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
- 文档编号:23092865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85.07KB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版学案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说明战国时期分封制在秦国已遭破坏,集权统治模式基本建立起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是地方分权模式而非君主集权,B项说法错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等级差别明显并不能说明严格遵循分封制度,其实分封制在东方六国也遭到破坏,D项表述错误。
答案:
C
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解析:
通过法律规定的变化,由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延伸到无血缘关系的儿子,父亲可以处置儿子和养子的财物,体现了父权的强化,这是孝道的体现,说明儒家伦理道德日渐蔓延。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父为子纲”,是儒家伦理观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答案:
D
3.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
A
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
B
5.下列对于百日维新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解析:
本题全面考查对于百日维新的内容及评价的认识与理解。
根据教材可知,光绪帝并未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故百日维新未能全面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答案:
A
6.1924年,孙中山说: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
”这体现了新民主主义( )
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
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比旧三民主义的进步。
根据材料,其进步主要体现在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故选C项。
A项是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发展的体现;D项是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与本题无关。
答案:
C
7.1931年,蒋介石曾说:
“我国人民此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的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上述言论主要是针对日本( )
A.侵略东北地区
B.发动七七事变
C.制造八一三事变
D.制造南京大屠杀
解析:
由“1931年”“逆来顺受”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地区,而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答案:
A
8.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解析:
统购统销就是借助政权的强制力量,让农民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城镇家庭凭粮本供应粮食,国家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是国家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
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
统购统销期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严重牺牲了农民利益,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原始积累。
D项错在“劳动力”上。
答案:
C
9.历史学家蒂图·李维说:
“除了那些因犯罪而受罚的人外,任何仍在接受惩罚的人均不应受到捆缚或监禁;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尝……禁止给债务人或为他负债的人带来枷锁。
”对于债务的刑罚,当时的古罗马法律( )
A.以调节公民间财产纠纷为首要目的
B.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债务的刑罚准则
C.趋于主张财产执行取代人身执行
D.规定未获赔偿的债权人在期限内不可追债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古罗马法律有利于调节公民间财产纠纷但材料不能体现“首要目的”,A项排除;B项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信息来支撑“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C项说法符合材料“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用躯体来尝……禁止给债务人或为他负债的人带来枷锁”;D项说法提及追债期间问题,排除。
故选C项。
答案:
C
10.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
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析:
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时的情形,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的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所以选择A项。
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D项说法有误,家庭手工业依然存在,只不过不占主导地位而已。
答案:
A
1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搞清楚胡佛总统应对危机的举措的实质——坚持自由放任前提下的有限干预和新政内容。
A项不是胡佛总统的措施,B项是胡佛总统的措施,但后来新政中罗斯福并未借鉴这种做法,C项不是“干预”而是自由放任,D项是属于干预但力度小,得到政府贷款的只是一些大银行,修建的公共工程较小,故属于“有限干预”,后来新政中受到政府接济的银行与修建的公共工程增多,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12.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
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
解析:
欧洲旗帜出现在波兰边境线,说明波兰向欧盟开放边境线,反映的信息就是2004年欧盟东扩,波兰加入欧盟。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
其中第13、14小题为必做题,第15-18小题为选做题,考生选其中一题做答,全答则按第一题计分。
)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墨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
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
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
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
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
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葛剑雄《中国移民史》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俄国与我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
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
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12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13分)
解析:
(1)特点:
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以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
(2)历史作用:
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
答案:
不同之处:
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
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
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
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
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
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
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评分说明:
不同之处:
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也可指出其他不同。
分析原因:
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
如:
历史史实角度:
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
历史认识角度:
有历史依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教材出版时代角度:
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辩证地看待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用具体例证加以说明。
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亦可。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近现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 (略)
——《世界历史·近代史编》
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世界历史·近代史编》
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答案:
(1)原因:
改革家威望不足;变法过急,缺乏成效;用人不当;失去改革时机,导致政变发生。
(2)梁启超的认识:
注重思想宣传,舆论鼓动;变法要迅速推行。
评析:
一方面,梁启超的认识有一定的合理性,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迫切改变中国落后局面的热情。
但另一方面,他没有看到变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缺乏经济基础;也忽视了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难以贯彻实施;仅限于上层,忽视民众力量;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缺乏改革环境。
在变法过程中,不讲策略,没有成熟的可行性方案。
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维新运动,在湖南成功,在北京失败。
在湖南所以成功,因陈宝箴、黄公度(黄遵宪)等都是政治家,资望才学,为旧派所钦重,凡所措施,有条不紊,成效卓著,反对者虽叫嚣咒骂,而事实俱在,不容抹杀。
在北京所以失败,因康有为、梁任公(梁启超)等都是言论家,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
及光绪觉悟康有为之不足恃,以驻日本钦差大臣之职予以公度,而不予有为,三诏严催公度攒程赴京,以图挽救,而时机已失,京变作矣。
——《梁启超传》
材料二 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荒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
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
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
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
朕实不胜紧急翘盼之至。
”
——《光绪大事汇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启超的认识。
(9分)
答案:
(1)原因:
改革家威望不足;变法过急,缺乏成效;用人不当;失去改革时机,导致政变发生。
(2)梁启超的认识:
注重思想宣传,舆论鼓动;变法要迅速推行。
评析:
一方面,梁启超的认识有一定的合理性,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迫切改变中国落后局面的热情。
但另一方面,他没有看到变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缺乏经济基础;也忽视了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难以贯彻实施;仅限于上层,忽视民众力量;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缺乏改革环境。
在变法过程中,不讲策略,没有成熟的可行性方案。
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
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
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
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
”“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
”
——《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7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述康有为和孙中山在追求民主道路上呈现的异同点。
(8分)
答案:
(1)思想:
法律用于调节国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全面借鉴外国的法律制度,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
背景:
近代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传入及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统治的危机。
(2)同:
都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寻求可用的思想;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异:
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儒教外衣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效仿欧美民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
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
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
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机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9分)
答案:
(1)太平洋战场:
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2)军事意义:
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
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暴力就是以积极的形式来对待一切生命的善良意志。
非暴力就是纯粹的爱。
我在印度教的经典中,在《圣经》和《古兰经》中都读到过它……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坏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协。
非暴力意味着以人的全部心灵来反对专制者的意志。
只要在这种人类法则指导下进行斗争,哪怕一个人也能反抗非正义帝国的全部权力。
——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
材料二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甘地思想的核心内容。
(8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地受到世界人民尊重的原因。
(7分)
答案:
(1)核心内容:
①以非暴力手段抵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②人道主义(泛爱论)为核心的社会平等心想;③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④宗教平等(宽容)观念,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
(答出经济自主、经济正义的思想亦可)
(2)原因:
①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②以自我牺牲精神和博爱精神致力于人类正义事业;③其和谐思想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④被狂热宗教分子刺杀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版学案届高三 历史 一轮 复习 习题 新课 全国 高考 模拟 试题