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学中博客写作活动的设计与应用.docx
- 文档编号:23100534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10.70KB
华文教学中博客写作活动的设计与应用.docx
《华文教学中博客写作活动的设计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文教学中博客写作活动的设计与应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文教学中博客写作活动的设计与应用
华文教学中博客写作活动的设计与应用
Blogging-EnhancingWritingSkillsandInspiringThoughtsin
ChineseLanguage
何书秀
新加坡教育部教育科技司教育科技研发处,电子邮箱:
ho_su_siew@moe.gov.sg
【摘要】21世纪的华文教学,注重资讯科技与教学活动的结合。
调查结果显示:
有近
90%的学生赞成教师用博客来作为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并认为用博客来写作,更能抒发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教师在使用博客教学时,就应着重于写作活动的设计,善用博客来训练学生写作能力与培养创意思维。
【关键词】博客、华文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媒体、创意思维
Abstract:
Therevolution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nthe21stcenturyhasinfluencedtheteachingofChineseLanguage.BlogisoneofthefastestgrowingfeaturesoftheWorldWideWeb(www).ThemainobjectivesofthisexploratorystudyweretotaponthisnewtechnologyandlookintothepossibilitiesofhowBlogcanbeusedasateachingmediatofacilitatethemasteryofChineseLanguage,improvingstudents’writingskills,enrichingstudents’learningexperiences,andencouragingindependentthinking.Thefindingsshowedthatabout90%ofthestudentsagreethatBlogisbothaneducationalandstimulationtool,hasinspiredthinkingandcreativityandhasgivenaninnovativetouchtothetraditionalmethodologyofChineseLanguageteaching.Keywords:
Blog,ChineseLanguageteaching,InstructionalDesign,TeachingMedia,CreativeThinking
1.前言
当前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倾向于将资讯科技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在教育教学新方向的指引下,教师除了教导学生扎实的学科知识之外,还须充分地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技术来为学生创建灵活思考、研究探索的空间。
在教学方面,活动的设计也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窠臼,融入综合判断、创新思考的元素,具有挑战性、启发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文尝试以博客作为教学媒体,探讨在华文教学中博客写作活动的设计与应用。
“博客”是“网络日志”(WebLog)的缩写,它既是名词,也是动词。
它是指博客网站(Blog),或博“客”(Blogger),即使用博客网站来发表文章的人;它也指人上网创作。
“博客”可以说是一种十分简单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任何人都能像注册免费电子邮件一样注册博客网站;写作文章,发布与更新信息的过程,也十分快速。
除此之外,博客也允许个人在其网站中进行链接、讨论课题与结交朋友。
“博客”,是全球时下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最熟悉的一个名词。
根据新加坡报章《联合早报》2005年7月4日的报道,新加坡目前估计有2万名“博客”作者,他们大多数是20多岁的年轻人。
这些青少年对于使用英文来创作博客十分熟悉。
因此,新加坡教育部与新电信就在2005年6月合办了首届《全国校际博客竞赛》(NationalInter-schoolBloggingChampionship),主题是《新加坡年轻人的心声》(VoicesofSingaporeTeenagers)。
这个比赛历时两个月(从2005年6月1日到8月30日),共吸引了43间中学和9间初级学院的学生参加。
比赛的目的,是要让学校意识到博客能成为教学工具,告诉教育者博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流行文化的带动,推动了博客在新加坡的发展。
对于华文教学来说,使用博客来辅助华文教学有两重意义:
1.博客能用华文来创作,鼓励学生使用他们熟悉的网络工具来学习华文;2.华文能与流行文化接轨,富有时代意义与文化价值。
正因为如此,许多华文教师都注意到了博客的实用性与适用性,开展以博客作为辅助教学,教学媒体的计划。
另外,教师也积极地报名参加使用博客来设计教学活动的课程。
笔者于2006年2月至5月间分别为新加坡小学、中学以及高中华文教师开办了《如何使用博客来设计华文的教学活动》(UsingBlogtoCreate&DesignChineseLanguageActivities)的课程,教师们的反应十分踊跃,对于学习博客及使用博客来进行写作活动十分感兴趣。
从教学方面来说,博客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发布工具,也是一个多媒体实时交互式的综合平台;一个记录学生写作进程的电子档案,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教学媒体。
2.有关文献
与本文有关的理论及研究的文献如下:
