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精华版与小抄版.docx
- 文档编号:23105318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9.77KB
师德精华版与小抄版.docx
《师德精华版与小抄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德精华版与小抄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德精华版与小抄版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精华版:
一、名词解释:
1.道德:
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
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
它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某种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另一类是把各种职业道德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一般职业道德。
3.教师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乐教敬业。
5.热爱学生:
是指教师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十年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德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教育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是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就会越加信任教师。
所以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
(1)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2)平等开放地爱每个学生;(3)保持对学生稳定而持久的爱;(4)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
6.人生观:
又称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状况,从根本上或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是受其人生观支配的。
7.人生目的:
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每天都在从事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活动,而在这些日常的具体目的活动的背后,又往往存在着一个和一定人生观相联系的支配一生的总的根本性的目的,这种对具体行为目的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就是人生目的。
8.人生意义:
是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9.人生理想:
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人生的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10.人生态度:
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11.人生价值:
就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为他人、团体和社会提供的满足其需要的服务和劳动成果。
12.教育价值:
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
作为职业群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往往是通过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程度来衡量的;作为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获得各种荣誉、称号、职称等,其真实内容是教师在与学生构成的对象性活动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事实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13.自律: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求重视受教育这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要求由“他律”向“自律”升华的关键,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必要条件。
14.良心:
是对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是一种蕴含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使命和职责。
15.教师良心:
教师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指教师对自己在教育劳动中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觉认识和评价,它是教师在履行义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心信念,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集中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自律。
1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指教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使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及其结果。
17.道德修养:
指一个人通过在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18.职业理想:
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和成就。
对教师来讲,职业理想就主要表现为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所希望达到的成就。
19.教师理想:
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自己对工作状态、贡献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向往和追求,是教师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在职业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以期待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达、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身的卓越成就为主要内容。
二、简答:
1.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
答:
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教育一代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说是一种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
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劳动与其他职业劳动相比较具有的六个特点上:
1)目的的双重性,既要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术,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向他们传授社会思想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对象的多样性,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有理想、有感情、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
3)手段的示范性,指劳动手段的特殊性,指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素质。
4)过程的往复性,体现在劳动过程上的传递行和双向性以及劳动内容上的重复性和连续性。
5)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和对学生智力、情感、个性、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引导。
6)效果的迟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质量要通过长期实践的考验。
2.教师职业的特点?
答:
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其特点是指教师这一职业角色与其他职业从业人员的却别之所在:
①崇高性,传递文化培养新人②奉献性,甘当人梯,间接性的社会现实价值③示范性,知识和品德④主导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含义?
答: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
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较,主要特点有:
1)道德意识的高尚性;
2)道德行为的榜样性;
3)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
含义: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怎样理解道德的稳定性?
答:
道德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历史变动性,但又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变化速度慢
1)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关系并非是最直接的,因此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立即改变;
2)道德本身存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内化性,决定了不可能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完全同步。
3)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再此之前,道德自身也不会完全改变。
5.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有什么区别?
答:
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合法律、纪律比较):
“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成为人们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灵魂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
(和政治、个性、心理等品质相比)
“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是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心,个性品质的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
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是指道德。
“稳”——即稳定性。
道德品质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整体中表现出的稳定倾向。
它表现在一个人在各个领域和各个活动时期的一列行为结合起来构成的行为整体。
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受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道德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人的道德品质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型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6.为什么说教师职业特别需要讲道德?
