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章汇总.docx
- 文档编号:23094714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77.67KB
第一单元第一章汇总.docx
《第一单元第一章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第一章汇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第一章汇总
致同学们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及掌握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体会生物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联系,增进对生物学的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信心。
二、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
请一位同学演唱: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适时提问:
你知道鸟儿为什么能在空中飞翔吗?
马儿为什么在草原上生活呢?
再由“古人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却不知道一粒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棵幼苗的”。
引出: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进入生物科学知识的海洋,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第1、2页的内容,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谈一谈:
我们吃的食物主要有那些?
你能说出几种身边的生物吗?
2.你曾经注射过疫苗吗?
你注射过哪些疫苗?
为什么要注射疫苗?
你知道疫苗是怎样研制出来的吗?
3.你知道袁隆平爷爷吗?
他为生物科学做出了什么贡献?
4.你知道沙尘暴天气吗?
你经历过这样的天气吗?
有何感想?
这种天气是怎样造成的?
5.资料展示:
①蜻蜓的翅痣与机翼上的加厚区:
大多数蜻蜓的翅的末端的前缘上方,有一块深色加厚的部分,叫做翅痣。
翅痣能够调整翅的震动,不受颤振的有害影响。
现代飞机仿照蜻蜓翅痣的特点,在机翼末端的前缘也有类似的加厚区,用来消除颤振现象。
②鲨鱼与造船业:
科学家通过研究鲨鱼发现,它的体表并不光滑,但在水中进行时所需的动力却很小,这一发现对造船业是很有价值的。
你还能举出其他仿生学的例子吗?
6.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科学研究的成就?
合作探究:
各小组用10分钟时间相互交流以上问题。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精讲点拨:
1.生物就在我们身边,人类也是其中的一员。
2.科学家根据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生物的特点,研制出防病的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资料展示:
生命科学是当代最为活跃的领先科学:
2000年12月,我国科学技术部部长朱丽兰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
21世纪生物学的全新变化,将以人们难以想象的方式改变未来世界。
它不仅在了解生命,还在操纵生命,它将为人类攻克心脏病、癌症等疑难疾病带来希望。
3.认识到生物科学可以应用于农业发展。
资料展示: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0年,他在稻田中偶然发现了几株表现出杂交优势的水稻,萌生了利用杂交水稻的办法培育高产水稻的想法。
他历尽千辛万苦,利用9年时间,在世界上成功地培育出杂交水稻。
自1976年推广以来,为国家增产的稻谷达1千多亿千克,增加经济收入近300亿元。
读完资料后,请同学们谈谈感想和启发。
4.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也需要生物学发挥作用。
5.仿生学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科,希望同学们将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拓展延伸:
(1)克隆羊多莉出生过程介绍。
(2)人类基因组计划介绍。
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生物学研究的成就。
收获大家谈:
1、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交流,你对生物学有何认识?
你打算今后如何学习生物课?
你有什么远大理想?
学生思考后,相互交流。
2、你知道子女为什么长的像父母吗?
你知道遗传工程吗?
学生讨论交流。
最后总结:
生物科学神奇奥妙,趣味无穷,等待大家去探究。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导学案
备课时间
统稿人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执教日期
石洪安
石洪安
牛青林沈爱
新授课
2014-9-4
学习目标
1、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学习方法
自主互助学习法
学习过程
教学准备
一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一盆塑料花;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校园。
校园中哪些是生物?
哪些不是生物?
为什么?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点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自学课本内容(5分钟),并回答:
1、请同学们列举自己熟悉的生物。
2、看课本图1.1-1的图片。
请学生说出名称。
精讲点拨:
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五类。
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
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
他们都是有生命的。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学点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出示一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A和一盆塑料花B,让学生判断哪一盆是生物,并列举它是生物的理由。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进行评比,看哪一小组列举的理由多而合理。
学习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生命现象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分题讨论:
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
本小组的题目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
1组: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例子为:
2组:
生物需要呼吸
例子为:
教师参与:
植物需要呼吸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例子吗?