2.1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刘文明(1998)指出新世纪教育的四大特点就包括了教育的指导性、综合性、社会性和终身性。
新世纪的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从单纯的传递性转向开发性和创造性。
齐宪代(2001)认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创造的世纪。
教师除了要致力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之外,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林忠仁(2005)指出现在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是图文并茂,将声音、图像、图画等集为一体的超文本载体。
为此,教师得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利用现代科技的特点,进行创新学习教学,让学生在多媒体、互联网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学习的欲望。
2.2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媒体的使用
张大均(2004)认为,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内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师不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保持好奇及通过问题来启动他们的思维。
另外,教学的设计还得让学生能有所联系和贴近学生的生活。
张履祥和葛明贵(2000)指出,既然中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性思维为主,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应该给予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训练、倡导互动教学。
学生在接受了这种变式的学习训练之后,就会懂得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能力。
邹庆禅(2001)主张创新课堂教学。
他认为教师应以知识为载体,找训练点来训练学生、多提倡观察联想、集体讨论、观察预测等,激活学生创新的头脑,让他们产生灵感和有所感悟。
林忠仁(2005)考虑到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过程。
教师除了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荡学生的思维之外,还须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来查看教学目的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中,教师就得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在活动中发挥其自主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活动的内容是否能确保学生能自学、探索、反思。
邢秀茶(2004)认为学校如要实践这种以创造性思维为主的教学模式,就得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空间、教师就得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教学材料、设计开放式的题目来促进学生创造新思维的培养,允许学生突破常规,寻找解题的新思路。
皮连生(2005)指出现代科技如互联网等,具备空间界限的教学媒体对教学十分有帮助。
因为它们具有灵活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教师在使用这些现代科技来作为教学媒体之前,必须对它们的使用进行设计,以便确保它们的应用更具体、更有效。
张稚美(2001)认为,既然现代科技能帮助教师展示大多数的知识,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去发展一些基本的思考方法,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培养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心智习性。
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学习中走在时代的尖端,他们的思维也会受到启发。
美国教学设计理论专家加涅(Gagne,R.1992)在谈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前,就先为“教学”下定义。
他认为教学是一系列经过设计的,旨在引起、激活和支持学习者学习的事件。
为了使教学有效,教学就必须有计划,教学活动也需要精心设计。
为此,他便提出了“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论,指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由九个教学事件依次构成的(九段教学法)。
这九个事件分别是:
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激活相关的原有知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学习行为、7)提供反馈、8)评估学习行为、9)促进记忆与迁移。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每一堂课都需要具备全部的教学实践。
布鲁纳(Bruner,J.1989)主张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和把握世界上的三种不同“语言”(即:
一、动作思维、二、形象思维、三、符号或抽象思维)来为学生建构和设计教学活动。
他提出使用发现学习法(DiscoveryMethod)来引导学生去吸收知识。
因为学生容易理解与记住自己发现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中应扮演“发现者”的角色,但这个“发现”并不是随意的发现,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获益。
