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日本全史.docx
- 文档编号:23104852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22KB
简明日本全史.docx
《简明日本全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明日本全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明日本全史
旧石器时代
关于日本列岛上被确认过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10万年乃至3万年前[来源请求]。
约3万4千年前,从华北地区传来被称呼为小刀型石器的石器,在列岛全区被广泛的使用,但在约2万年前由西伯利亚过来新的称呼为细石刀片的石器主要在东日本传开。
一段时间里,东日本细石刀片文化与西日本的小刀型石器文化并存,不久细石刀片也在西日本传开,约1万5千年前左右,小刀型石器的踪影急速消失。
约1万2千年前左右,因末次冰期结束而开始急剧温暖化,使得人们的文化与生活产生极大变化,除了琉球群岛以外,全岛进入下个绳文时代。
绳文时代
约1万2千年前左右开始被称为绳文时代。
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
这个时候的人们制作绳文式陶器、早期以后迈向定居化,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竪穴式住居)。
使用弓箭狩猎、贝塚渔捞、采集植物等经营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等等。
也进行栽培,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左右至公元后3世纪前后的期间被称为弥生时代。
时代划分的名称,是由这个时期被视为代表特征性的弥生式陶器而来。
1884年,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这种陶器首次被发现,故名。
在这一时期,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由北部九州至日本列岛各地快速蔓延开。
弥生时代,根据陶器的形式,可分为前、中、后三期。
前期从九州扩展到近畿一带(东日本尚处于绳纹时代末期),中期波及到东北地方。
扁平片刃石斧等磨制石器、青铜器和前期北九州的支石墓等类似于大陆文化。
弥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先进的农耕技术,通常认为它受到了来自朝鲜、吴越与中原汉人的移民的影响。
中期以后灌溉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渐趋稳定。
后期,铁制农具普及,石器基本消失。
铜铎、铜剑、铜矛、铜戈等青铜祭器发达,出现制铁和制盐等社会分工。
通过交易和战争等,形成了统一的政治性的地区集团。
此时北海道尚不能种植水稻,仍处在绳纹文化阶段。
弥生时代中期,日本诸国中的奴国国王曾向汉朝朝贡,并为汉光武帝赐以金印。
参见:
邪马台国
古坟时代[编辑]
(300年至600年)
大和时代和古坟时代
盛行修筑古坟的时代。
前方后圆的大小古坟,以奈良县为中心,散布在北起福岛县、南至熊本县和大分县的广大地区。
5世纪又从宫城县扩展到鹿儿岛县。
古坟只埋葬部族首长,由部族成员共同修筑。
5世纪,原始的所有制关系开始崩溃,大家族发展为生产单位和动产所有单位,原有部族内部发生利害矛盾。
从五世纪中期起,畿内强大部族间的内战激化。
有些强大的部族与出现倭五王的百舌鸟古坟群和古市古坟群有关。
到六世纪,继体天皇系统的新兴势力统一畿内东部各部族,确立了大王的地位。
以筑紫君磐井为首的北九州势力,曾希望获得与此类似的地位而进行反抗,但在其获得这种地位之前,这种反抗即已溃败。
在内战过程中,各地首长授予部族成员以修造小古坟的权利,以此增强战斗力。
因此,原来只是首长墓的古坟,到5世纪后半叶便向小古坟群(群集坟)演变。
这种倾向到6世纪进一步发展。
日本全国各地修造的古坟超过十万个。
古坟的主体部分也采用横穴式石室。
石室内埋葬数代家族成员,并以武器为中心,陪葬有须惠器、土师器等死后生活的必需品。
但大量小古坟群的出现,逐渐减弱了古坟作为统治者的建筑物的性质。
因此,从6世纪末到7世纪初,倭王权在畿内尽力建造寺院,同时限制修筑小古坟群,大王和强大的豪族则葬于源于中国皇帝陵墓而建的大型方坟。
这样,古坟时代临近结束,而所谓大化《薄葬令》更进一步助长了这种倾向,留下来的只不过是高松塚古坟等贵族阶层的古坟,坟丘小但很华丽。
关东和东北地方古坟时代结束的比西日本晚,直到七世纪前半叶仍修造前方后圆坟。
参见:
埴轮、倭王权、七支刀及倭五王
4世纪后期,在近畿地方逐渐兴起了大和国,经过长期的扩张,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中部大部分地方,其首领最初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飞鸟时代
法隆寺五重塔
飞鸟时代得名于奈良县的飞鸟地方(现在的明日香村,当时的都城藤原京)。
佛教在这一时期通过百济传来,朝廷中两大势力之一的苏我氏支持佛教,另一势力物部氏支持传统的神道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
