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优质高产.docx
- 文档编号:23097104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5.56KB
作物优质高产.docx
《作物优质高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优质高产.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物优质高产
作物优质高产
高产考试复习题精华版1作物高产考试复习题
水稻部分
1.试述水稻高产栽培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答:
水稻高产栽培理论:
作物产量构成理论、光合性能理论、源库理论理论。
作物产量构成理论现状: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三因素的动态形成过程2.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最佳配置3.环境条件和人工措施对三因素的影响4.三因素的潜力分析和形成机理。
总结出了群体自动调节的“四大规律”:
1群体调节的时间性、顺序性2调节有一定的限度3群体的稳定性和个体的变异性4调节能力与生活力有关。
明确了人工调节必须以自动调节为基础的思想和三因素协作夺取高产的思路。
提出了三大规律:
(1)分蘖成穗规律;
(2)幼穗发育规律,和(3)籽粒灌浆规律。
五项指标:
①群体动态指标;②施肥技术指标③灌溉技术指标④因苗管理形态指标⑤生产成本构成指标。
各地结合当地的生产具体情况,探索和总结了相应的产量形成或促控栽培技术体系。
发展:
进一步将增产的潜力放在穗粒数的增加上,从基因表达、激素平衡、酶代谢等水平上对花粒退化、败育的机理进行研究。
光合性能理论现状:
1,光合性能各因素间及其与作物产量的相互关系;2,光合性能与环境的关系;3,作物生育过程中各因素的动态变化;4.作物进化和品种更换过程中光合性能的变化;5,光合速率遗传规律与高光效育种;6.光合性能的生理基础等。
作物源库理论现状现状:
源、库、流对作物产量的限制;群体、个体水平上源库关系的比值分析;源库端的生理特性和装入与卸出的机理;激素对源、库及两者关系的调控等。
水稻高产栽培理论发展方向:
产量三理论也在互相渗透,综合发展。
特别是源库理论通过物质的流向已逐渐的把光合生产与产量构成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三理论特点的完整理论模
2.何谓水稻群体质量?
试述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调控技术
群体质量值各项指标中最优化的数值。
指标:
①抽穗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量是衡量水稻群体质量的核心指标。
②LAI是水稻高产群体的基础指标。
光合势=绿叶面积*光和时间③在适宜叶面积条件下提高总颖花量。
④在适宜LAI条件下粒叶比是衡量水稻库源协调水平的综合质量指标。
⑤提高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
⑥提高单茎茎鞘重。
⑦提高颖花根活量和颖花根流量是高产群体质量的重要指标。
⑧在稳定适宜穗数的同时提高茎蘖成穗率。
调控技术:
①培育壮秧。
壮秧是育秧的核心,是早发、足穗、壮杆大穗的基础,高产栽培的第一个环节。
包括适宜播期的确定因为高产水稻必须和当地的季节气候条件保持良好的同步性,才能保证这一时期群体具有高的光合生产积累能力。
②合理基本苗的确定。
合理基本苗是大田期建立合理群体的起点,在壮秧的基础上配合合理的基本苗,才能为全面提高群体质量,协调穗数,粒数,粒重的矛盾和源库的矛盾,提高后期光合生产积累能力,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
③扩行,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可以提高粒叶比和产量④肥料的合理运筹。
合理基本苗确定后,施肥是调控群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产量水平测定总量,前氮后移,增加磷钾肥的使用比例⑤水的调空技术。
水的调空技术是群体质量调节控制技术的重要内容,表现在要提浅水田——搁田——间隙湿润灌溉,返青后的有效分蘖湿润为主。
3.水稻高产群体主要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生产量和茎蘖动态?
