精细化信贷管理模式,注重从源头上控制信贷资金被挪用风险,为贷款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三)关键环节:
贷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至少有五个方面,即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与审批、合同签订、发放与支付和贷后管理等。
(四)受托支付:
贷款资金支付分为“贷款人受托支付”和“借款人自主支付”两类。
受托支付是指贷款人受借款人委托,按约定条件支付的一种方式。
如固定资产贷款中,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的,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五)贷款用途:
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
个人在提出贷款申请时,应当有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
贷款人应就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进行尽职调查,有效防范个人贷款业务风险。
(六)面谈面签:
个人贷款,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当面签订借款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按手印。
有的银行甚至要求拍照、摄像等现场记录。
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发放的低风险个人质押贷款,贷款人可不进行贷款面谈,但要确定借款人真实身份。
强调面谈面签,主要是为了核实个人贷款的真实性,防止出现个人被不法分子冒名套取银行贷款,或借款人的信贷资金被他人冒领挪用,以切实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七)个人贷款:
贷款人向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消费、生产经营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
还要注意两点:
①发放给农户用于生产性贷款等国家有专门政策规定的特殊类个人贷款,暂不执行本办法。
②信用卡透支,不适用本办法。
(八)流程管理:
流程就是多个人员、多个活动有序的组合。
它关心的是谁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传递了什么信息给谁。
这些活动一定是体现企业价值的。
流程管理(processmanagement),就是从公司战略出发、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从业务出发,进行流程规划与建设,建立流程组织机构,明确流程管理责任,监控与评审流程运行绩效,适时进行流程变革。
流程管理的目的在于使流程能够适应行业经营环境,能够体现先进实用的管理思想,能够借鉴标杆企业的做法,能够有效融入公司战略要素,能够引入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使公司降低成本、缩减时间、提高质量、方便客户,提升综合竞争力。
(九)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是企业流程管理的核心内容,流程再造决定着企业整个管理是否高效,一般包括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定基本方向。
分为五个子步骤:
明确组织战略目标,将目标分解;成立再造流程的组织机构;设定改造流程的出发点;确定流程再造的基本方针;给出流程再造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阶段,现状分析。
分为五个子步骤:
组织外部环境分析;客户满意度调查;现行流程状态分析;改造的基本设想与目标;改造成功的判别标准。
第三阶段,确定再造方案。
分为六个子步骤:
流程设计创立;流程设计方案;改造的基本路径确定;设定先后工作顺序和重点;宣传流程再造;人员配备。
第四阶段,解决问题计划。
分为三个子步骤:
挑选出近期应该解决的问题;制定解决此问题的计划;成立一个新小组负责实施。
第五阶段,制订详细再造工作计划。
分为五个子步骤:
工作计划目标、时间等确认;预算计划;责任、任务分解;监督与考核办法;具体的行动策略与计划。
第六阶段,实施再造流程方案。
分为五个子步骤:
成立实施小组;对参加人员进行培训;发动全员配合;新流程试验性启动、检验;全面开展新流程。
第七阶段,继续改善的行为。
分为三个子步骤:
观察流程运作状态;与预定改造目标比较分析;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正改善。
(十)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LifeCycle)的概念应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监会就 三个 办法 一个 指引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