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分析:
劳动任务和目的的特殊性——教书育人,既要性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劳动对象的特殊性——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学生对教师的观察模仿要求教师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人格的塑造
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教师劳动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使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
劳动产品的特殊性——劳动的结果是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
这种特殊劳动产品的价值是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
教师道德素质状况影响着劳动产品。
7.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以及二者的关系?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
答:
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乐教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乐教敬业”集中地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和教育活动的特殊规律,也直接反映了社会主义对教师职业的要求。
所谓“乐教”即乐于教育,是指教师要以一种愉悦、快乐和热爱的心情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
所谓“敬业”即尊重职业,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职业当作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来看待,为此而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努力奉献的精神。
同时,“乐教”与“敬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充满热情,还要心怀诚敬,从而树立起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才能切实履行好各项职业道德要求,完成自己的教育职责和使命。
(此前均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理解)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一般是由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系列规范等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各自分属不同的层次,各自都有自己的特定的职能。
二者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处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社会道德的本质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集中体现,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人际之间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对教师的职业活动具有最根本的指导性和约束力,它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始终,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
8.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
答:
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很多,我们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的基本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1)师生关系方面,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在这方面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2)同事关系方面,指的是学校教师为了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与校内其他工作人员之间通过语言、思想、感情的交流而产生、发展的相互一寸、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这方面要求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关心集体,顾全大局。
3)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主要指要尊重学生家长,谋求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教育合作。
4)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对教师的道德要求:
模范服从社区的规范、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的支持;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全面服务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
5)另外还包括教师与协作单位之间:
要严格遴选协作单位;积极对学生进行前期教育;尊重、信任协作单位,教育学生服从协作单位管理;加强与学生联系,配合协作单位工作。
6)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服从学校管理,促进本职工作;讲求诚信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增强整体意识,注重社会效益;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教师形象。
9.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家长对学生的爱有何不同?
教师热爱学生和家长热爱孩子都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是教师的爱和家长的爱是有区别的。
他们在热爱学生方面具有不同的情感基础。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对社会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和全面了解学生、真诚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上的爱。
这种爱是理智的、科学的和博大的。
作为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碰到什么样的学生,都不能轻言放弃。
即使家长放弃了,学生自己放弃了,教师都不能放弃。
其次,家长对子女的爱是基于血缘关系,是专一的、感情化的,相对狭隘的爱,
基于这一原因,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会出自理性和学校的制度,而家长对子女的严格要求这是出自感性和自己的需要。
10.人生目的的类型
1)从目的的意向性上看,可分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
2)从目的的指向上看,奋斗型人生和欣赏型人生。
3)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上看,自我人生和社会人生
4)从目的的内容上看,俗欲人生和雅趣人生
11.教师职业目的有哪些类型?
1)谋生因素:
谋生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是绝大多数人职业活动的基本动机和目的,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理解
2)兴趣和个性因素:
是一个十分人性化、理想化的职业目的因素
3)地位或声望:
4)使命因素:
当教师是处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处于对教育作用的深切理解和重视,出于教育下一代、提高民族素质的强烈愿望等等。
