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填空题.docx
- 文档编号:23099584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43.52KB
古汉填空题.docx
《古汉填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填空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汉填空题
1.古代汉语是指与_________相对的汉族人民群众的语言, 以前,也就是古华夏族人民的语言。
2.汉语的古代汉语书面语有两个系统:
一个是 ,一个是 。
3.文言文是指以 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 用这种语面语写成的作品的语言。
4.古白话文是指_______以后在______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
5.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篆文形体分析归类概括出 个部首,部首标示着该部字的_____所属的意义范畴。
6.按部首编排的字书,在古代收字最多的是《________》,现代收字最多的是《___________》。
7.《康熙字典》运用了三种注音法,即 、 、 ,其中______是应当否定的注音法。
8.《尔雅》释义的体例有两类:
、 。
9.专门讨论文言虚词的工具书影响较大的有:
清刘淇著的《______》、清王引之著的《_________》、近人杨树达编的《___________》、近人裴学海编的《 》、近人张相编的《________》主要研究_________几个朝代的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辞。
10.清阮元主编的《_ 》是专门收纂______代以前的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11.第一部语源学词典是______(东汉)编著的《________》。
1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___________书目。
13.《中国丛书综录》, 编。
它著录了全国____个主要图书馆所藏古代丛书,与之配套的是欧阳清的《__________》。
14.二十四史中记载书目的“志”叫 或 。
15.______主编的《十三经索引》是专供查检 的工具书。
16.《说文解字》开创了以 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
17.古汉语中“再”一般用作 词,而现代汉语中则用作____词。
18.“宁”、“岂”、“巨”作为语气副词主要表示 语气,相当于现代的 。
19.古汉语中和表示肯定的应答之词“然”相对应的否定副词是______,表示否定判断的副词是_____。
20.古汉语中,常见的表示祈使的否定副词有______、______等。
21.“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史记•苏秦张仪列传》),句中“毋”表示________,跟现代的_______相当。
22.“功成而弗居”(《老子》),句中“弗”是否定副词,它所否定的“居”是一个 动词,其特点是___________。
23.“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中,活用为动词的名词是_________,其语法标志为______。
24.“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知膝之前於席也”(《史记•商君列传》),句中的“____”活用为动词,其语法标志为_______。
25.“子谓公冶长:
可妻也”(《论语•公治长》),句中的“妻”为名词用为_____,是______的意思。
26.“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药”用在代词“之”前是名词的____用法,是_____的意思。
27.“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礼”活用为_____,是______的意思。
28.“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粱传•僖公八年》)中,“夫人”是名词的____用法,是_________的意思。
29.在“韩厥梦子舆谓己曰:
‘旦辟左右。
’故中御而从齐侯”(《左传•成公二年》)中,“中”在语法上的用法是 。
30.在“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中,名词用作状语的词是_____,意思是_____。
31.在“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汉书•张骞传》)中,名词作状语的词是_____,意思是______。
3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中,名词作状语的词是___,意思是______。
33.“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句中“见”为动词的______,即________的意思。
34.在“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汉书•苏武传》)中,“别”为动词的_____,是______的意思。
3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项羽本记》)中,“从”为动词的 ,是______的意思。
36、“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汉书•苏武传》)中,“斗”为______用法,是 的意思。
37.“予购梅三百盆,皆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中,“泣”为______用法,__________的意思。
38.“积威约之渐也”(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渐”为动词用作__________,是_________的意思。
39.“谗鼎之铭曰:
‘昧旦丕显,后世犹怠。
况日不悛,其能久乎’”(《左传•昭公三年》)中,“丕显”本是伟大光明的意思,这里是形容词的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_的意思。
40.“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兵法•谋攻》)中,前一个“全”为形容词______,是______的意思。
41.“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中,“洁”为_______用法,是______的意思。
42.“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甘”为形容词用作_______,指_________;“少”为形容词用作_______,指______。
43.“请略陈固陋”(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固陋”是形容词用作_________,是________的意思。
4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中,“好”为形容词用作_______,是_________的意思。
4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句中“远”为形容词用作____,是_________的意思。
46.“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句中用_______表示__________数。
47.“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句中用______表示___________数。
48.“潭中鱼可百许头”(柳宗元《小石潭记》),句中用______表示______数。
49.“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孟子•滕文公上》),句中的“倍蓰”是_______的意思,“什百”是_______的意思。
50.“盖予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中“十一”是_______的意思,其特点是_______连用。
5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句中的“参国之一”是________的意思,分母之后带_______。
52.“从弟子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史记•滑稽列传》),句中用__________表示_______数。
53.“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就句子成分来说“一尺”是______语,“万世”是___________语。
54.“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韩非子•五蠹》),句中“寻常”是_________的意思,表示________数。
55.“所击杀者无虑百余人”(徐珂《冯婉贞》),句中“无虑”是_________的意思,“无虑百十人”表示_______数。
56.表示谦敬的指代性词语一般不是代词,而是_______词或____词性短语。
57.“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句中“诸”是______词,它合并了“___”和“于”两个词的意义。
58.“夫”常用作______代词,读作_____。
59.“填然鼓之”(《孟子•梁惠王上》),句中“之”作_____语,但无所指,只能算是______语。
60.“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公三十年》),句中“子”是表示______,但不是__________词。
61.“盍各言尔志?