较高的适宜LAI:
7.5-9
抽穗期茎生绿叶数与伸长节间相等
合理动态:
N-n(2加减0.25);穗分化(4加减0.25);孕穗(7.25);抽穗(7);乳熟(5.25);收割(2.5)茎蘖合理动态:
秧苗移栽SN,适宜基本苗
有效分蘖期N-n,达到适宜穗数的苗数
高峰苗(N-n+3),总茎蘖苗数控制为适宜穗数的1.1-1.3倍
抽穗期,完成适宜穗数值无效分蘖存活在5%以下
成熟期,最佳穗数
超高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t/hm2),在叶龄期(N-n)为3~4,拔节始期7.5~8.8,抽穗期15.5~18,乳熟期>20,蜡熟期>22,成熟期为23~28。
抽穗期干重占成熟期总干重的60%~65%,抽穗至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占总干重的35%~40%。
茎与鞘干重的变化,如以茎鞘干重占总干重的百分比表示,则:
叶龄期(N-n)和拔节始期为55%~60%,抽穗期为60%,乳熟期约为40%,蜡熟期为35%左右,成熟期为30%~33%。
抽穗至成熟茎鞘物质的表观运转率为10%(穗数型品种)~20%(大穗型品种)。
收获指数为0.51~0.53。
4.何谓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粒叶比、颖花根活量、颖花根流量?
有效茎蘖的叶片为有效叶面积,
有效茎上部三张叶片的叶面积称高效叶面积。
高效叶在群体有效叶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高效叶面积率。
颖花根活量=根量*根系活力/颖花量
颖花根活流:
单位时间根伤流量/颖花
2粒叶比:
用最带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体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进行比较,将颖花/叶(cm)、实粒/
高产考试复习题精华版222叶(cm)和粒重(mg)/叶(cm)
5.何谓叶龄模式?
试述叶龄与穗分化进程、叶龄与分蘖、叶龄与拔节、叶龄与上位根发生的关系叶龄模式:
也叶龄生育进程为诊断指标并采取相应栽培措施的理论与技术。
叶龄与穗分化:
(1)倒4叶出生的后半期,苞分化=穗轴分化期,(倒3.5)
(2)倒3叶出生期,枝梗分化期,(倒3.0-2.1)
(3)倒2叶出生期,颖花分化期,(倒2.0-1.1)(4)倒1叶出生期,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倒1.0-0)(5)孕穗期,花粉充实完成期叶龄与拔节:
拔节(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的指标),n-2的倒数叶龄期,顺数N-n+3叶龄与上位根(生育期最后长的三台根):
上位根的最上一层根:
n-3倒数叶龄根;上位根的第二层根:
n-2倒数叶龄根;上位根的第三层根:
n-1倒数叶龄根,每台根经过三个叶龄结束
6.试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和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发展情况(单产、总产、种植面积、主要栽培技术)中国种植面积4亿亩,单产420kg/亩,总产1.7亿吨,
江苏584kg/亩,种植面积3500万亩,总产2000万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的水稻的栽培技术:
1.水稻抛秧栽培水稻抛秧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秧苗移植方式。
我国不同地区先后形成了纸筒育苗抛秧、方格塑料硬盘育苗抛秧、蜂窝式薄型压塑软盘育苗抛秧,机械抛秧、旱育抛秧、高吸水种衣剂旱育苗抛秧等技术,建立了多
62种栽培制度的抛秧技术体系。
目前年应用面积达8×10hm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水稻机械栽插栽培我
国1953年开始试验,1979年引进日本技术示范,至今机插栽培已在江苏、浙江、吉林、江西、福建等省应用,展示出广阔的前景。
3.水稻直播栽培水稻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
近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化学除草剂的广泛应用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水稻直播栽培的
42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水稻直播面积已近135×10hm,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4再生稻栽培再生稻是利用头
42季稻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
目前,我国再生稻种植面积达80×10hm以
2上,主要分布在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一般单产1500~3750kg/hm,在广东、湖北等
2地出现了不少超过7500kg/hm的高产典型田块。
5.水稻旱种栽培水稻旱种就是选用耐旱性较强、丰产性能好
的水稻品种,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和辅之以必要的灌溉,满足其生理需求,达到丰产的一种最佳节水型种稻方式。
7.试述水稻品质的评价指标与调优栽技术
稻米品质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碾磨(加工)品质:
指标有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2)外观品质:
指标包括粒型、垩白、透明度等。
(3)蒸煮食味品质:
指标包括直淀粉的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等。
(4)贮藏品质:
含水率为其指标。
(5)营养品质:
包括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稻米蛋白质的含量、组成、分布。
优质的调控技术为:
(1)依据优良品种区域分布特点,合理确定品种;
(2)依据最佳抽穗结实期,确定适宜的播期:
要求灌浆期温度低、时间长;(3)减少小分蘖,穗型要整齐;(4)增施有机肥和P、K肥。
减少作为穗肥的N肥;(5)灌浆期要湿润灌溉(6)适时收获
8.讨论水稻高产和再高产的途径和技术
高产栽培途径:
1、稳穗增粒扩库容(稳定穗数,促进大穗,提高粒重)2、稳收获指数,增生物产量3、优化群体结构,提高群体质量4、培育健壮根系,提高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
关键栽培技术:
1、培育壮秧。
壮秧是育秧的核心,是早发、足穗、壮杆大穗的基础,高产栽培的第一个环节。
包括适宜播期的确定因为高产水稻必须和当地的季节气候条件保持良好的同步性,才能保证这一时期群体具有高的光合生产积累能力。
2、合理确定基本苗。
合理基本苗是大田期建立合理群体的起点,在壮秧的基础上配合合理的基本苗,才能为全面提高群体质量,协调穗数,粒数,粒重的矛盾和源库的矛盾,提高后期光合生产积累能力,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
3、合理施肥。
合理基本苗确定后,施肥是调控群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4、水的调控技术。
水的调控技术是群体质量调节控制技术的重要内容,表现在要提早搁田,节水灌溉等方面。
9.水稻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答:
关于源库理论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
源、库、流对作物产量的限制;群体、个体水平上源库关系的比值分析;源库端的生理特性和装入与卸出的机理;激素对源、库及两者关系的调控等。
应用:
一是日照量较强,作物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的由库容决定产量,而在日照较弱,光合作用不充分的则由产量内容物的生产(源)决定产量。
二是曹显祖等(1987)按源库特征与产量的关系将水稻品种分为增源增产、增库增产以及源库互作3种类型。
三是粒叶比(颖花(粒)/叶(cm2),实粒(粒)/叶(cm2),粒重(mg)/叶(cm2)作为衡量和反映水稻群体源库是否协调的一个指标,并推断当叶面积发展到一定限度时,可提高粒叶比来继续提高产量。
四是研究表明胚乳细胞数目与籽粒体积,灌浆速率及粒重均呈高度正相关,胚乳细胞分裂发生在停滞期,该阶段一旦结束,籽粒重量及体积的潜力便决定了。
因而人们更应注意早期影响库因素。
综上可见,源库关系在品种间不是单一的类型,且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复杂、作物品种繁多,要想概括出一个统一模式是不可能的,而弄清在一定具体生态条件、栽培条件下品种的源库特征,找出限制产量的因素则是可能的,这对于因种栽培及设计新品种选育方案都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高产考试复习题精华版3
10.水稻理想株型的模式及应用?
答:
Donald的最小竞争力理论
(1)相邻植株间表现良好,单株种植时变化很小。
(2)基因型内竞争能力弱,适于密植,每一个植株都能有效地利用地上部和地下部有限的可利用条件。
(3)施肥后植株间相互竞争增加较少,叶片或其它光合部分布局合理。
(4)接受光合产物进入经济部分的能力不受限制(即库要大)。
(5)在任何肥力水平下或结实负荷大时植株的机械结构良好。
根据上述最小竞争力理论,Donald(1968)提出了对小麦理想株型的设想,即,植株矮生,叶片小而直立并且铺开最小,最好是独秆无分蘖,直穗有芒。
松岛的理想稻栽培
(1)单位面积必须有足够的粒数
(2)矮秆、多穗、短穗(3)上部3片叶要短、厚、直立(4)抽穗后保持叶色不褪(5)每茎尽可能有较多的绿叶
杨守仁提出的水稻理想株型
(1)耐肥抗倒,
(2)适于密植和(3)谷草比大。
第一次提出利用籼粳稻杂交所产生的某些优势性状的观点
尼契巴洛维奇和莱斯克的形态生理理想型
群体应有足够的叶面积,叶片结构无论上层还是下层都应相似;群体下部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可使各叶层间有比较一致的光强分布,上层叶片叶绿素含量低,则可增加光的反射和透射;群体最大光合量应该出现在各叶片光一光合作用曲线都处,于光强所容许的平坦反应区间
水稻新株型
●低分蘖能力,移栽稻6—8个,直播稻3—4个●无无效分蘖●每穗粒数200——250粒●株高90——100cm●茎杆粗壮,叶片厚、直立,叶色暗绿●根系发达●抗病虫害●生育期110一130天●收获指数0.6●产量潜力土15t/ha
超级杂交稻理想株型
(1)株高100cm左右,秆长70cm左右,穗长25cm左右。
(2)上部三叶的形态特点如下:
①修长。
②挺直。
⑧窄凹。
④较厚(3)株型。
适度紧凑,分蘖力中等,灌浆后稻穗下垂,穗尖离地面60cm左右,冠层只见挺立的稻叶而不见稻穗(4)穗重和穗数。
单穗重5g左右,每公顷穗数270万左右。
(5)叶面积指数和叶粒比。
以上部3叶为基础计算,叶面积指数6.5左右,叶面积和粒重之比为100:
2.3左右,(6)收获指数为0.55以上。
11.以水稻为例,简述水稻耔粒灌浆的生理生化指标?