这是最崇高、最令人尊敬的职业成就的从业因素。
12.道德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有那些?
道德的社会功能:
1)认识功能
道德能够反映自己的特殊对象——个人同他人、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为人们指出与现实世界的价值关系中的方向,提供进行行为选择的指示。
2)调节功能
道德具有通过评价方式,来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行动,以协调人们之间、个人同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3)稳定功能——调控人们的行为,来维持社会的有序、稳定
4)教育功能
道德能通过评价方式,造成社会舆论,形成社会风尚,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想人格来感化和培育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境界、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道德的个体功能
1)启智功能——开启人的潜能
2)协调功能——协调人际关系
3)保健功能——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
4)慰籍功能——情感慰籍
5)导向功能——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
6)升华功能——人生价值的升华
三、论述:
1.目前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P84、P107、P182:
关心集体、厌教等)
答:
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利用教师特有的权利(招生、分数、评奖等)从学生身上牟取私利。
廉洁从教提出的依据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有损教师职业形象的现象。
①有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威信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智能和品格
②有利于学生群体正气的形成。
③有利于协调师生关系,促使教师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
如果利益关系渗透到师生关系中来,就损害了这一关系的纯洁性和神圣性。
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廉洁从教的思想,严于自律,精心维护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关系,为促使教育教学价值目标的实现创建良好的条件。
当前危害教育者集体的几种意识
目前,有些学校的教育者集体缺乏足够的集体凝聚力,还可能存在严重的离心力和内耗现象。
这主要与以下几种错误的意识有关,为了消除这些意识的影响,维持教育者集体的战斗力,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当以集体主义作为处理与自己所在集体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并贯彻于教育生活的各个方面。
(1)学校与个人“无关”论。
少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很少关心学校、教育者集体和学生,与他们之间的交往也很少。
他们习惯于认为学校的事是领导的事,自己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与己无关。
他们往往不会体谅学校的困境或难处,而自己生活上或工作上稍有不满意就埋怨学校,向学校提出苛刻的要求。
如暂时不能得到满足,甚至会以不认真工作来要挟、报复。
(2)帮派意识。
有些学校的教师会在一个较小但稳定的范围内结交几个同事成为亲密的朋友,这是正常的。
但是,这个朋友群体有时还可能因某方面的一致性(同乡、校友或性格、爱好等)而抱成一团并具有排外性,在资料、知识上对外封锁,在人际关系上挑拨离间、勾心斗角,在利益问题上与其他教师乃至学校发生冲突。
实际上,这个朋友群体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小团体或帮派,它的存在不仅会阻碍教师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还会在整个教育者集体中产生巨大的内耗,降低学校的向心力、教育者集体的凝聚力,并严重地阻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发展教师之间的密切关系时,还必须防止拉帮结派的现象出现。
,
(3)对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逆反心理。
在学校组织中,领导者处于核心地位,管理人员则主要服从学校领导的集体决策并加以执行。
由于所负职责的特殊性以及看问题的视角差异,他们会与教师在利益分配、管理措施等方面出现误解、分歧和矛盾。
再者,有的领导也存在某些方面的缺点,比如缺乏良好的领导方式和作风,在决策上一人说了算,习惯于直接要求教师服从指令、不容更改,不给执行者任何灵活性调整的权力,不能和教师平等相处,说话时带有粗暴、强制色彩,爱教训人,盛气凌人;缺乏认识问题的能力和常识水平,看问题时习惯凭感觉,以想象代观察,在专业上不注意自我提高。
因此,有些教师会对领导和管理人员怀有特别的逆反心理,喜欢故意顶撞领导、与领导对着干,并以此显示自己有思想、有个性、有勇气。
这种心理也会严重破坏干部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合作关系,损害教育者集体的凝聚力。
集体主义是调节教师和集体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处理教师与教育者集体之间关系的具体道德要求有:
㈠关心集体,顾全大局①热爱集体,积极为集体承担义务,爱护集体的荣誉②严格遵守集体的纪律③正确处理集体中的各种矛盾,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和团结④积极参加集体建设,通过集体实现共同进步。
㈡理解、谅解领导,支持领导工作:
与领导坦诚相见,主动交流;维护领导的权威,服从领导的正确决定;理解、体谅领导,给予合理评价。
㈢积极协助领导,共建教育者集体:
通过参与行为,积极协助领导工作;积极争取领导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发挥监督、批评职能,热忱帮助领导修正错误。
“厌教”。
这是最低的教师道德境界。
现实生活中,有少数教师基于父母愿望、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职业收入稳定等原因进入教师行业,从事教师职业非其所愿,他们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纯粹的谋生手段,对教书育人不仅没有兴趣,甚至充满厌恶和反感,只是由于就业压力或人事制度限制而滞留于教师队伍中。
其中有些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甚至存在着自卑心理或蔑视心态,其教育教学活动反映出他们处于疲于应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有些教师甚至一切以是否能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为转移,从学生家长那里牟取私利。
教师道德规范在他们眼中只是一种不得不接受的约束,其职业道德素质尚处于纯粹的“他律”水平。
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教师根本谈不上修养的境界,因为其所作所为本身就意味着不道德。
“教而不育”,即只注重教书而忽视育人的境界。
处于这种境界的教师应当说已经达到一定的自律水平。
其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他们倾向于将教师当作一种“任务型”角色,满足于上好自己的课,完成分内的工作,既不考虑自身能力的充分发挥,又过于强调学生在自己所教课程上的学习结果而不关心其全面发展;既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也缺乏与同事、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在教育教学的观念、方式、方法上存在着许多陈旧、落后甚至对学牛产生消极影响的东西。
“重教轻育”,即重教书、轻育人的境界。
处于这种境界的教师职业自律水平较高,能热爱教师职业,愿意为教师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能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做到严于律己,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关心学生,密切团结同事,积极联系家长。