587年,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
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
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
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并受儒家影响,首先使用天皇名号;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
为了维持自己的专权,苏我氏极力反对改革,苏我入鹿还杀害了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兄皇子,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
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
660年,唐灭百济,为了复兴自己的朝贡国百济,日本出兵朝鲜,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在白村江击败。
668年,天智天皇即位,模仿唐朝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并于670年制作了最早的全国性户籍。
672年,天智天皇驾崩,儿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
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与其争位,爆发战争,史称壬申之乱。
大海人皇子在岐阜县击败弘文天皇,即位天武天皇。
天武天皇时期,日本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钱币富本钱。
701年(大宝一年),颁布大宝律令。
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飞鸟时代结束。
奈良时代(710年至794年)
以奈良(平城京)为都的时代。
自710年(和铜三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延历三年)迁都长冈京,共计74年。
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阶级关系、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
此时贵族内部政治斗争不断发生。
经长屋王之变,藤原氏四卿、橘诸兄、僧玄昉等争权,藤原广嗣之乱,藤原仲麻吕排斥皇族成为第一个非皇族的太政大臣,僧道镜利用孝谦上皇复位诛藤原仲麻吕,进升法王,企图以禅让方式觊觎皇位等一系列事件,使天皇专政的绝对权威受到削弱。
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时期,朝廷力图整顿混乱的政治形势,缩减财政开支,改革兵制,向东北地区扩展疆域,谋求整形和重新加强律令制。
平安时代(794年至1184年)
以平安京(京都)为都城的历史时代,始于794年(延历十三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终于1184年镰仓幕府成立,历经400年。
分为三个时期。
前期(794-967年)为律令制松懈但继续运用时期。
中期(968-1068年)为摄关政治确立与全盛时期。
后期(1069-1190)为院政,被史学界划入中世。
院政后期为平氏政权时期,平氏长年担任公卿,权倾朝野,院政时期藤原摄关家、法皇等各自与各种武家势力结合,武家势力急剧上升。
参见:
庄园
庄园制度让开垦耕地的人永久拥有耕地,他们结合成利益集团,更武力兼并庄园,渐成各地武家实力的来源。
权门体制的年代(中世)
院政·镰仓幕府(1069年至1333年)
院政时代
平安时代晚期后三条天皇开启了日本的院政期。
现在的研究认为,作为历史分期的标志的主要因素,如庄园制的确立、权门体制等等,都在院政期确立。
因此,中世从院政开始而不是镰仓时代开始已经成为了共识。
这一时期,经过数次的庄园整顿,庄园制作为权门体制的经济基础得到确立。
院厅成为了第一个权门家政机构,随后,寺家、武家相继建立了类似的家政机构,国家政治开始进入被权门势家的家政支配所分割的时代。
公家、武家、寺家各大权门势家各有自己的政所、武装力量,有着自己的庄园支配系统,并且在自己的支配范围内实施审判权,发行奉书、政所下文、院厅下文这样的文书,实施自己独立的权门政治,这样的情况从院政一直持续到室町时代结束。
院政晚期,平清盛的平家政权建立。
在宗教政策上,中世的典型特征是显密体制。
以延历寺、园城寺、东寺、兴福寺为中心的显密寺院承担镇护国家的职能,开展各样的密教法会、祈祷。
而大寺社也有自己的家政机构、武装力量、庄园,作为“寺家”或者“寺社势力”与公家、武家互相补充,掌控国家。
镰仓时代
蒙古来袭绘词
源赖朝平定平氏后,建立以镰仓为中心的武家政权。
武家政权镰仓幕府作为执掌军事警察权和一部分裁判权的武家权门机构与公家政权共同支配国家。
镰仓幕府始于1184年镰仓幕府成立,终于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历经149年。