沃拉斯(Wallas,G.1926)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意性思维,他认为要解决问题和开发创造力,就要经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Preparation);
(2)酝酿阶段(Incubation);(3)豁朗阶段;(4)验证阶段。
2.3利用博客来开展写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
于漪(2001)指出,要使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科目感兴趣,教师就不该将教学直接与考试挂钩,捆绑学生的思维,忽视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胡定荣(2002)认为教师应思考如何将现代信息科技融入教学,使到课堂更为丰富多彩。
在网络中的虚拟世界里进行教学,就根本地打破了传统的教室中心,鼓励教师与学生在课后继续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地学习。
何克抗(2003)预示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的模式、内容、手段、方法及整个教育体制。
使用网络教学,教师就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发现式的学习模式。
另外,教师也可以在互联网上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与他们交流和讨论。
陈向东与张际平(2005)很肯定地认为,博客的产生以及其文化的发展,必将影响现代人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甚至是教育的理念。
教师能利用博客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针对所看到的信息提出评价。
这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能提倡创意性思考,提高学生的媒体文化水平。
另外,博客更是个记录学生学习进度的电子档案,真实地反映了学生不同时期的写作水平。
阿姆斯壮和贝利(Armstrong&Berry.2003)指出,博客与传统的书写日记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不过博客内的帖子能立即传到互联网上,学生能立即与他人分享写作的成果。
发表后的文章,根据时间的顺序来排列,学生能温故知新,促进学习。
美国的《纽约日报》在2004年8月19日也报导了当地的教师积极地使用博客来辅助教学。
教师受访时说,使用博客的好处在于他们虽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监控学生,但却能在很快的时间内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给予他们反馈,。
一些内向的学生在网上能畅所欲言,得益于这种网上的互动交流。
3.研究的方法
笔者力求从课堂教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创意思考发现学习的教育理论之中,找出以博客作为教学媒体、写作活动的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理论性根据。
3.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DocumentaryResearchMethod)和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SurveyMethod),来探讨华文教学中博客写作活动的设计与运用。
3.2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30名中学二年级的高级华文班的学生。
由于笔者执教的学校是纯男校,所以调查的对象都是男生。
这些学生的家里都有电脑,电脑都是微软视窗的98或XP版本。
学生在家中,都能通过拨号或宽带服务来上网。
3.3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共6页,22题。
问卷的第1页为学生的背景资料,第2页才进入问题。
题目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主要是问学生,在教师指导他们创建博客之前,是否知道什么是博客;第二部分主要是问学生,在教师指导他们创建博客之后,最喜欢教师设计的哪一个写作活动,以及使用博客发言写作有哪些收获。
最后,学生还必须回答,博客对于华文的学习是否有帮助、通过博客来进行教学的活动,是否应该推广到其他的学
校去。
3.4实施的方法
笔者于2005年的3月到5月之间,以博客作为教学媒体,设计了4个活动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华文的兴趣(表1:
笔者使用博客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学生也在各自创建的博客网站中发表了2篇周记式的文章。
参与博客写作的学生,共有30名。
在活动结束之后,笔者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的反馈,看学生是否认为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华文教学,以及应用的结果是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激起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
学生除了为教学活动提供反馈,表明他们是否支持教师使用博客作为辅助华文教学的工具之外,也为华文教学中博客写作活动的设计与运用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
调查活动在2005年5月19日在华文班上进行。
学生共有10-15分钟的时间来填写调查问卷。
学生作答完毕后,笔者立即收回问卷,然后解散学生。
表1:
笔者使用博客进行的教学活动
活动
在笔者博客网上进行的讨论话题
活动时间
在学生博客中进行的写作活动
活动时间
1
金庸小说也走进
本地教材
3月8日
网志1:
假期中的所见所感
3月12日-3月26日
2
给每个角落加点汤
3月27日
3
你赞成在新加坡
开赌场吗?
4月10日
网志2:
心情随笔
4月22日-5月14日
4
假期快到了
5月15日
图像1使用博客来设计写作活动――“你赞成在新加坡开赌场吗?
”
图像2使用博客来设计写作活动――“假期快到了!