3组:
排除体内的废物
例子为;
4组:
生物都能生长
例子为:
5组: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例子为:
6组:
生物都能够繁殖
例子为:
(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与鼓励)
拓展延伸: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
精讲点拨:
上述生命现象是生物所共有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即:
a.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b.能够摄取营养和排出体内的废物c.具有生长发育现象
d.具有繁殖现象e.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f.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应激性)g.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学情分析】
1、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A、电动狗B、海带C、机器人D、潜水艇
2、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A、生殖和发育B、遗传和变异C、生长D、新陈代谢
3、变黄的菜叶最后从蔬菜上脱落,这说明()
A、蔬菜的生活需要营养B、蔬菜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C、蔬菜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D、蔬菜能够生长和繁殖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及“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和现象。
5、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生命现象:
(1)猫生小猫属于。
(2)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到洞里的现象属于。
6、请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宇宙航天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
它的直径只有35微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
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至3代。
小球藻是生物吗?
从文中找出证据。
收获大家谈:
(发展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你的收获什么?
教师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空中飞鸟,地上爬虫,河里游鱼,道旁小草,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爱护这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第二节生物圈与栖息地
备课时间
统稿人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执教日期
石洪安
石洪安
牛青林沈爱
新授课
2014-9-9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生物圈的概念
学习难点:
生物圈的范围
学习方法
自主互助学习法
导学过程:
【学点一】生物圈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并结合生物圈示意图
1、生物圈包括、和。
2、生物圈的范围为和。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和等。
【学点二】栖息地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并分析孔雀及野大豆的栖息地特点,
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称为栖息地。
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例如:
、、、等。
2、不同的、、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3、孔雀的栖息地位于,这里的环境因素为、、。
4、野大豆的栖息地之一是位于,这里的环境因素为、、。
4、栖息地的或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5、目前,,,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合作探究
1、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等
2、观察图1.3-4的图片,分析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图1.3-4所示4种生物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说出某一栖息地在中国的位置吗?
(3).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精讲点拨:
栖息地的特征
拓展延伸:
1、为什么月球上没有生物?
2、大熊猫为什么会濒临灭绝而被称为“国宝”呢?
学情分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球提供给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中,错误的是()
A.阳光B.水分C.适宜的温度D.石油
2、宠物饲养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的一种时尚,假如你在家中饲养了一只小猫咪,你应该为小猫咪的生活提供下列哪些条件?
()
A.食物、水分、阳光B.食物、空间、空气
C.食物、空间、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
3、刘易斯•斯科特在《雨林》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
“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彻底毁灭。
”你认为造成目前热带雨林快速毁灭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B.臭氧层破坏不断加剧
C.雨林物种的急剧退化D.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4、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缺乏()
A.空气B.水分C.阳光D.适宜的温度
5、北极狐的耳朵很小,它的生活环境中与此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不足B.温度较低C.水分较少D.食物缺乏
6、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各种自然景观,从诗中描述的情景看,生态环境较差的是()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7、据报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和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造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栖息地的丧失B.自然灾害C.天敌过多D.外来物种的入侵
8、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栖息的生物不包括()
A.野大豆B.柽柳灌木林C.丹顶鹤D.企鹅
9、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A.水圈B.岩石圈C.大气圈D.生物圈
10、生物活动能够达到生物圈各圈层的生物主要是()
A.鸟类B.鱼类C.人类D.细菌类
二、简答题11、请把下列生物与其栖息地连接起来。
骆驼刺南极冰原
草鱼高山竹林
鲸鱼淡水湖泊
大熊猫松林果园
企鹅炽热沙漠
灰喜鹊浩瀚海洋
孔雀滩涂沼泽
丹顶鹤热带雨林
钝头蛇浓密森林
1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突出表明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导学案
备课时间
统稿人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执教日期
石洪安
石洪安
牛青林沈爱
新授课
2014-9-11
学习目标
1、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学习难点:
探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学习方法
自主互助学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一碗已经变酸的肉汤、部分豌豆种子。
教学程序:
情景导入:
同学们请想一想,肉汤刚煮出来时是新鲜的,它为什么会变酸呢?
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举手发言。
如果要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应该怎样做?