始期另有1180年说、1183年说、1185年说(“文治敕许”说)、1192年说(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
源赖朝在打败平氏以后,在后白河天皇(时为法皇)的挑拨下,与他的弟弟源义经交恶,后来义经转投奥州藤原氏,赖朝迫奥州藤原氏杀死义经,但义经死后两月,奥州藤原氏被镰仓幕府所灭。
源赖朝死后,幕府的政权开始被他的妻子北条政子与外父北条时政掌握,北条政子又称为尼姑将军。
北条氏借执权一职架空将军的权力,甚至在第三代将军死去以后,从京都迎接贵族藤原氏甚至皇子出任将军。
当然并不是说此时的将军是完全没有实力的。
事实上,在将军九条赖经的时代,将军支配众多有力御家人以对抗北条氏,在京都则有将军的父亲九条道家执掌公家最高权力,延历寺等大寺社也被九条家控制,此时九条家的势力达到顶点。
但在宝治合战后,九条家失败,此后,幕府的政权被北条得宗家所世袭的执权所领导,史称得宗专制。
在北条时宗在位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侵日未果。
后期,镰仓幕府的统治日渐衰败,无法维持,终于后醍醐天皇举兵,然后被讨伐大将、上野大族足利尊氏的倒戈而灭亡。
在院政后期和镰仓时代,日宋日元贸易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禅律僧推动的佛教变革,为日本文化引入了新的元素。
入宋僧荣西、道元、俊芿、圆尔辨圆等在宋朝留下了足迹,而兰溪道隆、无学祖元等的东渡也使得镰仓时代被称为“渡来僧的时代”。
南北朝时代(1334年至1392年)
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
由于,新政未能大部分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的不满。
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开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
足利尊氏与失势的持明院统及反后醍醐帝的公家势力结合,拥立新天皇,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
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的吉野(今奈良县),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后醍醐天皇在支持他的武家势力的帮助下持续与北朝作战,并利用足利尊氏与足利直义的矛盾,一度在观应扰乱中得势。
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终于南朝的天皇把三神器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室町幕府(1392年至1573年)
足利氏原是上野豪族,而且更是镰仓幕府将军源赖朝同族,足利尊氏在京都的室町开设幕府,是为室町幕府。
南北朝的统一是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进行的,今谷明认为他统一了以后,曾企图篡夺皇位,但是现在的更多研究则倾向于认为足利义满的顶点是类似法皇的权利,而不曾有篡位的企图。
足利义满当政期间,公家、武家纷纷与足利义满结成主从关系,在他之下建立了公武一统的政权。
由于当初足利氏为了对付南朝,必须于京都开设幕府,而在镰仓设公方府,引来了关东大乱。
川中岛之战
主条目:
日本战国时代
在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位的时候,因继承权问题爆发了应仁之乱,自此幕府的权威日下。
原本受幕府策封于各地的守护大名,有的渐渐被守护代(副官)、家臣、国人篡夺政权,有的可以保持政权至战国时代。
从应仁之乱开始,至足利幕府灭亡,称为战国时代。
在京都中,幕府的权威日渐衰落,被管领细川家所干涉、拥立。
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被杀,他的弟弟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拥立,后因与信长作对而被流放,幕府灭亡,正式进入安土桃山时代。
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足利义满推动了日明勘合贸易的发展。
1401年,足利义满曾向明廷朝贡,明朝赐足利义满“日本国王”金印一枚,足利义满回书自称“日本国王,臣源义满”。
当时,足利义满身着僧衣,在金阁寺迎接明使,但两国于7年后断交[3]。
日本对“唐物”有着空前的喜好,而明朝铜钱的流入了推动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
幕藩体制的年代(近世)
安土桃山时代
织田信长
丰臣秀吉
主条目:
安土桃山时代
(1573年至1603年)
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放逐了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足利幕府宣告灭亡。