”(《论语•公冶长》),句中“盍”是个兼词,兼有“____”和“______”两个词的意义。
62.“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句中“恶乎”是___的意思,“恶”是______词,“乎”是______词。
63.古汉语中最常见的无定代词有______和______。
64.无定代词前往往出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内容和无定代词所表示的内容相同,只是范围不同,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无定代词的_______词。
6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句中“靡”是_____词,“不”是____词。
66.副词“少”通常可理解为________,是表示______的副词。
67.“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诗经•豳风•东山》),句中“孔”属于虚词中的________词,是________的意思。
68.现代汉语中的“但”主要是表示_____的连词,古汉语“但”则是主要表示_________的副词。
69.“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孟子•粱惠王上》),句中“独”是表示____词,其义为______。
70.“楚国方城以为城”(《左传•僖公四年》),句中“以”是_____,“为”是______词。
71.兼词“焉”相当于介词____加上指示代词____。
72.“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商君书•开塞》),句中“以”是____词,是____意思。
73.“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归有光《项脊轩志》),句中“而”是__________词,表示__________关系。
74.连词“使”主要表示_____________关系,相当于现代的_____。
75.“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史记•高祖本纪》),句中“即”是____词,表示______。
76.“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晁错《论贵粟疏》),句中的“故”是______词,表示______。
77.“床第之不安邪?
抑骊姬之不存侧邪?
”(《国语•晋语》),句中的“抑”是____词,表示____。
78.“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见天下乎?
”(《史记•魏公子列传》),句中的“使”是____词,表示____。
7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句中的“如”是____词,表示____。
80.“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论语•先进》),句中的“如”是____词,表示__ __。
81.连词“然”主要表示____;“虽”主要表示____。
8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句中“然而”是____的意思。
83.“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孟子•滕文公上》),句中的“虽然”是____的意思。
84.“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____;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85.“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词组等后边,组成“者”字结构,这个结构是____词性结构。
一般是形容词、动词或词组的陈述________。
86.“所”通常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____,组成一个名词性的结构,表示具有____性的人或事物。
87.语气词“也”用在句中主要表示____,用在句末主要表示________语气。
88.语气词“矣”主要用在句子的____,表示_____语气。
89.语气词“乎”用在句末主要表示____,“焉”用在句中主要表示________。
90.“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欧阳修《伶官传序》),句中“哉”表示______语气,相当于现代的______。
91.语气词“耳”和“尔”主要表示______语气;“耶”和“邪”主要表示______语气。
92.“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句中的“欤”表示______语气,相当于现代的____。
93.“子在陈曰:
‘归与!
归与’”(《论语•公冶长》),句中的“与”表示______语气,相当于现代的______。
94.语气词“夫”主要用在句子开头,表示要发议论,所以又称_______词。
“盖”主要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__________。
95.“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记》,)句中的“即”是___词,充当____语。
96.“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史记•孙子列传》),句中的“亦”是____词,充当____语。
97.“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汉书•张骞传》),这是一个_______句,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98.“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司马迁《报任安书》),此句是_____________句,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
99.“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前句是______句,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
100.“求!
无乃尔是过与?
”(《论语•季氏》),句中的前置宾语是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10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此句中的前置宾语是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
102.“王见之,曰:
‘牛何之?
’”(《孟子•梁惠王上》),句中的前置宾语是______,其特点是______。
103.“夫太子,君之贰也,而帅下车,无乃不可乎?