水稻籽粒充实的过程,主要为淀粉合成与累积的过程。
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Q-酶是淀粉合成的3个关键酶。
(1)水稻灌浆期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合、Q-酶的活性变化:
①灌浆期籽粒中三个酶的活性,开始灌浆时酶活性很低,随灌浆进程酶活性提高,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
②强、弱势粒间相比较,灌浆前期强势粒中3个酶的活性与酶的最大活性高于弱势粒,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弱势粒。
但在灌浆中、后期,弱势粒中酶的活性高于强势粒。
③3个酶之间比较,淀粉合成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最早,ADPG焦磷酸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随淀粉合成酶的峰值之后,Q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最迟。
提高灌浆前期籽粒中Q酶、淀粉合成酶和ADPG焦磷酸酶的活性是促进籽粒灌浆和提高粒重的关键。
(2)水稻灌浆期籽粒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细胞分裂素:
根系和籽粒中细胞分裂素(Z+ZR)浓度在灌浆初期均较高,根系中Z+ZR浓度在花后3-9d达最大值,籽粒中的最高浓度出现在花后6-12d。
生长素:
水稻籽粒中IAA变化与Z+ZR的变化相类似。
赤霉素:
水稻籽粒中GAs的含量很高,花后6-9天达最大值。
。
脱落酸:
①与GA相反,在灌浆初期ABA含量增加很慢;花后15-18天达到最大值。
②籽粒中ABA含量高,灌浆速率大,粒重高;多胺:
籽粒中Put(腐胺)、Spd(亚精胺)和Spm(精胺)的含量,强势粒高于弱势粒,籽粒中Spd和Spm的含量或浓度,谷粒充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12.水稻施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
根据高产水稻的需肥特点,近年来水稻的施肥技术作了重要改革:
一是根据产量水平适当增加肥料的施用量;二是改变过去重基蘖肥(80%~90%)、轻穗肥(10%~20%)的施肥模式,而采用基蘖肥与穗肥并重(60%~50%:
40%~50%);三是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比例,尤其是注重拔节~抽穗期的磷、钾肥施用。
水稻每公顷10吨以上的产量,一般施用纯氮220~250kg/ha,N:
P2O5:
K2O为1:
0.4:
0.6。
13.试述当前水稻生产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
问题:
1、高产品种适应性及良种方法配套不够2、高产稳产技术的普适性和轻简化不够3、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推广到位率不够4、水稻生产抗灾减灾技术基础不牢5、水稻生产化学投入品依赖性过多
解决途径:
1、明确高产创建目标与技术思路2、科学选择并合理布局水稻品种3、确立主推技术并落实关键技术4、加强灾害预测与防灾减灾5、创新技术服务体制与推广方式
14.试述当前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点
高产考试复习题精华版4
1、水稻优质高产协调形成机理及调控技术2、高产水稻的根系建成规律3、水稻超高产理论与技术4、水稻栽培技术轻简化5、作物抗逆减灾栽培理论与技术6、高新技术的应用
15.试述水稻高产群体茎蘖发展过程及其指标
SN秧苗移栽叶龄期→N-n有效分蘖叶龄期→N-n+3高峰苗叶龄期→抽穗期→成熟期上下
适宜基本苗→达到适宜穗数的苗数→总茎蘖苗数控制为适宜穗数的1.1-1.3倍→对应
完成适宜穗数值无效分蘖存活数在5%一下→最佳穗数
指标:
在精确栽培合理基本苗的基础上,促进分蘖早发,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即N-n叶龄期够苗。
此后的无效分蘖必须提早控制其发生,当稻株进入无效分蘖叶龄期(N-n+1叶龄期),分蘖即明显减弱,到拔节前一个时期(N-n+2叶龄期),分蘖停止,进入高峰苗期,切不可延迟到拔节期出现。
高峰苗数应控制在预期穗数的1.1-1.3倍。
拔节后,无效分蘖逐渐消亡。
同时要促进有效分蘖的发育,以利形成大穗。
至抽穗期无效分蘖应基本无存活,有效叶面积率就可以达到95%以上。
16.试述禾谷类作物弱势粒形成的原因及其调控途径形成原因:
1、胚乳是水稻的主要利用部分,它的发育和充实状况决定籽粒的重量,胚乳重和谷粒充实度与胚乳细胞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开花越早的籽粒,胚乳细胞的起始增殖势、最大增殖势和平均增殖速率越大,到达最大增殖速率的时间就越短,由于不同籽粒的胚乳细胞数不同,造成了穗上籽粒间粒重的差异,迟开花籽粒的生理活性低是胚乳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
2、在以往的研究中认为同化物供应限制是强、弱势粒间灌浆的差异,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籽粒中同化物的基质浓度与强、弱势粒的发育差异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推测弱势粒粒中淀粉的生物合成率低、累积速度慢可能是其籽粒灌浆慢、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
3、ABA通过调节籽粒SuSase的活性促进了蔗糖在籽粒库中的卸载从而促进了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输。
乙烯抑制籽粒中SuSase、StSase的活性削弱籽粒中从蔗糖转变为淀粉的生化能力。
弱势粒粒ABA含量较低,乙烯释放速率较高。
ACC是乙烯的前体,在土壤水分严重亏缺下,根系中ACC可能作为根源信号输送到籽粒中,诱导籽粒中乙烯的合成,进而限制籽粒灌浆。
灌浆期籽粒中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与籽粒中ACC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弱势粒中ABA/ACC低。
籽粒灌浆速率不仅与ABA浓度和乙烯的释放速率有关,而且与ABA和ACC的比值有关,籽粒灌浆速率与ABA/AC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4、在水稻灌浆前,弱势粒中的SuSase、StSase、AGPase、BE活性低。
调控途径:
1、通过疏花等措施提高酶的活性,进而提高谷粒充实率和粒重。
2、喷施乙烯合成抑制物质Co(NO3)2籽粒中ACC的浓度和乙烯的释放速率明显地降低,并且籽粒灌浆速率增加,活跃灌浆期延长,粒重显著提高。
3、喷施外缘ABA则相应降低籽粒中ACC浓度和乙烯的释放速率,并且提高了籽粒灌浆速率和灌浆期,提高了粒重。
4、喷施AVG抑制乙烯合成。
17.武粳15的N=19,n=7,请说出它群体合理发展的叶色黄黑变化(什么时候黄,什么时候黑?
黄、黑处于哪些叶龄期)
武粳15有6个节间。
第一次黄是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1),第二次黄是拔节期(N-n+3),第三次黄是破口期(抽穗始期)
18.扬粳4028的N=17,n=6,生长情况较好,请说出它的搁田期、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的叶龄期
1、搁田期: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1=10,搁田5-7d。
2、保花肥:
在第一包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倒4叶露尖)。
3、促花肥:
雌雄蕊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倒二叶抽出)
小麦部分
1.小麦群体质量主要指标及其意义?