后逐渐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军事首领,并开始积极拓展统治版图,直到天正十年(1582年)消灭甲斐大名武田氏为止,已几乎完全控制近畿与东海地方,并将势力延伸至中国地方、甲信越地方、四国地方以及北陆地方,此时的全国实际政治中心也转移到安土城的织田氏手上。
同年,部将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死去(或说失踪),其长子兼织田家家督织田信忠败给明智光秀后自杀,整个织田氏顿时陷入混乱。
此时,织田氏部将羽柴秀吉在山崎之战中讨灭明智光秀,并在后来的清洲会议中取得优势,而于隔年的贱岳之战打败另一重臣柴田胜家,成功整合织田氏的版图。
1584年,羽柴秀吉与东海地方大名德川家康爆发会战,双方经过一番对峙后进行和解并结为同盟,同年,大坂城完工,羽柴秀吉以此为根据地,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计划。
经历四次的大规模讨伐后,1590年,接受天皇赐姓丰臣的秀吉完成全国大致上的统一,使日本进入百年来首见的和平时期,全国的实际政治中心也转移到大坂城的丰臣氏手上。
此后,丰臣秀吉鼓励商业以广开财源外,持续推动全国检地与刀狩令的工作,并以各种手段削弱主要大名的封地。
1592年起,他发动两次侵略朝鲜的战争,史上合称文禄·庆长之役(即万历朝鲜战争,韩称壬辰卫国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西日本诸大名实力大损外,也造成丰臣氏财力上严重的负担,并促使家臣严重分裂。
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全国再度陷入混乱。
当时最强大的大名德川家康利用政治手段控制大坂城的权力中心,招致多数大名与丰臣内部文官的不满。
1600年,不满的大名在文官石田三成与大名毛利辉元的号召下起兵讨伐德川家康,双方在关原之战中交手,结果德川家康大获全胜,成为全国实际的统治者。
1603年,天皇下旨封其为征夷大将军,至此进入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
德川家康
1603年(庆长8年)至1867年(庆应3年)间被称为江户时代,于江户设置了江户幕府。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関ヶ原の戦い)中获得胜利并被委任为征夷大将军,于大坂之战中灭了丰臣氏。
幕府借由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禁中並公家諸法度)与武家诸法度驾驭朝廷和大名,各大名因参勤交替制度(参勤交代)被要求定期往返江户与其领国。
幕府禁止基督徒(キリシタン、cristão),经历岛原之乱并完成锁国政策,只进行少部分在长崎出岛与荷兰和清朝的交易。
和朝鲜王朝则透过朝鲜通信使维持关系。
政治一安定经济也跟着发展,在德川纲吉时代景气良好,商人与町人盛行元禄文化(元禄文化)。
江户时代中叶,幕府财政陷入困境,德川吉宗实行享保改革(享保の改革)暂时恢复了财政,却又再度恶化,在这之后的宽政改革(寛政の改革)、天保改革等企图改善,但却未解决根本。
伴随着货商经济的发展,化政文化(化政文化)等的町人文化(町人文化)盛行的另一边,以往以米的年贡(年貢)为基本收入的大名与旗本转为贫穷化。
大名实行藩政改革(藩政改革),长州藩与萨摩藩在靠此改革成功后被称呼为雄藩(雄藩)。
幕府末年被欧美各国逼迫开国,经由培里来航而签下了日美神奈川条约(日美和親条約)等不平等条约使得锁国崩裂。
随着开国与尊王攘夷思想强盛,幕府领袖遇刺身亡与萨英战争都令幕府的权威一落千丈,最终德川庆喜先后把政权与领地交还朝廷。
明治年间(1868年-1912年)称为明治时代。
经过王政复古大号令及戊辰战争后,拥戴朝廷的诸藩,成立了明治大日本帝国政府。
旧藩士在新政下生活困苦,演变成西南战争,后来渐渐恢复秩序。
新政府积极引入欧美各种制度及废藩置县等等,这些各项改革被称为明治维新。
一方面,新政府确立国家制度,如设立帝国议会及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一方面,又以培植产业及加强军力(富国强兵)为国策推进,急速地发展成近代国家。
此外,1879年染指清朝朝贡国琉球国,并改设为冲绳县。
日本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取得胜利,翌年与清国签署马关条约(下関条约),因而获得台湾主权。
1904年,日本又在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之后于1910年吞并韩国。
文化上,日本从欧美传入了新的学问,艺术;带有未曾在日本出现过的个人主义小说,文学开始出现,与江户时代以前不同的文化展开了。
宗教上,改变了以往神佛合流的现象(神佛分离),出现了打压佛教(废佛毁释)等等的运动。
大正年间(1912年-1926年)称为大正时代。
明治天皇于1912年驾崩,子嘉仁继位,改元大正,是为大正时代。
大正元年,因为陆军倒阁而引起了第一次护宪运动(即:
大正民主运动,日语:
大正デモクラシー),开始出现政党政治。
大正时代前期,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力最高峰的盛世,但1921年,大正天皇因病而由太子裕仁摄政,1923年发生关东大地震,以及一战后在国际和平会议中节节败退,使日本日渐艰难。
权贵与政党不断抗争,发生了第二次护宪运动,实行了全民普选(1925年)。