”(《国语•晋语一》),句中“无乃不可乎”的意思是__________,所表达的是一种________的语气。
104.“秦王必说见臣,臣乃有以报太子”(《史记•刺客列传》),句中“有以报太子”意思是__________。
105.“王曰:
‘取吾璧,不予吾城,奈何?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奈何”是________结构,是_______的意思。
10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句中的固定结构是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107.“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史记•吴起列传》),句中“子孰与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庄子•逍遥游》),句中的固定结构是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10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史记•项羽本纪》句中“何辞为”的意思是__________。
110.“以义民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史记•淮阴侯列传》),句中的“何所不散”是____________的意思。
111.“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列传》),句中“无以满二十人”可以译作_______________。
112.“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李朝威《柳毅传》),句中“俱亡所见矣”的意思是_____。
113.“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句中的固定结构是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的语气。
114.《逍遥游》: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句中“抢”的意思是 ,“为”的词性属 。
115.《送董邵南序》: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句中“恶”的词性属 ,读音是___。
116.“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公三十年》),句中的“是”是____词,充当句子的____语。
117.“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韩非子•难言》),句中的“是”是____词,充当句子的____语。
118.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则是_______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_______工具。
119.“沐”字中“木”是表示_____的偏旁,但就它的来源而言它本身是一个表示______的符号。
120.汉字的表意性,表现为形与意的密切联系,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具有_________的特点;在今文字阶段,汉字用不同的形体来区别______,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表意文字体系。
121.古汉语里,就字与词的关系看,“女”、“汝”都表示你,这是_________,“之”表示动词“到”,又表示代词“你(们)”这是________。
122.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记一个词或一个_____,但有时一个汉字只记一个_______,它不是一个有___的语言单位。
123.“转”在“旋转”里面记的是一个 ,在“辗转”里面记的是一个 。
124.一般认为,文字有形、音、义三个方面,其实就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而言,文字只有______,其_______、______是所记之词赋予的。
125.字形与读音并非都是一字一音,有的一音多形,有的一形多音,前者是,,,_____,后者是_______。
126.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字与_________的关系。
127.字形只能显示字的_____义,不能显示其______义、_____义。
128.“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汉代有三种著作进行了解释,一是班固的《_______》,二是郑众的《_____》,三是______的《说文解字》。
129.“自”本义是______,古书中还可用作介词,这是________用法。
130.“县”本义为____,常借用表示郡县,后为本义造一新字______。
131.“栗”本义是_____,借用表示颤抖,后为借义造一新字__ _。
132.“师”本义是____,又借用表示一种猛兽,后为这个借义造一新字______。
133.“戚”本义是_________,借用表示忧伤,后为借义造一新字______。
134.先秦文字基本上属于______范畴,秦以后的文字基本上属于__________范畴。
135.六国文字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字体 ,简体 ,给识别六国古文带来很大的困难。
136.六国古文有的字上粗下细,形状象_______,所以把这种文字叫____________。
137.秦国文字主要有_________和______。
138.草书大体可分为_________、今草和________。
139.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______,今隶又称_____。
140.甲骨文是______时代的文字,“甲骨”是_______的简称。
141.汉字的______,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剧烈的变革,使汉字形体发生了______的变化。
142.“爪”在字上写作______,如_______字。
143.“表”字在篆文中从________从______,整体变作“表”。
144.“青”字在篆文中从______,_______声。
145.按篆文结构,“春”字是从_____,从日,______声。
146.一个字可以记几个词,代表几个词的意义,所以一个字可以有本义,引申义,____义,后来造一个新字来表示其中的一种意义,原字与新字就构成一对________。
147.“悌”表示“弟”的___________义,“筐”表示“匡”的________义。
148.“泪”与“淚”的不同在于构字方式不同,“泪”为______,“淚”为_____。
149.“蚓”与“螾”的不同在于____,“睹”与“覩”的不同在于_____。
150.“灾”、“災”、“烖”是异体字,“灾”与“災”是会意字而____不同,而“烖”则是一个___________字。
151.1964年,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了《_____________》,共收录简化字_____个。
152.“_____”简作“产”,所用的简化方法是_________。
153.“_____”简化为“声”,所用的简化方法为_______。
154.“____”简化为“欢”、“____”简化为“冈”。
155.象形字本是以 来显示所记之词的意义的。
156.指事字主要是用 来显示所记之词的意义的。
157.会意字是会合 来显示所记之词的意义的。
158.形旁与形声字字义的关系可分为两种情况,极少数的字形旁与形声字意义________,绝大多数的字形旁只表示形声字的意义_________。
159.一般来说,形旁只能_______形声字字义,不能_______它的准确含义。
160.“镜”用“金”作形旁,而现在的镜子与金属无关,这是因为_______而影响了形旁的表意作用;“理”用“玉”作形旁,而现在的“道理”,“管理”都与“玉”无关,这是因为_______而影响了形旁的表意作用。
161.部首“心”可以处在字的下部,如______字,处在字的中部如________字,处在字的左边,如_______字。
162.从语义上说,与“又”部最接近的部首是____部,与“页”最接近的部首是_____部。
163.“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朝非子•和氏》),句中的“刖”读作_____,词义是________。
164.“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孟子•梁惠王上》),句中的“梃”读作______,词义是________。
165.“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句中的“跂”读作______,词义是______。
166.“王怒曰:
‘劓之’”(《韩非子•内储说》下),句中的“劓”读作___,词义是________。
167.“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汉书•苏武传》),句中的“羝”读作_____,词义是_______。
168.“大夫何罪?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句中“眚”读作______,词义是________。
169.“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句中“走”的意义是_____;“阳虎去齐走赵”(《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句中“去”的词义是______。
170.“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句中的偏义合成词是____________,词义是___________。
171.“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史记•刺客列传》),句中的偏义合成词是__________,偏指____________。
172.“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杨朱》),句中的偏义合成词是_______,偏指________。
173.“廉颇失权势,门馆有盈虚”(沈修文《冬至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句中的偏义合成词是______,偏指_______。
17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句中的变义合成词是__________,词义是________。
175.“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句中的变义合成词是________,词义是_____。
176.“复立楚国之社稷”(《史记•陈涉世家》),句中的变义合成词是______,词义是___________。
177.“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