【学点一】其实在两个世纪前,人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被困惑了长达20年之久,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简单介绍巴斯德。
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6页的巴斯德实验,并讨论: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2)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早期的研究,做出了什么样的科学假设?
和你的假设有何不同之处?
你和巴斯德相比,谁的问题更有研究价值?
说出理由。
(3)让学生对照巴斯德的实验过程,找出自己在设计中有哪些可取之处?
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
(4)在巴斯德的实验中,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
(5)在巴斯德的实验中,除了控制变量之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可信?
(6)归纳一下,巴斯德实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可分几个步骤?
讨论后交流,各抒己见。
精讲点拨:
(1)介绍控制变量法。
(2)科学探究的步骤:
巴斯德发现肉汤变酸→为何变酸→可能是微生物引起→肉汤装瓶、煮、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施实验】
→直颈中变酸、曲颈瓶中不酸→打破曲颈瓶口,肉汤接触空气,变酸
→结果证明肉汤变酸是因为空气中微生物导致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
【学点二】实验法、观察法的延伸
自学课本“相关链接”有关的探究方法。
知道什么是观察法、实验法。
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
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在于仔细的观察中。
以及孟德尔对豌豆种子的文字描述:
要么是圆形或近似圆形的,表面即使不光滑,也只有浅浅的凹痕;要么是带有棱角的不规则形,而且表面有深深的皱褶。
分发豌豆种子:
让学生观察它的形态特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
请同学们踊跃发言!
拓展延伸:
你认为科学家要得到一定量的证据,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获得?
【学情分析】
1、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分类法
2、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D、实验用具好
3、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1)要了解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应采用法。
(2)要了解马和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应采用法。
(3)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法
4、丹丹为了认识桃花的结构,她取了一朵桃花,首先仔细看了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然后用镊子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并用镊子夹开一个花药,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进而看了里面的结构。
(1)丹丹在认识桃花结构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2)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生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我们刚入学,学校将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身高、体重、视力、有无家族遗传病等),请你想一想将用到哪些研究方法?
6、请大家阅读课后“病菌被找到了”材料,请分析这个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吗?
从中你有什么启发?
7、小明同学非常喜欢观察、思考生物现象。
雨后的一天下午,他仔细的观察地上的蚯蚓,想到了一个问题:
蚯蚓生活在地下的土中,它们到底喜欢明亮还是喜欢黑暗?
你能根据小明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吗?
收获大家谈: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统稿人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执教日期
石洪安
石洪安
牛青林沈爱
新授课
2014-9-16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知道并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3、养成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学习难点:
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学习方法
自主互助学习法
学法指导: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识别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熟悉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能够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是每一位初中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节课主要学习并掌握有显微镜结构和使用的理论知识。
1、快速复习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完成“知识回顾”练习
2、自学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完成“问题探析”的各个问题。
3、通过讨论和教师精讲明确各问题答案,并强化记忆。
4、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本,构建本节的“知识结构”。
5、根据“知识结构”自我矫正。
6、完成“自我测评”练习。
学习探究:
一、知识回顾:
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可分为那几个基本环节?