①开花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量是小麦群体质量的核心指标。
小麦子粒在开花后形成并充实,其干物质的70%-90%来自开花后的光合产物,且随产量水平提高,花后积累物质对产量贡献越大,因此产量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群体花后光合生产能力。
②适宜LAI是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基础指标。
提高开花至成熟期的群体光合生产量,其基础的生物学条件是大小适宜、功能持续期长的群体叶面积。
③在适宜的LAI条件下,提高总结实粒数。
作物产量形成是源库发展的结果,足库强源才能获得高产。
小麦子粒数的多少反映了库容量的大小,因此总结实粒数多少和粒重大小是群体质量的重要指标,提高总结实粒数既是进一步高产的形态指标,也是提高群体结实期光合生产量的生理指标。
④粒叶比是衡量群体库源协调水平的综合指标。
在稳定适宜LAI基础上提高总结实粒数和粒重,实现产量的不断提高,从库、源关系上必须通过提高粒叶比来实现。
粒叶比越高,群体质量越高,产量水平越高。
⑤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在群体质量上的意义。
在适宜的群体LAI基础上提高粒叶比,其唯一的途径是通过提高有效及高效叶面积率来实现。
⑥高产群体的茎杆长度及其组成。
适宜的株高,和节间长度配比有利于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和解决大穗和抗倒的矛盾。
⑦稳定适宜穗数条件下提高茎蘖成穗率与群体质量的关系。
孕穗至开花期群体各项质量指标是建立在出苗分蘖起至孕穗期各生育时期群体合理发展基础上的,这个群体合理发展的过程是在合理基本苗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合理的茎蘖动态,提高茎蘖成穗率,实现适宜穗数的过程。
2.分析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质指标及品质形成规律,指出优质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措施(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技术)?
高产考试复习题精华版5小麦籽粒品质是指小麦籽粒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亦指其对制造某种面食品要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小麦质量好坏的依据。
小麦籽粒品质可以分为:
形态品质、营养品质(蛋白质、淀粉)、加工品质(出粉率、容重、面粉白度、面筋含量、沉淀值)。
【形态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食味品质、安全与卫生品质等五个部分。
】我国专用小麦主要分为:
1、强筋小麦,籽粒硬质,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高,延伸性好,适用生产面包粉及搭配生产其他专用粉小麦2、中筋小麦,子粒硬质或半硬质,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中等,延伸性好,适宜做面条或馒头3、弱筋小麦,籽粒软质,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强度弱,延伸性较好,适用做饼干糕点。
此外,还有满足特殊用途,例如特殊营养、食疗、特殊动物饲料等的专用小麦。
国标品质指标有:
籽粒(容重、水分、不完善粒、杂质、色泽气味、降落值、粗蛋白质)小麦粉(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烘培品质评分值)栽培措施:
要达到区域化、市场化、专用化、调优化、产业化。
着眼于全面提高孕穗-开化-成熟期的群体质量的总目标,通过“小、壮、高”栽培技术途径,密、肥、水等技术的配合,实行适时、适量的调控。
(1)、播期,最佳播期的决定以播种至越冬始期具有形成壮苗所需的积温为原则,强中小麦应在时期范围内播种,弱筋小麦宜在时期范围内早播。
(2)、密度,合理基本苗是优质群体的起点,是形成高产的基础。
春性中筋小麦适期播种条件下150-180万/公顷基本苗、晚播条件360、春性弱筋小麦适期播种条件下240可实现优质高产。
(3)、肥料用量及其运筹,中强筋小麦N肥施用比例宜采用基肥:
平衡:
拔节:
孕穗5:
1:
2:
2的运筹方式,在土壤基础地力高、施N较低条件下亦可采用3:
1:
3:
3的运筹方式,可实现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应适当降低中后期施N比例,以基肥:
平衡:
拔节为7:
1:
2的N肥运筹方式可以生产出符合国家弱筋专用小麦标准的小麦子粒产品,实现优质高产。
增施磷钾肥一般有显著增产作用,基肥与拔节肥均为5:
5.。
(4)、水分的调控,降低麦田地下水位,可以提高小麦花后根系活力,同时,节水高产栽培也是一个重大的栽培改革战略措施。
3.简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
(1)小麦产量是由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的,叫做产量构成三因素。
(2)小麦产量三因素是在不同生育过程形成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
生育前期以形成穗数为中心,为粒数奠定基础,生育中期以形成粒数为中心,也是巩固穗数,为粒重打基础的时期,生育后期以形成粒重为中心,又是巩固粒数的重要时期。
(3)小麦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当单位面积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物 优质 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