亦由唯一的元老西园寺公望推荐首相,提倡“宪政之常道”。
昭和时代前期
(1926年至1945年)
主条目:
昭和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驾崩,皇太子裕仁继位,是为昭和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经济景气。
但战后随着大萧条发生后,社会不安加剧,政党政治日渐衰落(例如田中义一主张惩罚杀害张作霖的凶手而被迫下台),首相甚至会被人刺杀(如五一五事件与二二六事件),统制派军人渐渐掌握政权。
统制派军人掌权后,日本对中国开展了大规模侵略(日方称“支那事変”)。
后来日军将战事由中国向外侵略,战场扩大到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等地,并向东触及太平洋夏威夷及向南深入至澳洲达尔文,甚至向北攻打阿留申群岛,因而使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以太平洋战场上的主要侵略者。
由于中华民国、美国、苏俄等同盟国的反响,日军最终在太平洋战争中全面败退,眼见坚守日本本土而不降,于是美军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来迫使日本投降,昭和天皇最终宣布无条件投降,使得旧金山和约与中日和约恢复和平,同时朝鲜、韩国得到独立,而中华民国政府得以管治东北及台湾,冲绳群岛及多个太平洋岛屿分别被美国与联合国托管。
大化改新(日语:
大化の改新)是公元646年时日本的一连串社会政治改革。
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当时豪族专政的制度,并效法中原皇帝体制成立中央集权国家,对日后日本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背景
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豪族垄政,天皇家族实权甚少。
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掌政的权臣苏我入鹿,并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
最终,皇室得以重掌大权,中大兄皇子等人便拥立孝德天皇继位。
孝德天皇(645年─654年在位)即位后,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并改元大化。
此年号意为“伟大的变化”,也是日本历史上首个年号。
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推行政治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此后日本逐渐步入封建社会,迈向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内容
效法隋唐之均田制,行班田收授法:
废除豪族对土地与部民的私有权,并将其收为国有。
政府计口授田,凡六岁以上之国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田地(称“口分田”)。
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效法唐朝租庸调制:
受田农民须向国家上缴谷物(此为“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此为“庸”),并上贡地方土产(此为“调”)。
中央设二官:
神祇官、太政官和八省(中务、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宫内)、一台(弹正台);一般地方设国、郡、里。
兵制:
首都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国民需服兵役。
五一五事件是发生于1932年(昭和7年)5月15日由日本帝国海军基层军官发动的流产政变。
同时参与政变者还有日本帝国陆军候补生与血盟团事件的残存分子。
在伦敦海军条约签署后,日本海军的规模遭到更进一步的限制,引起基层官兵的不满,兴起推翻政府的风潮与运动,并改为由军法统治。
这项运动与日本帝国陆军内部的秘密组织樱会的宗旨目的不谋而合。
这些海军军官与井上日昭以及由井上所带领的血盟团搭上线,他们认同井上日昭对于发起昭和复兴的看法,并认为“铲除”政府首长与财阀人物是有其必要的。
1932年3月,血盟团事件爆发,井上的人马原本预定大规模刺杀二十个目标人物,不过最后只刺杀了前任的大藏大臣、立宪民政党高层井上准之助,以及三井集团的局长团琢磨。
计划与过程
1932年5月15日,日本帝国海军军官,日本陆军候补生,以及民间右翼分子(包括大川周明、头山满等人)将策划已久的暗杀行动重新搬上台面,以酬血盟团未竟之志。
当时的政变主谋三上卓将参与者分成三队,分别袭击总理大臣官邸、内大臣牧野伸显官邸、执政党立宪政友会的总部、三菱银行及警视厅还有几个东京都的变电所,有意使首都东京陷入混乱的状况。
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犬养毅
当时的内阁总理大臣犬养毅就是被11名廿岁出头的海军军官在总理官邸刺杀。
临终前的遗言“有话好说”(話せば分かる)以及暴徒的答复“毋须赘言,下手!