”
3.5干扰因素
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并不存在干扰的因素。
进行问卷调查的那个星期,学生已完成了校内的全部考试,学生不必上正课。
问卷调查当天,30名参与博客写作的学生全部到齐。
4.调查结果
调查的结果显示:
学生赞成教师使用博客作为辅助华文教学的媒体。
但是,博客写作活动的设计更为十分重要,因为这足以影响学生学习华文的热忱。
30名学生在笔者的博客网站中完成了四个写作活动以及在自己的博客网站上进行了两个写作活动之后,有89.7%的学生认为使用博客对华文的学习有帮助(表2)。
其中24.1%的学生感觉到自己在使用博客来写作和参与讨论之后,更能抒发情感;24.1%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博客上,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后,对他们的写作有帮助。
另外,20.7%的学生则感觉到使用博客来写作和参与讨论之后,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表3)。
在调查中,近90%的学生认为使用博客有助于他们华文的学习。
他们的华文会因此而有所进步。
因此,学生十分赞成对教师使用博客来辅助华文教学。
他们也对这个活动,十分感兴趣。
这个发现支持了何克抗的说法,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发现式的学习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三类讨论的课题当中,有37.9%学生最喜欢与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
其次,34.5%的学生则喜欢“小故事大道理”这类型的讨论题。
只有27.9%的学生喜欢参与时事与新闻话题地讨论(表4)。
学生最喜欢参与分享生活点滴和“小故事大道理”的讨论题,共占72.4%;只有27.9%的学生喜欢参与时事与新闻话题的讨论。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觉得分享生活点滴的讨论题,比较生活化、贴近生活,他们可以直接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此外,他们喜欢“小故事大道理”这类型的讨论,可能是因为教师在设计这类文章的讨论题时,会要求学生说出小故事中的“大道理”是什么,所以学生会觉得这类的讨论题带有点挑战性。
学生不怎么喜欢参与时事与新闻话题的讨论,可能是与他们不怎么关心时事有关,这好像是目前一般青少年的通病。
有96.6%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博客来教学,会达到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的目的
(表5)。
课堂上时间和空间有限,教师不可能经常进行小组讨论或让学生个别出来发表对某个课题的看法。
此外,教师也不可能经常在课堂上分发课外篇章让学生阅读。
但是,如果把整个讨论课题的场地转移到互联网上,让每个学生到博客里去发表言论,整个教学的环境与学习的气氛就不同了。
在博客这个虚拟的课堂里,教师能为学生安排不同的篇章来鼓励他们阅读,也能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来让学生讨论。
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力。
这个学习的环境是老师特别为学生所创设的。
学生上老师和自己的博客网,最主要目的就是讨论与发言。
整个教学的过程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十分明确。
因此,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有96.6%的学生会认为教师使用博客来教学,会达到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的目标。
这个发现也支持阿姆斯壮和贝利(Armstrong&Berry.2003)和美国《纽约日报》(2004)的说法:
利用博客教学,学生能更有系统地组织写作的内容,促进学习和互动交流。
全部的学生(100%)都觉得教师使用博客来进行教学的活动,应该推行到其他学校去,让其他的学生也尝试这个新的学习方式,并从中获益(表6)。
学生有这种想法,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目前能使用互联网来进行华文教学的网络工具不多,而且博客又是现在最时尚的一种网络媒体。
既然他们在使用过后,觉得对于华文的学习有所帮助,就希望其他学校的学生能从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中获益。
从加涅(Gagne,R.1992)的九段教学法和布鲁纳(Bruner,J.1989)的发现学习法(DiscoveryMethod)的理论要点来看(表7),笔者根据学生所感兴趣的课题,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情境,正是加涅(Gagne,R.1992)的九段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学生则像布鲁纳(Bruner,J.1989)所说的,使用发现学习法(DiscoveryMethod)来学习(他们“融于”情境之中,主动地去进行写作与讨论)。
最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竟发现自己能写出一些平时写不出来的东西,提高写作的能力。
表7:
加涅的九段教学法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加涅的九段教学法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教学事件
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教学序列