二、问题探究:
1、阅读课本第12-13页,观察显微镜实物或课本插图1.2-2,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完成后小组展示。
(1)认识并牢记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观察目镜和物镜的特点。
(3)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位置的变化。
(4)转动反光镜,辨别两面的区别。
(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2、小组内同学间互相提问检查对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的掌握情况。
3、阅读课本第13-14页,观察显微镜实物和课本插图1.2-3、1.2-4、1.2-5,了解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1)取镜与安放:
一手握,一手托;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实验台边缘厘米左右。
(2)对光:
先转动,使上升;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眼注视目镜(眼睁开),转动,直到看到一个的视野。
(3)安放装片:
装片放在上,用压住,是标本正对通光孔的。
(4)观察:
从侧面注视,方向转动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左眼注视目镜,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至发现物像;必要时,转动使物像更清晰。
(5)整理和存放:
提升,取下;转动,使偏向两旁,将转到最低,竖起。
4、小组内同学间互相提问检查对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找1-2名同学操作显微镜,其他同学找出操作错误并改正。
三、知识梳理:
教情学情分析:
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正好遇上阴天你应该选用( )
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2、显微镜对好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
A.白亮的 B.有直射阳光的 C.暗灰色的 D.黑暗的
3、右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对物象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
[3]的名称是
它既是安放的结构,又具有的作用。
(2)[11]和[12]分别是 和 ,它们的作用是 。
(3)图中放置玻片标本的结构是[ ] ,它的中央有一个圆孔,叫做 。
两旁各有一个[ ] ,下面有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叫做 ,遮光器具有 的作用。
(4)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2][9]
[10][13]
(5)对好光后,要找到观察的物象时,把载玻片上的要观察的物体置
于 中央,先转动[ ]号结构,再转动[ ]号结构,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拓展提高: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显微镜有哪些种类。
辅助材料:
怎样使用显微镜
在你开始进入生物世界之前,首先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就是懂得正确而又熟练地使用显微镜。
因为显微镜是进行生物实验的最基本的工具,通过显微镜的帮助,你能够看到生物的细胞和组织的简单结构,在你的面前将展现出一个肉眼不能看见的有趣的生物世界。
通常使用的显微镜,一般都与课本插图中的显微镜相似。
使用显微镜之前,必须清楚地了解显微镜的各个重要部分以及每个部分的使用方法。
移动显微镜时,要用一只手握紧显微镜的臂,另一只手托起显微镜的底座,小心地放在稳固的桌面上。
如有条件,显微镜最好放在靠近窗户或电灯的地方。
使用显微镜时,要转动调换器,使物镜与目镜镜筒对成直线。
当你听到“咔嗒”一声时,表示物镜已经置于正确的位置。
然后,移动反光镜弯曲的一边,直至能够把光线集中进入镜筒。
这时,你的眼睛通过目镜就会看到光线。
对准光线后,再把已经准备好标本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台的圆孔上。
如果你想要看较阔视野的镜头,就用低倍镜。
这时可转动较大的“粗调螺旋”,使低倍镜头垂直距离镜台载玻片约6毫米。
眼睛贴近目镜,慢慢提起镜筒,朝着你本身方向转动“粗调螺旋”,放在载玻片上的标本,将会渐渐清楚地显现在你的眼前。
当标本集中在焦点上时,再转动“微调螺旋”。
你的眼睛仍然贴近物镜,用手慢慢转动小螺旋,直至标本十分清晰地显示出来为止。
大多数显微镜的物镜一般都可以把物体放大10倍,低倍镜的透镜也可以把物体放大10倍。
因此,当你使用低倍镜时,载玻片上的标本将放大10×10倍,也就是放大了100倍。
高倍镜的透镜通常把物体放大40倍,所以,当你使用高倍镜时,放在载玻片上的标本将比实际尺寸放大10×40倍,即400倍。
在未正式使用显微镜之前,最好先取一小张白报纸作试验,通过这样的试验,你可以学会并熟悉使用显微镜。
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学案
课题: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统稿人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执教日期
石洪安
石洪安
牛青林沈爱
新授课
2014-9-17
学习目标
1、复习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练习并初步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3、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学习难点:
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学习方法
自主互助学习法
学法指导:
本节的主要任务是在上节课知道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熟悉了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初步学会显微镜的正确、规范的使用方法,并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1、快速复习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完成“知识回顾”练习
2、两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互相评分、矫正。
3、讨论并分析在实验中出现的各个问题,明确答案并强化记忆。
4、根据自己实验的完成情况,进一步理解课本,构建本节的“知识结构”。
5、完成“自我测评”练习。
学习探究:
一、知识回顾:
说出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
:
(1):
须注意的问题有:
(2):
须注意的问题有:
(3):
须注意的问题有:
(4):
须注意的问题有:
(5):
须注意的问题有:
二、实验探究:
1、练习使用显微镜
(1)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使用显微镜。
练习时,一人操作,另一人检查并对其操作利用下表进行点评。
一人完成后,两人互换。
显微镜操作记录表使用人:
评比人:
操作步骤
操作情况
错误情况
取镜与安放
对光
安放装片
观察
整理和存放
(2)两人互相讨论:
在显微镜使用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单元 第一章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