”(問答無用、撃て!
)成为著名语录。
早先的刺杀计划还包括刺杀著名的谐星查理·卓别林因为他是“在日本流布颓废文化的元凶”,当时他刚好拜访日本。
不过就在犬养毅不幸遇害的同时,他的三子犬养健正在跟卓别林观赏相扑而逃过一劫。
牧野伸显
暴徒也攻击了内大臣牧野伸显的住处,还有警视厅,元老、立宪政友会前党魁西园寺公望的住处与办公室,对三菱银行还有几个东京周围变电所投掷手榴弹。
审判
撇开杀害首相不谈,由于政变规模小,预谋的政变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又缺乏建立政权的具体计划,所以完全失败。
发动政变的暴徒事后搭乘计程车到警察总部,被宪兵队围起来之后束手就擒。
十一个杀害犬养的凶手遭到军法起诉;但是,在审判前,一份由三十五万人以鲜血署名的请愿书被送到法庭,请愿书是由全日本各地的同情凶手的民众发起签署,请求法庭从宽发落。
[来源请求]在审判过程中,凶手们反而利用法庭作为宣传舞台,“弘扬”他们一片对天皇的赤诚与耿耿忠心,激起大众更多的同情心,呼吁改革政府与经济。
除了请愿书之外,法庭还收到另一份求情书,是由十一位新潟县的年轻人寄来的。
他们请求代替十一位军官一死,并同时附上十一根手指表示他们的衷意。
结果
法院最后果然“从(极)宽发落”,媒体也对杀害首相的凶手关没几年就会被放出来表示毫无疑问。
对于这个五一五事件的阴谋者日本军部来说,这样的重案却有这样的轻判就是对与军权对抗下的法制与民主政府更进一步的侵蚀。
五一五事件的结果就是在同年5月26日成立以海军大将斋藤实为首的所谓“举国一致”的内阁,日本政党内阁时代结束。
间接地,五一五事件导致了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的发生,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评价
犬养毅是护宪派的领袖,就裁军一事来说,他的立场是赞同的,但如上述所言,在伦敦海军条约签署后,日本海军的规模遭到更进一步的限制;犬养毅因此引起了日本军方(特别是海军的基层官兵)的不满,因而引发了杀机。
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以前,当时的日本处于大正民主时期,此时日本的各种政治、文化、社会运动正值高潮,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者组成的改革派批判军队、支持裁军,据说在当时,军人穿军服坐火车还会遭到普通市民的嘘声。
也由于这种状况,使得军方公开支持解除裁军禁令。
犬养毅与部分的中国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友谊,尤其是孙中山。
脱亚论
福泽谕吉
近世以来,交通便捷,西洋文明之风乃借此东渐,其势遒劲,所向披靡,虽草木清风竟不免。
概而论之,古今之西人殊无大异,且远古之西人颇称愚钝,然今世反得灵通,盖因借交通之利器也。
东方诸国视此西风东渐,倘阻之以螳臂,似未为不可,然放眼四海,洞见五洲,则万不可行也。
阻之无益,何若因势疏导,同沐文明之和风,扬帆东海,共享其利,舍此别无他途也。
西洋文明恰如疹疫之蔓延也,东京之疹疫,先发于关西之长崎,借春风而东,旋即弥散,当此时也,虽恨其之毒,然防御之策安在?
余曰:
无良策也。
所谓百害之疫,其势汹汹如此,况利大于弊之西人文明乎?
故螳臂之阻不可为,惟推波助澜使之广,期国民早得沐此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明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