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1
引起注意
激发学习的兴趣;
引起动机
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课题、创设的情境
感兴趣
学生愿意学习
2
告知学习者目标
为什么要进行某个教学活动;学生最终会学习到什么知识、会得到什么收获
3
激活相关的原有知识
创设情境、刺激记忆
4
呈现刺激材料
打开学生思路、开启思维;激发学生的
多向想象力
学生深入思维过程
对老师所给予的材料
进行分析、讨论、整合、提出假设
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大胆地尝试、
探究,培养创意性思维
5
提供学习指导
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心理,逐步引导
6
引发学习行为
鼓励互动交流、
协作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下,去求证、寻求答
案,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最后达到学习的目标,掌握知识
7
提供反馈
鼓励赞美/指出错误
8
评估学习行为
巩固学习的结果
(测验、问卷调查)
9
促进记忆与迁移
安排强化知识、
复习的机会
利用博客来进行教学,每一个学生在这个虚拟课堂中所发表的意见,都是十分宝贵的。
因为同是一个讨论题,如果有个学生先发言,后面发言的同学都得先看他的意见,然后补充他的说法。
如果他在几个同学之后发言,他就必须引用前面同学所发表的意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
如果他是最后几个发言者,除非他能提出更好的意见,否则他就得总结前面同学的看法。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学习,学生“唯恐”其他的同学把他们要说的话都说“尽”了,就会“争先”发言,讨论课题。
而之前同学的言论,可以间接地刺激他的思维,让他有写作的灵感。
这个发现支持了陈向东、张际平(2005)和齐宪代(2001)的说法,他们认为这种训练,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能提倡创意性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生虽“有权”看别人的意见,但他却得去思考自己该写些什么。
这本身就是一种发现学习的方法,是布鲁纳(Bruner)(1989)所推崇的发现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掌握新的知识。
这也如张履祥和葛明贵(2000)所说,老师正是在设计一种训练学生思维的活动,给予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训练,倡导互动学习。
因此,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学生会认为他们在博客网上参考其他同学的意见后,有益于他们的写作,觉得他们的写作能力会有所提高的原因。
不仅如此,学习从课室里的有限空间转移到互联网中的无限天地,也符合了胡定荣(2002)所说的教学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
这个在博客网上所进行的写作活动,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却是在无声之中,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促进感情、相互学习的桥梁。
而学生在点击了教师博客网中的链接(Link)之后,也能直接进入班上其他同学的博客。
这种同龄之间分享心情、沟通心灵的机会,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提供的。
难怪有的学生会感觉到在使用博客来写作和参与讨论之后,更能抒发情感。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更可能是邢秀茶(2004)所指出的,能优化教学,允许学生突破常规,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所以,教师在博客网上布置活动时,就得像邹庆禅(2001)所说的,找训练点来训练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灵感和有所领悟。
因此,笔者在设计博客网上的教学活动时,就设计了四个不同的写作活动,从各方面来训练学生(表8:
在笔者博客网上题目的设置)。
表8:
在笔者博客网上的题目设置
活动
日期
课题
类型
题目的设置
补充材料
希望达到的
教学目标
1
3月8日
金庸小说也走进本地教材
报章读后感
1.金庸的武侠小说刚选入中国的高中课本,新加坡报章也报道金庸的小说人物,即将出现在本地的华文课本之中。
看了这两则报道,你有什么意见?
你认为我们是否该鼓励中学生阅读武侠小说?
为什么?
2.你喜欢阅读武侠小说吗?
如果喜欢,为什么武侠小说会吸引你?
如果不喜欢,为什么你觉得武侠小说不屑一看?
∙联合早报电子版《金庸小说也走进本地教材》
∙中国新闻网《金庸<天龙八部>及<卧虎藏龙>入选高中课本》
∙学生能在博客中
,针对武侠小说
即将出现在本地
华文课本的课
题,加以讨论。
∙学生告诉同学他
们喜欢或不喜欢
看武侠小说的原
因。
2
3月27日
给每个角落加点汤
小故事
大道理
1.看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
你认为我们的社会冷漠吗?
请加以说明。
2.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给每个角落加点汤》。
你是否觉得有特别的含义?
为什么?
∙文章摘自《读者》
2005年第5期
∙学生能在博客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文 教学 博客 写作 活动 设计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