但是,他们虽能对学生的品德、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发展给予关注,这种关注却不够充分,对学生发展的思考不够深刻;他们尚未能把学校及教师自身的各种因素都视为可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因素;他们对教师职业行为的伦理反思尚不深入,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运用缺乏灵活性,在具体情境中仍可能存在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精神相违背的行为。
“教、育并重”,即教书、育人并重的道德境界。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尚的境界,教师对职业道德要求的反映也发展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状态。
处于这种境界的教师能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教育事业忠贞不渝,痴心不改,无私奉献。
他们既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心理培育、品德发展;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教学过程控制和教学相长;他们会将一切社会或个人因素与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调动这些因素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限制这些因素的消极影响。
加强师德修养,就是把他律性德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变为教师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事业心,提高职业道德认识、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坚定职业道德信念、锻炼职业道德意志、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人生态度有哪些类型?
你认为教师应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态度是人在一定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事物所持有的反应、评价和行为倾向。
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由于这一倾向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因而,人生态度往往成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和精神风貌。
我们可以把人生态度从不同的角度用三分法分为三种典型类型。
如从行为的动力倾向上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逍遥型,从生活信心和情感表现上分为乐观型、悲观型和达观型,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私型和公私兼顾或合理利己型等。
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情况要复杂得多,很少有十分典型的情况。
我们很难把一个人的人生态度简单地归人某一种类型。
因为,真实的情况是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环境下,其人生态度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有时积极,有时消极,有时逍遥;有时悲观,有时乐观,有时达观。
人生评价要避免简单化、绝对化。
但是,不论人生态度在特定个体身上表现得如何复杂,从总体上我们还是能够发现其基本倾向的。
教师应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首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实现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
人生的目的和理想都属于主观意识,还不能等同于价值事实。
主观精神转变成客观的价值事实依赖于主体实现目的和理想的实际行动。
而主体能否采取实际行动,则要看他有没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为,态度作为行为的意向是行为的发动者。
没有积极的态度,就不会有积极的行为。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个人的人生目的和理想有没有价值或意义,在根本上并不取决于人生目的是否正确、人生理想是否崇高,而在于是否有实现人生目的和理想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反过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巩固和强化人们对人生目的和理想的认识和信念。
其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奋发向上,创造最佳的人生价值。
在社会生活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勤劳、勇敢、奋斗和自信等实践品质和精神状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面对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气馁,遭遇失败不放弃,身处逆境不丧志,靠的就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态度不积极,情绪不乐观,就不会有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追求,也就没有人生价值和意义可言。
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也需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精神状态。
特别是当我们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障碍的时候,比如当我们接任一个文化基础、纪律都较差的班级的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时候,当我们遇到难以管教或接受能力很差的学生的时候,如果没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我们就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也难以把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做好。
3.你怎样理解教师的人生价值和幸福观?
答:
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的。
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往往是通过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程度来衡量的。
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交织的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职称等等,其价值的真实内容是教师在与学生构成的对象性活动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事实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幸福感首先源于对教师职业的人生信念,即把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看作是一个职业活动,更是自己的事业追求,是自己的理想寄托和价值依归;其次上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善于从职业劳动中感受快乐,发现美好;最后,要勤于学习,乐于奉献,敢于争先,在自身不断发展和劳动的成果收获中感受真正的幸福。
教师的“苦”与“乐”
教师的辛苦是人所共知的
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既是体力又是脑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德 精华版 小抄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